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提高学生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于临床实践的能力[方法]以公开发表的中医临床实际病案为素材,整理编写符合教学要求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病例,建立病例库,开发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将平台运用于教学工作中,观察学生使用平台进行临床模拟训练前后的学习情况.[结果]使用临床模拟训练平台可以提高学生对《伤寒论》的兴趣、加深对《伤寒论》的理解、提高运用《伤寒论》理法方药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不会增加《伤寒论》的学习难度.[结论]建立基于智能信息处理的《伤寒论》临床模拟训练平台能够改善《伤寒论》课程的临床教学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就近年来在中医学科分化的大趋势下,针对对经典著作《伤寒论》课程的存废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充分论证了《伤寒论》在中医学中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其次提出应该在忽视《伤寒论》教学中吸取教训,并据此提出应当加强《伤寒论》教学和列举了《伤寒论》在中医教育中的五大优势;最后对加强《伤寒论》教学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相似文献   

3.
《伤寒论》是一部辨证论治的专著,一直是高等中医药院校中医教学的主干课程。因多种因素的影响,辨证论治成为《伤寒论》教学最薄弱的环节。创新《伤寒论》教学通过提高《伤寒论》专业课教师的自身素质、多途径加强经典与临床的联系、开设选修课等方法,将《伤寒论》的教学始终置于临床氛围之中,不断提高学生辨证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及应用经方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使《伤寒论》教学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是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较为完善,理论联系实际的古典医籍,属中医经典著作之一。《伤寒论》课为临床各科的辨证论治打下坚实的基础,属于中医临床专业基础课,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伤寒论》对中医学术的发展和临床诊疗方面,都有较大的指导作用。它以辨证论治思想贯串全书,理法方药较为严谨。并根据外感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其演变规律,总结为六经辨证,制定了相应的治疗措施,因此它不仅有效地指导外感疾病的辨证论治而且其辨证原则和方药还可用于对杂病的诊疗。历代医家对《伤寒论》的研究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研究文献,截…  相似文献   

5.
关于加强中医经典教学的认识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尤其是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三个学科合称为中医临床基础专业,是理论过渡到临床的桥梁课程,亦是中医早期的基本临床学科,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加强中医经典教学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学校贯彻"读经典、做临床"思路,通过开展中医经典教学、强化中医临床技能的改革,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7.
《温病学》与《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合称为"中医四大经典",属于中医主干学科之一,对中医临床有着广泛的实用性和指导作用,加强《温病学》的教学工作对培养中医临床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总结《温病学》教学的实践体会,提出了"5个结合"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伤寒论》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辨证思维能力贾孟辉(宁夏医学院750004)《伤寒论》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中医的基本理论知识,通过辨证逻辑思维而提高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所以,《伤寒论》教学的任务不是简单的随文衍义,照本宣科,而是在教授理法方药体系...  相似文献   

9.
《伤寒论》源于临床而又指导临床,学习《伤寒论》不能脱离临床实践。以临床实践为主线,将《伤寒论》教学回归临床,是《伤寒论》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教师教好《伤寒论》、学生学好《伤寒论》的主要途径。以课堂案例式教学与临床实践带教相结合的《伤寒论》实践教学方法,把《伤寒论》教学引向临床实践,让临床实践这一重要环节贯彻《伤寒论》教学的始终,不仅使学生亲身体会和验证《伤寒论》六经辨证理论的巨大魅力和经方的卓越疗效,强化《伤寒论》教学效果,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六经辨治水平和解决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0.
《伤寒论》与《金匮要略》、《温病学》及《内经》一样,历来都作为中医院校教学的一门必修主课。近年来,由于教学改革活动的不断深化,对《伤寒论》教学研究出现了两个方面的趋势。一是继续加强《伤寒论》的教学,一是减少本门课的课时或作选修课,结合我院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中医古典医籍课教学的困境与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古典医籍课即《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自创办高等中医院校以来,一直作为中医教学的主干课程,对中医药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扬,培养新一代中医药人材,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但是,随着中医教育的发展,古典医籍课的教学亦呈现出愈来愈多的问题,故本文拟就中医古典医籍课教学的困境及出路予以初步探讨,不对之处,敬请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2.
《伤寒论》是中医的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也是目前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和主干课程.《伤寒论》成书距今已1800年,文字古朴,义理深奥,不少师生对学好、讲好这门课有畏难心理.尤其对刚刚走上讲台的青年教师而言,如何上好《伤寒论》这门课,更是一个难题.笔者现就近二年来教学中的一些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3.
《伤寒论》为祖国医学四大经典著作之—,历来是中医高等院校必修课程。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科学专家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对《伤寒论》方剂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并在中医临床各科中广泛地应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培养高素质跨世纪的中医药人才,把《伤寒论》学科中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学生,以丰富学生知识,开拓学生思路,我们深入地进行了《伤寒论》教学改革,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学生查阅国内外中医期刊杂志,摘取《伤寒论》方剂的实验研究和临床应用资料卡片,撰写有关方剂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综述性论文,结合《伤寒论》教学内…  相似文献   

