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七氟烷在小儿手术麻醉中的优越性方法选择选择ASA I~Ⅱ级,小儿手术患者34例.随机分为七氟烷、氯胺酮静吸复合麻醉组(S组)和氯胺酮静脉麻醉组(K组)各17例,保留自主呼吸.记录摇头、肢体活动和血氧饱合度SpO 2<95%的发生例数及术后呕吐(postoperative vomiting,POV)、燥动的发生例数,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清醒时间.结果 接受七氟烷麻醉组小儿入睡快、清醒快,术后躁动率低.结论 七氟烷在小儿麻醉中具有较大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的临床影响,积累有效经验以指导临床实践。方法:选取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100例作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阻滞组(50例)和静吸组(50例);阻滞组进行硬膜外阻滞麻醉,静吸组进行气管内插管静脉吸入麻醉。结果:麻醉后,(1)阻滞组与静吸组的MAP和HR存在明显差异,且该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2)从苏醒时间、镇痛效果上看,阻滞组明显优于静吸组,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3)从不良反应看,阻滞组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静吸组(P<0.05)。结论:在急腹症合并感染性休克患者围麻醉期,硬膜外阻滞麻醉生命体征相对平稳、麻醉清醒快、不良反应率低、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和全身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手术患者的麻醉效果差异。方法:将86例因股骨颈骨折手术治疗的老年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44例采用全身麻醉,观察组42例则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比较两组患者麻醉效果,认知功能(MMS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麻醉起效时间、术后完全清醒时间、术后意识恢复时间等指标水平均更少,术后6 h疼痛评分(VAS评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及肺部感染发生率均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股骨颈骨折老年患者而言,腰-硬联合麻醉更为适合,起效快,不但可提高麻醉效果,还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纪卫华 《微创医学》2012,7(5):519-521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在高龄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160例老年需行TURP的患者分为治疗组80例,给予应用腰-硬联合麻醉(CSEA组),对照组80例,应用硬膜外麻醉(EA组)。结果两组病人麻醉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明显下降(P<0.05),但心率(HR)变化不明显。CSEA组的感觉阻滞起效时间及阻滞完善时间明显比EA组快,CSEA无痛率为100%,EA组无痛率为73.75%,CSEA组不必应用辅助用药,而EA组辅助用药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具有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好等诸多优点,应用于老年前列腺电切手术是一种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用于老年患者髋关节置换术的麻醉效果。方法髋关节置换术老年患者70例,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A组)和腰硬联合麻醉联合全身麻醉组(B组)各35例。记录患者麻醉中低血压、高血压和出血情况。记录患者术后苏醒时间及躁动情况。结果与A组比较,B组低血压发生率和高血压发生率低(P<0.05),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A组比较,B组术后苏醒快、躁动少(P<0.05)。结论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腰硬联合麻醉复合全身麻醉术中维持平稳、术后苏醒快、质量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联合腰麻硬膜外麻醉在直肠癌根治术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腰—硬联合麻醉(CSEA)用于直肠癌根治术的效果。方法 80例直肠癌根治术病人随机分成CSEA组(n=40)和持续硬膜外阻滞组(CEA组,n=40),观察两组病人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局麻药用量以及对循环影响和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CSEA组较CEA组麻醉起效时间快,麻醉效果满意度高。硬膜外用药量小,两组对循环影响无明显差异,CSEA组1例术后出现轻微头痛,自行缓解,无其它严重并发症。结论 CSEA用于直肠癌根治术麻醉效果完善.并发症发生率低,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罗比卡因低浓度液腰麻对循环的影响和麻醉效果。方法剖宫产产妇15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50例。低浓度组(A组):0.75%罗比卡因2ml+注射用水3ml。重比重组(B组):0.75%罗比卡因2ml+10%葡萄糖1ml。原液组(C组):0.75%罗比卡因2ml。腰硬联合技术L3-4间隙一针法穿刺,腰麻注药速度1ml/10s。结果低浓度液腰麻平面固定快(P<0.001)。平面集中在T6-4之间(P<0.001)。感觉运动阻滞作用消退快(P<0.001)。麻醉效果与同剂量重比重液相同(F=2.205,P=0.332)。麻醉后血压心率变化轻(P=0.001和P=0.003),低血压的发生率低(χ2=24.419,P=0.000)。结论0.3%罗比卡因15mg低浓度液腰麻可获得同剂量0.5%重比重液腰麻相同的效果。麻醉平面固定快、平面扩散集中、麻醉作用消退快,运动阻滞程度轻。麻醉后血压心率变化轻,低血压的发生率低。具有轻比重液腰麻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并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与全麻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于2013年1月~2016年6月,选取本院收治的60例髋关节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取全麻,观察组采取腰硬联合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注药后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明显波动(P0.05),观察组的心率、平均动脉压均较对照组明显更低(P0.05),且观察组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给药剂量较对照组明显更少(P0.05),两组患者在麻醉后各时间点SBP、DBP、HR及Sp(O2)组间比较差别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应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具有麻醉起效快、药物剂量小、对生命体征影响较小等优点,具备推广应用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曲马多应用于人工流产的效果。