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背景 睑板腺是位于上下睑板内一种特殊分化的皮脂腺,其形态学和功能学的严重改变与多种眼表疾病有关,研究睑板腺形态学和功能变化与干眼的关系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观察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的睑板腺形态、结构及功能变化,探讨衰老与睑板腺功能障碍(MGD)及眼表健康状态的关系.方法 采用系列病例观察研究方法,选取2016年3-9月在山西省眼科医院就诊的45岁以上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93例93眼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年龄将患者分为45~ 59岁组和≥60岁组;按照睑板腺缺失范围将受检眼分为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和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采用裂隙灯显微镜检查眼表组织、睑缘形态、睑板腺开口形态和睑脂性状;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问卷对眼表症状进行调查和评分;采用眼表综合分析仪测定受检眼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结膜充血及角膜荧光素染色情况.结果 93例受检者均无干眼主观症状,OSDI问卷评分均<12分.裂隙灯显微镜检查受检眼均未发现睑缘及皮肤黏膜交界线的形态学变化,无睑板腺开口、睑脂排出及睑脂性状的异常.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发现,42眼BUT缩短,占45.16%;52眼泪河高度下降,占55.91%;58眼睑板腺缺失范围≥1/3,占62.27%.45 ~59岁组受检眼睑板腺缺失评分为1.65±0.79,≥60岁组为1.86±0.7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01,P=0.197).但相关分析示年龄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呈弱正相关(r5=0.323,P=0.002),与BUT及泪河高度均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141;r =-0.024,P=0.821);睑板腺缺失评分与BUT呈负相关(r3=-0.251,P=0.015),睑板腺缺失范围≥1/3组BUT异常的发生眼数明显多于缺失范围<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 结论 中老年人随着年龄的增长,睑板腺缺失逐渐加重;睑板腺缺失范围较大者发生泪膜不稳定的风险增加;早期MGD患者体征先于症状出现,临床工作中应重视无症状的MGD患者.  相似文献   

2.
背景 阻塞型睑板腺功能障碍(OMGD)是睑板腺功能障碍的常见类型,目前认为OMGD是由于睑板腺导管的阻塞和/或睑脂分泌异常导致,因此睑板腺形态学的改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目的 运用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OMGD患者睑板腺的形态学改变并对其进行分析. 方法 采用前瞻性病例观察研究方法.纳入2015年1-6月在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的OMGD患者60例60眼,同时选择6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正常对照组.分别对2个组受检者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BUT)、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睑板腺缺失情况、睑板腺开口评分及睑脂评分.根据OSDI评分分为轻度OMGD组(12.0< OSDI≤22.0) 23例、中度OMGD组(22.0<OSDI≤32.0)21例和重度OMGD组(32.0<OSDI≤100.0) 16例.分别对3个组患者的睑板腺状况进行评估与分析. 结果 OMGD组OSDI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及睑脂评分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9.425、-7.781、-8.954,均P<0.05).OMGD组和正常对照组BUT分别为(6.10±1.91)s和(10.67±2.11)s,睑板腺开口评分分别为1.35±0.90和0.88 ±0.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2.418、3.276,均P<0.05).轻度OMGD组、中度OMGD组和重度OMGD组间OSDI、睑板腺缺失评分及睑脂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52.121、37.180、13.642,均P<0.05),BUT、睑板腺开口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58.191、8.474,均P<0.05).OSDI与睑板腺缺失评分、睑脂评分及睑板腺开口评分之间均呈正相关(r=0.708,P=0.000;r=0.759,P=0.000;r=0.270,P=0.003).BUT与睑板腺缺失评分、睑脂评分及睑板腺开口评分之间呈负相关(r=-0.692,P=0.000;r=-0.691,P=0.000;r=-0.192,P=0.036). 结论 Keratograph 5M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快速、精确地对睑板腺进行形态学观察.OMGD患者在眼表及睑板腺等方面与正常人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3.
