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化瘀通痹熏蒸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类风湿患者按1∶1的比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来氟米特片,1次10 mg,1 d 1次,口服。对照组3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狗皮膏贴敷于患处,每次每个部位1贴,1 d1次。治疗组30例在此基础上采用化瘀通痹熏蒸方(乳香、没药、土鳖虫、红花、川芎、姜黄、怀牛膝、独活、桂心、雷公藤、老鹳草、制川乌、制草乌、细辛)熏蒸,1次30 min,1 d 1次。两组均以20次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治愈21例,好转7例,未愈2例,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治愈13例,好转9例,未愈8例,有效率为76.67%。两组对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化瘀通痹熏蒸方联合西药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及对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和血沉(ESR)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92例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MTX组(46例)和化瘀通痹+MTX组(46例),分别给予单独应用甲氨蝶呤(MTX)和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随访24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CR20、ACR50和ACR70疗效的反应率,改良Sharp评分(mTSS),治疗前后的RF、CRP和ESR水平差异,以及两组患者治疗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化瘀通痹+MTX组患者在各时间点的ACR20、ACR50和ACR70疗效反应率均显著高于MTX组(P0.05);治疗后,化瘀通痹+MTX组患者mTSS与基线的差异显著低于MTX组(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的RF、CRP和ESR水平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化瘀通痹+MTX组RF、CRP和ESR水平较MTX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化瘀通痹+MTX组患者治疗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与MTX组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化瘀通痹方联合MTX治疗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确切,可以显著降低RF、CRP和ESR的水平,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国医论坛》2021,36(3):23-25
目的:观察温针灸联合化瘀强肾通痹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2月我院收治的110例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给予温针灸联合化瘀强肾通痹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中医症状评分、炎性因子及类风湿因子指标改善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4.55%(52/55),高于对照组的81.82%(45/5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压痛及关节活动受限症状评分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观察组超敏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类风湿因子(RF)指标水平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 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4%(2/55),低于对照组的14.55%(8/55)(P 0.05)。结论:温针灸联合化瘀强肾通痹方可提高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关节功能,降低疼痛及炎症反应,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化瘀通痹方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疗效及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的变化情况。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8年8月收治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104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和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化瘀通痹方治疗),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31%(48/52),对照组为76.92%(40/52),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症状、体征情况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晨僵持续时间短于对照组,关节压痛和关节肿胀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TNF-α、IL-1β、CRP、葡萄糖6磷酸异构酶(GPI)、类风湿因子(RF)、血肿瘤坏死因子样配体1A(TL1A)水平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TNF-α、IL-1β、CRP、GPI、RF、TL1A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28处关节疾病活动度(DAS28)积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DAS28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瘀通痹方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降低患者TNF-α、IL-1β、CRP、GPI的表达水平,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5.
《陕西中医》2017,(1):74-75
目的:探究四妙消痹汤对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和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63例,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1例,分别给予四妙消痹汤、甲氨蝶呤治疗12周,比较治疗前后血小板参数和P-选择素、疗效、主要症状体征的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小板参数PLT、MPV、PCT、PDW、Ps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按压疼痛、晨僵时间积分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四妙消痹汤可降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血小板参数和P-选择素,在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方面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顽痹康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肝肾阴虚证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予以口服甲氨蝶呤和塞来昔布治疗,观察组48例在此基础上予以顽痹康丸口服。两组疗程均为12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实验室指标及证候积分、有效率及最终疗效,同时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各项实验室指标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指标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候评分(对照组除活动度评分外)较治疗前均有所改善(P0.05),且观察组关节疼痛评分、关节发热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88.6%,高于对照组的71.1%(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顽痹康丸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优于单纯口服甲氨蝶呤,可显著缓解关节疼痛,减少非甾体药物使用时间,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温痹饮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集2016年10月~2017年3月间,于我院就诊的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患者4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温痹饮联合甲氨蝶呤片以予治疗,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治疗。治疗4周后,评价患者DAS评分及证候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采集两组患者静脉血,分别检测CRP、ESR含量。结果:经治疗后,患者D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85%,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CRP、ESR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且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温痹饮可有效治疗寒湿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热痹方联合甲氨蝶呤片治疗湿热痹阻型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2组均给予甲氨蝶呤片10 mg/次,口服,1次/周;观察组同时服用热痹方1剂/d,口服,2次/d,2组均连续治疗20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关节疼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关节晨僵持续时间、VAS评分、类风湿因子(RF)、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及抗环瓜氨酸肽抗体(CCP)等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疼痛指数、肿胀指数、晨僵时间、VAS评分、RF、CRP、ESR、CCP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相同时间点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痹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湿热痹阻型RA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改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理化指标。  相似文献   

9.
蚁参蠲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焱 《中草药》2015,46(11):1653-1655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依托考昔联合蚁参蠲痹胶囊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老年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60例(男性14例、女性46例),对照组60例(男性15例、女性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口服甲氨蝶呤,每次10 mg,每周1次,口服依托考昔每次60 mg,每天1次。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蚁参蠲痹胶囊每次4粒,每天3次。分别对比观察两组治疗4、8、12周的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别(P0.05)。两组间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蚁参蠲痹胶囊联合西药治疗老年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0.
