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胃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细胞N子IFN-γ、IL-4和TGF-β水平变化。方法:选取胃癌患者40例为胃癌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胃癌组患者手术前后和对照组健康体检者血清IFN-γ、IL-4和TGF-β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胃癌组、I~Ⅱ级组和Ⅲ~Ⅳ级组血清IFN-γ、IL-4和TGF-β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I~Ⅱ级组比较,Ⅲ~Ⅳ级组血清IFN-γ、IL-4和TGF-β水平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手术前比较,手术后患者血清IFN-γ、IL-4和TGF-β水平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直线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胃癌组患者血清IFN-γ、IL-4和TGF-β彼此之间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和TGF-β水平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提示血清细胞因子联合检测对认识胃癌的发病机理及疗效判断有着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L-8、IL-12、TNF-α、IFN-γ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研究IL-8、IL-12、TNF—α、IFN-γ在生殖器疱疹发病机理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ELISA双抗体夹心法,测定42例生殖器疱疹患者及30例正常人血清IL-8、IL-12、TNF-α、IFN-γ含量。结果 生殖器疱疹患者血清IL-8、IL-12、IFN-γ 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或P〈0.001),而TNF—α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01)。同时IL-8与IL-12、IL-8与IFN-γ、IL-12与IFN-γ间存在正相关关系(P〈0.01)。结论 生殖器疱疹患者体内存在细胞因子表达异常,尤其是Th1、Th2细胞因子失衡。  相似文献   

3.
申鸿  周萍  白香妮 《中国医药导报》2012,9(25):109-110,112
目的探讨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白细胞介素-4(IL-4)、干扰素-γ(IFN-γ)及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与支气管哮喘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对支气管哮喘组92例支气管哮喘患儿(急性发作期组46例、缓解期组46例)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进行检测,并与健康对照组的40例健康儿童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支气管哮喘组血清IL-4、IgE水平显著升高,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缓解期组比较,急性发作期组血清IL-4、IgE水平均显著升高,而IFN-γ水平显著降低,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FN-γ水平与IL-4、IgE水平呈负相关(r=-0.49、-0.52,均P〈0.05),IL-4水平与IgE水平呈正相关(r=0.60.P〈0.05)。结论测定支气管哮喘患儿血清IL-4、IFN-γ及IgE水平对患儿哮喘病情判断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不同年龄患儿对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的免疫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呼吸道合胞病毒(RSV)感染的小于6个月和大干12个月患儿与同年龄对照组相比是否存在年龄相关性的不同细胞因子反应。方法选择60例小于2岁的RSV性毛细支气管炎住院患儿,分为小于6个月和大于12个月两组,并设有同年龄的对照组。通过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4、IL-10、IL-13)的浓度来观察对RSV感染的免疫反应。结果RSV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IFN-γ、IL-10、IL-13水平在大于12个月年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小于6个月年龄组IFN-γ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对照组中所有细胞因子均无年龄相关性差异。结论不同年龄婴儿对RSV感染的免疫反应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IL-17的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IL-17水平变化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分别测定20例SLE患者,20例非SLE患者以及1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的IL-17水平。结果20例SLE组与20例非SLE组比较血清IL—17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0例SLE组血清的IL—17水平显著高于10例正常对照组[(192.26±121.72)pg/ml vs(78.05±18.80)pg/ml,P〈0.01];10例SLE活动期与10例稳定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例SLE活动期血清IL-17水平与临床指标ESR,C3,C4,IgG,抗ds—DNA无显著相关性(P〉0.05);而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号一定程度的相关性(r=0.718,/9〈0.05)。结论IL-17在SLE发病的过程中可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疾病活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IFN-γ和IL-10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检测。对30例病程在1个月内的斑秃活动期患者进行4个月的局部米诺地尔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后,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Th。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并将其结果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IFNI-γ和IL-10在治疗前后的相关性。