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麻疹IgG抗体水平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的麻疹IgG抗体水平 ,可分析其发病原因。在 2 0 0 0年对 184例麻疹IgM抗体阳性的病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间接法测定了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结果显示 :在这些病例的发病早期 ,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 90 76 % ,GMT为 1∶10 37 4 7;其中 <8月龄者IgG抗体阳性率和GMT均最低。出疹与采血间隔天数长 ,IgG抗体阳性率和GMT高。相同的采血时间 ,IgG抗体GMT以免疫史不详者最高 ,零剂次免疫者高于 1剂次免疫者。提示未进行麻疹疫苗免疫和麻疹疫苗初免失败是发生麻疹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上海市黄浦区儿童麻疹减毒活疫苗(麻疹疫苗)初免效果.方法 随机抽取区辖各社区8月龄麻疹疫苗接种对象59人,在接种前及接种后1个月采集手指末梢血检测麻疹IgM抗体,抗体滴度≥1∶200为阳性.结果 免前阳性率1.72%,免后阳性率98.30%,免后麻疹IgG抗体滴度4倍增长56人,占96.55%.结论 麻疹疫苗...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人群麻疹免疫状况,评价麻疹实验室检测质量。[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麻疹特异性IgG和麻疹、风疹IgM抗体。[结果]1999—2001年监测1—39岁易感人群542人,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83.8%,GMT为1:822.52;不同年龄组人群抗体GMT差异显著,以15—19岁最低。检测疑似麻疹病例发病早期血清标本379份,麻疹IgM检出率11.1%,而风疹IgM检出率72.8%;标本来集及时率等反映检测质量的指标均达到目标要求。[结论]本地区自然人群麻疹免疫水平较高,短期内仍以散发为主,开展实验室诊断,为及时控制疫情、降低麻疹发病率.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63例麻疹病例血清学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莆田市麻疹流行规律,为控制麻疹流行提供依据。[方法]63份疑似麻疹血清标本,用ELISA法检测麻疹IgM、IgG抗体。[结果]麻疹IgM、IgG抗体阳性23例,阳性率为36.5%。[结论]对疑似麻疹病例进行血清学鉴别诊断,可提高麻疹监测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宣汉县麻疹检测工作情况,进一步加快消除麻疹进程,为麻疹控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捕获法检测麻疹IgM抗体或风疹IgM抗体,分析病例个案。结果255例麻疹疑似病例共采样213例,麻疹IgM抗体阳性135例,阳性率为63.38%,风疹IgM抗体阳性50例,阳性率为23.47%。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97例未接种或未复种麻疹疫苗;农村发病68例,流动儿童发病43例,共占发病的82.22%;0~14岁发病105例,发病占80.75%。结论农村边远山区和流动儿童麻疹发病较高,麻疹疫苗接种率和复种率低是麻疹发病重要原因,进行麻疹强化免疫是控制麻疹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IgG与IgM抗体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培养的结果对麻疹病例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商品ELISA试剂盒检测可疑病人血清中的麻疹特异性IgG与IgM抗体;应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可疑病人早期咽拭子中的麻疹病毒。结果应用双份血清检测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的方法,一个暴发点的22名发热患者中11人确诊为麻疹,其中5人IgM抗体阳性、2人分离出麻疹病毒(其中1人IgM抗体阴性)。结论 IgM抗体检测对麻疹病例诊断漏诊率相当高,病毒分离培养法漏诊率更高,可靠的方法是检测双份血清中的IgG抗体。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IgG与IgM抗体检测以及病毒分离培养的结果对麻疹病例诊断的作用。方法:应用商品ELISA试剂盒检测可疑病人血清中的麻疹特异性IgG与IgM抗体;应用细胞培养法分离培养可疑病人早期咽拭子中的麻疹病毒。结果:应用双份血清检测麻疹特异性IgG抗体的方法,一个暴发点的22名发热患者中11人确诊为麻疹,其中5人IgM抗体阳性、2人分离出麻疹病毒(其中1人IgM抗体阴性)。结论:IgM抗体检测对麻疹病例诊断漏诊率相当高,病毒分离培养法漏诊率更高,可靠的方法是检测双份血清中的IgG抗体。  相似文献   

8.
