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笔者采用按摩扳点颤压手法复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36例,获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临床资料536例中男271例,女265例;年龄14~73岁。病程2日~18年。有腰外伤史492例。腰痛合并两臀、两下肢皆痛者11例,腰痛合并一侧臀部疼痛者525例,腰痛伴放射F肢痛407例。脊椎侧弯伴后凸畸型198例,直腿高抬试验60“以下463例,腰部椎旁压痛伴放射痛51b例,冲击试验向下肢放射痛14例,姆背伸力减弱432例。481例查CT片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盘突出或膨出等不同改变,少数伴腰椎管狭窄。治疗方法1.按摩推拿:患者取俯卧位,医者站于患侧。在背腰臀部至…  相似文献   

2.
三维多功能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我院采用济南华飞产业公司“长弓”牌SWQ三维多功能牵引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00例取得满意效果,介绍如下。临床资料300例中男195例,女105例;年龄25~sl岁,60岁以上21例;病史7天~15年;腰痛伴有下肢痛285例,大小便障碍6例,脊柱侧弯102例,腰旁压痛279例;X线平片:300例腰椎正侧位片中,187例有不同程度的腰椎侧弯,172例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生,300例均有不同程度的腰椎间隙狭窄。CT检查:300例中行CT检者234例,La_。间盘突出者45例,L。-。间盘突出者117例,LS~SI间盘突出者30例,L3-5二节间盘突出者30例,L3~SI三节…  相似文献   

3.
手法治疗多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14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92年10月~1994年12月,我们用冯氏脊柱定点旋转复位法”’治疗经CT或MRI检查诊断为二个以上椎间隙腰椎间盘突(膨)出患者147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中男SO例,女67例;年龄18~70岁;有腰部损伤史者32例,受凉3例,无明显诱因者112例;病程2天~10年;腰椎曲度变直134例,反向13例;L4棘突左偏48例,右偏36例;L5棘突左偏31例,右偏32例;偏歪棘突旁压痛和/或放射性压痛147例;腰椎活动受限58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121例,小腿胖侧、足背感觉异常11例,踝反射异常9例。影像学改变:本组有131例摄了腰椎正侧位片,其中腰椎曲度…  相似文献   

4.
1982年5月~1994年6月,应用牵引下按抖腰及旋转扳拿手法配合中药内取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86例,取得较好疗效,总结如下。临床资料186例中男122例,女64例;年龄18岁~65岁;病程7天~8年;L3。突出者5例;L。5突出者105例,LSSI突出者70例;LS一民双节段突出者6例;有明显外伤史145例;大部分病例为长期体力劳动后出现腰酸痛、而后渐放射于下肢,仅腰能臀部疼痛者12例。腰痛伴单侧下肢放射痛,痛性歧行、腰椎侧弯、活动受限156例,腰痛伴双下肢痛4例,单纯下肢放射痛14例;推旁压痛放射痛175例;直腿抬高并加强试验阳性178例,依据临…  相似文献   

5.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的诊断及治疗(附90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急性非结石性胆囊炎(acuteacalculouscholecytitis,AAC)病因复杂,起病急骤,病情发展快,诊断困难,早期诊治十分重要。我们自1985~2002年共收治90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男48例,女42例。年龄35~81岁,平均55.6岁,其中60岁以上29例(32.2%)。2.临床表现右上腹部疼痛、恶心呕吐90例,畏寒发热78例,右上腹部包块35例,黄疸26例。全组病人均有右上腹部压痛,伴有反跳痛及肌紧张者37例,全腹部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者30例;伴有不同程度休克者32例;白细胞计数在10×109/L以上者74例。3.诊断行B超检查75例,确诊70例…  相似文献   

