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局部负压吸引对手术室烟雾PM2.5浓度的影响。[方法]采用自主设计的问卷调查外科手术室100名医护人员对手术烟雾的认知及防护现状;在50例肝胆外科开腹手术中应用负压吸引装置,分别在吸引管开口距电刀笔头约1cm、5cm、10cm及20cm处进行吸引,利用智能PM2.5检测仪检测主刀医师口鼻处约5cm范围内的空气中PM2.5的浓度;观察20例左/右半肝切除术中,利用超声刀或高频电刀分离肝脏组织切割中的PM2.5浓度在局部负压吸引前后的变化。[结果]89%手术室医护人员接触手术烟雾会产生明显的不良反应,但仅10%的医护人员有较强的防护意识;负压吸引前,主刀医师口鼻附近PM2.5浓度为148.95μg/m3,吸引位置距离切割位置1cm、5cm、10cm及20cm时,PM2.5浓度分别为4.53μg/m3、28.08μg/m3、93.78μg/m3与129.76μg/m3;20例左/右半肝切除术中,超声刀切割肝脏组织产生的PM2.5浓度约为电刀切割的2倍,经距离切割处5cm负压吸引后,超声刀、电刀切割肝组织产生的PM2.5浓度分别减少了77%、79%。[结论]手术室医护人员对外科手术烟雾的认知水平和防护能力较低;局部负压吸引可明显降低手术烟雾中PM2.5的浓度,对医护人员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吸引管距离烟雾源头5cm时为手术中最佳的吸引位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医用外科口罩与一次性口罩防护能力的差异。[方法]选择人正常肺支气管上皮细胞(BEAS-2B),未经处理的培养基作为对照组;香烟烟雾通过医用外科口罩与一次性口罩过滤后分别融入的培养基作为实验组,培养2周后,采用噻唑蓝实验(MTT)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在3组培养基中的增殖能力;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在3组培养基中的存活能力;采用蛋白质印记法(Western blot)检测正常肺上皮细胞在3组培养基下增殖标志物Ki67,凋亡标志活性caspase 3和caspase 8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一次性口罩处理组肺正常上皮细胞增殖能力和存活能力明显低于医用外科口罩处理组和对照组,医用外科口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略有降低;一次性口罩处理组细胞与医用外科口罩组比较,Ki67表达降低,活性capase 3和caspase 8表达升高;而医用外科口罩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Ki67轻微降低,活性caspase 3和caspase 8表达轻微升高。[结论]医用外科口罩较一次性口罩有更强的防护力。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灸疗病区24hPM2.5的污染水平,分析其24h变化特征及季节变化特点。[方法]采用PM2.5空气检测仪对我院针灸病区PM2.5质量浓度进行监测,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灸疗病区PM2.5变化起伏较大,PM2.5浓度随室内灸疗密度的增加而升高。春冬季节PM2.5 24h浓度值为92μg/m~3~265μg/m~3(193μg/m~3±82μg/m~3),夏秋季节为72μg/m~3~224μg/m~3(131μg/m~3±61μg/m~3),两组PM2.5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0,P0.05)。[结论]灸疗存在短暂的PM2.5污染,主要特征是烟型,医护人员应根据不同时段的PM2.5浓度,加强环境的保护和自身防护。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应用普通电刀、超声刀和手术烟雾排除系统产生的手术烟雾中PM浓度,为临床选择理想的电外科设备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普通电刀、超声刀和手术烟雾排除系统,对手术过程使用3种不同设备手术时产生的手术烟雾进行PM10.0、PM2.5和PM1.0浓度的监测和分析。[结果]普通电刀组和超声刀组产生的烟雾中PM浓度都达到严重污染状态,应用新型专利产品柯惠(现美敦力)生产的"手术烟雾排除系统"烟雾污染程度明显减低。[结论]应用手术烟雾排除系统可明显减低手术烟雾污染,其效果优于应用普通电刀和超声电刀。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高频电刀烟雾对手术室空气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PM 2.5粉尘测试仪通过对98台开放手术进行研究,对术前、距切割处2 cm、距切割处30 cm、距切割处150 cm及停止使用电刀10 min后的PM 2.5及颗粒物数值进行采集并分析。结果 :术前、距切割处2 cm、距切割处30 cm、距切割处150 cm的水平及停止使用电刀10 min后PM 2.5中位数分别为16.45μg/m~3、201.73μg/m~3、115.20μg/m~3、25.52μg/m~3、9.18μg/m~3,颗粒物中位数分别为1 289.00个/m~3、17 906.00个/m~3、8 854.00个/m~3、2 896.00个/m~3、929.00个/m~3;不同患者BMI类型、是否负压吸引、手术室是否封闭、不同切割组织类型对使用电刀后的手术室空气质量有影响(P0.05)。结论 :高频电刀烟雾是手术室空气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手术室医护人员及管理者应采取相应措施,减少手术人员的烟雾职业暴露,保障临床手术人员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电刀混合切割模式不同输出功率在成年人胸肋部切口肌肉组织的使用效果及与体重指数的关系,为合理调节高频电刀混合切割模式输出功率提供依据。[方法]观察33例手术病人不同的高频电刀输出功率对病人肌肉损伤和止血的效果,找出适宜的输出功率,分析适宜输出功率是否与病人体重指数相关。[结果]随着高频电刀输出功率减小肌肉组织损伤程度逐渐降低,但凝血效果在不断降低。作用于肌肉组织的高频电刀适宜电凝输出功率(Y)随着体重指数(X)的增加输出功率值在不断增加,Y=1.47 X-4.66。[结论]高频电刀混合切割模式输出功率的大小可以依据病人体重指数的不同而调节,从而准确地调节输出功率,达到最佳止血效果和最低的肌肉损伤。  相似文献   