目的 评价眼表综合分析仪在干眼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横断面研究。选择70例(135眼)干眼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检查指标包括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泪液分泌试验(SⅠT)、睑板腺分泌物性质检查,以及利用眼表综合分析仪系统--Keratograph 5M进行泪河高度测量、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以及睑板腺检查。Keratograph 5M与传统检查方法之间的相关性、干眼患者睑板腺状况评分与OSDI评分及BUT的相关性用Pearson相关及线性回归进行分析,Keratograph 5M分析眼表状况的重测信度用组内相关系数评价。结果 70例(135眼)患者OSDI评分为(15.8±3.4)分,SⅠT为(6.0±7.7)mm,泪河高度为(0.27±0.13)mm,BUT为(7.9±5.5)s。睑板腺分泌物评分为(3.3±1.4)分,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为(3.4±1.6)分。测得的BUT时间越短,SⅠT越短(r=0.474,P<0.01);泪河高度越低,SⅠT越短(r=0.432,P<0.01)。睑板腺分泌物评分、睑板腺照相评分与OSDI评分呈正相关(r=0.673、0.752,P<0.05),与BUT呈负相关(r=-0.638、-0.603,P<0.05)。眼表综合分析仪的检查结果具有较好的重测信度(ICC值在0.84~0.89之间)。结论 眼表综合分析仪能够直观地评价干眼患者眼表状况,是一种非接触性、无创、可重复性强的快速检查手段,具有实际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和临床检查分析青少年近视患者干眼和眼表状况.方法 选取248例(496眼)7~18岁近视青少年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调查,裂隙灯下行眼前节检查,格瓦拉-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眼表.根据OSDI干眼分级标准将患者分为干眼组(47例94眼)和正常组(201例402眼),分别对两组的眼表和睑板腺状况进行评估与比较.结果 近视儿童干眼发病率为18.95%.干眼组泪河高度为(0.23±0.03)mm,正常组为(0.22±0.03) mm,两组泪河高度均在正常范围内(泪河高度>0.20 mm).干眼组和正常组的OSD1值分别为(27.02±14.35)分、(7.29±3.36)分,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分别为(3.51±1.67)分、(1.23±2.32)分,这两项指标在干眼组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 <0.001),NIBUT小于正常组(P <0.001).干眼组中睑板腺开口状况评分、睑板腺脂质分泌物性状评分、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均为P<0.0001),纳入的248例近视青少年的睑板腺参数与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有正相关性(P<0.0001),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有负相关性(P<0.05),但与泪河高度无相关性(P>0.05),OSDI值与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呈负相关(rs=-0.982,P=0.000),与睑板腺的缺失评分呈正相关(rs=0.838,P =0.000).结论 睑板腺功能障碍是近视青少年人群干眼的重要病因之一,Keratograph 5M非侵入式眼表综合分析仪可无创性客观评价近视青少年患者眼表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中老年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临床特点及诊治要点。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ShimmerⅠ试验、角膜荧光素染色及睑板腺分泌物的检查,将74例145眼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组,根据疾病程度,分别行睑缘清洁、疏通、按摩、人工泪液、或抗炎、抗感染等联合治疗。结果: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74例145眼治疗1mo后,眼表疾病指数评分下降,睑腺分泌物评分下降,泪膜破裂时间延长,眼表活体染色评分下降。各型MGD的总治愈率34.5%,总有效率98.6%。结论:眼科医师应掌握中老年睑板腺功能障碍的临床特点,重视症状、病史的询问及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检查。避免睑板腺功能障碍的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型的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在指导干眼个体化治疗中的临床应用及价值.方法:同一天于我院眼表疾病专科就诊并诊断为干眼的患者16例,利用非侵人性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对患者进行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河高度测定以及行睑板腺检查.根据结果进行个体化治疗,并于治疗2wk后复查.将患者治疗前后的BUT、泪河高度、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干眼患者16例中,治疗前的泪河高度、BUT、睑板腺缺失面积评分分别为0.276±0.073mm、6.343±3.304s、3.78±1.36分,治疗2wk后分别为0.292 ±0.065mm、8.876±3.670s、2.25±1.16分,其中BUT及睑板腺评分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在指导干眼患者个体化治疗中具有方便、快捷、无创的特点,同时可以客观地评价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观察纹眼线患者睑板腺功能的改变,探讨纹眼线对眼表形态的影响。方法收集纹眼线女性患者40例(80只眼),同时选取年龄匹配的未纹眼线健康女性40例(80只眼)做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OSDI评分、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分泌物评分,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本研究中,纹眼线组的OSDI评分,睑缘形态评分、睑板腺挤压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而BUT、SIT评分值均较对照组降低(P值均<0.01)。结论纹眼线可能会破坏睑板腺功能,影响泪液分泌和泪膜的稳定性,从而引起不同程度的眼表损害及眼部不适。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眼表综合分析仪对糖尿病(DM)患者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河北省眼科医院2017-05/2021-05期间收治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按病程分为3组,短病程组(DM病程<5a)37例,中病程组(5a结果:不同病程DM患者OSDI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DM的病程发展,患者OSDI逐渐上升,TMH、首次NIBUT、平均NIBUT逐渐下降。四组患者LLT分级、睑板腺缺失分级之间均具有等级差异(P<0.05),随着DM的病程发展,LLT 1级患者逐渐增加,LLT 2级患者逐渐减少,睑板腺缺失0级患者逐渐减少,1级患者逐渐增加。