刘兰吉  张海滨  罗永松 《职业与健康》2011,27(7):716+841-F0002,F0003
目的对2010年秦皇岛市麻疹疑似病例进行lgM抗体检测,分析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试验(Capture—ELISA)方法,检测麻疹疑似病例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风疹IgM抗体。结果2010年该市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210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35例,风疹IgM抗体阳性30例。麻疹、风疹发病主要集中在5、6月份,麻疹共发病89例,占65.93%。风疹共发病25例,占83.33%。麻疹病例以1岁及以下组最多(69例,51.11%)。结论4岁以下儿童为麻疹的高发人群,其中1岁及以下婴儿患病率最高,提示母体抗体的保护作用不足。疑似麻疹的病例中有一部分是风疹病例,因此进行IgM抗体检测可以为科学鉴别麻疹与风疹,及时有效控制麻疹疫情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刘素芳  王洪伟 《现代保健》2011,(25):160-161
目的探讨儿童麻疹的临床特征及防治策略。方法对收治的113例麻疹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13例麻疹患儿(男68例,女45例),男女比例1.5:1,年龄20d~14岁,发病集中于5~7月份,农村患儿多于城市,58例有明确接触史,热峰高于39℃78例(69%),血清麻疹IgM抗体阳性率84%,有支气管肺炎、喉炎、腹泻等并发症者100例,给予抗病毒等综合治疗均治愈。结论可能与麻疹疫苗接种不规范或接种疫苗抗体滴度下降等因素有关,防治儿童麻疹廊加强计划负疫接种及提前初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包头市发热出疹性疾病发病情况进行分析,掌握全市发热出疹性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制定和调整发热出疹性疾病的防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包头市2005~2006年的发热出疹性病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5~2006年共检测疑似麻疹病例血清346例,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80例,阳性率为52.02%;风疹IgM抗体阳性71例,阳性率为20.52%.麻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最小的6月龄,最大的43岁,男女性别之比为1.17:1;风疹IgM抗体阳性病例中最小的3岁,最大的32岁,男女性别之比为1.63:1.出疹后3~12 d采血,麻疹IgM抗体检出率均较高.[结论]不同采血时间可影响IgM抗体检出率,麻疹初免月龄应从8月龄提前到6月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摸清麻疹暴发的原因及发病特点,为控制麻疹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同时,对孕妇血清标本进行IgG抗体检测.结果:该县408例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阳性率为91.18%,风疹IgM抗体全部阴性,说明该县属麻疹暴发.其发病特点是:0~10、20~30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其发病构成比分别为45.71%(170/372)、30.38%(113/372).性别上总体无显著性差异,但20~25岁年龄组,女性发病较高,其发病比例,男女之比为1∶2.9(14/41),同时,在疫区采集的未发病的孕妇血清标本,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仅为25%(7/28).结论:该县以0~10、20~30岁年龄组发病较高,存在着麻疹流行的危险因素.因此,首先,应加强该年龄组尤其2岁以下幼儿和育龄妇女的麻疹疫苗免疫接种工作.其次,应加强基层人员的专业技术培训,确保麻疹疫苗的接种质量.同时也要加大麻疹保护性抗体的监测力度,随时掌握全市不同年龄组人群的麻疹免疫水平,为制定全市的麻疹免疫规划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对芜湖市2005~2011年婴儿麻疹流行特征分析,了解芜湖市婴儿麻疹流行变化规律,探讨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策略。方法对芜湖市2005—2011年206例婴儿麻疹流行特征进行分析,并对婴儿麻疹可能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05—2011年芜湖市婴儿麻疹年均发病率为147.1/10万,处于全人群麻疹发病第一位。市区婴儿麻疹发病率高于农村地区。以5~8月龄为主,发病高峰为3~5月份。87.86%的婴儿麻疹病例无麻疹疫苗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在有麻疹疫苗免疫病例中,5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2W内发病,32.00%的病例在麻疹疫苗接种后4W以上发病。孕妇麻疹IgG抗体阳性率46.58%,有71.43%8月龄以上婴儿麻疹病例未及时接种或未接种麻疹疫苗,婴儿麻疹疫苗初免后平均麻疹IgG抗体阴性率为3.57%,麻疹流行强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成人麻疹病例对婴儿麻疹病发病无明显影响。结论婴儿是麻疹高发人群,需进一步加强婴儿麻疹的预防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麻疹消除阶段IgG抗体亲和力应用于区分原发和继发性免疫失败麻疹病例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方法检测92例麻疹诊断病例(其中17例为一起学校麻疹暴发疫情病例)的血清IgM和IgG抗体水平,测定IgG抗体亲和力,计算相对亲和力指数。结果 17例暴发疫情病例的血清IgM阳性率为41.18%(7/17),IgG阳性率为100%(17/17),全部为高亲和力IgG抗体。在另75例IgM阳性病例中,IgG阳性率为76.00%(57/75),有高亲和力IgG抗体的病例占61.4%(35/57)。92例病例中未接种含麻疹成分疫苗(MCV)25例,有高亲和力IgG抗体的病例占48%(12/25);22例病例接种≥1剂MCV,有高亲和力IgG抗体的病例占77.27%(17/22)。