方法将2015年3月至9月期间在本院自愿要求行人工流产术的300例孕妇随机分为A组和B组,每组150例。A组患者术中采用丙泊酚(2 mg/kg)+曲马多(1 mg/kg)麻醉,B组采用术中采用丙泊酚(2mg/kg)+芬太尼(1μg/kg)麻醉,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结果 A组的呼吸抑制和术后呕吐率发生更低。两组的镇痛效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宫口松弛度,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曲马多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呼吸抑制和术后呕吐发生率低,麻醉起效快、镇痛效果显著,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低,不良反应少,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异丙酚三明治麻醉技术用于中耳手术的临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吸入麻醉药全身麻醉技术(inhalational anesthetic technique,IAT能为中耳手术提供良好的手术条件,但苏醒期躁动和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率较高;异丙酚全身静脉麻醉(total intravenous anesthesia,TIVA)患者苏醒期平稳,PONV发生率低,但医疗费用较高。异丙酚三明治麻醉技术(propofol sandwich anesthetic techniques,PSAT)是两者的有机结合,更具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复方阿替卡因(碧兰麻)在牙髓病治疗中的麻醉效果.方法 选取急慢性牙髓需要进行麻醉的200个患牙,随机分为碧兰麻组(实验组)和利多卡因组(对照组),分别行局部浸润麻醉进行开髓措施治疗.结果 碧兰麻组麻醉优良率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且无任何不良反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碧兰麻用于局部麻醉,麻醉效果高、起效快、毒性低,可广泛应用于牙髓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沈辉 《医学理论与实践》2023,(18):3140-3142
目的:探讨对接受胸腔镜手术患者实施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麻醉的效果与对患者术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在我院行胸腔镜手术治疗的患者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两组均实施相同的麻醉诱导,而观察组静脉注射小剂量艾司氯胺酮,对照组予以静脉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1)相比麻醉诱导前,对照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的心率均提高,舒张压、收缩压均下降(P<0.05);相比麻醉诱导前,观察组仅麻醉诱导后的舒张压降低(P<0.05),而麻醉诱导后的心率、收缩压及气管插管时的心率、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相比对照组,观察组麻醉诱导后、气管插管时的心率更低,舒张压、收缩压更高(P<0.05);术毕时,两组心率、血压无明显差异(P>0.05),且与麻醉诱导前无明显差异(P<0.05)。(2)观察组拔管、睁眼及麻醉起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3)观察组麻醉后6h、12h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4)两组麻醉前1d的连线实验完成时间与简易精神状态量表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和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分析本院于2016年4月—2017年4月收治的选择下肢骨科手术治疗的114例高龄患者,按照不同麻醉方式分成两组,将行静脉全麻的57例患者作为对照组,将行外周神经阻滞联合静脉快通道麻醉的57例患者作为观察组,对两组临床效果进行比较。结果:观察组拔管时心率、舒张压和收缩压均比对照组低,且拔管、自主呼吸恢复和完全清醒时间均比对照组短(P<0.05)。结论:于高龄患者下肢骨科手术中应用外周神经阻滞和静脉快通道麻醉联合治疗能够稳定其心率和血压,且加速患者恢复,具较高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用于无痛胃肠镜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我院ASA 1~2级前来进行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60例,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人数为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单纯异丙酚麻醉,给予观察组患者实施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麻醉,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和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麻醉苏醒时间、呼吸暂停持续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意识消失时间、呼吸暂停持续时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苏醒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观察组患者苏醒时间快,不良反应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胃肠镜检查中使用小剂量舒芬太尼复合异丙酚进行麻醉,具有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杨秋菊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10):1302-1302
碧兰麻作为一种新型的酰胺类口腔专用局部麻醉药,其麻醉效果好、起效快、毒性低,可广泛应用于口腔临床治疗,麻醉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本文对180例牙髓炎患者使用碧兰麻,无痛率95%,有一定实用性。  相似文献   

16.