7.
手术中高频电刀引起的意外伤害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夏晓莉 《上海护理》2006,6(4):62-64
高频电刀(electro surgical unit,ESU)是一种可以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子外科器械,它利用刀头处高密度电流产生的高能电火花将表面组织快速汽化,从而达到凝固或切割等医疗手术目的[1]。高频电刀切割速度快、止血效果好、操作简便、安全方便,在临床上采用高频电刀可以大大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失血及输血量,从而降低了并发症及手术费用,因此高频电刀在临床上得到普遍应用[2]。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如未按规程进行操作,容易造成意外,增加患者的痛苦,伤及手术人员本身,引起医患矛盾甚至引发医疗纠纷。现就高频电刀引起的伤害与预防措…  相似文献   

8.
了减少在电刀使用过程中对其他组织造成损伤 ,我科制作了一次性电刀头防护套 ,应用 12 0例 ,效果良好 ,现介绍如下。材料 一次性头皮针的细连接管或 8号橡胶尿管。制作方法 将头皮针的细连接管或 8号橡胶尿管剪成约 2cm长 ,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熏蒸灭菌后备用。取出电刀头将其套入 ,尖端仅留 3mm左右。优点 材料简易 ,制作简单。在电刀头过长而术野相对狭小的情况下 ,进行组织止血切割时可避免损伤周围正常黏膜。一次性电刀头防护套的制作@窦静薇!110032$沈阳市儿童医院手术室 @张敬丽!110032$沈阳市儿童医院手术室…  相似文献   

9.
临床应用N95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晓岚  马盈盈  郑子梅 《护理研究》2007,21(10):908-909
[目的]检验临床使用的N95防护口罩的适合性,以帮助医务人员了解防护口罩的佩戴与调节方法,并选择最适合个人使用的N95口罩型号。[方法]通过3MTMFT—30适合性检验设备,采用定性的方法检验3M公司提供的N95口罩中8000型及1860型微粒防护口罩对具体使用者适合程度。[结果]56名参加测试人员中,分别有11名(19.6%)及6名(10.7%)医务人员的脸形与8000型及1860型微粒防护口罩不适合,需要选择其他型号的防护口罩。[结论]防护口罩的适合性测试既可使医务人员选择最适合个人使用的防护口罩型号,又可使医务人员了解口罩佩戴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一般肝切除术需阻断肝门即阻断肝脏的血液循环才能施行手术,而肝阻断血流一般不宜超过20 min,否则对手术后肝功能恢复有一定影响.随着医学科学的日益进步,TISSUELINK 刀(又称无血解剖刀、组织解剖/血管闭合系统)在手术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其基本原理是射频电能通过电极(电刀的顶端)转换成热能,在对组织加热的过程中,产生切割、止血和消融的作用[1].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家用消毒器对口罩表面人工污染病毒的灭活效果,为复用口罩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载体定量检测,对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及KN95口罩上人工污染的脊髓灰质炎病毒(PV-1)和鼠肝炎冠状病毒(MHV)的灭活效果进行观察。结果家用微波炉低、中、高3组功率照射条件下对两种口罩上污染的MHV均不能达到全部灭活;中功率照射10 min和高功率照射5 min可以完全灭活KN95口罩上污染的PV-1病毒。经浓度为5 mg/m~3臭氧处理30 min,两种口罩上污染的病毒均未完全灭活。紫外线消毒柜和紫外线灯照射60 min,均对一次性医用外科口罩上污染的PV-Ⅰ病毒达到全部灭活,其余各组均检测到部分存活病毒。结论紫外线消毒柜对两种口罩表面污染的PV-1病毒和MHV病毒的消毒效果最好,微波炉和臭氧消毒柜对两种口罩表面污染的病毒灭活效果有限。  相似文献   

12.
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外科器械.它通过有效电极尖端产生的高频高压电流与机体接触时对组织进行加热,实现对机体组织的分离和凝固,从而起到切割和止血的目的.从1920年应用于临床,一直被广泛应用至今[1].  相似文献   