6.
夏成 《颈腰痛杂志》1997,18(3):210-210
近年来采用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8例,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介绍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男12例.女16例.年龄最小19岁,年龄最大62岁。病程最短的2周.病程最长的6年。干部9例.工人10例.农民4例.家务5例。有明显外伤及腰扭伤史者比例,28例均有明显腰痛和患侧下肢麻木和放射痛。临床检查腰椎侧弯14例.11例有不同程度生理弯曲变直。28例均有患椎棘突旁压痛和沿坐骨神经传导痛.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屈颈试验阳性,挺腹试验阳性。28例均摄腰椎正倒位片,15例作CT扫描.4例作MRI检查,L(4-5)突出9例,L5…  相似文献   

7.
1992年7月~1995年5月,我院共收治76例梨状肌综合征病人,对40例采取呋镁液穴位注射治疗,取得较肯定的效果,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1.本组40例中男31例,女9例;年龄28~62岁;左侧发病者18例,右侧发病者22例;病程4天~3年;40例中36例有腰腿痛发作史。2.诊断标准:(1)发作时均有患侧下肢酸胀伴烧灼样疼痛;(2)体检时臀部压痛明显,且沿坐骨神经向下放射;(3)在臀部可触及条索状硬物;(4)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40°~70°;(5)腰部无压痛,髋关节内旋、内收时受…  相似文献   

8.
自1994年4月至1997年12月,手术治疗原位破裂型腰 椎间盘突出症2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本组28例中男17例,女11例;年龄35~60岁.有明确 腰椎间盘突出病史者25例,病程2~7年,突然发病者3例. 28例均有突然出现或加重的腰臀部和下肢放射痛,直腿抬高 试验<30°,下肢相应神经支配区感觉麻木或疼觉过敏;7例 小腿肌萎缩,肌力减退.X线片示腰椎有不同程度的骨质增 生、侧弯或生理曲度变直.CT结果示L4.5间盘突出12例, L5,S1突出13例,L4.5并L5S13例,有7例合并侧隐窝狭窄.  相似文献   

9.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45例腰椎间盘膨出症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本组45例中男22例,女23例;年龄35~65岁;病程3月~8年;有明显腰扭伤史4例;临床表现:本组所有患者均有下腰痛,伴有一侧或双侧下肢麻痛,下肢均无神经系统定位的感觉、运动障碍体征,直腿抬高试验阳性5例,伴有间歇性破行20例,其中单侧间歇性破行12例,双侧间歇性破行8例;CT扫描结果:所有病例均进行L。~SI平扫,L3.4+L4.5椎间盘膨出15例,L4.5+LSSI椎间盘膨出8例,L3.4+L4.5十LSSI椎间盘膨出20例,LSSI椎间盘膨出2例;膨出合…  相似文献   

10.
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椎间盘突出症是外科的一种常见病、多发病。我校门诊部自 1993年到 1999年间采用骶管注药治疗本病 10 8例 ,收到满意的疗效。现将治疗体会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 10 8例中 ,男 71例 ,女 37例 ,年龄 2 6~ 70岁 ,平均43岁 ,病程最短半月 ,最长达 7年 ,平均约 2年。椎间盘突出部位 L3~ 4 占 18例 ,L4~ 5占 5 9例 ,L5~S1占 48例。其中 ,一侧下肢疼痛 89例 ,双侧下肢疼痛 13例 ,仅有腰痛者 6例。体检时主要阳性体征均有腰椎侧弯或板直 ,脊柱前屈受限 ,椎间盘突出部位及椎旁有明显压痛 ,且疼痛向下肢放射 ,患肢皮肤感觉减退者 82例 ,直腿抬…  相似文献   

11.
成人原发性腰椎化脓感染少见,国内文献只见9例,我科于1991年收治1例,现报告如下. 患者,男,23岁,农民,住院号113030。主诉:腰痛伴右臀部疼痛月余,疼痛加重不能行走10天。入院一个月前有腰扭伤史,曾在当地用中草药治疗,未见好转。右臀部疼痛剧烈,翻身困难,且逐渐加重。发病以来无畏寒发热。患者一般情况好,痛苦貌。被动体位,平腰,腰椎侧弯,凸向左侧。L5~S1棘突右侧有压痛,无放射痛,叩击痛存在。直腿抬高试验右10°,左60°,足背伸试验双侧阳性。右跟腱反射减弱,病理反射阴性。X线检查:L5~Sl椎间隙未见明显狭窄,L。、S;椎体骨质未见破坏及…  相似文献   

