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长期临床结果。方法回顾性分析颈动脉狭窄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人192例的临床结果,其中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支架组)病人102例,单纯药物干预(药物组)病人90例,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病人性别、年龄及高血压、糖尿病、吸烟、高脂血症例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脑卒中及死亡联合发生率为3.92%,药物组为32.2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χ2=26.90,P<0.05)。结论颈动脉支架植入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疗效较单纯药物治疗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的临床效果及意义。方法选择2010年6月‐2015年9月该院收治的120例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自愿原则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患者每日给予药物保守治疗,并进行临床危险因素控制,手术组60例患者行CEA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情况并随访治疗后中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手术组患者围术期内未出现死亡及脑卒中事件。随访期内(1~56个月),对照组患者死亡10例,脑卒中发生率为35.0%,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25.0%,手术组患者死亡3例,脑卒中发生率为13.3%,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为15.0%,手术组死亡率、脑卒中发生率及其他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患者,CEA效果显著,中远期临床效果明显优于保守治疗,可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等并发症发生率,可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防治治疗手段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超声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斑块类型及病变程度.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6例及对照组114例,采用双功能彩色多普勒超声探查颅外颈动脉.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检出率86.5%,对照组18.4%.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狭窄率>50%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12.5%,1.8%,P<0.05).斑块性质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不稳定斑块检出率31.9%,对照组11.8%(P<0.05),具有显著差异.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之间存在密切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对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病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价颈动脉狭窄患者采用支架置入术疗效。 方法 筛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颈动脉狭窄患者,行支架置入,观察临床疗效。 结果 30例颈动脉狭窄患者、39个目标血管进行了颈动脉支架成型术,并发症可控,术后动脉狭窄程度从(74.6±13.7)%降至(18.1±9.6)%,中长期卒中发生率及死亡率满意。 结论 颈动脉支架是治疗颈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是预防缺血性脑卒中新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陕西医学杂志》2013,(2):193-195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经颈动脉血管内支架植入术(CAS)治疗的78例症状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前向血流,随访治疗1年后的患者主要症状和颈动脉狭窄变化以及死亡、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在78例CAS中,3例CAS失败转做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1例术后并发脑出血死亡,2例支架内血栓形成经治疗后恢复。74例CAS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前向血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后随访,死亡2例、脑卒中再发3例,严重心肌梗死发作3例,经冠脉支架治疗康复。36例经颈动脉超声复查,1例手术侧并发了再狭窄。结论:CAS是安全有效地治疗症状性颈动脉中重度狭窄、防治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方法之一,但治疗效果与术者的手术操作技巧有着很大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陕西医学杂志》2017,(8):1105-1106
目的:评价肾动脉支架置入术联合药物治疗肾移植术后粥样硬化性肾动脉狭窄(ARAS)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肾移植合并ARAS患者9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行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单纯药物的基础上加用肾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功能指标变化及肾功能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收缩压(120.65±12.93)mmHg与舒张压(62.34±3.17)mmHg分别较对照组低(P>0.05);观察组治疗后LVEDD、心功能分级分别比对照组低,且LVEF(65.65±5.34)%比对照组高(P<0.05)。观察组肾功能获益率95.92%,明显高于对照组肾功能获益率72.73%(P<0.05)。结论:肾移植合并ARAS患者行肾动脉支架置入术与药物联合治疗,可有效调节患者血压,并改善其心功能及肾功能。  相似文献   

7.
成年人群中脑血管病的发生率为150~200人/10万,其中缺血性脑血管病占75%~85%,而颈动脉狭窄是缺血性脑血管病的重要病因之一.现代医学研究证明,约20%~30%的缺血性脑卒中是由颈动脉狭窄、栓子脱落所致[1].所以,及早地发现和诊治颈动脉狭窄可以有效地降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随着介入治疗的迅速发展,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为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手段.下面就我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2003年2月至2005年3月施行经皮血管内支架成形术的10例病例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在预防致死性中风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Seldinger技术,经股动脉置管行主动脉弓、颈动脉、椎动脉、颅内血管造影,于颈动脉狭窄处置入血管内支架。结果:所有支架置入准确位置,患者症状不同程度改善,少数患者有短时间轻度并发症,无1例死亡。结论:颈动脉支架置入术可做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缺血性脑血管患者颈部血管超声的特点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我院113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以同期在我院进行健康体检的120名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所有研究对象均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对比两组患者的检查结果。结果观察组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00%,对照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为15%,观察组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61.06%,对照组血管狭窄发生率为10%,观察组血管狭窄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颈动脉狭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 IMT)及粥样硬化发生率明显增高,对于存在此类症状患者应引起重视,以便做到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早诊断与早治疗。  相似文献   

10.