结果 (1)治疗前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2)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升高(P〈0.01);(3)治疗前后IFN-γ与IL-1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r1=-0.425,P1〈0.01;r2=-0.429,P2〈0.01)。结论 IFN-γ是斑秃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IL-10对斑秃皮损的好转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否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Th1/Th2细胞因子IL-2,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IL-4和IL-10在葡聚糖酸钠(dextran sulfate sodium,DSS)诱导的大鼠实验性溃疡性结肠炎治疗模型中的表达。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4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柳氮磺嘧啶治疗组(SASV组)、结肠宁治疗组(结肠宁组),每组各10只。对各组大鼠进行疾病活动指数评分(diseas eactivity index,DAI)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nzyme-1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及real.timePcR检测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含量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结肠宁组大鼠的DAI及结直肠组织损伤学评分均明显下降(均P〈0.05);但与SASP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和组织中IL-2表达在治疗前后的各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IFN-γ水平较模型组下调,血清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肠黏膜组织中仅结肠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IL-4水平较模型组均上调,但只有结肠宁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肠黏膜组织中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IL-10水平较模型组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SASP组和结肠宁组血清及肠黏膜组织中细胞因子IL-2,IFN-γ,IL-4和IL-10含量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S)。结论:DSS造模破坏Thl/Th2在结肠中的表达平衡。结肠宁能改善DSS所致的实验性溃结大鼠模型炎症,通过上调血清和肠黏膜组织IL-10水平、下调IFN-γ水平可保持Th1/Th2细胞间平衡,从而改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IFN-γ和IL-10在斑秃发病中的作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uSA)方法检测。对30例病程在1个月内的斑秃活动期患者进行4个月的局部米诺地尔治疗且取得满意效果后,检测其治疗前后血清Th1型细胞因子IFN-γ和Th2型细胞因子IL-10水平,并将其结果与20例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并分析IFN-γ和IL-10治疗前后的相关性。结果①治疗前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IL-10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②治疗后斑秃患者血清IFN-γ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而治疗后IL-10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呈显著升高(P〈0.01);③治疗前后IFN-γ与IL-10之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n=-0.425,P,〈0.01;r2=-0.429,P2〈0.01)。结论IFN-γ是斑秃发病的重要致病因子;IL-10对斑秃皮损的好转发挥重要作用,其能否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尚需进一步论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IL-23在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及其对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泌IL-17、IFN7的影响及意义。方法60例活动期UC患者为UC组,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两组患者取肘静脉血3mL,送实验室进行PBMCs分离与培养。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经或未经LPS刺激)中IL-23含量;ELISA法检测上清液(经或未经IL-23刺激)中IL-17、IFN-γ含量。结果UC组上清液中IL-23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经LPS刺激后,两组上清液中IL-23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LPS刺激前(P〈0.01)。未经IL-23刺激的两组间IL-17、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IL-23刺激后两组间IL-17、IFN-γ表达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UC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经IL-23刺激后,IL-17、IFN-γ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IL-23刺激前(P〈0.05或P〈0.01)。结论IL-23是UC发病的重要启动因素,IL-17(IL-23诱导)在UC发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测胃癌患者血清中IFN-γ、IL-4和IL-6水平的变化,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28例胃癌病人和36例正常人血清中三种细胞因子含量。结果胃癌病人血清中IFN-γ水平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IL-4和IL-6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增高(P〈0.01),其变化值与临床分期有关(P〈0.01)。结论胃癌病人机体免疫功能紊乱,血清中IFN-γ、IL-4和IL-6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关。  相似文献   

11.
