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31例患儿分为对照组20例,治疗组11例。治疗组在对照组地塞米松治疗基础上予以静脉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HDIVIG),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内每日复查血小板计数。结果:治疗组血小板计数在予HDIVIG后24h、48h、72h,血小板升高值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出血症状改善更为显著,血小板在48h内达安全范围。结论:地塞米松联合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性重症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能短期内迅速提高血小板计数,降低重要脏器出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血小板异常患者并发脑卒中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月至2009年1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收治的血小板异常(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并发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患者60例中,10%(6/60)出现脑梗死,年龄为69±11岁.血小板计数为(1112±366)×109/L;1.7e(1/60)出现脑出血,54岁,血小板计数为597×109/L.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患者696例中,0.6%(4/696)患者出现脑出血,年龄为56±30岁,血小板计数为(29±12)×109/L:ITP患者中0.3%(2/696)出现脑梗死,分别为64岁、73岁,血小板计数分别为49×109/L、166×109/L.结论:ET患者脑梗死发生率高,建议二级预防治疗中强化抗血小板治疗以预防再次脑梗塞;ITP患者并发卒中少见,二级治疗中建议谨慎选择抗血小板方案.  相似文献   

3.
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发病机理还不清楚。目前,治疗多趋向于抑制对外周血小板的免疫反应,用得最多的药物为糖皮质激素,但部份病人血小板计数增高不显著。最近,Imbach等人报告用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儿童急、慢性ITP,血小板计数明显增加。作者报告静脉注射大剂量免疫球蛋白治疗成人慢性ITP的临床效果。 9例慢性ITP(3男,6女),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伴血小板减少。患者均符合以下条件:1.血小板低于10万长达1年以上,2.血小板计数变动的范围低于基础血小板计数的25%,3.有时有出血趋向,4.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8年6月本院14例确诊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进行血浆置换治疗后的疾病转归情况,分析血浆置换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4例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共进行了47次血浆置换,经过血浆置换治疗后10例患者病情好转恢复出院,血浆置换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总有效率为71.4%。47次血浆置换术中共发生了3次不良反应,其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4%。结论血浆置换是治疗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患者一旦确诊或高度怀疑为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需尽早开始血浆置换治疗。  相似文献   

5.
蒲彦武  朱亚宝 《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1):1288-1288,129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为血液中存在一种抗血小板抗体,致使血小板破坏过多,血小板计数低下而引起紫癜;骨髓中的巨噬细胞正常或增多,巨核细胞变性、幼稚化、成熟障碍。本院于2011年3月收治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例,现将其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结果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介绍患者,女,43岁。2011年3月,门诊以"鼻出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1(rhIL-11)对急性白血病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的疗效.方法 26例急性白血病,采用自身时照研究,给予常规和大剂量化疗,化疗联合rhIL-11治疗,观察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变化、输注血小板的剂量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联合rhIL-11治疗与未联合rhIL-11相比,血小板恢复时间、血小板上升最高值及输注血小板悬液的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联合rhIL-11治疗中,常规组与大剂量组合比,血小板上升最高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输注血小板的量及血小板恢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应用rhIL-11可促进血小板的生成,减少血小板悬液的输注,降低因化疗后血小板减少引起出血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血小板检测25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25例布氏杆菌病急性期患者的外周血血小板计数,观察其变化特点.方法:提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小板计数,对初诊时考虑为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或有出血表现的患者予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并用骨髓涂片染色法对巨核细胞进行计数分类.结果:25例患者中,血小板减少9例(36%),其中5例进行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血小板相关抗体IgG均升高,血小板相关抗体IgA升高2例.骨髓象示巨核细胞数量正常,颗粒型巨核细胞增多,产血小板型巨核细胞减少.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后5~8 d血小板计数恢复正常.结论:血小板的变化有助于判断疗效,当血小板计数小于50×109/L或有出血表现时可酌情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相似文献   

8.
王全胜 《中国综合临床》2002,18(11):1001-1002
目的:通过妊娠期不同时期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使用小剂量泼尼松、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及α-干扰素治疗,观察血小板计数变化,出血症状改变,胎儿和孕妇有明显副作用,方法:19例妊娠期ITP患者药物治疗后,观察血小板计数,血小板上升高峰时间及出血症状改善,有无胎儿及孕妇副作用,评价疗效。结果:观察病例血小板计数上升及上升高峰时间短,出血症状缓解明显,胎儿及孕妇安全,结论:妊娠早期ITP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妊娠中晚期患者小剂量泼尼松、α-干扰素及静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效果良好,对胎儿及孕妇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糖皮质激素泼尼松(Pred)、甲基强的松龙(MP)、地基米松(DXM)和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HD-IVIG)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将271例ITP患儿随机分成4组Pred组64例,MP组111例,DXM组22例,IVIG组74例,对比经治疗后紫癜消失时间、血小板(Plt)变化情况及恢复正常数目百分比.结果HD-IVIG组紫癜消失时间短于上述激素组(P<0.05),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提高显著高于各激素组(P<0.01),而激素组中Mp提高Plt最快.结论对血小板值极低、有出血倾向者,可及时予滴大剂量Mp或IVIG治疗.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及误诊情况。方法对1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人的临床表现、实验窒检查、误诊情况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例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被误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误诊时间5个月-8年,两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特别足骨髓象有相似之处,明确诊断后调整为以免疫抑制剂甲氨蝶呤、环磷酰胺为主的治疗方案,血小板计数有不同程度的升高。结论原发性干燥综合征继发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特征有相似之处,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要排除继发原因特别是风湿性疾病,避免误诊。  相似文献   