结论: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DM患者MGD应用效果良好,可以精准客观地评价睑板腺的功能与形态,利于DM患者MGD的早期诊断及后续治疗方案制定。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斜视青少年手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特征变化,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选取2019-01/12在我院行斜视手术的患儿168例224眼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切口将分为角膜缘切口组(A组,54例78眼),跨肌止端切口组(B组,48例62眼),近穹窿切口组(C组,66例84眼)。根据手术累及肌肉条数分为单条眼外肌组(68眼),双条眼外肌组(106眼)及三条眼外肌组(50眼)。评估患儿眼表健康状况,并采用LipiView眼表干涉仪等分析泪膜脂质层厚度(LLT)、泪河高度(TMH)、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CFSS)、泪膜破裂时间(TBUT)、泪液分泌试验(SⅠt)和睑板腺开口情况。结果:术后1wk,三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无明显差异。术后1mo,不同手术切口及手术累积不同肌肉条数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有明显改善(P<0.05),其中B组患儿TBUT明显高于A组(P<0.05),C组患儿的OSDI、CFSS、TBUT显著优于A组(P<0.05);且双条组患儿TMH显著高于单条组(P<0.05),三条组患儿的OSDI高于单条组(P<0.05)。术后3mo,各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均较术后1wk,1mo有显著改善(P<0.05);其中,C组患儿的OSDI、LLT、TMH、CFSS、TBUT及SⅠt均显著优于A组(P<0.05);双条组患儿TMH、CFSS、SⅠt及睑板腺开口情况均优于三条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双条和三条组患儿睑板腺开口评分低于单条组(P<0.05)。患儿OSDI、CFSS及睑板腺开口评分与手术累及肌肉数呈显著相关(P<0.05)。结论:近穹窿切口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采用角膜缘切口组及跨肌止端切口组;且单条组患儿眼表及睑板腺功能恢复优于双条组及三条组患儿。采取的近穹窿切口,减少手术累及肌肉数,有利于青少年斜视术后眼表及睑板腺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白内障术前进行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对白内障合并轻中度睑板腺功能障碍(MGD) 患者白内障术后临床效果的改善。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收集2019年9月至2020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就诊的50~85岁轻中度MGD合并白内障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先接受3次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再行白内障手术,对照组直接行白内障手术。分别记录MGD治疗前、治疗后以及白内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的泪液分泌试验(SⅠT)、泪膜破裂时间(TBUT)、角结膜染色评分、睑板腺功能评分;眼表综合分析仪(keratograph 5M)检查并记录非侵入性泪河高度(NITMH)、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和睑板腺缺失范围(MGL);采用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得分进行评估。使用广义估算方程(GEE)、广义线性混合模型(GLMM)、独立样本t检验及Mann-Whitney U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共纳入77例(77眼), 最终纳入分析68例(68眼),每组34例。实验组在MGD治疗后,睑缘形态、睑板腺排出能力、SⅠT、 TBUT及OSDI评分较MGD治疗前明显好转(P<0.05);角膜点染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较治疗前增加 (P=0.002),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治疗前水平。组间比较发现,实验组睑脂质量变化量在白内障术后各时间点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白内障术后1周时,实验组睑缘形态的变化量小于对照组, 术后1个月时,NITMH变化量小于对照组,而OSDI评分变化量大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症状及体征更轻;对照组在白内障术后1周时,睑缘形态及SⅠT明显变差,至术后1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 睑脂质量在术后1周时变差,NITMH在术后1个月时减少,二者至术后3个月时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 白内障术前采用眼睑热敷联合睑板腺按摩治疗MGD,可改善术后睑板腺功能状态,缓解干眼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患者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对白内障术后眼表的影响。

