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06篇
  免费   189篇
  国内免费   75篇
耳鼻咽喉   52篇
儿科学   30篇
妇产科学   36篇
基础医学   145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416篇
内科学   199篇
皮肤病学   25篇
神经病学   98篇
特种医学   118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277篇
综合类   861篇
预防医学   349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38篇
  2篇
中国医学   247篇
肿瘤学   14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83篇
  2019年   84篇
  2018年   55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55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31篇
  2009年   155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36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81篇
  2004年   168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28篇
  2001年   151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76篇
  1997年   65篇
  1996年   74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0篇
  1993年   34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31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2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通过下食管括约肌(lower esophageal sphincter,LES)扩张建立咽喉反流性疾病(laryngophyngeal reflux disease,LPRD)模型的可行性。方法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实验组10只和对照组8只,对实验组动物进行LES测压定位后,使用球囊对LES进行注水扩张,对照组同法置入球囊,但不进行球囊注水。扩张前1周及扩张后2周行咽喉及食管下段pH监测,LES平均静息压检测;扩张前1周、扩张后2周及8周行喉镜检查,进行喉镜下反流体征评分;扩张后8周处死动物,对其喉部及食管下段黏膜取材,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结果扩张后pH监测验证实验组造模成功8只(80.0%,8/10),实验组扩张前咽喉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次)、反流最长时间(s)分别为0(0,0)、0(0,0)、0(0,0),扩张后分别为17.5(8.2,29.4)、3(1,5.5)、17.2(10.2,30.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食管下段pH监测酸反流时间百分比、反流事件数、反流最长时间分别为0(0,0.7)、0(0,1)、0(0,1.2),扩张后分别为23.1(4.8,49.5)、3(1,6)、25.9(11.5,56.8),较扩张前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扩张前LES压力28.0±5.6 mmHg,较扩张后(17.2±3.3 mmHg)升高,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01);实验组扩张前RFS评分3.1±1.2分,扩张后2周为3.6±1.4分,扩张后8周为8.6±2.5分,扩张前和扩张后2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2),但扩张前与扩张后8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病理检查示实验组喉部及食管黏膜均可观察到不同程度慢性炎症。结论食管下括约肌球囊扩张可安全、有效地建立LPRD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3.
4.
目的 探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离子通道Kv4.3(Kv4.3)-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CaMKⅡ)信号 通路在有氧运动抑制压力负荷小鼠心肌肥厚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60只实验小鼠均分为5组:假手术(SHAM) 组、主动脉缩窄手术(TAC)组、假手术+有氧运动(SHAM+E)组、主动脉缩窄术+有氧运动(TAC+E)组,主动脉缩窄术+ 有氧运动+ Akt抑制剂Perifosine(TAC+E+Peri)组。高分辨率小动物超声系统评价小鼠心功能及肥厚程度,麦胚凝集 素(WGA)染色检测心肌细胞横截面积;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ANP表达,Western blot检测蛋白心房钠尿肽 (ANP)、p-Akt、Kv4.3、p-CaMKⅡ表达水平。结果 与SHAM组相比,TAC促进心肌肥厚,恶化心功能(P<0.01)。给 予有氧运动训练后,TAC+E组较TAC组小鼠心功能改善,心肌肥厚程度减轻(P<0.01)。同时Western blot检测显示, TAC组较SHAM组p-Akt、Kv4.3表达降低,p-CaMKⅡ上调(P<0.01);TAC+E组p-Akt和Kv4.3表达较TAC小鼠增加, p-CaMKⅡ下调(P<0.01)。而给予Akt抑制剂Perifosine后,相比于TAC+E组,TAC+E+Peri组心功能恶化、心肌肥厚 程度和ANP表达增加,心肌细胞横截面积增大,同时伴随Kv4.3表达降低、p-CaMKⅡ增高(P<0.01)。结论 有氧运 动训练能够通过调节Akt-Kv4.3-CaMKⅡ信号通路抑制压力负荷心肌肥厚。  相似文献   
5.