11.
血小板输注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当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患者出现严重血小板减少时血小板预防性输注的作用。方法 :5 1例患者的血小板计数均小于或等于 10× 10 9/L ,其中 2 1例患者在采用常规治疗的同时输注单采血小板 ,对照组 3 0例采用常规治疗方式。结果 :在治疗后的第 1d、3d、7d、14d ,两组间的的血小板计数的均数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输注血小板组有效率 85 71% ,对照组有效率 90 % ,两组间临床疗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输注血小板对慢性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治疗无优越性。  相似文献   

12.
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未缓解期血小板输注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急性白血病患者在接受化疗后几乎都会出现骨髓抑制现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如果化疗后白血病不能获得缓解,则血小板恢复延迟,这一阶段患者的血小板计数明显减少,部分患者出现出血倾向,所以患者在此阶段往往需要反复输注血小板,预防性或治疗性输注血小板是其重要的支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影响糖皮质激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的主要因素.方法 回顾分析2008年1月-2010年7月173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χ<'2>检验及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糖皮质激素疗效的相关临床蹦素.结果 单因素χ<'2>检验分析显示性别、骨髓巨核细胞计数水平、骨髓产板巨核细胞比例、乙...  相似文献   

14.
作者报导17例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ATP)妇女,依据血小板计数减少、骨髓巨核细胞增加、出现巨大血小板、有血小板抗体存在,而无脾脏肿大及抗核抗体阴性等确诊:17例中计妊娠19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化疗、免疫抑制剂治疗罕见病——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疗效。方法 2014年1-3月对本科两例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采用血浆置换联合环孢素、糖皮质激素、足叶乙甙方案进行治疗,随访至2015年3月。结果 2例患者血常规均恢复正常,发热、精神症状消失,肾功能恢复正常,骨髓嗜血现象消失,至今存活。结论血浆置换联合化疗、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噬血细胞综合征合并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应用大剂量地塞米松与常规剂量泼尼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比较近期和远期疗效及安全性.结果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ITP完全缓解率和远期缓解均优于泼尼松组,不良反应较泼尼松少(P<0.05).结论 大剂量地塞米松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有较好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150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应用地塞米松40 mg/d,静脉滴注,治疗时间4 d,不再维持治疗。对照组患者每日清晨顿服应用泼尼松l mg/kg,用药时间4周,根据患者血小板水平调整用药剂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及治疗后3 d及5 d血小板水平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为88.00%,对照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为69.33%,观察组患者治疗总反应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后3 d及5 d,两组患者血小板水平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患者相比,观察组患者血小板改善更加显著(P<0.05)。结论大剂量地塞米松冲击治疗慢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经皮脾内注射鱼肝油酸钠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临床疗效.方法7例患者在B超引导下脾脏注入鱼肝油酸钠,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观察脾脏内血流变化情况,并且测量治疗前后脾脏的长度、脾门的厚度和血小板计数,观察出血症状和并发症.结果1.治疗后患者脾脏内的血流信号明显变少,脾脏长度和脾门厚度明显变小(P<0.001),血小板计数显著升高(P<0.001);2.患者的出血症状消失,无一例并发症发生.结论超声引导下脾脏注射鱼肝油酸钠是一种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治疗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临床疗效.方法 59例儿童ITP患者分为两组应用激素联合两种剂量丙种球蛋白(400mg/kg·d×5d,1g/kg·d×1d)静脉注射治疗,观察临床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相仿,血小板计数峰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血小板计数开始上升、达正常值及达峰值的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两种用法均能取得良好效果,1g/kg·d×1d用法组起效更快,更经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2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又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Graves病(简称GD,又称毒性弥漫性甲状腺肿或Basedow病)均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两者可以先后出现,亦可同时并存。本文就2001年至2007年收治的9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合并Graves病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治疗转归进行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9例患者均系本院血液科住院患者,其中男1例,女8例,年龄31~63岁,平均45.7岁。先发现ITP后发现甲亢者2例,合并甲亢前,服用最小维持量强的松.出血症状能控制,发生甲亢后,ITP复发并较前加重。先发现甲亢后发现ITP者1例,病程中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