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中成药》2016,(2)
目的基于6种酯型生物碱含有量的变化,选择合适的蒸制附片。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鲜附片、生附片、浸附片中3种双酯类生物碱(中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和3种单酯类生物碱(苯甲酰中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的含有量。结果蒸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迅速减少,而单酯型生物碱的含有量迅速增加,然后稳定在一定水平,但随蒸制时间延长会逐渐降低。结论鲜附片更适合进行蒸制,蒸制时间以4~10 h为宜。  相似文献   

2.
刘洪  钟凌云  邓延文  童恒力  陈浩  王硕  卢兴美 《中草药》2023,54(5):1397-1410
目的 比较生附片、淡附片、阴附片、阳附片4种附子炮制品入方四逆汤化学成分以及毒性差异,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 分别以阴附片、阳附片、生附片、淡附片制备单味药以及四逆汤汤剂,经UPLC法检测汤剂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甘草苷、甘草酸、6-姜酚含量,通过系统聚类分析(hierarchical cluster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和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 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4种四逆汤进行分类分析,再经急性毒性试验和长期毒性试验比较4种附子炮制品四逆汤毒性差异。结果 4种四逆汤中成分含量以及毒性大小存在显著性差异。双酯型生物碱: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生附片四逆汤>阴附片四逆汤>阳附片四逆汤>淡附片四逆汤;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及其总量高低排序为...  相似文献   

3.
《中成药》2016,(6)
目的研究砂烫生附片代替炮附片(砂烫黑顺片)的可能性。方法泥附子切片制成生附片后砂烫,并观察其外观性状。HPLC法测定单酯型(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双酯型(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生物碱总含有量。结果两种炮制品外观性状均无明显差异。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双酯型生物碱总含有量为0.067 5%,制备后降为0.001 5%;炮附片制备前后均检测不到。砂烫生附片制备前单酯型生物碱总含有量为0.014 1%,制备后增至0.038 2%;炮附片制备前为0.019 5%,制备后降为0.011 4%。两者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双酯型生物碱总含有量不得超过0.020%)。结论砂烫生附片(仲景制法)具有低毒高效的特点,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 运用变异系数法-层次分析法(AHP)复合加权联用TOPSIS优选白附片炮制工艺参数,为白附片规范化炮制提供参考。方法 以煮制时间、浸漂时间和蒸制时间为考察因素,以穷举寻根法开展试验设计,以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水分、灰分和胆巴残留量为评价指标,以变异系数法-AHP复合加权计算权重系数,通过TOPSIS模型优选白附片炮制工艺参数。结果 白附片最优炮制工艺参数为煮制20 min、浸漂48 h、蒸制3 h。结论 该工艺稳定、可行,可为白附片的规模化加工炮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寻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的适宜炮制方法和加热时间。方法:按照药典方法,以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采用HPLC法,检测蒸制1~8 h和煮制1~6 h(间隔为1 h)的制川乌中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量,分析制川乌片中单、双酯型生物碱的总量随炮制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生川乌片制备的制川乌双酯型生物碱含量均在炮制1 h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不超过0.040%的限量要求,且内无白心,但此时麻舌感强烈,随炮制时间延长,麻舌感逐渐减弱。蒸2~8 h制品单酯型生物碱含量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的0.070%~0.15%的含量要求,在蒸5 h达最高,较生品升高约142%;煮制品均低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规定的含量范围。结论:以制川乌传统质量和生物碱含量要求为指标,生川乌片制备制川乌选用蒸法炮制4~6 h为宜。  相似文献   

6.