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我院2017-09/2018-07合并有MGD的白内障患者76例76眼,按照随机分组法分为两组,试验组术前1wk给予眼睑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在院内进行一次全套治疗后,嘱患者每晚进行家庭热敷+睑板腺按摩治疗一次),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两组患者均行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试验组为行睑板腺理疗前)、术后1wk,1mo行眼表综合分析仪检查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TBUT)、泪河高度(TMH)等,LipiView检查脂质层厚度(LLT),并使用眼表疾病指数量表(OSDI)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前后NITBUT、TMH、OSDI比较有差异(P<0.05); 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 1mo NITBUT均较术前有明显降低(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NITBUT较试验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试验组TMH术后1wk较术前明显降低(P<0.05),术后1wk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试验组及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均较术前有明显升高(P<0.05),其中对照组术后1wk,1mo OSDI较试验组升高更为明显(P<0.05)。

结论: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可破坏MGD患者的睑板腺功能及眼表状态,而术前行睑板腺理疗可以显著改善白内障术后MGD患者的眼表状态,并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强脉冲光(IPL)联合睑板腺按摩(MGX)(IPL/MGX)治疗睑板腺功能障碍(MGD)的短期 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择2016年11月至2017年12月于汉口爱尔眼科医院门诊连续就诊 的MGD患者55例,最终完成随访的有48例(96眼),双眼均行IPL/MGX治疗,每3周治疗1次,共3次。 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周进行眼表疾病指数(OSDI)问卷调查、泪膜破裂时间、角膜染色、睑板腺 功能及成像、结膜眼红评分、共聚焦显微镜下睑板腺及蠕形螨检查等。使用配对t检验、Wilcoxon 秩和检验及Spearman秩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处理。结果:IPL/MGX治疗结束后1周与治疗前比较, OSDI评分降低(t=2.300,P=0.024),睑板腺分泌能力与睑酯质量均得到改善(Z=-3.617,P<0.001;t= 2.472,P=0.017),角膜染色评分、球结膜眼红评分降低(Z=-2.757,P=0.006;t=2.040,P=0.044),睑 板腺腺周炎症细胞密度下降(t=4.765,P<0.001),睫毛根部蠕形螨总数减少(t=2.121,P=0.037)。睑 板腺萎缩面积<50%的MGD患者,治疗后症状评分、眼表炎症状态及睑板腺功能显著改善,睑板腺 萎缩面积≥70%的MGD患者,治疗前后各项指标均未见明显改善。结论:IPL/MGX可明显改善睑板 腺萎缩程度尚轻的MGD患者主观症状及睑板腺功能,减轻患者眼表炎症,减少眼蠕形螨数量,降低 眼表损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有晶状体眼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ICL)术后干眼和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情况.方法 前瞻性病例分析.连续收集在我院行ICL V4c手术治疗的屈光不正并完成3个月随访的患者,除ICL手术所需的检查之外,评价并记录术前至术后3个月的眼表疾病指数(OSDI)、Schirmer实验、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BUT)、睑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利用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8月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第一次确诊为干眼的儿童98例(186眼),完成病史及眼表疾病指数(ocular surface disease index,OSDI)问卷后进行裂隙灯、泪膜破裂时间(tear film brek-up time,BUT)、泪液分泌试验(Schirmer Ⅰ test,S Ⅰ T)评估、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iview眼表面干涉仪检查。结果 本组中159眼的BUT<5 s,30眼的SIt<5 mm。OSDI[13.63(9.09~15.91)分]与S Ⅰ T[(14.6±8.7)mm]无相关性(r=-0.119,P=0.259);与BUT[3.00(2.00~5.00)s]无相关性(r=0.099,P=0.354)。第一次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first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average noninvasive tear film break-up time,NITBUTav)与OSDI均呈正相关性,NIBUT与NIBUTav呈高度正相关性(均为P<0.05)。NIBUT、NIBUTav与BUT均无相关性(r=0.112,P=0.059;r=0.159,P=0.455)。泪膜脂质层厚度(lipid layer thickness,LLT)、LLT最大值与NIBUTav呈正相关性;不完全眨眼比例与NIBUTav呈负相关性(均为P<0.05);其余指标与OSDI和NITBUTav无相关性。LLT、LLT最大值、LLT最小值与睑板腺缺失评分均无相关性(r=-0.083、-0.028、-0.024,P=0.494、0.842、0.869)。结论 儿童干眼大多数属于短BUT型干眼,其BUT缩短,睑板腺缺失明显,LLT变薄。NIBUT与NIBUTav较BUT更客观准确,LLT较睑板腺缺失评分更有价值。非侵入性眼表综合分析仪及Lipview眼表面干涉仪可以客观准确评估儿童干眼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洪晶 《眼科研究》2012,(10):865-868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临床常见的眼表疾病,以睑板腺终末导管的阻塞和/或睑板腺分泌物质或量的改变为特征,导致脂质向泪膜的排出减少,引起泪液蒸发过强。睑缘和睑板腺的炎症是引起睑板腺阻塞,进而导致MGD的直接原因,可引起眼表功能的异常。MGD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与体征,其症状与干眼的症状相似,因此无诊断特异性。体征主要包括睑缘形态的变化、睑板腺分泌异常和睑板腺缺失。MGD的治疗方法包括热敷、清洁睑缘、促进睑板腺的分泌、抗菌、抗炎治疗及润滑眼表,中度、重度MGD患者可给予必要的抗炎治疗,常用的抗炎药物有糖皮质激素、非甾体类抗炎药及免疫抑制剂。临床医师在进行眼部疾病的检查时应重视睑板腺的功能状态,尤其在角膜屈光手术及内眼手术前更应重视MGD的筛查,以免术后引起严重的眼表并发症,有效规避医疗风险。  相似文献   

16.
