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细胞因子和T淋巴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感染旋毛虫小鼠的细胞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小鼠分为重感染组、轻感染组及对照组,于感染后不同时间随机取脾细胞制备悬液,分别以旋毛虫抗原及ConA刺激后,检测白细胞介素IL-2及IL-6的活性、IgG抗体水平以及CD4+、CD8+T细胞含量。结果:感染早期脾细胞以IL-2的分泌为主,而感染晚期以IL-6为主,重感染组比轻感染组的IL-2与IL-6分泌多。感染后7d血清中出现IgG抗体,28-35d达高峰;感染后14-21d,CD4+含量逐渐减少,21d后又逐渐上升,而CD8+的含量却持续增多。结论:感染4wk后,IL-6的诱生水平持续增高,可能对旋毛虫病的获得性免疫起重要作用。IL-2活性与CD8+T细胞百分率的增高,可能提示Th1产生的细胞因子促进IL-2活性与CD8+T细胞活化。  相似文献   

2.
本实验利用恶性疟原虫FCC1/HN株CSP抗原基因在真核细胞(HeLa)中高效表达,将纯化的表达蛋白作为候选疫苗免疫小鼠,并通过体外诱生检测小鼠脾细胞白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结果显示经疫苗免疫后的BALB/C小鼠脾细胞体外经特异性刺激后产生的IL-2和IFN-γ水平有显著提高。与我们前期研究结果比较,表明对该疫苗特异性的IL-2、IFN-γ的产生与淋巴细胞增殖以及NK细胞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淋巴丝虫感染中T淋巴细胞的免疫应答机制。方法:检测安徽省班氏丝虫病流行区人群及感染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体外诱生的白细胞介素2(IL-2)和γ干扰素(IFN-γ)。结果:对非特异性有丝分裂原PHA及ConA的刺激,各组人群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无显著差异。对马来丝虫成虫抗原的刺激,微丝蚴血症者PBMC产生IL-2及IFN-γ水平比流行区无症状、无微丝蚴血症者显著低下,长爪沙鼠实验结果与人群的相似。结论:本实验提示,班氏丝虫病流行区微丝蚴血症者及马来丝虫微丝蚴血症长爪沙鼠的T细胞对丝虫抗原处于一种低应答状态,且这种受抑制的T细胞主要是Th1亚群细胞。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3H-TdR掺入法,微量CPE法及ABC免疫染色对26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PHC)患者及30名正常献血员外周血的IL-2、IFN-γ活性及IL-2R表达检测分析发现,PHC患者的IL-2IFN-γ活性及IL-2R表达均显著低于正常人,且IL-2与IFN-γ及IFN-γ与IL-2R间呈显著正相关。表明PHC患者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网络可能存在严重抑制或紊乱,这可能与PHC的形成和发展有关。作者认为,若能合理应用IL-2及IFN-γ等生物反应调节剂来改善病人的细胞免疫状态,可能会取得较好的抗瘤效果。  相似文献   

5.
消化系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与腹水中细胞因子活性变化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目的研究消化系恶性肿瘤(DMT)患者血清与腹水中内源性IL2,IL6,IL8,TNFα和IFNγ的生物学活性.方法应用ELISA法检测了15例DMT患者(肝癌11例,胆总管癌1例,胰腺癌1例,胃癌1例,直肠癌1例)血清与腹水中5种细胞因子活性,并与6例肝硬变(LC)患者和8例正常成人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DMT患者血清IL2,IL6的生物学活性显著低于LC(P<005);腹水中IL2,IL8活性显著低于LC组(P<001),而IL6和IFNγ活性则高于LC组(P<001,005).DMT患者血清中IL6,IL8活性明显高于正常成人组(P<005);IL2,IFNγ则低于正常成人组,但缺乏显著性.肝癌血清和腹水中IL2活性显著高于非肝癌组(P<005);而IL6活性则相对降低(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IL2和IFNγ活性低于正常人,是DMT患者抗肿瘤免疫功能缺陷的标志.IL6对于预测DMT患者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细胞因子对血吸虫病的免疫调节研究表明,IFN-γ,IL-2,IL-1,TNF-α,IL-4,IL-5等对血吸虫卵肉芽肿形成起重要介导作用。虫卵肉芽肿细胞可释放纤维化细胞因子,促进肝脏纤维化。IFN-γ,TNF及IL-4可能对宿主的保护性免疫发挥一定作用。IFN-γ激活的巨噬细胞产生TNF-α,IL-1和NO对血吸虫童虫有协同杀伤作用,IL-10对巨噬细包的活性产生抑制。  相似文献   