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目的:研究附子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其含量变化与煎煮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E-clipse XDB C18(4.6 mm×250 mm,5μm)色谱柱,0.1 mol.L-1醋酸铵溶液(每1 000 mL加0.5 mL冰醋酸)为A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为B相,梯度洗脱,测定生附子和白附片不同时间水煎液中酯型生物碱的含量。结果:生附子中双酯型生物碱水煎极不稳定,仅在0.5 h检测出次乌头碱;而白附片水煎液在10 h内均能检出新乌头碱和次乌头碱,其含量逐渐降低,在4 h内可检出乌头碱。生附子水煎液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呈现逐渐增加的变化趋势,在8 h达到峰值;而白附片水煎液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和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先增后减,约在3~5 h达到峰值,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在10 h内逐渐增大至峰值。结论:生附子和白附片煎煮过程中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变化规律不同,总体趋势是双酯型生物碱转化为焦新乌头碱、焦乌头碱、焦次乌头碱和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干热高温对比湿热高压对附子中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影响。方法:控制时间与温度,使用湿热高压蒸制与干热高温烘制法炮制附子,使用HPLC检测炮制品内六种生物碱的含量状况。结果:炮制附子使六种生物碱含量产生明显改变,单脂生物碱含量明显升高,双脂生物碱含量消失或者明显下降;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进样量依次在(0.03~3.21,r=0.98)、(0.03~3.10,r=0.98)、(0.03~2.96,r=0.98)间,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进样量依次在(0.03~3.29,r=0.98)、(0.03~3.22,r=0.98)、(0.03~2.98,r=0.98)间,线性关系良好;乌头碱、次乌头碱及新乌头碱回收率RSD依次是0.89%、0.57%、0.98%,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回收率RSD依次是0.99%、1.36%、0.97%。结论:附子炮制采用湿热高压蒸制与干热高压烘制法其方法简便,准确可控,降低毒性同时减少有效成分流失,为炮制附子提供了新的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优化并规范岭南炮天雄的炮制工艺,为提高该产品的生产效率及质量提供参考。方法:以炮天雄中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质量分数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通过正交试验考察浸漂时间、高压蒸制时间和砂炒温度对岭南炮天雄炮制工艺的影响。结果:最佳炮制工艺条件为浸漂时间5 d,高压蒸制时间1.5 h,砂炒温度210~230℃,姜汁比例8%。炮天雄的单、双酯型生物碱质量分数分别为0.120 5,0.031 1 mg·g-1。结论:优选的岭南炮天雄炮制工艺稳定可行,能进一步规范相关指标,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为该药材的大规模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 采用主观评价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炮制工艺,探究炮制过程中生物碱类成分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采用外观性状、水溶性浸出物、苯甲酰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乌头原碱含量、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双酯型生物碱总量作为评价指标,基于单因素考察结果,以煮制时间、水漂次数、蒸制时间、干燥温度为主要因素建立正交实验,通过AHP-熵权法优选黑顺片最佳炮制工艺参数。采用HPLC法对各炮制环节的附子进行含量测定,分析比较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 在质量分数20%以上的胆巴溶液中浸泡能达到防腐的目的,且浸泡20d以上附子的质量相对稳定。黑顺片炮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煮制时间8min,水漂次数4次,蒸制时间3h,干燥温度60℃;炮制过程中双酯型生物碱总量逐渐降低,泡胆和漂洗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降低,煮制和蒸制过程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升高。结论 实验优化所得的黑顺片炮制工艺合理、稳定、可行,炮制过程中各环节对酯型生物碱类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可为进一步探讨黑顺片的现代炮制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附子生物碱进行分析鉴定并探究其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HPLC-Q-TOFMS分析鉴定附子生物碱成分,基于溶出率分析附子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分析鉴定了附子中的36个生物碱成分,并测定了其中25个主要成分在煎煮过程中的溶出变化。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脱氧乌头碱等)迅速降低,约2 h几乎检不出;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10-羟基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去氧乌头原碱、脱水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先逐渐升高,6~8 h达到峰值,后逐渐降低;酯型原碱(新乌头原碱、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一直持续升高;其他原碱先逐渐升高,6~8 h达到峰值,后趋于稳定。结论:对附子生物碱成分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揭示了附子煎煮过程中各类生物碱含量的动态变化规律,为附子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成药》2017,(12)
