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7 毫秒
1.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本病发病率高,传统的治疗方法有抗感染治疗、鼓膜穿刺抽液、鼓膜置管术等。顽固性分泌性中耳炎迁延不愈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严重时导致不可逆听力障碍。本科自2007年1月~2010年1月计3年时间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中耳炎尤其是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多见于儿童,初起有耳区胀痛、听力下降以及发烧、头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鼓膜穿孔后,可见脓液从耳中流出(此时症状反见减轻)。若急性期未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迁延不愈可转为慢性,不仅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可出现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因此,急性中耳炎必须及时彻底治疗,除在医生指导下用药,去除病因以保持咽鼓管通畅外,还要注意休息、多饮水,给予软食,保持大小便通畅等。若能配合饮食疗法,则疗效更佳,以下方法可供参考。1.金银花12g,柴胡9g,鳖甲15g,苡仁18g,红糖适量。前3味煎汤后去渣,入苡仁、红糖煮粥吃,…  相似文献   

3.
急慢性中耳炎,特别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性流脓或有渗出液,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部分患者可引起严重的颅内并发症。据笔者多年临床观察,引起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致病菌主要是变形杆菌、大肠杆菌、绿脓杆菌或金黄色葡萄球菌等,遂采用黄枯散治疗本病15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汤庆弟  葛蔷  贾明柱  李宾 《河北中医》2011,33(5):731-731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是以耳内胀闷疼痛、中耳积液反复形成及听力下降为主症的中耳炎性病变。若治疗不当或失治,则可迁延成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相当于中医的耳闭),造成听力的永久性损失。  相似文献   

5.
陈承波 《浙江中医杂志》2011,46(12):903-903
分泌性中耳炎主要表现为鼓室积液、听力下降、耳鸣耳痛等症状,临床上常用抗生素、减充血剂、糖皮质激素、抗组胺药等西药或手术治疗,效果都不是很理想。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患者32例,获效理想。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6.
<正>幼儿园的体检结束后,很多家长被告知孩子"听力"有问题,需要到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经过检查,一部分儿童被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需要药物治疗,有的甚至要手术治疗。很多家长会有疑惑说,我家孩子听力很好,平时交流没有发觉听力有问题,平时耳朵也没有进水或者也没有喊过耳朵疼,怎么会得这个病呢?分泌性中耳炎,也称渗出性中耳炎,是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年幼儿童常见,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早期可以没有任何症状,也不会有听力下降,病程迁延引起传  相似文献   

7.
门诊微波理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8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微波理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对80例诊断为渗出性中耳炎患者采用微波理疗,促进鼓室内积液的吸收,观察耳内闭塞感、听力下降、耳鸣等症状,鼓膜像、听力及导抗的恢复情况。80例均为单耳。结果80例均随访6个月,治愈53例,有效2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5%,病史小于半年者,治愈率明显高于病史大于半年者。结论微波理疗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操作简便,治疗时间短,复发率低,属无创治疗,无明显并发症且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8.
分泌性中耳炎又称卡他性中耳炎、渗出性中耳炎,属于一种非化脓性中耳炎,症状表现为中耳积液,耳内有堵塞、胀闷感,伴有一定程度的听力下降.现代中医对分泌性中耳炎颇有见解,通过中医辨证分型,产生从痰论、从肺论、从脾论、从肝胆论等几种主流论治方向,随症施治,去除病灶.现就近年来中医研究分泌性中耳炎的病机和治疗方案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9.
正中耳炎是五官科常见疾病,分泌性中耳炎为其中一种,主要临床特征为听力下降以及中耳积液[1]。发病以儿童居多,且发病率逐渐升高。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患者听力下降,甚至致聋。临床西医治疗主要以抗炎药物为主,但是效果尚不完全满意[2]。本文采用健脾利湿通窍汤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显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选取本院2014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分泌性中耳炎患者83例,投币法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  相似文献   