7.
黄芪对人肺癌细胞株IL—2及IFN—γ的诱生作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孙继萍  肖伟 《山东医药》2000,40(4):9-10
以不同剂量黄芪培养人3种肺癌细胞株后,采用ELISA法分别测定上述细胞株的IL-2、IFN-γ含量。结果发现:中剂量(10%)组的3种肺癌细胞株IL-2及IFN-γ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中剂量黄芪对3种肺部细胞株分泌IL-2及IFN-γ均有一定诱生作用,可能通过促平衡或逆转肿瘤细胞的Th2状态而发挥其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免疫组化SABC技术,动态观察感染日本血吸虫小鼠不同时期肝内TNF-α的含量及分布。结果显示感染后第8~12wk,肝内TNF明显增加,16wk达高峰,显著高于第8wk的水平(P〈0.001),主要分布在虫卵肉芽肿内及其周围,在慢性感染期,肝内TNF并未随着肝内胶原的增加而增加,反现减少,FN,LN,I及Ⅲ型胶原于感染后第8wk开始增加,呈细线状分布在汇管区及肉芽肿周围。并分别于20及24wk  相似文献   

9.
采用特定方法成功地从50和100条尾蚴感染的家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应用抗SEA和AWA的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对NF-CAg水平的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NF-CAg的水平在感染后8~10wk间达高峰,10wk后下降到较低水平。提示检测NF-CAg的优势是在感染早期(10wk内)。结果还显示,NF-CAg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在检测NF-CAg时,特异性的多克隆抗体具有与单克隆抗体相似的检测效果。本文为探索血吸虫循环抗原的新途径和新内容及其归宿问题,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测定18例再障患者PBMNC诱生IL-6活性和诱生TNF及血浆TNF水平。结果显示PBMNC诱生IL-6活性和诱和一TNF及血浆TNF水平均明显增高(P〈0.05),诱生IL-6活性在急性型再障高于慢性型(P〈0.05)。TNF是一种造血抑制因子,对再障的发病起了重要作用。IL-6的增高提示为机体的一种保护性代偿反应。  相似文献   

11.
重组IFN—γ作用reSj26kDaGST佐剂的实验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重组IFN-γ用作血吸虫抗原佐剂的可能性。方法 用reSj26GST 加鼠重组IFN-γ,reSj26GST加福氏佐剂以及IFN-γ分别免疫BALB/C小鼠,攻击感染后45d解剖小鼠,比较各上鼠成虫检获数及克肝数。结果 IFN-γ/GST组小鼠的减虫率和减卵率均略高于FCA/GST组。结论 IFNγ可以增强reSj26GST保护性免疫效果,初步提示IFN-γ可作为血吸虫抗原佐剂使用。  相似文献   

12.
用pc-ROP1重组质粒免疫小鼠,观察其对细胞因子IFN-γ、IL-2及NO的影响。方法碱裂解法大量制备pc-ROP1质粒DNA,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只鼠注射100μg,两周后同量加免疫一次,以pcDNA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30天、50天、70天共三次用双夹心ELISA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含量;酶法测定NO活性。结果三次检测免疫组INF-γ、IL  相似文献   

13.
McAb Dot—ELISA检测卫氏并殖吸虫循环免疫复合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Dot-ELISA法,以抗卫氏并殖吸虫囊蚴单克隆抗体IF8A3检测了卫氏并及虫感染犬血清循环免疫复合物动态,感染后1~2wk可以检测免疫复合物,3~4wk阳性滴度逐渐上升,5~6wk处于较高汪洋,第8wk达高峰,然后较快地下降,研究结果表明,卫氏并殖吸虫囊蚴抗原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具有明显的期特异性;单克隆抗体Dot-ELISA检测特异的循环免疫复合物,可用于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早期诊断和活动性感  相似文献   

14.
吖啶诱变剂ICR—170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诱导的保护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观察吖啶诱变无产卵能力的血喟虫是否能诱生抗感染的保护性免疫力,用10μg/ml吖啶诱变往日上70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作免疫原,免疫C57BL/6N小鼠两次,分别于初次免疫后6、8、10wk用正常尾蚴作攻击感染。结果免疫鼠成虫减少率为68.9%,肝组织虫卵减少率为74.9%。动态观察显示,初次免疫后6wk攻击感染的减虫率最高,减卵率高峰在6~8wk.表明诱变剂ICR-170致弱日本血吸虫尾蚴发育的  相似文献   