目的比较生姜煮汁制、干姜煮汁制、生姜榨汁制、生姜片拌蒸制、干姜片拌蒸制附子Aconiti lateralis Radix Praeparata中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的含有量。方法酸碱滴定法测定总生物碱含有量;HPLC法测定6种生物碱含有量,分析采用Waters Symmetry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以乙腈-0.04 mol/L醋酸铵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 m L/min;检测波长235 nm;柱温35℃。结果各炮制品中总生物碱、双酯型生物碱(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含有量明显低于生品,以生、干姜片拌蒸制品更明显。干姜片拌蒸制品中苯甲酰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含有量最低;生品中苯甲酰新乌头碱含有量最低。结论与其他姜制方法相比,生、干姜片拌蒸制可更有效地降低附子毒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江西建昌帮不同附子炮制品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建昌帮煨附子、淡附子、阴附子及阳附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及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含量。结果不同附子炮制品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乌头碱与次乌头碱的平均质量分数(ωB)分别为:煨附子:(25.80±0.27)μg·g~(-1),(16.52±0.29)μg·g~(-1),(181.25±4.21)μg·g~(-1),(22.28±0.62)μg·g~(-1),(8.31±0.11)μg·g~(-1),(7.60±0.78)μg·g~(-1);淡附子:(13.23±1.00)μg·g~(-1),0,(41.32±2.17)μg·g~(-1),(1.47±0.25)μg·g~(-1),(6.26±0.64)μg·g~(-1),(31.21±1.59)μg·g~(-1);阴附子:(11.76±1.23)μg·g~(-1),(2.66±0.30)μg·g~(-1),(76.34±2.32)μg·g~(-1),(22.44±1.93)μg·g~(-1),0,(16.42±0.84)μg·g~(-1);阳附子:(152.76±1.23)μg·g~(-1),(13.39±0.91)μg·g~(-1),(162.03±3.90)μg·g~(-1),(14.85±0.49)μg·g~(-1),0,(97.60±2.45)μg·g~(-1)。结论含量测定方法准确、稳定;建昌帮不同附子炮制品中6生物碱含量不同,其中煨附子与阳附子中的总酯型生物碱含量高于其他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3.
研究蒸制和烘制对附子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采用UPLC-MS/MS方法, 多反应监测模式(MRM)同时测定附子中13种生物碱成分的含量。结果表明蒸制过程中附子双酯型生物碱含量迅速降低, 单酯型生物碱含量先升后降, 于40 min时达到最高峰, 原碱中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快速增加, 附子灵、宋果灵、多根乌头碱和去甲猪毛菜碱含量相对稳定或略有降低。烘制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趋势与蒸制过程有明显差异, 双酯型生物碱降解速度比蒸制稍慢, 单酯型生物碱、原碱和总生物碱被不同程度破坏, 含量显著低于同时间点蒸制附片。该研究揭示了附子蒸制或烘制过程中生物碱成分的动态变化规律, 2种炮制方法均能有效去除毒性成分并保留有效成分, 工艺简便易行, 方法可控, 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辅料米醋的用量和蒸煮方式对制川乌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醋制川乌中的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等6种生物碱的含有量。结果相比药典法制川乌,醋蒸和醋煮制川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双酯型生物碱的一级水解,抑制单酯型生物碱的二级水解,从而提高其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结论醋制川乌可提高制川乌单酯型生物碱含有量,以10%醋蒸制川乌最为适宜。  相似文献   

15.
不同炮制方法对附子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究干热烘制和湿热蒸制对附子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的影响。 方法: 控制温度和时间,采用干热高温烘制法和湿热高压蒸制法对附子进行炮制加工,以HPLC测定不同炮制品中6种酯型生物碱的含量。 结果: 附子炮制对6种酯型生物碱含量有显著影响,双酯型生物碱显著降低或消失,单酯型生物碱显著增加。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和乌头碱进样量分别在0.032 184~3.218 4 μg(r=0.999 9),0.030 016~3.001 6 μg (r=0.999 9),0.031 320~3.132 0 μg(r=0.999 9),0.030 744~3.074 4 μg(r=0.999 9),0.030 912~3.091 2 μg(r=0.999 9), 0.031 920~3.192 0 μg(r=0.999 9)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03% (RSD 1.35),99.99% (RSD 1.96%),98.16% (RSD 1.01%),100.68% (RSD 1.03%),99.27% (RSD 0.55%),102.81% (RSD 0.91%)。 