王燕  杨虹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3):67-69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白介素-2(IL-2)、白介素-4(IL-4)、白介素-6(IL-6)和干扰素-γ(IFN-γ)和与宫内感染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2年11月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58例为研究组,根据有无宫内感染分为宫内感染组30例和宫内无感染组28例,选取同期30例健康产检孕妇为对照组,比较3组孕妇血清及新生儿脐血IL-2、IL-4、IL-6和IFN-γ的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随孕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158,P〈0.05)。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L-2、IFN-γ[(20.38±2.55)pg/mL,(20.77±3.02)pg/mL]低于对照组[(40.03±4.11)pg/mL,(32.84±4.11)pg/mL]和宫内无感染组[(40.03±4.11)pg/mL,(32.84±4.11)pg/mL],而IL-4、IL-6[(62.81±4.75)pg/mL,(110.22±7.18)pg/mL]则高于对照组[(31.25±3.88)pg/mL,(70.61±5.5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指标宫内无感染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新生儿脐血中IL-2、IL-4、IL-6和IFN-γ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宫内无感染组、宫内感染组孕妇血清IL-4和IL-6水平呈正相关(P〈0.05),IL-2和IFN-γ水平呈正相关(P〈0.05);血清IL-2和IL-6呈负相关(P〈0.05),IL-2和IL-4呈负相关(P〈0.05);IL-4和IFN-γ呈负相关(P〈0.05);IL-6和IFN-γ呈负相关(P〈0.05)。结论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血清IL-4、IL-6、IL-2、IFN-γ水平升高,新生儿宫内感染的发生率随孕妇HBV-DNA含量的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Thl细胞因子IFN-7和Th2细胞因子IL-4、IL-5、IL-13以及趋化因子Eotaxin、RANTES、I.TB4的水平,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过敏性疾病患者64例,正常对照21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IL-4、IL-5、IL-13、IFN-γ、LTB4、RANTES和Eotaxin水平。结果:(1)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IL-4、IL-5、IL-13和Eotaxin、LTB4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IFN-7和RANTES在过敏性疾病患者血清中的水平低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3)IL-4、IL-5、IL-13和LTB4彼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4)Eotaxin、RANTES和IFNγ彼此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5)。⑤LTB4和Eotaxin之间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过敏性疾病的发生存在多种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复杂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3.
姚锦 《中国厂矿医学》2011,24(3):213-214
目的探讨γ-干扰素(IFN-γ)及白细胞介素-4(IL-4)在妊娠肝内胆汁淤积症(ICP)发病中的作用。方法测定49例孕妇血清中IFN-γ、IL-4水平,其中正常妊娠组15例,ICP组34例,包括轻型14例,重型20例。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FN-r,用放射免疫法测定IL-4。结果产前重型ICP患者血清中IFN-γ、1L-4浓度均高于正常妊娠组与轻型ICP组(P均〈0·01);轻型ICP患者与正常妊娠组相比,虽有升高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ICP组产后2项指标均下降,其浓度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CP患者IFN-γ、IL-4的异常升高可能是ICP发病机制的一个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婴幼儿喘息预后的影响。【方法】52例符合人选标准的首次发作喘息患儿首诊时取静脉血测IL-4和IFN-γ,并随机分为两组,均予吸氧、糖皮质激素吸入、支气管舒张剂等对症支持治疗。其中24例为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干预组:顺尔宁,4mg每日1次,疗程12周;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28例:出院后给予糖皮质激素吸入,200μg每日1~2次,疗程12周。并于我院儿科哮喘门诊随诊观察或电话联系1年,记录喘息再发的次数。两组患儿于治疗前24h内及疗程结束用酶联免疫法检测IFN-γ、IL-4。另选10例健康同龄儿童血清标本作为健康对照组用同样方法检测血清IL-4和IFN-γ。【结果】婴幼儿喘息患儿IL-4浓度及IL-4/IFN-γ比值与健康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顺尔宁干预组和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分别有6例和13例因故退出本试验。顺尔宁干预组儿童治疗后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激素干预组儿童治疗后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无明显变化,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顺尔宁干预组儿童血清IL-4和IL-4/IFN-γ水平和激素干预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顺尔宁干预组喘息发作≥3次的百分率明显低于糖皮质激素吸入干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其Th1/Th2类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起到调节作用,并有效减少反复喘息发作的次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细胞因子在Grave's病发病机制的作用。方法Grave's病未治疗组、临床缓解组各加例,健康体检者39例,用酶联免疫试验法测定血清中IL-6、TNF-α限理和IFN-γ的水平,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各组的FT3、FT4和TSH的水平。结果Grave's病未治疗组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TNF-α、IFN-γ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降低均不明显(P〉0.05),且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缓解组患者血清中IL-6的水平与未治疗组的相比明显降低(P〈0.01),且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Grave's病患者血清TNF-α、IFN-γ和IL-6发生变化,这些因子可能共同参与Grave's病的发病过程,但是TNF-α、IFN-γ和IL-6的水平不能很好地反映Grave's病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6.
