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低胆固醇血症与严重多发伤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血清总胆固醇(TC)水平的动态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05—01—2006—12在本院创伤科和创伤重症监护室(TICU)住院的89例严重多发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存活组(61例)和死亡组(28例),分别于入院时和第2、3、4、6、10天采集空腹静脉血检测血清TC,回顾性研究分析血清TC水平的动态变化与严重多发伤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存活组和死亡组TC水平在创伤后第2天均有下降,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82,P〉0.05),从第3天开始存活组TC水平呈进行性增高,第6天基本恢复至创伤前水平,而死亡组则呈进行性降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证实,低胆固醇血症是严重多发伤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HR=2.067,95%CI1.212—4.759,P〉0.05)。结论严重多发伤患者低胆固醇血症与高死亡率密切相关,在临床工作中可作为辅助评估预后、选择治疗方案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肌红蛋白、肌钙蛋白Ⅰ水平变化及其,陆库意义。方法对49例多发伤患者分别在伤后第1天、第7天和第14天测定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乳酸脱氢酶(LDH)、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的含量及血清肌红蛋白(Mb)、肌钙蛋白Ⅰ(cTnⅠ)水平。结果严重多发伤组血清CPK、LDH、ALT、AST及血清Mb水平伤后第1天均显著增高(P〈0.01或P〈0.05),第14天接近正常参考值。结论严重多发伤后血清酶含量及Mb水平升高显著,反映机体损伤严重。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治疗前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变化,探讨检测患者血清ks—CRP、TNF—α及IL-6的临床价值,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超敏)比浊法及ELISA法检测91例无任何并发症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治疗前后)和5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同时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m)。结果①T2DM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hs—CRP、TNF—α、IL-6及FPG、2hPG水平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T2DM患者外周血hs—CRP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426、P〈0.05,r=0.391、P〈0.05);TNF-α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42、P〈0.05,r=0.361、P〈0.05);IL-6水平与FIE、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97、P〈0.05,r=0.405、P〈0.05)。外周血hs—CRP水平与TNF—α及IL-6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694、P〈0.05,r=0.703、P〈0.05);IL-6水平与TNF—α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848,P〈0.05)。结论他DM患者体内存在CRP、TNF—α及IL-6的异常表达,且具有显著相关性。吡格列酮能降低T2DM患者血清CRP、TNF—α及IL-6水平,具有抗炎症、降低血糖及改善IR功能。检测血清hs—CRP、TNF—α及IL-6水平,可作为T2DM病情判定以及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多发伤后患者血清抵抗素的水平变化,并探讨其与ISS、APACHEⅡ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测定106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7天的血清抵抗素水平,同时评定其ISS、APACHEⅡ分值。了解抵抗素水平变化与ISS、APACHEⅡ分值的相关性。结果分别以ISS≤16分组和〉16分组及以APACHEII≤20分组和〉20分组,两组之间伤后第3、7天抵抗素水平与APACHEⅡ明显相关(P〈0.01)。而创伤后第1天,抵抗素水平与ISS、APACHEⅡ评分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伤后第3、7天的抵抗素水平与ISS、APACHEⅡ评分显著相关,常规检测创伤后血清抵抗素水平并联合评定ISS、APACHEⅡ评分有助于对创伤后脏器功能不全的预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6-二磷酸果糖(FDP)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肝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44例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FDP组(n=22)和对照组(n=22)。FDP组使用FDP10g/天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ml/天静脉点滴,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疗程均为7天。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天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生化指标(AST、ALT、γ-GT)。结果 FDP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TNF-α、IL-6、AST、ALT、γ-G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浆AST、ALT、γ-G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FDP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FDP组TNF-α、IL-6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5)。结论 FDP对严重多发伤时肝功能损伤有良好保护功能,其机制与下调TNF-α、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6.
