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探讨治疗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及脑疝的手术方式.方法68例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及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的患者分为两组.A组39例,采用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B组29例,均行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A组39例,恢复良好1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23例.B组29例,恢复良好18例,重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结论双侧同时开颅去骨瓣减压手术可提高广泛额颞叶脑挫裂伤及脑疝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双额颞部开颅一次成型去大骨瓣减压术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单盲对照法,治疗组在手术时整块去除骨瓣、结扎矢状窦并完全剪开大脑镰,对照组采用常规保留骨桥但不剪开大脑镰,观察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恢复良好23例,中度残疾13例,重度残疾2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6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5例,中度残疾10例,重度残疾7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8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且对中重度患者短期临床效果显著(P0.01)。结论该术式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患者症状的临床疗效肯定,安全且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与双额冠状骨瓣在重型颅脑损伤开颅去骨瓣减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3月至2016年3月收治重型颅脑损伤86例,按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行双侧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对照组行双额冠状骨瓣开颅减压术。结果 术后3个月,观察组恢复良好33例,中残2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22例,中残9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4例。观察组恢复良好率(76.74%)明显高于对照组(51.26%;P<0.05)。两组术前颅内压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3、7 d颅内压较术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发生切口疝1例、颅内感染3例、急性脑膨出2例、脑积水2例、脑脊液漏2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切口疝4例、颅内感染4例、急性脑膨出3例、脑积水4例、脑脊液漏8例。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23.26%)明显低于对照组(53.49%;P<0.05)。结论 双侧标准大骨瓣开颅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使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脑组织充分减压,疗效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双侧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的临床应用方法及疗效。方法对21例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行双侧开颅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3个月至半年随访,本组患者恢复良好13例、轻度残疾2例、重度残疾1例、植物生存0例、死亡5例,死亡率为23.8%。结论双侧开颅术治疗急性外伤性颅内血肿应严格掌握手术指征,及早发现及处理迟发性颅内血肿,可有效降低患者的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探讨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 132例高血压脑出血分成微创手术组(68例)和传统开颅手术组(64例),分析两组手术的特点和手术时机,比较两组手术治疗的疗效。结果 微创组术后GOS良好23例、中残24例、重残9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9例;传统组术GOS良好16例、中残15例、重残12例、植物生存6例、死亡15例。两组超早期或早期手术均有良好的预后,而微创组效果更佳。结论 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对比研究复合手术和常规夹闭术治疗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疗效。方法 60例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随机分成复合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复合组患者术中在实时造影技术及球囊临时阻断技术辅助下完成对动脉瘤的夹闭,对照组患者在显微镜下进行开颅动脉瘤夹闭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疗效的差异。结果 复合组动脉瘤完全夹闭率(100%)与对照组(86.7%)无明显差异(P>0.05)。复合组术中动脉瘤破裂率(3.3%)、术后动脉瘤复发率(0%)、术后颅内血肿发生率(0%)、术后偏瘫发生率(0%)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6.7%、12.0%、16.7%和16.7%;P<0.05)。出院时,按gos评分评估预后,复合组恢复良好23例,中残5例,重残2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7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复合组预后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与常规夹闭术相比,复合手术能明显改善颈内后交通动脉破裂动脉瘤的预后,提高手术安全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手术效果.