《陕西中医》2017,(8):1116-1117
目的:观察分析三因通痹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IL-1、TNF-α表达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92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自拟三因通痹汤,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疗效方面,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TNF-α和IL-1水平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患者TNF-α水平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且观察组患者治疗的关节疼痛数、关节肿胀数、DAS-28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治疗中应用自拟三因通痹汤,能够减少临床症状,治疗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类风湿关节炎患者8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患者应用甲氨蝶呤治疗,治疗组应用甲氨蝶呤联合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积分、实验室指标、细胞因子、C反应蛋白(CRP)、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患者治疗后关节疼痛评分、晨僵评分、关节压痛指数、关节肿胀指数、血沉、血小板计数、类风湿因子(RF)、肿瘤细胞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IL-17及IL-23)、CRP、胱抑素C及同型半胱氨酸水平较同组治疗前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述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解毒通络除痹方联合甲氨蝶呤对类风湿关节炎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甲氨蝶呤,不仅可抑制患者炎性细胞因子表达,还可通过降低CRP、胱抑素C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清热活血法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112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6例,试验组给予服用自拟清热活血方(丹参、川牛膝、苍术等),对照组则服用甲氨蝶呤(10mg,1次/周),观察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4.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79%(P0.05);试验组晨僵评分、肿胀积分改善程度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热活血方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清热通络方离子导入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及实验室指标的影响。方法:将42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给予甲氨蝶呤联合来氟米特治疗,治疗组加用美洛昔康,治疗组使用清热通络方离子导入治疗8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各项疾病相关指标、实验室数据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0.4%)相较于对照组(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疾病相关指标较其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治疗前后RF滴度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疾病相关指标及实验室数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76%),显著低于对照组(14.30%)(P0.05)。结论:清热通络方离子导入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确切,且能避免非甾体药物不良反应,临床推广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赵语华  周艳伟 《河北中医》2008,30(9):907-909
目的 观察羌威蠲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s例队活动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予羌威蠲痹合剂,每次60 mL,每日3次口服;对照组28例予雷公藤多甙片,每次10mg,每日3次口服.2组均2个月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实验室相关指标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愈显率55.0%,总有效率92.5%;对照组愈显率39.3%,总有效率78.6%,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相关实验室指标上,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 羌威蠲痹合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黄藤酒联合甲氨蝶呤(MTX)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1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45例。对照组给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藤酒口服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指标,同时实验室检测患者的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水平,临床测评DAS28、HAQ及中医症候积分评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89.2%,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3.3%(P0.05);经过治疗干预12周后,两组临床症状指标,如晨僵持续时间、关节肿胀个数、关节压痛数、休息痛、双手握力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察组治疗后除晨僵时间外其他各临床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ESR、CRP与RF水平均有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DAS28、HAQ及中医症候积分均有显著改善(P0.05或P0.01)。结论黄藤酒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方法选取3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17例和对照组17例,给予对照组甲氨蝶呤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疼痛程度、关节功能障碍评分以及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18%,高于对照组的70.59%,且P0.05;观察组的疼痛程度和关节功能障碍评分均低于对照组,且P0.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肿胀时间和关节疼痛时间均短于对照组,且P0.05。结论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治疗中,采用尪痹片联合甲氨蝶呤、来氟米特治疗能够获得较为理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7.
沙湖  梁翼  余文景  王磊  王翠平  许静  吴佳 《四川中医》2020,38(8):149-151
目的:观察麻黄加术汤合四神煎治疗风寒湿痹型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和初步评价其安全性。方法:选取64例类风湿关节炎风寒湿痹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试验组予以甲氨蝶呤联合麻黄加术汤合四神煎汤药治疗,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加塞来昔布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3.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在改善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压痛、晨僵时间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在实验室指标包括CRP、RF、ESR均能使其降低,但试验组的降低程度更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有严重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麻黄加术汤合四神煎可有效改善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症状,是类风湿关节炎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予甲氨蝶呤口服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措施基础上加用补肾解毒通络方。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比较治疗前后关节疾病活动度评分(DAS28)、健康评分(HAQ)以及C反应蛋白(CRP)、血沉(ESR)等指标的情况。结果 1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86%和40.74%,组间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DAS28、HAQ、ESR、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DAS28、HAQ、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组治疗期间未出现不良反应,对照组治疗期间出现1例不良反应。结论补肾解毒通络方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的疗效满意,可明显改善关节功能,且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复方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50例口服复方雷公藤药酒,对照组50例口服甲氨蝶呤片及双氯酚酸钠缓释胶囊.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实验室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显著改善(P <0.05或P<0.01),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复方雷公藤药酒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寒湿痹阻证)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二藤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内蕴证)的临床疗效及可能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78例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湿热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9例)和观察组(39例)。对照组组给予甲氨蝶呤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二藤蠲痹汤,治疗周期为3个月。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症候疗效、不良反应及血清RNAKL、MIP-1α、IL-17、TNF-α水平。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的中医症候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晨僵时间、关节压痛数、关节肿胀数低于对照组,膝/踝关节骨密度、整体骨密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不良反应情况总异常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观察组RNAKL水平高于对照组,MIP-1α、IL-17、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二藤蠲痹汤联合甲氨蝶呤治疗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具有较高的临床和中医症候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症状体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其机制可能与促进成骨细胞分泌RNAKL蛋白,并抑制炎症因子MIP-1α、IL-17、TNF-α的分泌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