严重多发伤后肠道细菌移位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研究严重多发伤患者伤后肠道细菌移位发生情况及其与感染并发症和脓毒症的关系。方法 选择外科重症监护治疗病房(SICU)收治的严重多发伤患者16例[创伤严重度评分(ISS)〉20分],分别于伤后2、24和48h采集外周血,利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全血中细菌DNA,进行血细菌培养,检测血浆D-乳酸及脂多糖(LPS)水平。所有患者均观察30d以监测感染并发症。检测63例择期手术患者术前血D-乳酸和LPS水平作为对照。结果 严重多发伤后2h即可从血中检测出细菌DNA,共有10例患者细菌DNA检测PCR阳性(62.50%)。PCR阳性者脓毒症发病率为100.00%,PCR阴性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100.00%,无脓毒症患者PCR阳性率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1)。脓毒症患者中70.00%发现有明确部位的感染并发症,无脓毒症患者为0,差异有显著性(P〈0.05)。发现感染灶的患者全部PCR阳性。血细菌培养阳性率18.75%,显著低于PCR阳性率(62.50%,P〈0.01)。所有PCR阳性结果中大肠杆菌DNA阳性率占70.00%(7/10例)。所有患者血浆D-乳酸及LPS含量均明显升高,且二者呈显著正相关(r=0.94,P〈0.01)。结论 严重多发伤后早期(伤后2h)即可发生肠道细菌移位,以大肠杆菌为主。PCR方法检测血中细菌DNA能准确反映肠道细菌移位并预告感染和脓毒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脂联素、TNF-α和CRP水平的变化特点及连续性肾脏替代疗法(CRRT)对其影响。方法按照平行对照设计原理,将所有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和CRRT组。对两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及脂联素、TNF-α和CRP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CRRT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患者第1天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5),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CRRT组患者比较,对照组患者第2、3天TNF-α和CRP水平均明显升高(均P〈0.01),脂联素水平明显降低(均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脂联素、TNF-α和CR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年龄、性别、APACHEII评分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CRRT能通过降低TNF-α和CRP水平及升高脂联素水平,对SAP患者起到较好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8.
梁建伟  崔桂萍  杨萍  张葳 《检验医学》2011,26(11):722-725
目的测定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动态变化,探讨其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MESSS)、预后Barthel指数(BI)以及脑出血量和瘫痪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第1天、第3天和第14天血清GFAP水平。所有患者在相应的时间点进行MESSS评分,并在出院时评价BI。结果患者发病后第1天、第3天和第14天血清GFAP水平分别为(9.22±3.65)、(8.18±3.52)、(8.45±3.77)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62±1.56)ng/mL](P〈0.01)。第1天和第3天血清GFAP水平分别与相应时问的MESSS评分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696,P〈0.01;r=0.352,P〈0.05]。第1天和第3天血清GFAP水平分别与相应时间的出血量呈正相关(r=0.520,P〈0.01;r:0.440,P〈0.05)。而第14天血清GFAP水平与出院时BI呈负相关(r=-0.431,P〈0.05)。第1天血清GFAP水平与瘫痪程度旱正相关(r=0.462,P〈0.05)。当临界值(Cut—off)为6.021ng/mL时,ELISA的灵敏度为78.6%,特异度为80.0%。结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GFAP水平显著升高,有望成为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早期病情诊断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还原型谷胱甘肽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肝功能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对严重多发伤患者肝功能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46例严重多发伤患者随机分为GSH组(n=23)和对照组(n=23)。GSH组使用GSH1.8g/d静脉点滴,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钾镁40mL/d静脉点滴,其他治疗两组相同,疗程均为7d。于治疗前和治疗第8天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及血浆生化指标(AST、ALT、γ-GT)。结果 GSH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AST、ALT、γ-GT、TNF—α、IL-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血浆AST、ALT、γ-GT治疗后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GSH组较对照组下降明显(P〈0.05)。治疗后GSH组TNF—α、IL-6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 GSH对严重多发伤时肝功能损伤有良好的保护功能,其作用机制与下调TNF—α和IL-6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10.