方法 将95 例重型颅脑损伤合并脑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7 例采用联合内外减压术治疗,对照组48 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结果 治疗组恢复良好23 例、中残9 例、重残6 例、植物生存3 例、死亡6 例;对照组恢复良好14 例、中残6 例、重残9 ...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治疗额颞重型颅脑损伤的疗效.方法 对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患者106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减压手术治疗58例,常规骨瓣开颅减压48例.结果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组58例中恢复良好29例,中残9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6例;常规骨瓣减压手术治疗48例中恢复良好14例,中残5例,重残3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4例.分析比较2组恢复良好率和病死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是治疗以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一种有效手术方式.能明显改善额颞部重型颅脑损伤病人的预后并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的临床特点以及经单侧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经单侧开颅显微镜下手术的38例双侧额叶脑挫裂伤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死亡1例。随访6个月,按GOS评分:恢复良好27例,轻度残疾6例,重度残疾3例,植物生存1例。结论与传统双侧开颅比较,单侧开颅手术创伤减小,手术时间缩短。显微镜下手术在保证疗效的前提下可减少对额叶皮质的牵拉,并最大限度保护嗅神经和大脑前动脉分支,但需注意严格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特急性外伤性颞叶疝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2004年6月~2006年5月采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钩回、海马回复位术治疗特急性外伤性颞叶疝49例,与2002年6月~2004年5月采用常规骨瓣减压、血肿清除术救治的55例同类患者进行疗效比较。结果按哥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outcome scale,GOS)进行疗效评价,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钩回、海马回复位组恢复良好18例占36.73%,中度残疾9例占18.37%,重度残疾6例占12.24%,持续性植物生存4例占8.16%,死亡12例占24.49%;常规骨瓣减压、血肿清除组恢复良好10例占18.18%,中度残疾5例占9.09%,重度残疾12例占21.82%,持续性植物生存5例占9.09%,死亡23例占41.82%。两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钩回、海马回复位术是治疗特急性外伤性颞叶疝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256例重型、特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行大骨瓣减压的远期治疗效果。 方法单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自2012年7月至2016年12月济南军区总医院神经外科收治256例的因重型、特重型TBI急诊行大骨瓣减压的患者,其中重型(GCS评分6~8分)166例、特重型(GCS评分3~5分)90例,采用标准大骨瓣开颅术,减压窗面积约为12 cm×15 cm左右。术后随访18个月,预后分为良好恢复、中残、重残、植物状态、死亡;其中,良好恢复、中度病残为预后良好者,严重病残和植物状态为预后较差者。 结果恢复良好/中残患者104例(40.61%),但其规范评估行为、心理表现与心理健康的负担未纳入此次临床评估。重残54例、植物状态38例、死亡60例,共计152例患者预后较差(59.37%),可判断59.37%的患者存在预后不良。 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是治疗重型TBI脑疝形成的有效方法。发生重型、特重型TBI的患者其临床预后差,表现为死亡、植物生存、功能损伤,需要医学界探索新的治疗策略。  相似文献   

12.
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双额叶脑挫裂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采用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治疗非对称性双额叶脑挫裂伤的手术方法.方法 将我科自2004年3月至2008年3月收治的120例双额叶脑挫裂伤病人分为两组:一组单侧开颅60例;另一组常规双侧开颅60例,两组病人临床基本情况、伤情、伤后至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的病人术前术后都经CT检查证实颅内变化情况.结果 根据伤后6个月GOS预后评分判断预后,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侧组恢复良好48例,重残3例,中残5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2例.双侧组恢复良好45例,重残4例,中残6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3例.但是手术时间、输血量、住院费用、住院时间、精神障碍、嗅神经损伤单侧组明显优于双侧组(P<0.01).结论 选择单侧入路大脑镰切开清除双额叶脑挫裂伤、脑内血肿,能明显减少迟发血肿发生,减少因出血水肿造成的大脑镰疝及脑中心疝的发生,但采用此法应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13.
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术在重型颅脑损伤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重型颅脑损伤的效果。方法63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为2组:标准外伤大骨瓣组(治疗组)32例,常规骨瓣组(对照组)31例。全部病例术前均扫描证实颅内损伤情况,术后治疗方案基本相同。术后6个月临床随访进行格拉斯哥预后标准(GOS)评定。结果治疗组32例中,恢复良好15例,中残6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8例。对照组31例中,恢复良好7例,中残5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2例,死亡15例(P<0.05)。结论标准外伤大骨瓣开颅减压术治疗急性单侧幕上血肿、脑挫裂伤及单侧大脑半球肿胀有较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4.