12.
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16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我院自1988年~1994年对216例不同病理类型的椎间盘突出症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股资料本组患者男194例、女22例;年龄20~40岁132例、41~50岁59例、51~60岁21例、60岁以上4例;有明显外伤史者70例,长期慢性劳损者134例,其他12例。1.2病理分型根据各种检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收入院,经以下方法判断病理类型。(1)轴位牵引试验病人平卧;先记录下未牵引时的直腿抬高度数,然后施加健测下肢的牵引.若牵引下想侧直腿抬高度数增加20°或可达70°者为可回纳性突出.否则为不可回纳世。(2)动态椎管…  相似文献   

13.
脾损伤在腹部损伤中较常见,我院近5年来共收治50例,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男41例,女9例,年龄6~60岁,平均32岁。开放性损伤7例,闭合性损伤43例。致伤原因:车祸伤35例,刀刺伤7例,高处坠跌伤3例,碰撞击伤5例。临床表现:本组均有腹部或左季肋部外伤史,表现有腹痛、腹部压痛、反跳痛。腹穿抽出不凝血者42例,入院前后经B超检查提示脾损伤者46例。脾损伤的程度按Call和Scheele分级,0级:为脾包膜下血肿,6例;l级:脾包膜撕裂,14例;Ⅱ级:脾实质破裂,但不到牌门,16例;Ⅲ级:脾实质破裂延长至牌门或部分断离,11例;Ⅳ级…  相似文献   

14.
云南省鲁甸县人民医院1998年3月至2008年3月在外伤性脾破裂全脾切除术中行自体脾片大网膜内移植25例,其中男16例,女9岁;年龄12~60岁,平均36.5岁;24例发病至就诊时间30min~24h,1例延迟性脾破裂(DRS)就诊时间7d,平均12h。致伤原因:坠跌伤8例,车祸伤7例,斗殴伤5例,挤压伤5例;合并其他脏器损伤4例:胸外伤2例(其中1例左侧第8、9肋骨骨折),左肝外叶破裂1例,左侧Colles骨折1例。入院查体:左上腹均有疼痛及压痛,脾区叩痛,移动性浊音阳性20例,可疑阳性5例,就诊时均存在不同程度的低血容量性休克。23例行腹腔穿刺,阳性率为91.3%(21/23)。术前B超均提示有脾脏损伤,  相似文献   

15.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误诊为急性阑尾炎2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临床资料。1.一般资料:本组25例,男22例,女3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35岁。腹痛明显发作时间至手术时间4~13h。“转移性右下腹痛”者15例,突发右下腹痛者10例。既往有“胃病史”者6例,无“胃病史”者19例。查体右下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者18例,全腹有压痛、反跳痛及肌紧张者7例。术前做腹部X线透视9例,报告均未见膈下游离气体影。术前行腹腔穿刺3例,均阴性。术中行麦氏切口2例,后改为上腹正中切口,其余23例均行右腹直肌切口。  相似文献   

16.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少见类型,症状与普通旁侧型者相似。自1987年以来我院收治3例,报告如下。 1 病例报告 例1,女,17岁,学生。腰痛伴右下肢放散1年于1987年5月21日入院。检查:腰椎向右侧凸弯,生理前凸消失,于L_(4、5)右侧间隙有压痛,并放散至右小腿。右小腿前外侧痛觉减退,右跟腱反射减弱。直腿抬高试验左侧80°,右侧40°;X线平片见有腰椎右凸及生理前凸减小。诊断为L_(4、5)椎间盘突出症。1987年6月7日行开窗减压探查术,L_3~S_1各间隙未见间盘突出。术后症状无缓解,脊髓造影未见神经根袖显影不全及硬膜受压。于1988年4月10日再次手术。  相似文献   