严重创伤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1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目的研究多发伤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1)的变化,并探讨其与创伤严重度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关系。方法测定33例多发伤患者伤后第1、3和7d血清HMG-1水平,同时评定其创伤严重度评分(ISS)、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Ⅱ(APACHEⅡ)评分、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评分。结果伤后1d内,多发伤患者血清HMG-1显著高于对照组,HMG-1水平与APACHEⅡ评分值呈正相关(r=0.495,P=0.016),发生脏器功能不全组HMG-1、APACHEⅡ值均明显高于脏器功能正常组SIRS评分在两组间差异不显著(P=0.105)。结论创伤可引起HMG-1的升高,且与创伤严重度相关;检测HMG-1变化有助于预警MODS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病情严重度与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PR)相关性。方法前瞻性收集2011年10月至2013年2月期间北京友谊医院感染内科、综合科、急诊病房住院的社区获得性肺炎且无肺部基础疾病患者共78例。在入院24小时、入院7天分别进行静脉血CRP和PCT水平检测,应用肺炎严重度指数(PSI)评分进行肺炎病情严重度评估。结果本组CAP患者中,入院第24小时和第7天PSI评分分别为(72.21±27.47)分和(64.58±36.4)分,CRP水平均在正常范围。入院24小时和第7天PCT值[(2.44±0.11)ng/ml和(1.83±0.90)ng/ml]均高于正常范围[(1.56±0.88)ng/ml]。入院24小时和第7天PCT与肺炎严重度指数(PSI)的相关系数r=0.539(P<0.01)和r=0.427(P<0.05),二者呈显著相关;CRP与PSI无相关性。结论 PCT水平与CAP患者的病情严重度存在相关性,CRP与病情严重程度无关。PCT对评估CAP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2.
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TNF-a和CRP水平的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心静  谢江文 《江西医学检验》2005,23(3):207-208,267
目的探讨TNF-a、CRP变化在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意义。方法测定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型急性胰腺炎患者入院第1、4、7、14天时血清TNF-a和CRP水平,并与健康人对照。结果入院时和入院后重症急性胰腺炎血清TNF-a和CRP水平均高于轻症急性胰腺炎,而后者又均高于健康组(P<0.05),且血清TNF-a含量和CRP含量变化呈正相关(r=0.7124,P<0.05)。结论血清TNF-a和CRP水平变化与AP病情变化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了解病情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动态检测D-二聚体(D-dimmer)和C反应蛋白(CRP)在评价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严重程度及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依据肺炎严重度指数(PSI)将150例CAP患者分成重症组和普通组,比较两组在入院24 h、72 h及第7 d的D-dimmer、CRP。结果:CAP患者D-dimmer、CRP均与PSI呈正相关(r=0.76、0.52,P0.01),重症组24 h、72 h、第7 d的D-dimmer和CRP均明显高于普通组(P均0.05)。结论:动态检测D-dimmer、CRP有助于判断CAP的严重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肝素结合蛋白(HBP)、D-二聚体(DD)、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检测对于急性肺损伤合并重度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就诊的急性肺损伤合并感染患者116例.评估患者入院到出院的临床症状及感染程度,将患者分为重度感染组66例和轻度感染组50例.分别对两组患者入院2...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copeptin与重症肺炎患者应激性高血糖、病情严重程度以及预后的关系.方法 采用前瞻性观察研究,入选45例重症肺炎患者.入院时采集静脉血标本检测copeptin.记录入ICU时血气分析、CRP、血糖、APACHE Ⅱ值等基本资料;对血糖≥10.0 mmol/L给予胰岛素治疗,记录24h短效胰岛素总量;随访患者28 d后的生存情况.结果 患者入院时copeptin和APACHEⅡ正相关(r=0.481,P=0.001);死亡组较存活组copeptin水平(pmol/L)明显升高(75.18±30.42 vs.52.78±22.82,P=0.007);入院时copeptin和血糖呈正相关(r=0.417,P=0.004);需要胰岛素治疗者,入院时copeptin和24 h胰岛素总量正相关(r=0.556,P=0.00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示copeptin是28 d死亡独立危险因素(P=0.005,OR=1.022,95% CI:1.00~1.044);ROC曲线下面积为0.7409 (P=0.006).结论 重症肺炎患者copeptin和APACHE Ⅱ、应激性高血糖呈正相关,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应激性高血糖控制的难易程度,可以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检测空腹血糖调节受损(IFG)及糖耐量减低(IGT)人群空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水平,探讨血清hs-CRP、ICAM-1与胰岛素抵抗(IR)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健康对照组30例,IFG组30例,IGT组30例,IFG并IGT组30例,新发2型糖尿病组(T2DM)30例。对所有受试者空腹测血清hs-CRP、ICAM-1、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空腹胰岛素等(FINS)项目,应用稳态模型评估法评价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各试验组的FINS、空腹血糖(FBG)、HOMA-IR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GT组、IFG并IGT组、T2DM组的CRP、ICAM-1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CRP、ICAM-1在IFG组与正常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T2DM组的FINS、FBG、HOMA-IR、CRP、ICAM-1高于IGT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IFG并IGT组与IGT组比较,上述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逐步多元回归分析显示,BMI、hs-CRP、ICAM-1是影响HOMA-IR的重要危险因素。