IL-12、IFN-γ与复发性流产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复发性流产(RSA)患者血清IL-12、IFN-γ水平,探讨IL-12和IFN-γ与复发性流产发病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RSA患者30例(RSA组), 血清IL-12、IFN-γ水平,并以正常早孕妇女25例 (NEP组)及健康未孕妇女25例(NNP组)作为两个对照组。结果:RSA患者血清IL-12、IFN-γ水平显著高于正常早孕妇女及正常未孕妇女(P<0.05),且两者水平呈正相关性(r=0.580,P<0.01),正常早孕妇女血清IL-12、IFN-γ水平低于未孕妇女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流产患者流产次数与血清IL-12和IFN-γ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IL-12和IFN-γ在复发性流产发生机制中起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江淮  陈伟  丁琼  肖蓓 《安徽医学》2010,31(7):736-738
目的探讨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系统性红斑狼疮和Th1型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SLE)发病的关系。方法根据SLEDAI评分法,将54例SLE患者分为活动组和静止组,应用ELISA方法测定54例SLE患者及20名正常对照组血清TGF-β、IFN-γ、IL-10水平。结果 SLE患者血清中TGF-β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IFN-γ、IL-10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F-β的表达量与血红蛋白量、血小板量和红细胞数成正相关;IFN-γ的表达量与补体C3、C4成负相关,与抗C1q抗体、抗核小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成正相关;IL-10的表达量与抗核小体抗体、免疫球蛋白IgG成正相关。结论 Th1型及Th2型细胞因子均可能参与了疾病的发生。联合检测SLE患者血清TGF-β、IFN-γ、IL-10水平,对指导治疗及病情的评估具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前后,IGF-Ⅱ、VEGF和IL-2、IFN-γ的改变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原发性肝癌患者67例,均进行了肝癌的根治术。于入院后1d和手术后第7天抽血检测血清IGF-Ⅱ、VEGF、IL-2、AFP和IFN-γ,同时抽取正常人群血液标本20例进行对照。比较肝癌患者与正常人群以上指标的差异,并比较根治术对它们的影响。结果:(1)肝癌组血清IGF-Ⅱ、VEGF、和AFP含量明显增加,IL-2、IFN-γ含量明显下降,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2)随肝癌患者临床分期增高,血清IGF-Ⅱ、VEGF、和AFP含量明显增加,而IL-2、IFN-γ含量明显下降,Ⅱa期组与Ⅲ期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肝癌患者手术后血清IGF-Ⅱ、VEGF、和AFP含量明显下降,IL-2、IFN-γ含量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结论:IGF-Ⅱ可直接或通过增加VEGF的合成促进肿瘤血管形成,可作为原发性肝癌的诊断、判断愈后与跟踪随访的重要指标。监测与细胞免疫相关细胞因子的变化,可帮助有针对性地选择抗肿瘤和免疫调节药物,有利于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哮喘患儿血清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8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确诊的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患儿120例作为哮喘组,选取同期健康儿童6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血清IFN-γ、IL-4、IL-10水平,检测的肺功能指标: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75%呼气中期流量(MEF75%)、50%呼气中期流量(MEF50%)、25%呼气中期流量(MEF25%)、最大呼气峰值流速(PEF)。结果 两组血清IL-4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高于对照组;两组血清IFN-γ、IL-10、FVC、FEV1、MEF75%、MEF50%、MEF25%、PEF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组低于对照组;哮喘组血清IFN-γ、IL-10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升高;哮喘组血清IL-4水平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较治疗前降低;急性发作期哮喘患儿的血清IFN-γ、IL-10水平与FVC、FEV1、PEF均呈正相关(P?<0.05),IL-4水平与FVC、FEV1、PEF呈负相关(P?<0.05)。结论 哮喘组的血清IL-4水平升高、血清IFN-γ、IL-10水平降低,并且与患儿肺功能降低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卡介苗在调节Th细胞的免疫失衡、改善哮喘发作时气道炎症反应的可能机制。方法随机将208名PPD试验阴性的哮喘患者分为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观察6个月,于治疗前后评估两组肺功能及血清IL-4、IFN-γ、IL-12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肺功能均较治疗前有改善(P<0.05),治疗后干预组较常规治疗组肺功能改善明显,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干预组较常规治疗组 IFN-γ、IL-12升高明显,IL-4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介苗通过调节哮喘患者Thl/Th2比例失衡改善肺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