17.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我院自1996年6月至2007年1月,行Bassini法疝修补术60例,行无张力疝修补术65例,术后随访记录6—48个月。行无张力疝修补术为治疗组,行Bassini法疝修补术为对照组,治疗组中男性63例,女性2例,年龄27~82岁,平均54.5岁,斜疝60例,其中复发性斜疝5例,直疝10例,直疝合并斜疝2例,巨大疝1例:治疗组多为老年患者,合并慢性支气管炎、前列腺增生者13例,占15.29%;对照组中男性50例,女性10例,年龄18~72岁,  相似文献   

18.
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1年6月至2006年2月手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112例,均排除先天异常、结核、肿瘤、外伤。男47例,女65例;年龄43~67岁,平均54.7岁;病史6个月~15年,平均3.4年。单纯腰背痛10例,单纯神经根痛21例,腰腿痛76例,合并马尾神经症状者3例,有不同程度的间歇性跛行症状者74例,其中单纯问歇性跛行5例。87例患者腰椎右侧凸,25例左侧凸。术前常规行2~6个月的保守治疗。根据术前患者临床症状和影像学检查结果采用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包括单纯开窗神经根减压术、多节段开窗或碟形减压术、椎板切除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等。回顾性分析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l临床特点、影像学特征、神经根受压特点以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和效果。结果78%的患者右侧凸,22%的患者左侧凸,L3和L4神经根多在凹侧受压,而L5和S1神经根则多在凸侧受压。随访时间10个月~5-3年,平均3.1年。疗效评定采用北美脊柱外科学会推荐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手术治疗效果优73例(65%)、良21例(19%),可15例(14%),差3例(3%)。术前腰椎侧凸Cobb角15°-46°,术后Cobb角平均矫正12°。术后随访10个月~5-3年(平均3.1年),骨性融合率分别为1年98%、3年95%和5年95%。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多同时合并其他腰椎退变性疾病,手术治疗的主要目的是解除硬膜囊及神经根压迫、稳定脊柱,矫形次之,后路椎弓根固定减压植骨融合术是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石氏牛蒡子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40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运用石氏牛势子汤,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症状的治疗有独特的经验,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均为本院术后病人,共4O例,男24例,女IE例;年龄19~58岁;4O例均有腰痛症状伴有单侧或双侧下肢放射性疼痛、麻木,与咳嗽、站立、行走有明显关系,病程为6个月~3年;有腰部外伤史32例,5例有间隙性破行,34例直腿抬高试验wt45度,加强试验(+);35例CT提示:腰椎间盘髓核突出,其中30例伴有关节肥大增生、黄韧带肥厚、侧隐窝狭窄及神经根明显受压;病变部位:L。-。间隙有18例、L。~S;间隙有16例、二间隙同时存在病变的有5例。40例均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其与影像学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38例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29分法对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进行评分,并对病程、年龄、退变椎数、侧凸Cobb角、椎体侧方移位等因素与JOA评分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例患者均有腰痛,16例坐位腰痛;34例有根性症状;29例有腰部压痛;21例有根性体征;7例有大小便功能障碍,其中3例行走后出现尿失禁。侧凸顶椎多位于L3(19例,50.00%)、L4(15例,39.47%);33例有侧向不稳定;38例均有小关节退变:36例存在椎管狭窄或椎间盘突出,超过60%的狭窄节段在L3/4、L4/5间隙。JOA评分平均13.47+4.89分.JOA评分与病程、年龄、退变椎数、侧凸Cobb角、椎体侧方移位等因素均无明显相关关系。结论:退变性腰椎侧凸患者多有腰痛和根性症状,其症状及根性体征源于狭窄和,或局部不稳定,而非侧凸或侧方滑移的轻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