13.
2例高频电刀灼伤疑病例的护理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频电刀是手术中最常用的医用设备,它具有电灼、切割、电凝、止血、摘除肿瘤等功能,还有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等优点,故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类手术[1-3].由于电刀频率高、有效面积小、电流密度大,如果使用不当,则会引起意外损伤,给病人带来不必要的痛苦,甚至引发医疗纠纷.2008年我科共配合手术上万例,其中有2例疑似电刀灼伤,现就病例鉴别情况陈述如下.  相似文献   

14.
兔耳静脉化疗性静脉损伤防护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宋向阳  李武平  王宇  王映梅  张敏 《护理研究》2008,22(28):2549-2552
[目的]观察医用几丁糖对化疗药物导致的免耳静脉损伤的防护效果.[方法]建立长春瑞滨致化疗性静脉炎的免耳静脉模型,分为几丁糖组、硫酸镁组、空白对照组,分别采取不同的干预措施,观察静脉炎发生情况,并于干预后48 h、7 d取局部静脉及周围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切片HE染色,分析评价静脉及周围组织的病理损伤及愈合情况.[结果]几丁糖组可降低化疗性静脉损伤程度,加快愈合过程,其防护效果优于硫酸镁组和空白对照组.[结论]医用几丁糖对化疗性静脉损伤具有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高频电刀是一种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外科器械,有切割止血、缩短手术时间的作用,然而使用中引起的负极板电灼伤也时有报道,其发生与负极板的操作方法、负极板种类的选择有关[1].我院2009年1月-2009年10月用高频电刀对4 860 病人施行手术,灼伤5 例.现将其灼伤原因与预防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频电刀是一种可以取代机械手术刀进行组织切割的电子外科器械,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但是它在电凝组织时所产生的烟雾却有很多不良反应.为了能及时将烟雾吸走,降低烟雾给手术人员带来的危害,临床多使用一次性带吸引器的电刀笔,但这种电刀笔价格昂贵,增加了患者的手术费用.  相似文献   

17.
高频电刀灼伤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本院 1997- 0 6~ 2 0 0 0 - 0 6发生的电刀灼伤 5例 ,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2 2~ 4 9岁 ,手术时间 90~2 5 5 min,手术名称分别为甲状腺腺瘤切除术 ,胃大部分切除术 ,胆道再次术 ,直肠癌根除术 ,胰头癌根除术。使用方法 :电刀型号 :Birtcher6 4 0 0及 Sabre2 4 0 0 ,采用一次性双回路负极板 ,手术卧位为平卧、仰卧、膀胱截石位。极板放置部位 ,右臀部、右大腿、小腿肌肉丰富处。灼伤状况 :极板引起灼伤 4例 ,为 °~浅 °,治愈后无疤 ,非极板引起灼伤 1例 ,深 °,治愈后有疤。2 讨论2 .1 原因分析 …  相似文献   

18.
高频电刀灼伤原因分析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高频电刀(ElectroSurgicalUnit,简称ESU)是1928年由custug首先应用于临床手术的。它是利用高频电产生高热,以烧灼、凝固成切割组织的方法,即电询。目前使用率大约占临床手术的对%。[1]在临床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各种损伤尤其是电灼伤,据AetnaLife报道[1]电灼多与分散回流电极板(DispersivePlate简称电极板)有关。现将ESU的使用原理和造成电灼的各种原因综述如下。1原理lffiU主要是利用其发生的高频电流,从事切割、止血,当频率小于10()l‘:rl时,较小的电流就能引起肌肉和神经的刺激;当频率达到4Milk时,电容和电感现象…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一次性医用口罩内双侧鼻塞吸氧的效果,并与鼻导管与面罩吸氧比较。方法选取2012-03—2014-10重症肺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组、B组、C组3组,A组用鼻导管吸氧,调节氧流量3~4 L/min;B组用普通面罩吸氧,调节氧流量6~8 L/min;C组用双侧鼻塞吸氧,并加戴一次性医用口罩,调节氧流量2~4 L/min。结果给氧0.5 h后观察血氧饱和度C组均高于A、B组(P0.05)。结论一次性医用口罩内鼻塞吸氧,使得患者吸入的氧浓度较稳定,不受呼吸频率、潮气量、张口呼吸的影响,而且方法简单,避免了氧中毒的危险,较鼻导管与面罩吸氧更能很快纠正低氧血症,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20.
佐艳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14):3659-3660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电外科设备现已逐步普及,电外科技术是一种利用高频电流通过人体组织,以产生满意外科效果的手术方式,使用的设备即是电刀.高频电刀以其创伤小、止血彻底等优点已被众多的外科医生所接受,目前大部分基层医院都已配备高频电刀,电外科技术已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由于高频电刀是利用高频电流对人体组织进行切割、止血或烧灼的一种高频大功率电气设备,其安全性要求极高,如果使用不当易给患者造成伤害,引发医疗纠纷[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