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5 毫秒
1.
老年性聋的发病机制仍不明了,研究较多的有衰老、基因突变、氧化应激等。其中炎性衰老是指在自然衰老进程中机体呈现的进展性的慢性促炎性反应状态。其中促炎性细胞因子和氧化应激在炎性衰老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促炎性细胞因子在多种内耳疾病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炎性衰老与某些年龄相关性疾病的发病过程密切相关,老年性聋作为年龄相关性疾病的一种,可能与炎性衰老有关。  相似文献   

2.
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趋势加重,衰老相关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衰老相关问题日益受到广泛重视。免疫系统是人体最重要的防御系统—,在衰老过程中免疫系统会逐渐出现变化。如何通过免疫调控的方式,延缓衰老引起的病理变化,降低衰老相关疾病的发病率,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正在深入研究的课题。文章从T细胞发育、免疫衰老及炎性衰老3方面系统地阐述衰老对免疫系统的影响。通过表观遗传调控、工程免疫细胞CAR-T细胞的应用、清除衰老T细胞、线粒体功能调节、衰老通路调节及胸腺移植6个方面为免疫系统对衰老进程的干预机制提供理论支持,从炎性衰老对心、肺等重要组织器官的影响阐释炎性衰老对机体的作用机制,探讨免疫系统与衰老关系研究的新进展,提出增强老年人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新观念。  相似文献   

3.
张烁  ;陈月云 《医学综述》2014,(12):2132-2134
近年来人们把随增龄出现的慢性低度促炎症状态称为炎性衰老,它与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2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炎性衰老影响着老年人群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损害老年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活质量。该文主要就炎性衰老的发生机制和其在心血管疾病发病中的作用,以及抗炎治疗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等进行综述,以对心血管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9,(9):896-900
机体免疫系统功能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产生炎性微环境,不仅影响骨骼本身的代谢,还通过影响骨源性激素的分泌而间接影响全身多组织器官的功能,增加多种衰老相关疾病如2型糖尿病、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衰弱、肌肉减少症、骨质疏松症和癌症等的发生风险。研究发现,免疫衰老引发成骨细胞、破骨细胞、造血干细胞等骨代谢相关细胞功能改变的同时,也诱发了炎性细胞因子、T和B淋巴细胞、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细胞等的生成和功能改变,因此,研究免疫衰老对骨代谢及骨源性激素的影响可能为衰老相关疾病的研究提供理论基础和研究靶点。本文就免疫衰老对骨代谢及骨源性激素分泌影响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炎性动脉瘤是指一类与动脉炎症疾病相关的动脉瘤,多由风湿免疫性疾病所致.炎性动脉瘤发生率低,症状隐匿,治疗方法与动脉粥样硬化及创伤等导致的动脉瘤迥异,故病因诊断和鉴别诊断尤为重要.临床遇到年轻的动脉瘤患者伴发热、贫血、乏力、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及临床炎性指标如红细胞沉降率、CRP等增高时,应高度警惕炎性动脉瘤可能.本文系统介绍了风湿免疫性疾病并发炎性动脉瘤的概念和发病情况,以备临床医师查阅、参考.  相似文献   

6.
骨关节炎作为一种退行性疾病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多种炎性因子参与形成的全身性的炎症状态加速了骨关节炎的进展,最终导致关节疼痛和身体功能的下降。"炎性衰老"这一概念被认为是理解骨关节炎发生的重要方式。软骨细胞衰老退变并通过表达衰老相关分泌表型最终导致骨关节炎的发生。代谢异常疾病——也可以理解为通过炎性衰老状态影响骨关节炎的发生。通过"炎性衰老"这一新角度认识与理解骨关节炎的发生将为骨关节炎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7.
炎性动脉瘤是指一类与动脉炎症病变相关的动脉瘤,绝大多数由风湿免疫疾病所致。炎性动脉瘤发病率低,表现隐匿,内科治疗为主,故病因诊断和鉴别尤为重要。当遇到年轻的动脉瘤患者,有发热,贫血,乏力,体重下降等非特异性表现及临床炎性指标如血沉、C反应蛋白等增高时,需高度警惕炎性动脉瘤可能。本文按系统性血管炎依血管大小分类的方法,介绍常见各种炎性动脉瘤的概念和发病情况,以备临床各科医生查阅。  相似文献   

8.
哺乳动物尼克酰胺磷酸核糖转移酶(nicotinamide phosphoribosyl transferase,NAMPT),参与NAD的合成,也是一种细胞因子,参与调控糖代谢、炎症反应、应激耐受等多种生物学效应.研究表明,NAMPT与衰老及衰老相关疾病(例如糖尿病、肥胖、肿瘤、神经退行性疾病以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密切相关.这些研究成果将为临床防治衰老相关疾病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9.
衰老以及与衰老相关的疾病是当今社会日趋严重的医学问题和社会问题。秀丽隐杆线虫是一种很好的衰老模式生物,具有寿命短、世代周期短、易于培养与观察等特点。中医药抗衰老有明确疗效,多种中药提取物及中药复方可基于秀丽隐杆线虫模型,调控衰老基因、调节氧化应激水平、抑制Aβ1-42沉积等方面抗衰老及治疗衰老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0.
研究体内自由基的产生、代谢以及清除规律,不仅拓展了生物化学内容,而且对深入研究机体衰老、抗衰老以及对阐明某些疾病的原因、发病机理和治疗都有重要意义。本文仅就衰老、吞噬杀菌作用、肿瘤、缺血性心脏病等与自由基关系作一简要阐述。一、自由基与衰老衰老是正常的生命现象。关于衰老的起  相似文献   

