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 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在果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方法 分别于20℃和37℃条件下,采用HPLE法同时测定6 h内果糖注射液中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观察配伍液外观并测定pH值和微粒数.结果 在20℃条件下.果糖注射液中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6 h内无明显变化;但在37℃条件下,头孢哌酮钠和舒巴坦钠的含量4 h内分别下降11.84%和8.69%;配伍液的外观、pH值均无明显改变,微粒数符合规定.结论 果糖注射液可以用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稀释剂,但应注意环境温度对配伍液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四种输液配伍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唐桂英  伦新强 《医药导报》1999,18(3):201-201
目的:研究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4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分别考察头孢哌酮钠与4种输液在25℃配伍后外观、含量、pH值及紫外光谱的变化。结果:头孢哌酮钠与4种输液配伍后外观、pH值及紫外光谱均无显著变化,含量稳定>95%。结论:在25℃下8小时内,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可与4种输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3.
头孢哌酮钠在3种输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考察在不同温度条件下头孢哌酮钠在 0 .9%氯化钠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 %葡萄糖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将头孢哌酮钠加入 3种不同的输液中 ,配成浓度为 2 mg· ml- 1的溶液 ,放置在不同温度下 (4℃、2 5℃、3 7℃ )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输液不同时间液体中头孢哌酮钠的浓度 ,同时检查液体的 p H值、外观及不溶性微粒的变化。结果显示 ,头孢哌酮钠在 3种输液中 8小时内稳定 ;在低温下 ,不溶性微粒有增加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冻干型和溶媒结晶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5%葡萄糖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复方氯化钠注射液等5种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酸度计分别测定冻干型和溶媒结晶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榆液在25,37℃条件下配伍后,6h内含量、pH值及外观的变化情况.结果在25,37℃条件下,冻干型和溶媒结晶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输液配伍后6h内基本稳定.结论在25,37℃条件下6h内,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可与5种输液配伍使用,冻干型和溶媒结晶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这5种输液中稳定性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水分活度对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稳定性的影响。方法:通过高湿加速稳定性试验[温度(25±1)℃,相对湿度(75±1)%],考察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水分含量、水分活度、含量和有关物质的变化。结果: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稳定性与水分活度和水分的变化呈一定的相关性,大体趋势为水分活度和水分越低,稳定性越高。结论:水分活度和水分是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稳定性关键质量控制点。  相似文献   

6.
头孢哌酮钠与甲硝注射液的配伍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实验分别在5℃、25℃、37℃下对头孢哌酮钠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进行了观察。二者混全液放置在5℃20min后出发浑浊;放置在25℃、37℃下,在8h内溶液均澄明,PH、含量没有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7.
对4个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的酸度、溶解度、不溶性微粒、含量、配伍稳定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实验结果表明:C、D、S三个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标准。H厂生产的头孢哌酮钠粉针剂酸度不合格,不溶性微粒数较多。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输液(5%葡萄糖、5%葡萄糖氯化钠)配伍,在37℃恒温条件下24h以内降解<1.0%。提示不同厂家生产的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存在质量差异。  相似文献   

8.
温度对头孢哌酮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建辉  李永明  李秀伟 《黑龙江医药》2001,14(4):262-262,290
本试验对头孢哌酮钠的储存条件进行了考察,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跟踪测定了不同温度条件下头孢哌酮钠含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温度对头孢哌酮的含量的影响较大。因此,头孢哌酮钠原粉或粉针均应于冷处(温度为2-10℃)储存。  相似文献   