15.
IL—12与疟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IL-12是一种具有多种性生物学活性的免疫效应细胞生长刺激因子,初步研究表明,它通过诱导和调节T细胞,NK细胞及其它细胞产生INF-γTNF-α等细胞因子以诱生NO杀伤疟原虫。IL-12有望成为疟疾的治疗和预防药物,尤其是作为增强免疫应答的疫苗的佐剂,在抗疟原虫感染中起着重要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日本血吸虫重组谷胱甘肽-S-转移酶(reSjc26GST)在不同品系小鼠(BALB/c小鼠及C57BL/6小鼠)诱生免疫应答的差异。方法:将reSjc26GST(弗氏佐剂)经皮下免疫BALB/c小鼠及C57BL/6小鼠,收集免疫前和免疫后血清及取小鼠脾脏,分析reSjc26GST免疫小鼠诱生的特异性抗体、脾脏淋巴细胞特异性增殖能力及细胞因子种类等。结果:reSjc26GST免疫C57BL/6小鼠所诱生的抗体总IgG及IgG亚类均较明显高于免疫BALB/c小鼠。抗体IgG亚类分析显示,reSjc26GST在C57BL/6小鼠诱生较高滴度的IgG1和IgG2a及IgG2b(血清按1∶400稀释,A492nm值分别为>3.0、1.127、>3.0),而在BALB/c小鼠主要诱生较低滴度的IgG1和IgG2a及IgG2b(血清按1∶400稀释,A492nm值分别为1.189、0.39、0.625);reSjc26GST免疫能够诱导小鼠Th细胞激活。细胞因子分析显示reSjc26GST免疫C57BL/6小鼠既能诱生较高水平的IL-2及IFN-γ,又能诱生IL-5。而reSjc26GST免疫BALB/c小鼠仅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IFN-γ基因真核表达重组质粒作为基因佐剂,观察其与pcDNA3-ROP1(pc-ROP1) DNA共同免疫小鼠所诱导的免疫应答。方法 将IFN-γ基因片段定向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双酶切鉴定,获得pcIFN 重组子;碱裂解法大量制备,经肌肉注射免疫BALB/c小鼠,每只鼠注射pcIFN、pc-ROP1 各100μg,两周后同量加强免疫一次,以pcDNA3空质粒及生理盐水组为对照。分别于免疫后第30 天、50 天、70天共三次用MTT法测定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增殖活性及NK细胞活性;双夹心ELISA 测定血清细胞因子IFN-γ、IL-2及酶法测定NO含量;ELISA法测定IgG抗体滴度。结果 构建成功的作用下,该两项指标均明显提高,且IFN-γ、IL-2 及NO水平均较不加佐剂组显著提高(P< 0.01);而对IgG抗体滴度无显著影响(P> 0.05。结论 IFN-γ基因佐剂具有协同pc-ROP1DNA免疫的作用,可增强免疫鼠细胞免疫应答,IFN-γ、IL-2细胞因子及NO的产生  相似文献   

18.
rhIFNγ对人胚胎胰岛分泌IL-6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重组人γ干扰素(rhIFNγ)对人胚胎胰岛分泌白细胞介素6(IL6)以及对胰岛分泌功能的影响,为IFNγ和IL6在1型糖尿病中的可能作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胶原酶V型消化方法分离人胚胎胰岛,并对其进行原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rhIFNγ培养48小时收获上清,进行IL6、胰岛素、胰升血糖素活性检测和IL6单抗中和试验,对rhIFNγ刺激和对照组胰岛RNA进行IL6RNA斑点杂交。结果(1)rhIFNγ刺激后胰岛培养上清IL6含量显著升高,当rhIFNγ浓度在100u/ml时IL6含量最高;(2)IL6单抗对rhIFNγ刺激的胰岛培养上清中IL6有很强的中和效应;(3)斑点杂交结果显示rhIFNγ刺激的胰岛RNA中IL6mRNA含量高于对照组;(4)人胚胎胰岛受rhIFNγ刺激后培养上清胰岛素降低不明显;(5)人胚胎胰岛受rhIFNγ刺激后培养上清胰升血糖素分泌能力明显升高,分泌趋势与IL6相似。结论rhIFNγ可以促进胰岛分泌IL6,而IL6的过度分泌可以加重1型糖尿病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6(IL-6)、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在甲状腺上皮细胞(TEC)中的转录。方法 采用原代甲状腺细胞培养技术和逆转录-聚合酶锭反应(RT-PCR)定性分析方法。结果 正常,Graves病(GD)和多结节笥甲状腺肿(MNG)的TEC 表达IL-6mRNA,但在TNFαmRNA仅在TEC中表达,而正常和病理甲状腺细胞均未转录IFN-γmRNA。  相似文献   

20.
日本血吸虫感染家兔红细胞上非游离性循环抗原的分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特定方法成功地从50和100条尾蚴感染的家兔红细胞上分离出非游离性循环抗原(NF-CAg),并应用抗SEA和AWA的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进行ELISA,对NF-CAg水平的动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NF-CAg的水平在感染在8 ̄10wk间达高峰,10wk后下降到较低水平。提示检测NF-CAg的优势是在感染早期(10wk内)。结果还显示,NF-CAg水平与感染程度密切相关。在检测NF-CAg时,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