结论: 该炮制方法简便可控,减毒存效,为附子炮制加工提供新的参考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黄芪-附子药对配伍对附子3种单酯型生物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和3种双酯型生物碱(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乌头碱)肠吸收的影响。方法运用大鼠外翻肠囊模型,选择十二指肠、空肠、回肠为研究肠段,以表观渗透系数(P_(app))为评价指标,考察黄芪对附子6种生物碱P_(app)的影响。结果当附子-黄芪3∶1时,黄芪在十二指肠和回肠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在3种肠段均能降低单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1时,除次乌头碱在回肠外,黄芪能显著降低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当附子-黄芪1∶3时,黄芪能显著降低单酯型生物碱(除回肠外)的P_(app),在各肠段均能显著降低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P_(app)。结论黄芪可抑制附子生物碱的吸收,且其抑制作用因配伍比例、生物碱的种类和肠段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寻川乌不同方法炮制过程中的关键点及对毒性成分的影响,建立感官评价标准。方法:按照常压煮制、常压蒸制、高压煮制、高压蒸制、切片蒸制、切片煮制6种工艺对川乌进行炮制,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对炮制过程中样品内药典中规定的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6种生物碱含量进行检测,并结合斯科维尔指数法对炮制品麻度进行分级,综合形貌特征选择最佳工艺和质量控制点。结果:6种炮制方法中双酯型生物碱总量均符合药典规定的不超过0.040%限量要求,切片蒸制、切片煮制中的单酯型生物碱总含量分别为0.064%、0.031%,不符合药典规定范围0.070%~0.15%;常压煮制、常压蒸制、高压煮制、高压蒸制的单酯型生物碱含量达到峰值的时间分别为2 h、5 h、1 h、0.5 h。川乌切片内心为暗黄或黑色,麻度等级为1或2时符合药典规定“切开内无白心,口尝微有麻舌感”。结论:最佳工艺为川乌浸泡24 h后常压煮制2 h。与生物碱含量测定结果对比,炮制过程中质量控制关键点为川乌切片内心暗黄色、麻度等级为1。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乌头类药材中6种生物碱含量的方法,并测定不同产地和炮制方法的乌头类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评价17批乌头类药材的质量。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同时测定乌头类药材中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和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色谱条件为Kromasil-C18色谱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乙腈-四氢呋喃(25∶15)](A)-0.1 mol/L醋酸铵(1 000 ml加冰醋酸0.5 ml)(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35 nm;并采用滴定法测定其总生物碱含量,考察乌头类药材不同产地及炮制品生物碱的含量变化。结果乌头类药材中,6种生物碱的含量差距悬殊,考察样品中以四川和陕西的较好,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3种单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不低于0.701 3%、0.092 7%、0.394 1 mg/g;新乌头碱、次乌头碱、乌头碱3种双酯型生物碱的含量均不高于0.309 7%、0.437 2%、0.057 4 mg/g。结论该方法合理、可行、准确,可用于测定不同产地和炮制方法的乌头类药材中生物碱的含量;不同产地和炮制方法的乌头类药材的质量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9.
代珊  朱红梅  李帅  毛九州  张爱军 《中成药》2022,(4):1198-1203
目的 建立UPLC-MS/MS法测定附子不同炮制品中14种生物碱含量.方法 分别采用5种现代方法和1种古法炮制附子,测定乌头碱、新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碱、苯甲酰次乌头碱、乌头原碱、新乌头原碱、次乌头原碱、附子灵、尼奥灵、塔拉萨敏、多根乌头碱、宋果灵含量,采用化学计量学分析不同炮制品的差异.结果 ...  相似文献   

20.
浸泡程度对川乌炮制品传统质量及生物碱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目的:考察川乌2010年版《中国药典》炮制法中"浸泡至内无干心"的科学性。方法:制备浸泡不及、适中和太过的川乌浸泡品及其蒸制品,观察性状,按2010年版《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各样品中新乌头碱、乌头碱、次乌头碱、苯甲酰新乌头原碱、苯甲酰乌头原碱、苯甲酰次乌头原碱含量。结果:浸泡适中炮制品易于切制,饮片片型平坦,不易破碎。浸泡使生物碱类成分含量降低,随浸泡程度加深,双酯型生物碱总量的降低率分别为28.7%,36.8%,44.9%,单酯型生物碱总量的降低率分别为21.8%,25.5%,40%。蒸制使双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降低,较生品均降低>98%;单酯型生物碱含量显著增加,约为生品2倍。结论: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蒸制品中生物碱类成分变化适中,饮片质量较佳,川乌浸泡至"内无干心"具有一定科学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