快通道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小青  黄中华  马利  梁宁 《广西医学》2011,33(12):1593-1594
目的观察静脉与吸入全麻(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在腹腔镜下行盆腔肿瘤清扫术的病人50例,随机分为两组,各25例,分别采用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快通道组)和常规全凭静脉全身麻醉(常规组),观察手术前后患者的HR、MBP、心率、血压的变异性、总麻醉时间、苏醒时间、停药后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果与常规组相比,快通道组HR、SBP、DBP的变异性更小(P〈0.05);两组麻醉时间相同(P〉0.05),而快通道组麻醉苏醒时间、拔管时间短于常规组(P〈0.05);复苏后躁动率较常规组低(P〈0.05)。结论静吸复合全麻联合硬膜外麻醉较常规全凭静脉全麻相比,患者的生命征更平稳,术后苏醒快,苏醒期躁动发生率低,可推广应用于腹腔镜下盆腔肿瘤根治术的快通道麻醉。  相似文献   

17.
许植 《医学综述》2012,18(6):943-945
目的通过快通道麻醉与常规麻醉比较,为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患儿麻醉法的选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我院住院病例中72例快通道麻醉(手术室内拔管)和同期75例常规麻醉(手术室外拔管)先心病患儿的情况,分析比较两组患儿一般情况、麻醉方法、术后转归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快通道组患儿年龄及体质量均大于常规组患儿,常规组术前并发症多于快通道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芬太尼使用剂量在常规组术中较大,而瑞芬太尼则多应用于快通道麻醉组;术后快通道组早拔管相关并发症发生例数较少;两组患儿术后进食时间及出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严重肝肾功能疾患的先心病患儿实施快通道麻醉是安全可行的,并且快通道麻醉可明显减少患儿术后并发症,缩短出院时间,提高医疗资源利用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小儿腹股沟区手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腹股沟区需手术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A组(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B组(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结果:2组患儿手术麻醉都较顺利,A组氯胺酮用量和苏醒期不良反应明显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儿连续硬膜外阻滞复合基础麻醉术后清醒速度较(氯胺酮肌注基础麻醉加氯胺酮﹑咪唑安定静脉麻醉)快,费用低,较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将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手术中,对其应用价值进行评价。方法:对我院收治的70例老年下肢骨折手术患者分组研究,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观察组行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对2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麻醉药物使用剂量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少,观察组麻醉起效时间、麻醉完善时间与对照组相比,相对更短(P<0.05);观察组麻醉优良率为97.14%,与对照组82.86%相比,相对更高(P<0.05);观察组麻醉后出现不良反应率为8.57%,与对照组20.0%相比,相对更低(P<0.05)。结论:小剂量轻比重腰麻-硬膜外联合麻醉用于老年下肢骨折患者中效果理想,麻醉起效快,可减少麻醉药物剂量,提升麻醉效果,减少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20.
异丙酚靶控输注在临床麻醉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异丙酚 (propofol)这种新型的静脉麻醉药 ,自 1977年发现其麻醉活性以来 ,因其具备比其他静脉麻醉药优良的特性 ,如起效快、血浆清除率高、血药浓度降低快、麻醉苏醒迅速、完全 ,无精神症状、术后恶心、呕吐 (PONV)发生率低、不产生急性耐受等优点而被广泛应用。 1982年 ,异丙酚首次报道被应用于全身麻醉的诱导和维持[1] 。随着广泛的临床应用 ,其对麻醉深度的良好控制及优越的恢复性已逐渐为人们所认同 ,同时还有一个众所周知的优点就是使麻醉医师避免职业性接触吸入麻药。如同吸入麻醉由使用“schimmelbusch”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