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本工作以2.0~2.6公斤的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以甩头或甩尾反应的潜伏期ERL作为观测指标,观察了电针“足三里”和“昆仑”镇痛的适宜频率和纳洛酮对不同频率电针镇病的阻断作用。结果表明,不论头部或尾部测痛都是2~15Hz的镇痛作用最强,其次为15Hz≥2Hz>30Hz>60Hz≥100Hz。将各频率组的头部电针有效率与尾部电针有效率分别进行x^2检验,发现两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2.
不同强度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弱电针优于强电针。  相似文献   

3.
周岩  罗非 《针刺研究》1990,15(4):310-314
<正> 大量资料提示,电针刺激可在中枢神经系统中释放阿片肽而发挥镇痛作用。近年来又发现,不同频率的电针刺激可激活大鼠中枢神经系统不同种类的阿片肽:低频(2Hz)电针促进脑啡肽释放,高频(100Hz)电针促进脊髓中强啡肽的释放。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大鼠电针不能引起镇痛效果,称为“电针无效鼠”,测定这些大鼠脊  相似文献   

4.
电针具有良好的镇痛效应。然而,反复多次电针会引起电针镇痛效应下降,导致电针耐受,严重影响电针的临床疗效。近年来关于电针耐受机制的研究取得了一定进展,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电针耐受实验动物模型的建立,包括急性与慢性耐受;(2)电针与吗啡的交叉耐受;(3)抗阿片类物质,如胆囊收缩素、孤啡肽和血管紧张素Ⅱ等,参与电针耐受;(4)其他参与电针耐受的物质,包括谷氨酸受体及转运体、5-羟色胺、去甲肾上腺素等;(5)参与电针耐受的细胞内第二信使,包括环磷酸腺苷、环磷酸鸟苷和Ca2+。目前,电针耐受的研究仍缺乏深入性,对其分子机制和信号通路的研究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5.
目的:确定电针对实验性癫痫的抑制效应,探索治疗实验性癫痫的最佳电针条件.方法:在雄性SD大鼠侧脑室注射红藻氨酸以诱导急性实验性癫痫.造模30分钟后,以1 mA/100 Hz和1 mA/10 Hz电针分别在水沟 大椎、筋缩 腰奇、内关 曲池、丰隆 涌泉四组穴位施治,以Racine行为学评分和脑电记录作为疗效评价的方法.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表明:除1 mA/10 Hz电针内关 曲池外,低频(10 Hz)和高频(100 Hz)电针均可抑制实验性癫痫的发作(和对照组比较尸<0.05或0.01);2)在低频电针(10 Hz)治疗组中,丰隆 涌泉穴位的治疗效果优于其他穴位组(P<0.05或0.01);3)高频电针(100 Hz)治疗组中,不同穴位之间的疗效差异不明显;4)总体而言,除筋缩 腰奇穴位组外,高频电针(100Hz)的治疗效果优于低频电针(10 Hz)(P<0.05或0.01).与此同时,脑电图记录也显示出电针具有降低实验性癫痫大鼠脑电频率和幅度等的作用.结论:电针可以减轻实验性癫痫大鼠的癫痫发作,其效应与电针参数和穴位的选择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在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学两个方面镇痛作用的对比观察,证实音乐电针镇痛作用的优越性。方法:将大鼠分为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热甩尾反射和尾核、海马痛兴奋性和痛抑制性神经元细胞放电技术作为检测指标,探讨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对腧穴兴奋性的调节,分析两种电针镇痛作用的效果。结果:音乐电针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脉冲电针。脉冲电针多次应用后,针刺效应作用出现逐渐减弱现象,表明机体穴位产生了电针耐受作用,而音乐电针则未出现针刺耐受。结论:音乐电针疗法具有克服电针耐受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穴位功能。  相似文献   

7.
曹蔚鸿  邓颖 《针刺研究》1993,18(1):48-52
电针在急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上有镇痛作用,但不同电针参数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用100赫芝和15赫芝两种频率电针关节炎大鼠阳陵泉穴,可见低频电针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低频电针组脊髓谷氨酸含量低于高频电针组,γ-氨基丁酸含量在两组间无明显著差别。结果提示脊髓谷氨酸可能与不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不同频率电针足三里、太冲穴对大鼠游泳耐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游泳耐力的影响,筛选出最佳频率参数。方法 选用wistar大鼠,以大鼠负重游泳时间为指标,分为对照组、非穴组、电针组[2Hz(低频)组、15Hz(中频)组、100Hz(高频)组],取足三里、太冲穴,观察针刺前后游泳耐受时间的变化。结果针刺后,15Hz和100Hz组游泳时间有增加,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15Hz组游泳时间升高的百分率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足三里、太冲穴给予频率为15Hz的电针具有提高大鼠游泳耐力效应,15Hz电刺激可能是所要筛选的最佳频率参数。  相似文献   