14.
《伤寒论》作为中医经典著作,如何进行有效教学,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保证教育质量,促进中医人才的培养,是《伤寒论》教学过程中值得探讨的重要课题。将循证学习模式应用于《伤寒论》教学,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以及创新能力,提高学生自我更新知识和掌握临床技能的方法和技巧能力。  相似文献   

15.
谈谈护士专业的《中医》教学青海省卫生学校王存仁中专卫校护士专业是以西医为主课,中医只是辅课而已。在总的授课时间中占比例极少(包括见、实习总共只有57学时)。从护士角度讲好这门课,必须做到少而精,从联系实际出发,就此谈一些自己在教学中的一些体会。1认真...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课程是高等中医药教育的主干核心课程之一,既是中医基础与临床之间的桥梁课,也是中医临床技能的提高课.2003-2016年,人民卫生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共出版发行了7种版本《伤寒论》规划教材,适用于本科及长学制中医学、针灸推拿学等专业.文章通过对其系统、全面的研究,发现各版教材均具有以"三基""五性"为主要指...  相似文献   

17.
背诵是一种历史悠久的启蒙教育方式,自古以来,一直被视为中医教育的重要基础方式,但近年来背诵越来越被现代教育所忽视。中医学经过上千年的历史,留下了如《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汤头歌诀》《药性赋》等经典。这些经典有助于建立中医思维模式、提高临床能力,而背诵是掌握其内涵的重要环节。为提高教学效果,应重视背诵对中医药教学、对中医人才培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兼具基础学科与临床学科的双重属性,其中蕴含的经典思维对中医各科皆有普遍指导意义,是培养高水平中医人才的重要课程。笔者在《伤寒论》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认为《伤寒论》的教学宗旨是"秉承传统,弘扬经典",兹将教学中的一些体会总结于后。  相似文献   

19.
中医巨著《伤寒论》是中医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奠基之作。其内容丰富和精湛,言简意赅,理法完备。临床硕士研究生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出较高层次的临床人才.因此.强化硕士生学经典具有重要意义。笔者浅谈近年来运用《伤寒论》在男科研究生临床教学中的体会。  相似文献   

20.
中医临床基础学科所包含的《伤寒论》、《金匮要略》、《温病学》历来是中医院校的必修课程 ,是中医本科教育的考试科目 ,其在高等中医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中所占居的主干地位是不容置疑的。近年来 ,由于种种原因 ,对中医临床基础学科的性质似有争议 ,对其究竟是基础课、临床课或是临床与基础之间的桥梁课 ,还是属必修课、选修课、提高课产生了认识上的分歧 ,以至于五次由卫生部主持制订的教学计划中 ,对临床基础课设置变化起伏大 ,课时数时增时减 ,这种认识上的歧义及其在实践上的变幻 ,不能不影响到临床基础学科的深入发展。为此探讨中医临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