11.
研究背景 衰老和疾病是人类健康面临的两大问题,也是生命科学研究的永恒主题。衰老与老年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为了健康长寿,必须揭示衰老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
按照中医的观点,“性”包括在“肾”的概念之内,肾是先天之本,所以肾气充盛才能保持身体强健。西医亦建议从系统论的神经内分泌,包括性激素环镜来理解其对内环镜稳定以及衰老、疾病发生的重大影响。中西医都认为性环镜与衰老和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3.
呼吸系统有很多年龄相关性的病理变化,机体衰老导致的免疫、氧化应激、炎症以及端粒等方面的改变,可直接诱导并促进肺衰老的发生发展;与此同时,肺衰老的发生也进一步加重了呼吸系统疾病的免疫应激以及炎症反应,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发展是互为因果、相互促进。老年人发生呼吸系统损伤的可能性更高,并且病情通常比年轻患者更严重[1]。本文对肺衰老在呼吸系统疾病发病机制中作用的研究进展进行整理,有助于进一步了解年龄相关的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为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及临床治疗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血管衰老是各种衰老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结构基础,也是“胖-糖-衰”疾病链进展的关键环节。由于机体和血管衰老的不可逆性,故从“胖”和“糖”阶段进行早期防治,可以有效预防和延缓血管衰老的发生。本文系统总结血管衰老与各种衰老相关疾病的关系,从氧化应激、慢性炎症、能量代谢失常等方面阐述肥胖、糖尿病与血管衰老的共同发病机制,提倡发挥“治未病”理论优势,注重“胖-糖-衰”疾病链的综合调控管理策略,以期取得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15.
<正> 自由基与疾病的关系是近年来国内外医学界研究的热门课题。80年代以来自由基在人类健康和疾病方面的研究已达到分子水平,诸多临床现象如感染、炎症、休克、肿瘤、衰老,再灌注损伤等,都涉及自由基的反应,是当代医学的一大进展。自由基的概念:自由基(Free Radicals, FR)是指在外层轨道中运转地具有奇数电子的原子或原子团,在化学反应中,共价键  相似文献   

16.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增殖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过程。众多疾病与细胞衰老有关,衰老机制的研究对相关疾病致病机制的认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于细胞衰老分子机制的研究主要包括氧化自由基学说、DNA损伤积累和端粒缩短等。线粒体的质量、活性改变与细胞衰老密切相关。线粒体功能障碍导致活性氧类代谢紊乱,造成DNA损伤,激活DNA损伤应答,导致细胞衰老。线粒体自噬能够选择性清除衰老、损伤的线粒体,促进线粒体更新,维持线粒体功能,缓解细胞衰老。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 DN)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首要病因。肾小管间质损伤是DN进展为终末期肾脏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基础。肾小管上皮细胞应激性衰老是引起肾小管间质损伤的关键环节。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管上皮细胞中的内质网、线粒体及溶酶体等细胞器在DN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并且它们的功能失衡可以通过引起肾小管上皮细胞应激性衰老导致细胞和组织器官的持续损伤,进而推动疾病进展。然而目前DN中肾小管上皮细胞应激性衰老导致衰老微环境变化的核心机制尚不清楚,且其细胞器失去稳态的发生机制尚待进一步研究。本综述总结了DN背景下的肾小管损伤、肾小管上皮细胞应激性衰老及其与细胞器的特定病理生理机制,以便为下一步研究以及开发新治疗策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炎性小体是一类介导宿主对微生物感染及细胞损伤免疫应答的蛋白复合体。近年来关于炎性小体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家族中的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研究愈加广泛。NLRP3炎性小体可识别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和损伤相关分子模式,进而激活下游的炎症通路,引发炎症反应,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感染性肺炎、哮喘、硅沉着病等常见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9.
一、衰老的概念和本质 衰老可以定义为生物系统的退行性过程,机体退行性改变的不可逆性积累和对疾病的脆弱性增加,最终导致死亡[1].Strehler[2]提出了衰老的4个特点,即普遍性、渐进性、内在性和有害性.  相似文献   

20.
李巧  李法琦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30):3544-3547
营养支持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EN在维护肠黏膜屏障、正常肠道菌群、抑制各种前炎性递质的释放等方面优于PN。随着EN制剂及喂养方法的改进,目前EN得到广泛应用。营养状况是影响人体健康和衰老进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老年人因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常伴随多种基础疾病、进食差等原因,营养不良患病率较高。EN在老年人常见病、多发病中应用广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