9.
梅林  朴素芬 《针刺研究》1992,17(3):179-182
<正> 在针刺镇痛原理的研究中,有资料表明,低频2赫电针引起的镇痛可被甲啡肽抗体对抗,高频100赫电针镇痛可被强啡肽抗体对抗,而变频2~15赫电针镇痛既可被甲啡肽抗体、也可被强啡肽抗体对抗,  相似文献   

10.
王晓民  韩济生 《针刺研究》1989,14(1):145-146
本工作以2.0—2.6公斤的雄性家兔为实验对象,在一侧后肢相当于“足三里”和“昆仑”穴的部位进针,用辐射热照射家兔鼻唇部皮肤引起甩头的潜伏期(ERL,s)作为伤害性反应的指标。将血管紧张素Ⅱ(AⅡ)或AⅡ的抗血清注入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或伏核内,观察AⅡ在电针镇痛和电针耐受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乐  焦杨 《河南中医》2012,32(4):449-450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对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随机分为高频组和低频组.高频组采用频率为80 Hz的电针治疗,留针30 min,每日针刺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1个疗程后休息2d,共治疗4个疗程.低频组取穴及疗程与高频组相同,电针治疗频率为5Hz.结果:高频组的临床疗效、各中医分型的临床疗效、治疗后VAS评分、疼痛指数均优于低频组;电针治疗风寒头痛、风热头痛、肝阳头病的疗效优于瘀血头痛.结论:高频率电针治疗实证型颈源性头痛疗效优于低频率电针.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价不同参数组合电针的抗炎镇痛效应,筛选出电针治疗炎性痛的最佳参数组合。方法:3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N组)、模型组(M组)、2 Hz组、100 Hz组和2/100 Hz组,每组6只。于SD大鼠右后足跖内注射完全弗氏佐剂(CFA)建立大鼠炎性痛模型。用电针干预大鼠患侧"足三里"和"昆仑"穴,于造模前,造模后24 h,治疗第1、3、5、7、10天检测大鼠右后足机械缩足阈值(PWTs)。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大鼠右后足跖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结果:造模后24 h,除N组外,其余各组大鼠PWTs均显著下降(P0.01),提示造模成功。与M组比较,电针刺激干预后,电针组各时间点PWTs明显上升(P0.01)。在干预后第1、3、5天三个时间点检测PWTs后发现,电针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在电针干预后第7天,2/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和100 Hz组(P0.01);干预后第9天,2/100 Hz组和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P0.05,P0.01);干预后第10天,2/100 Hz组大鼠PWTs高于2 Hz组(P0.01)。与N组比较,M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IL-1β、TNF-α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M组比较,2 Hz组、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1)。与2 Hz组比较,100 Hz组和2/100 Hz组大鼠足跖炎症因子TNF-α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不同参数组合电针均具有抗炎镇痛作用,但不同参数组合电针镇痛效果有所不同,电针干预炎性疼痛时,以2(50μs)/100 Hz(200μs)最佳。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观察心交感神经电活动变化情况,比较不同频率电针对穴位效应的影响,为临床治疗选择低频电针频率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60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5±0.3)kg,随机选10只做正常对照组,其余家兔在麻醉状态下采用左冠状动脉旋前降支结扎法复制急性心肌缺血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低频(2 Hz)电针组、高频(100Hz)电针组和混频(2/100 Hz)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BIOPAC生物信号采集系统记录心交感神经电信号,同时接入SKY-A8生物信号处理系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家兔心交感神经电活动兴奋性降低,与正常组家兔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在电针后即刻及停针15min时,心交感神经电活动显著增强,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及混频电针组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的频率与模型组有显著性差异,且以低频电针组效果优于高频电针组和混频电针组,而高频电针组和混频电针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频率电针"内关"穴均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交感神经电活动,且存在相对特异性,以低频电针组提高心交感神经兴奋性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后,经穴皮肤组织中环磷酸鸟苷(cGMP)的特异性变化及电针“内关”对其的干予作用。方法6只雄性Wistar大鼠作为正常组,18只大鼠制备心肌缺血后,分为模型组、高频组、低频组,高频组和低频组分别予100、2 Hz电针双侧“内关”,针刺时间20 min。治疗完毕后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内关”、“天泉”、“外关”及“足三里”等穴区皮肤组织中cGMP的含量。结果心肌缺血模型组的“内关”、“天泉”、“外关”及“足三里”穴区cGMP含量较正常组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01);而高频或低频电针“内关”后,上述穴区cGMP含量较模型组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01)。结论高频或低频电针“内关”可保护大鼠心肌缺血损伤,其机制可能与降低心脏相关经脉穴区cGMP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不同频率电针对前交叉韧带损伤家兔脊髓组织突触相关蛋白及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24只健康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每组6只。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建立兔膝关节前交叉韧带损伤模型。造模后第7天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取患侧血海、梁丘行不同频率电针治疗,其余各组仅抓取、固定,不进行电针干预。连续干预21 d, 1次/d。造模后第7天、干预结束后采用纤维丝测痛仪测量各组家兔的痛阈值;干预结束后ELISA检测背根神经节中的前列腺素E2(PGE2)、P物质(SP)、谷氨酸(Glu)、γ-氨基丁酸(GABA)水平,蛋白印迹法检测背根神经节中突触素(SYN)、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的机械痛阈值降低(均P<0.01);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的机械痛阈值明显上升(均P<0.01),低频电针组改善优于高频电针组。低频电针组、高频电针组家兔背根神经节中的PGE2、SP、Glu表达较模型组降低,低频电针组低于高频电针组(均P<0.05);低频电针组...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的电针对大鼠游泳耐力影响,筛选出最佳频率参数.方法:选用Wistar大鼠,以大鼠负重游泳时间为指标,分为对照组、非穴组、电针低频,中频和高频组(2Hz组、15Hz组、100Hz组),取足三里、太冲穴,观察针刺前后游泳耐受时间的变化.结果:针刺后,15Hz和100Hz组游泳时间有增加,针刺前后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15 Hz组游泳时间升高的百分率与其他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提示足三里、太冲穴给予频率为15 Hz的电针具有提高大鼠游泳耐力效应,15 Hz电刺激可能是所要筛选的最佳频率参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足三里"对胃扩张疼痛大鼠的拟痛行为学评分和下丘脑内疼痛信息物质P物质(SP)、β-内啡肽(β-EP)的影响,阐明电针防治胃扩张疼痛可能的物质基础,探讨不同电针频率的效应差异。方法:50只大鼠完全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低频电针组和高频电针组,除空白组外采用胃内植入气囊并充气40mmHg压力造成胃扩张疼痛模型,低频(2Hz)和高频(100Hz)电针刺激"足三里"为施治因素,观察大鼠拟痛行为学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组织中SP、β-EP的表达。结果:低、高频电针均能明显降低胃扩张疼痛大鼠的拟疼痛行为学评分,与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频电针组优于低频电针组(P<0.01)。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下丘脑组织中SP、β-EP阳性细胞数明显增加(P<0.01),低、高频电针可使下丘脑组织中SP、β-EP阳性细胞数继续增加(P<0.01),且低频电针组的SP、β-EP阳性细胞数增加更明显(P<0.01)。结论:不同电针频率刺激"足三里"均可减轻胃扩张疼痛大鼠的应激反应,这可能是通过促进了下丘脑内疼痛信息物质SP、β-EP的合成与释放,从而发挥镇痛作用,且高频电针的镇痛效应优于低频针。  相似文献   