MCV接种病例中继发性免疫失败麻疹病例17例,原发性免疫失败麻疹病例5例。结论麻疹IgG抗体亲和力测定可用于鉴别麻疹原发和继发性免疫失败病例,解决了中国消除麻疹的这一关键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进一步控制兰山区的麻疹疫情。方法:1999年度对该区149 016名8月龄—14岁儿童实施了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接种率为97.38%。随后开展了麻疹免疫监测,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HSA)检测麻疹和风疹IgM抗体,微量血凝抑制试验检测麻疹IgG抗体。结果:强化免疫后麻疹抗体阳转率达100%,GMT从1:5.56上升到1:52.68;经过流行病学观察,强化免疫后麻疹疫情被控制,2a后发病率下降到0.75/10万,麻疹发病数与1999年相比,下降了97.53%。检测79例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其中麻疹IgM阳性16例,占20.25%;风疹IgM阳性12例,占15.19%。结论:开展麻疹强化免疫对控制麻疹效果非常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 ELISA 检测麻疹 IgG 和 IgM 抗体,并与 HI 试验进行了比较。两法在检测麻苗初免和普种的成功率表明无明显差异,其抗体滴度相关系数为0. 589~0. 875,呈密切正相关。ELISA-IgM 和 HI 试验在检测33例疑似麻疹患者血清诊断中,阳性率分别为60. 6%和51. 5%。结果认为,ELISA 法完全可以代替 HI 试验进行麻苗接种后的免疫成功率调查和麻疹患者的诊断,具有敏感性高,血清用量少,不需猴血球之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2006-2011年麻疹疑似病例IgM抗体检测结果分析,了解汉中市麻疹流行特征及趋势,为制定控制和消除麻疹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捕获法对汉中市11县区疾病预控制中心送检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标本进行IgM抗体检测.结果 共检测标本490份,麻疹IgM抗体阳性278份,阳性率为56.73%;各年份间和各年龄组间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麻疹的发病数逐年下降.对64份麻疹IgM抗体阴性标本进行风疹IgM抗体测定,阳性率为45.31%.麻疹在3-6月份高发,4月份为发病高峰.不同免疫史间麻疹IgM抗体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对成人的强化免疫.加强免疫规划精细化管理,及时查漏补种,提高接种质量,做好疫情监测.对风疹的预防控制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常规免疫中麻风疫苗初免和麻腮风疫苗加强免疫的免疫效果,为麻疹、风疹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60名适龄儿童分别在麻风疫苗、麻腮风疫苗免疫前后抗体水平进行检测分析。结果 MRV初免前麻疹IgG抗体阳性率为3.33%,MRV、MMRV免疫后其抗体阳性率分别达96.67%、100.00%,抗体滴度从免前的32.96 mIU/ml上升至1 873.66 mIU/ml和3 384.53 mIU/ml;MRV免前风疹IgG抗体阳性率为0.00%,MRV、MMRV免疫后其抗体阳性率分别达50.00%、96.67%,其抗体滴度从免前的1.65 IU/ml上升至13.28 IU/ml和54.59 IU/ml。结论 MRV初免加上MMRV加强免疫,在有效预防麻疹发病的同时,对风疹也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济南市麻疹发病情况及血清学检测结果,为制定消除麻疹策略与措施提供数据支持。[方法]2008-2010年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全市辖区内送检的麻疹疑似病例血清分别进行麻疹、风疹IgM抗体检测。[结果]3年共检测麻疹疑似病例送检血清2152份。其中,麻疹IgM抗体阳性1345份,阳性检出率为62.50%(P〈0.01);风疹IgM抗体阳性171份,阳性检出率为7.95%(P〈0.05)。2008年为麻疹的高发年份,≤1岁和20~39岁年龄组麻疹检出率高。[结论]3年麻疹IgM抗体阳性率呈逐年下降趋势;≤1岁和20~39岁两组人群正逐步成为麻疹发病的主要群体。  相似文献   

19.
北京地区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血清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为探讨北京市儿童发热出疹性疾病的病因,2001年在北京儿童医院收集了85例出疹3d内的患儿血清标本85份,咽喉拭子标本18份,其中流动儿童59例(占69.41%),北京户籍26例(30.59%).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血清中麻疹或风疹IgM抗体.结果85份血清标本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的44例,剩余的41份血清标本中风疹IgM抗体阳性9例,两者全部阴性者32例.IgM抗体阳性的确诊病例中,麻疹IgG抗体阳性13例.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检测18例患儿咽喉拭子标本中的麻疹病毒核糖核酸(RNA),结果16份阳性.16份中麻疹IgM抗体阳性的9例,阴性的7例.麻疹和风疹的确诊病例在柯氏(Koplik)斑、结膜炎和出疹前的发热天数上有明显区别.在北京加强血清学监测和强化对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南阳市麻疹流行的流行病学特征,为麻疹计划免疫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方法,监测麻疹病人急性期血清麻疹IgM抗体,结合流行病学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在833例病例中,血清学确诊(麻疹IgM抗体阳性)643例,占77.2%。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岁以下及6~10岁年龄组,占总病例数的88.49%(569/643),全年各月均有发病。结论用高质量的麻疹疫苗进行常规接种可降低控制麻疹的发病率,同时可考虑定8月龄为麻疹免疫的初免月龄,给育龄妇女生育前进行麻疹疫苗加强免疫,以减少小月龄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