《陕西医学杂志》2017,(4):477-479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采用血管内支架置入术,n=50)和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n=50)。总结血管内介入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分析两组患者3个月和12个月脑血管事件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介入治疗组18例患者术中出现颈动脉窦反射,1例术后出现介入穿刺点血肿。观察组3个月内脑血管事件发生1例(2.0%),12个月内为5例(10.0%);而对照组分别为8例(16.0%)和17例(34.0%),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12个月内死亡1例(2.0%),对照组死亡3例(6.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颅外段动脉粥样硬化重度狭窄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脑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治疗的并发症。方法:对146例脑血管狭窄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及支架置入术,回顾146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及处理方法。结果:所有146例患者均经系统随访,期限为1-22个月,发生穿刺部位血肿8例,占5.6%,假性动脉瘤2例,占1.4%;颈动脉窦反应24例,占16.4%;高灌注综合征4例,占2.7%;缺血性脑卒中5例,占3.4%;无脑出血及死亡病例。结论:脑动脉狭窄的血管内支架治疗是安全的,正确的术前评估,手术中正规操作,术后正规治疗及术后规范化护理,是减少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王梅芳  陈东明 《现代医学》2011,39(3):325-328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在防治脑血管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对89例脑梗死、8例脑供血不足和11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行全脑血管造影术,发现颈内动脉均有不同程度的狭窄,对狭窄段行支架置入术。结果:108例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均获得成功,平均狭窄程度从99%降至10%(P<0.01)。术后随访6个月到3年,所有患者均无缺血性事件发生。结论:通过颈内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置入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可靠,大大降低了脑血管病的复发率和致残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血管内成型支架治疗及内科抗凝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5年1月期间,以第三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神经内科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0例。观察组行血管内成形支架手术治疗,对照组单纯行内科抗凝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血管狭窄严重程度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时神经功能缺损(NIHSS)评分为(12.43±2.08)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治疗后(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管狭窄<60%患者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患者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和12.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和47.5%,(P<0.05)。结论血管内支架成形术较内科常规抗凝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疗效更为显著,能显著改善血管狭窄和神经功能低下状态,且手术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4.
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急性血流动力学的改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1,2]报道30%~60%的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可以归因于颈动脉的狭窄.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术已被认为是治疗颈内动脉狭窄的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3].但是由于支架的置入压迫、刺激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而引起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如心率的下降、血压的改变等.为此,我们观察了我科颈内动脉支架置入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的改变,为临床颈内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治疗并发症的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颈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是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常见原因,因此颈动脉狭窄的治疗成为缺血性脑血管病治疗及预防复发的重要措施[1].2008年11月,我科应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联合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病人1例,现结合文献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陈品 《中外医疗》2013,(31):63-63,65
目的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该院收治的9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为研究对象(观察组),并选取同期98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发生率及两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特征及程度,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因素。结果观察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为32.6%,检出率为8.1%,两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检出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可发现观察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狭窄程度、溃疡斑和缺血性脑卒中呈现正相关。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缺血性脑卒中有密切的相关性,临床可将颈动脉粥样硬化作为缺血性脑卒中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数字减影全脑血管造影(DSA)的特征,评价DSA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分析120例确诊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DSA资料,包括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发生率,血管狭窄部位、程度,责任动脉检出率及NIHSS评分与脑供血动脉狭窄的关系等。结果 12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脑供血动脉狭窄或闭塞的发生率为73.33%,责任动脉的检出率为77.27%;血管狭窄或闭塞的好发部位依次为颈内动脉起始部(18.18%)、大脑中动脉水平段(14.97%)、椎动脉开口处(12.30%)。狭窄组患者NIH-SS评分高于非狭窄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尽早行DSA检查明确有无颅内外脑供血动脉狭窄,对二级预防方案的选择起着重要的作用,如药物治疗、支架置入术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8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对观察组患者进行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48%,观察组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26%,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2.96%,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0.74%,对照组患者的满意度为79.64%,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相关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析对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临床价值.方法 随机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5月期间接受颈部血管超声检测的8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观察组,同时选择8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比较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颈动脉狭窄、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的情况.结果 观察组60例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其发生率75.00%、45例为颈动脉狭窄,其发生率为56.25%、80例为颈内动脉内中膜厚度增厚,其发生率为100.00%与对照组15.00%、0.00%及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采取颈部血管超声检测价值较高,可充分发挥其早期预警、早期诊断作用,明确斑块及内膜增厚的情况,同时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值得临床大力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颈动脉支架置入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疗效及具体应用血管内治疗时的注意事项.方法 对63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施行支架置入术.结果 支架置入术成功率为100%,术后残余狭窄<20%.结论 颈动脉狭窄支架置入术是治疗颈动脉狭窄,预防脑梗死有效、安全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