9.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敏 《海峡药学》2010,22(3):14-16
目的研究在室温20℃条件下注射用头孢哌酮钠与5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将头孢哌酮钠加入5种输液中,配制成浓度为4mg·mL^-1的溶液。在室温20℃下,于配伍后0、0.5、1、2、4、8h时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浓度,同时观察PH值及外观变化。结果配制后8h头孢哌酮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含量分别为98.96%、98.77%;在5%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中含量有所下降,分别为96.55%、97.62%、96.43%。结论注射用头孢哌酮钠在木糖醇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稳定性最好,建议临床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0.
头孢哌酮钠在输液中与临床常用7种注射剂稳定性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头孢哌酮钠在0.9%氯化钠溶液中与维生素C等7种注射剂配伍的稳定性.为临床舍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在25℃‘室温’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pH及头孢哌酮钠的紫外光谱的变化,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头孢哌酮钠的含量。结果配伍液在实验鼋件下与盐酸氨溴索产生白色沉淀;与氨荼碱配伍时超过5h含量无明显变化.但颜色呈淡黄色,其它配伍液的外观、pH值及含量无明显变化。结论在25℃时,头孢哌酮钠与盐酸氨溴索不能配伍使用,与氨荼碱配伍时最好5h内使用,与其它5种注射剂配伍在6h内稳定,可以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1.
泮托拉唑钠在果糖氯化钠注射液中的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考察配伍前后泮托拉唑钠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4h内含量、pH及溶液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泮托钠与果糖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在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2.
泮托拉唑钠在木糖醇注射液中的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考察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稳定性。方法:用HPLC法考察配伍前后泮托拉唑钠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配伍液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注射用泮托拉唑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4h内含量、pH及溶液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泮托钠与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3.
头孢哌酮钠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头孢哌酮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头孢哌酮钠与4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头孢哌酮钠的含量,同时考察其外观、颜色、pH值变化。结果室温下放置6h,其含量、pH值、外观均无明显变化,但头孢哌酮钠糖溶液12h后,溶液有明显浑浊。结论头孢哌酮钠与4种输液配伍在6h内稳定,但与糖溶液配伍需谨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考察硫代硫酸钠对 0 0 2 %呋喃西林溶液稳定性的影响。方法 配制加与不加硫代硫酸钠作抗氧剂的 0 0 2 %呋喃西林溶液各 2份 ,置同一室温采用避光与不避光条件存放半年 ,每隔一个月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测定pH值及含量。结果 加硫代硫酸钠组 ,放置 4个月后析出淡黄色沉淀 ,6个月后溶液颜色加深 ,含量降至不合格。不加硫代硫酸钠组放置半年避光者溶液颜色保持不变 ,含量保持在 98 3% ;不避光者溶液颜色稍加深 ,含量保持在 94 1%。结论  0 0 2 %呋喃西林溶液不宜用硫代硫酸钠作抗氧剂 ,同时应避光保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噻肟钠他唑巴坦钠制剂(6∶1)的稳定性,为确定产品有效期提供依据。方法本品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的稳定性试验,考察其性状、pH值、溶液的澄清度与颜色、有关物质、头孢噻肟聚合物、水分及含量等变化。结果稳定性试验结果表明,本品稳定性好,可推荐其有效期暂定为二年。  相似文献   

16.
头孢呋辛钠与临床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建立头孢呋辛钠的含量测定方法,研究头孢呋辛钠与4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头孢呋辛钠的含量,同时考察其外观、颜色、pH值变化。结果室温下放置6h,其含量、pH值、外观均无明显变化。结论头孢呋辛钠与4种输液配伍在6h内稳定。  相似文献   

17.
美洛西林与四种常用输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注射用美洛西林钠在4种临床常用输液中的稳定性。方法按临床常用剂量配制美洛西林钠的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考察上述4种配伍液于0、0.5、1、2、3、4、5、6 h的pH值、颜色和澄明度外观变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在上述时间点下,配伍液中美洛西林钠的含量变化。采用BDS-C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磷酸盐缓冲液(pH值为5.8)∶甲醇(60∶40)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10 nm,柱温:30℃,进样量:1μL。结果以本实验所建立的色谱条件对美洛西林钠进行检测,专属性好,能达到基线分离,美洛西林钠的线性范围为1~12 mg/mL(r=0.9999),日内精密度RSD<2.0%,4种输液配伍液在6 h内峰面积均无明显变化,变异系数RSD均<2.0%。结论美洛西林钠与0.9%氯化钠注射液、10%葡萄糖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以及5%葡萄糖+0.9%氯化钠注射液配伍后稳定,临床上可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18.
木糖醇注射液与临床常用五种抗菌药物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吴华  金涌  刘骅 《安徽医药》2006,10(11):814-815
目的模拟临床常用静滴浓度,研究阿奇霉素、氨苄青霉素钠、羟氨苄青霉素钠、头孢曲松钠、加替沙星五种常用抗菌药物与木糖醇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8 h内配伍液中五种药物的含量变化,同时观察室温(25℃)下的外观及pH变化。结果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头孢曲松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8 h内外观、含量、pH值没有明显变化,保持稳定状态。但氨苄青霉素钠、羟氨苄青霉素钠和木糖醇注射液配伍后在室温下2 h后含量明显下降。结论在上述条件下,木糖醇注射液可与阿奇霉素、加替沙星和头孢曲松钠配伍应用。但与氨苄青霉素钠、羟氨苄青霉素钠配伍不稳定。  相似文献   

19.
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考察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目的:考察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甲硝唑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溶液在常温下放置4h内不同时间的最大吸收峰峰位和吸收度,并观察溶液的色泽及测定其pH值。结果:配伍液的吸收峰位、吸收度、色泽及pH值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注射用头孢西丁钠与甲硝唑注射液配伍后在常温下4h内稳定。  相似文献   

20.
陈清  卢秀华  薛占英  史玮  闫雪立 《中国药房》2007,18(13):1021-1022
目的:考察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在二价钙、镁离子(Ca2+、Mg2+)作用下的稳定性。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奥美拉唑钠溶液在不同浓度的Ca2+、Mg2+作用下不同时间内的含量变化,并观察颜色变化。结果:随时间延长奥美拉唑钠迅速分解,且随浓度增加,加入Mg2+的出现颜色变化,无降解产物;加入Ca2+的也有颜色变化,并有白色沉淀产生。结论:Ca2+、Mg2+对该制剂稳定性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