背景与目的 内痔是引起直肠出血的常见原因,当出血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或危及生命时,由于存在手术禁忌无法进行外科手术或患者不愿接受外科手术,通过导管超选择性直肠上动脉(SRA)造影可快速、准确地定位出血部位,并可同期予以栓塞,实现快速止血目的。相比于传统的外科手术止血,血管腔内介入止血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等特点,但国内对于超选择SRA栓塞术在内痔导致的直肠出血中的临床应用报道较少,其止血效果及安全性还存在争论。本研究旨在评价超选择性SRA栓塞术治疗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就该方法相关的技术要点及注意事项做一探讨,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回顾性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6年12月—2021年10月接受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SRA栓塞术后3~7 d(初期止血率)及术后1~12个月的止血效果(临床成功率)、术后并发症。结果 共50例成功实施超选择性SRA栓塞治疗的直肠出血患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共有29例内痔出血患者进入最终研究,其中Ⅱ度内痔11例,Ⅲ度内痔18例;男17例,女12例;平均年龄(51.8±12.2)岁。所有患者介入术中均使用金属弹簧圈(直径2~3 mm)联合明胶海绵颗粒(直径350~560 μm)或PVA颗粒(直径300~500 μm)行栓塞治疗,技术成功率100%。27例患者术后3~7 d出血症状消失,初期止血率为82.8%(24/29),术后1个月临床成功率为86.2%(25/29)。3例患者在随访6个月时便血复发,术后6个月临床成功率为75.9%(22/29),其中2例行髂内动脉分支栓塞后症状消失,1例选择保守治疗。所有患者得到随访,随访时间(10.7±2.5)个月,1例患者因术后里急后重感明显,术后1周行肠镜检查可见直肠小片状浅表黏膜溃疡,予以保守治疗;2例患者出现穿刺部位血肿,保守治疗后血肿消失,其余患者无介入栓塞相关的感染、肠穿孔、大出血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超选择性SRA栓塞在治疗以Ⅱ~Ⅲ度内痔为原因的直肠出血中是一种相对安全、低风险的手术方法,短期止血效果肯定,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全身麻醉下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中选择性转流的中远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3月至2019年6月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接受CEA术患者129例,根据术中是否应用转流管分为转流组48例和非转流组81例。术后3个月行头颈部彩超检查,之后每6个月至1年常规随访1次,比较2组患者中远期总体生存率和无再狭窄生存率。应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依据数据类型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进行组间比较。Kaplan-Meier分析总体存活率和无再狭窄存活率。结果转流组相比非转流组伴对侧颈动脉闭塞比例高[29.2%(14/48)和3.7%(3/8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转流组相比非转流组颈动脉夹闭时间[(22.6±5.9)和(13.7±4.6)min]和手术时间[(168.4±63.3)和(143.0±50.2)min]长,术中出血量多[(108.0±65.2)和(69.8±53.9)ml],住院时间短[(5.5±1.4)和(6.1±1.7)d],术中应用补片比例高[60.4%(21/48)和25.9%(29/81)],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周2组均无患者死亡,转流组相比非转流组脑卒中[2.1%(1/48)和1.2%(1/81)]和同侧颈动脉再狭窄[4.2%(2/48)和1.2%(1/8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42,P=0.706;χ~2=1.141,P=0.285)。Kaplan-Meier分析结果表明2组患者中远期总体生存率(χ~2=0.287,P=0.592)和无再狭窄生存率(χ~2=0.285,P=0.59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EA术中选择性不使用转流管对中远期生存率和无再狭窄生存率无影响。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雷替曲塞与碘化油混合乳剂行TACE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观察其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对我院收治的不能手术切除的原发性中晚期肝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按治疗方案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观察两组患者近期(术后1个月)疗效,包括中位疾病进展时间及1年、2年生存率、患者血清肿瘤标记物(AFP、CA19-9)、转氨酶及胆红素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组术后3个月RR、DCR均高于对照(P<0.01);治疗组的1年与2年生存率分别为81.6%、57.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0%和35.9%(P<0.05);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11.6个月,高于对照组7.3个月(P<0.05);治疗组术后1个月AFP、CEA、转氨酶、胆红素水平下降的例数多于对照组(P<0.05);两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显示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雷替曲塞与碘化油经肝动脉内栓塞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临床效果显著,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法和钳夹法离断肝实质以及开放手术对比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对于控制出血的效果。方法收集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普外科同一手术小组因肝脏肿瘤接受肝脏切除手术的263例病人的临床病理资料。观察开放手术中超声刀法和钳夹法离断肝实质的两组病人,以及开放手术和腹腔镜手术中应用超声刀离断肝实质的两组病人,比较其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组间比较,病人基本的临床病理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手术时间、肝门阻断时间、术后肝功能恢复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开放超声刀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腹腔镜超声刀组[(285±76)ml比(207±53)ml,P=0.02]。虽然总体比较开放超声刀组和开放钳夹法组两组之间的术中出血量没有明显差别[(285±76)ml比(251±58)ml,P=0.27],但是分层分析显示在肝硬化较重的S2~S4级病人中,开放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明显多于开放钳夹法组[(323±82)ml比(263±63)ml,P=0.03];在脂肪肝病人中,开放超声刀组的术中出血量也明显多于开放钳夹法组[(309±81)ml比(259±71)ml,P=0.04]。结论超声刀在腹腔镜下使用较开放手术更能体现其优势,开放手术中肝硬化和脂肪肝较重的病人不推荐使用超声刀。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尤瑞克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状态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尤瑞克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治疗前后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管襻长度、管襻内径。结果:治疗后,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1.33%,P<0.05;两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管襻长度、管襻内径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治疗组甲襞微循环加权积分、管襻内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甲襞微循环显著降低指标加权总积分,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
 靶向免疫检查点的治疗是众多抗肿瘤免疫的有效策略之一,在抗肿瘤免疫治疗中诱发持续的肿瘤缓解。抗CTLA-4单抗,抗PD-1单抗以及抗PD-L1单抗的安全性及临床疗效研究为肿瘤治疗带来了新突破,针对免疫检查点的靶向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新方向。本文对近年来与肿瘤免疫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