18.
多因素量化参数电针对大鼠炎症痛镇痛作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蒯乐  杨华元  蒋洁  陈颢 《中国针灸》2008,28(11):829
目的:探讨电针治疗大鼠炎症痛最适宜的电针参数方案。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12组,即正常空白对照组(空白组)、模型组、10个电针组,电针组分别为A1B1C1、A1B1C2、A1B2C1、A1B2C2、A2B1C1、A2B1C2、A2B2C1、A2B2C2(A12Hz,A2100Hz;B1连续波,B2断续波;C10.1mA,C20.2mA)、A3B3C1(4/20Hz、疏密波、0.1mA)和A3B3C2(4/20Hz、疏密波、0.2mA)。电针组按实验条件分别选取电针参数,每天电针治疗1次,连续6d。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等方法比较不同频率、波型和电流强度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镇痛作用,以痛阈和炎症局部组织中β-内啡肽(β-EP)的含量为观察指标。结果:电针治疗提高痛阈的优化参数方案为:100Hz、0.1mA、断续波。电针升高局部组织β-EP含量,100Hz优于2Hz。4/20Hz、疏密波、0.1mA与100Hz、断续波、0.1mA电针对大鼠炎症痛镇痛作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治疗炎症痛时,最佳参数为100Hz、0.1mA、断续波。  相似文献   

19.
不同频率电针对大鼠尾壳核头部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低频 (2Hz)和高频 (1 2 8Hz)电针大鼠“合谷”穴 ,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 (NADPH d)法 ,显示不同频率电针对尾壳核头部各区一氧化氮合酶 (NOS)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 ,低频和高频电针均可使尾壳核头部NOS表达增强 ,高频电针上调尾壳核头部NOS表达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20.
王乐 《河南中医》2014,34(2):328-329
目的:观察不同频率电针治疗虚证颈源性头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医辨证为虚证的颈源性头痛患者56例,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低频组和高频组各28例。低频组按中医头痛病取穴,予普通常规针刺后,接2组电针治疗,治疗仪频率调为5 Hz,留针30 min,每日1次,6次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暂停1天,共治疗3个疗程。高频组除电针频率调为90 Hz外,其他均同低频组。结果:低频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后头痛指数均优于高频组(P<0.05)。结论:低频率电针治疗虚证颈源性头痛的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