10.
儿童分泌性中耳炎3541例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小儿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儿童往往无自觉症状,常被忽视。据文献报道,3岁以上儿童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发生过至少1次“中耳渗出液”的病史。且多由父母发现其反应迟钝、注意力不集中后才来就诊,以致贻误治疗,使听力下降,甚则引起听力不可逆改变。1990—2002年,笔者经治3541例中耳炎患儿,由于阶段不同,治疗不同,其疗效亦有不同,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正>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系耳科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表现为长期或间歇性流脓,可引起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如引起颅内并发症可危及患者生命。笔者于1983年以来自拟枯香散治疗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取得显著的疗效。1 临床资料 本组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最小2岁,最大46岁,11~20岁24例,以儿童和青年多见。发病至就诊时间最长18年,最短6个月。本组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大于8周,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均经抗生素治疗后效果欠佳,症状反复出现。  相似文献   

12.
非化脓性中耳炎是临床常见病及多发病。多是由于感冒时间长、鼻炎、咳嗽,面瘫及脾胃虚损等病因引起咽鼓管阻塞不通,从而出现耳闷、耳鸣、听力下降等症状。目前西医多采置管术治疗,费用高,且易复发,多数患者不愿接受。近年来,笔者采用中药穴位注射及手法治疗本病150例,收效颇佳,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李海华 《江西中医药》1994,25(4):9-9,13
宣肺通气治疗渗出性中耳炎李海华(江西省鹰潭市中医院335000)关键词渗出性中耳炎,中医药治疗,宣肺通气法,临床应用渗出性中耳炎属中医耳胀耳闭范畴,其临床表现主要是耳内胀闷堵塞,每兼耳鸣、听力下降。此症病位在耳,究其病因,为外感风邪,肺气不宣,经气不...  相似文献   

14.
耳疳油剂治疗小儿化脓性中耳炎500例上海市金山县中医外科专科医院张金华(201501)关键词耳疳油剂,化脓性中耳炎化脓性中耳炎是农村儿童的常见病、多发病。临床以耳膜穿孔、流脓、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我院自1980年7月至1995年5月,采用自制耳疳油剂...  相似文献   

15.
分泌性中耳炎是以鼓室积液、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非化脓性炎症性疾病,若及时适当处理,疗效良好,反之可发生中耳粘连、鼓室硬化等病变.笔者对64例分泌性中耳炎伴有鼓室积液患者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并以单纯用西医治疗方法作对照组,发现两组差异显著P<0.05.认为中西医结合治疗分泌性中耳炎效果极佳.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分泌性中耳炎系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较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常见原因之一,笔者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分期辨治本病,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7.
《家庭中医药》2008,15(5):32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中耳的慢性化脓性炎症,以耳内长期或间歇流脓、鼓膜穿孔及听力下降为特点。其病因主要是急性期治疗不当或不彻底,病程迁延所致。随着抗生素的普及,本病发病率有所降低,但仍为常见病,可引发严重的颅内外并发症而危及生命。  相似文献   

18.
<正>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临床常表现为耳内胀闷堵塞感或兼疼痛,听力下降,可伴随体位变化而变化,部分伴有耳鸣。耳镜检查可见鼓膜内陷,呈琥珀色或轻度充血、混浊,活动度下降,有时可在鼓膜见到液平或气泡。声导抗图多呈C型或B型,纯音听阈测定多为轻中度传导性听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经积极治疗,听力多可恢复,但年龄愈大、病程愈长,感音神经性聋发生率愈高[1]。  相似文献   

19.
分泌性中耳炎(SOM)是一种病因复杂,以中耳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的中耳化脓性炎性疾病。小儿发病率比成人高,是引起小儿听力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我院耳鼻喉科门诊2005年9月-2007年6月应用弱激光耳鼻内照射加鼓膜按摩治疗小儿SOM110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正"诸湿肿满,皆属于脾"为《素问·至真要大论》病机十九条之一。笔者根据该理论,使用健脾益气为主的六君子汤加减治疗儿科疾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今与同道分享案例如下。1分泌性中耳炎沈某某,女,3岁半。2019年5月19日初诊:因"听力下降半月余"就诊,着凉后咳嗽、流涕、鼻塞就诊于儿科,予抗感染、止咳化痰等治疗后,症状无好转,并出现两侧耳朵听力下降,遂就诊于耳鼻咽喉科,检查提示鼓室内积液,诊断为"分泌性中耳炎",在予抗感染、稀释痰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