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分析(附73例报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老年重型颅脑外伤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影响老年人重型颅脑外伤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73例急性重型颅脑外伤老年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生存组及死亡组中各种因素的构成比,确定其对预后的影响。统计方法使用t检验、X^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组生存30例,其中恢复良好5例,轻中残9例,重残13例,植物生存3例;死亡43例,死亡率为58.9%。结论老年重型颅脑外伤(TBI)患者死亡率高,预后差。年龄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GCS评分、瞳孔对光反射、原发性昏迷时间等指标是判断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特重型颅脑损伤救治的经验。方法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76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总结。结果 76例中死亡44例(58%),在存活的32例中,恢复良好中残22例(29%),重残10例(13%)。结论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入院后应早诊早治,保持呼吸道通畅,根据手术指征行标准大骨瓣减压手术,及时处理合并伤、并发症,维持内环境稳定等综合性治疗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救治脑疝病人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应用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救治脑疝病人的疗效.方法对105例外伤性脑疝病人施以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术,全部病人均进行随访,按GOS评分法判断预后.结果术后3个月至半年随访,恢复良好20例,中残19例,重残22例,植物生存18例,死亡26例.死亡者中45岁以上者为9例,45岁以下者17例.入院时为脑疝者63例,术后死亡20例;入院后逐渐出现脑疝者42例,术后死亡6例.脑疝发生后2 h内手术者89例,死亡17例;大于2 h手术者16例,死亡9例.结论及早、彻底地施行标准外伤大骨瓣减压能明显提高脑疝病人的疗效及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应用探讨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探讨大骨瓣减压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治疗中的应用。方法治疗组选择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36例,采用大骨瓣减压术;对照组选择前期重型颅脑损伤后难治性颅内高压19例,采用传统骨瓣减压术及保守治疗。比较两组病例疗效,并比较不同时期大骨瓣减压术疗效。结果两组间疗效评价采用出院时GOS评定,显示二组间有明显差别(P<0.05),且治疗组早期手术疗效优于晚期手术疗效(P<0.05)。结论早期大骨瓣减压术在治疗重型颅脑损伤后难以控制颅内高压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双侧平衡去骨瓣治疗双瞳散大患者的救治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在治疗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5年1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58例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手术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2005年1月至2007年9月仅行病灶侧去骨瓣减压术30例(A组),2007年10月至2010年12月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28例(B组),分析并比较两组患者颅内压、预后及并发症情况。结果采用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者较仅对血肿侧去骨瓣减压者颅内压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率及预后良好率均明显好于后者(P<0.05)。结论双侧平衡去骨瓣减压术可有效降低特重型颅脑外伤致双瞳散大患者的死亡率及急性脑膨出和脑梗死的发生率,并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9.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术中急性脑膨出的预防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中发生急性脑膨出的防治措施。方法 采用扩大额颞顶开颅去骨瓣减压术治疗19例特重型颅脑损伤.术中均采取顺序硬脑膜切开法分次切开硬脑膜。对此19例病例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 所有病例术中均未出现难以控制的脑膨出。术后复查头颅CT显示,血肿基本清除12例,血肿仍大片存在4例,其它部位继发血肿3例;环池、基底池、第三脑室复现12例,无明显变化7例。出院时行GOS预后评定:良好1例,中残1例,重残2例,植物生存4例.死亡11例(死亡率57.9%)。结论 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高,术中减压过快容易出现急性脑膨出,采用“尽早减压、逐步减压”和顺序硬脑膜切开法能明显降低术中急性脑膨出发生率,降低残死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总结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诊断和治疗特点。方法对过去10年来31例外伤性脑室内出血的的病因学、影像学、诊断和治疗特点进行分析。结果多数为车祸致伤,重型颅脑伤占26例。原发TIVH17例,继发TIVH14例。脑室出血量按Graeb法分类:1~4分(轻度)12例,5~8分(中度)10例.9M2分(重度)9例。28例合并其他颅脑损伤。伤后6个月GOS评分:死亡14例,植物状态1例,重残2例,中残5例,良好9例。结论闭合性颅脑损伤后TTVH的发生率较低,反映了脑损伤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