目的运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功能变化。方法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厦门市中医院内分泌科确诊为2型糖尿病并到眼科会诊的患者和同期在我院眼科门诊就诊的非糖尿病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糖尿病组患者40例(80只眼),非糖尿病组50例(100只眼)。所有患者均行首次泪膜破裂时间(FT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ATBUT)、非侵入式泪河高度(NITMH)、脂质层厚度分级、睑板腺腺体完整度评分检测。结果糖尿病组患者与非糖尿病组患者相比,FTBUT、ATBUT缩短,NITMH变低,睑板腺完整度的评分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客观、精确地用于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泪膜的功能变化,这类患者是干眼的高发人群,要重视其防治。  相似文献   

17.
周维  程娟 《国际眼科杂志》2020,20(3):492-495
睑板腺功能障碍(MGD)是多种睑板腺异常的总称,睑板腺分泌睑酯濡润眼表,维持泪膜稳定,当睑板腺功能发生异常时,泪膜稳定性失衡,可引发干眼。本文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睑板腺功能障碍病因、病理及相关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不同病程的2型糖尿病干眼患者与正常干眼患者睑板腺结构及泪膜脂质层厚度变化,探讨糖尿病患者干眼的发病特点,进一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经泪膜破裂时间(BUT)测定和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确诊的糖尿病干眼患者130例(130眼,糖尿病组)及正常干眼患者46例(46眼,正常对照组),其中糖尿病组以病程为界再分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观察小梁切除术后泪膜的早期变化。方法:收集青光眼患者41例46眼,分别于小梁切除术前1d,术后1d;1wk;1mo 行第一次泪膜破裂时间( first tear break up time,FTBUT)、平均泪膜破裂时间( average tear break up time,ATBUT)、非侵入式泪河高度( non-invasive tear meniscus height,NITMH)、脂质层厚度分级及睑板腺完整度评分检查。结果:与术前1 d 相比,术后1 d;1 wk;1 mo 的 FTBUT、ATBUT缩短(P<0.05),脂质层变薄(P<0.017)。术后1d的NITMH高于术前1d,而术后1wk和1mo的NITMH低于术前1d(P<0.05)。睑板腺完整度评分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eratograph 5 M眼表综合分析仪可以快速、精确地评估泪膜的功能。青光眼小梁切除术在术后短期内可对泪膜的稳定性及泪液的分泌量产生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睑板腺功能障碍患者术前行睑板腺处理对飞秒激光制瓣膜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 IntraLase-LASIK)术后眼表炎症反应和泪膜状态的改变。方法:选取2014-03/09来我院屈光门诊就诊拟行IntraLase-LASIK术并有不同程度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35例70眼。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17例34眼术前给予睑板腺的特殊处理,对照组18例36眼术前不进行睑板腺处理,两组其余操作相同。观察IntraLase-LASIK术后1 d和1 wk眼球结膜充血、畏光、干涩感评分及泪膜破裂时间( tear break-up time,BUT)的变化。结果:术后1 d和1 wk观察组的球结膜充血、畏光、干涩感评分及BUT均低于对照组( P<0.05)。结论:睑板腺功能障碍的患者术前睑板腺处理可以减轻术后的眼表刺激症状,对泪膜起到一定的稳定作用,提高患者术后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