结论 (1)T2DM组、糖调节受损人群(包括IFG、IGT、IFG并IGT)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CRP、ICAM-1、BMI是胰岛素抵抗的危险因素;(2)随着糖耐量受损的加重,血清hs-CRP、ICAM-1水平逐渐升高;(3)糖调节受损时期即可能存在内皮功能损伤,并出现大血管病变的一些病理生理改变(如急性时相蛋白CRP,ICAM-1)。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究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纤维胶凝蛋白3(ficolin-3)在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表达及预测预后价值。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重症颅脑损伤患者62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轻中度颅脑损伤患者6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对比两组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并随访28 d,比较不同Rankin量表(MRS)及格拉斯哥预后(GOS)评分患者各血清水平,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各血清与MRS、GOS评分相关性,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预后预测价值,Kaplan-Meier(KM)曲线分析生存状况。结果观察组血清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IGF-1、ficolin-3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入院第3、5 d神经功能恢复良好者血清HMGB1水平低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者,IGF-1、ficolin-3水平高于神经功能恢复不良者(P<0.05);入院第3、5 d预后良好者血清HMGB1水平低于预后不良者,IGF-1、ficolin-3水平高于预后不良者(P<0.05);血清HMGB1与MRS评分呈正相关,与GOS评分呈负相关,血清IGF-1、ficolin-3与MRS评分呈负相关,与GOS评分呈正相关(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入院后第5 d AUC大于入院第3 d;经KM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MGB1、IGF-1、ficolin-3高危组、低危组生存曲线存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HMGB1、IGF-1、ficolin-3水平在重症颅脑损伤中呈异常表达状态,与神经功能损伤密切相关,动态监测上述血清水平,可为临床评估脑损伤程度、预测预后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并探讨肥胖儿童血清C反应蛋白(CRP)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方法:选取2013年01月-2014年10月期间在我院检查的单纯性肥胖儿童5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体检健康儿童50例为对照组。检测患者血清CRP、血压、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空腹血糖、胰岛素水平。计算BMI、评估胰岛素抵抗指数,并采用Spearman方法分析CRP与上述各项指标的关系。结果:观察组CRP为(1.82±0.85)mg/L,对照组CRP为(0.78±0.21)mg/L。观察组血清CRP明显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MI、收缩压、胰岛素、TC、TG、HOMA-IR等各项指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RP水平与BMI (r=0.53,P<0.05)、收缩压 (r=0.21,P<0.05)、胰岛素 (r=0.68,P<0.05)、TG (r=0.29,P<0.05)和HOMA-IR(r=0.20,P<0.05)呈正相关。结论:肥胖儿童血清CRP明显高于正常儿童,且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临床上要注意儿童肥胖情况,及时的采取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血清tau蛋白、神经生长因子(NGF)、脑钠肽(BNP)在缺血缺氧性脑病(HIE)患儿中的表达及与神经系统发育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2月至2018年10月暨南大学附属深圳市宝安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收治的46例HIE新生儿(HIE组),按疾病严重程度分为轻度12例,中度18例,重度16例。选择同期分娩的健康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分别于出生第7天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血清tau蛋白、NGF、BNP水平,出生第7、14、28天进行新生儿神经行为(NBNA)评分,于出生第3、6个月时采用婴幼儿发育量表检测智力发育指数(MDI)、运动发育指数(PDI)。采用Pearason分析HIE患儿血清tau蛋白、NGF、BNP与NBNA评分、MDI、PDI的相关性。结果HIE组血清tau蛋白、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N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程度HIE患儿血清tau蛋白、BNP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而升高,NGF水平随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而降低(P<0.05)。HIE组出生第7、14、30天NBNA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HIE轻度、中度及重度患儿NBNA评分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而降低,出生第7、14、30天NBNA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HIE组出生第3个月、6个月MDI、PDI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轻度、中度及重度患儿MDI和PDI指数随着疾病严重程度变化而降低,出生第3个月、6个月MDI、PDI指数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tau蛋白、BNP与NBNA评分呈负相关性(P<0.05),NGF与NBNA评分呈正相关性(P<0.05);血清tau蛋白、NGF、BNP与MDI、PDI呈负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au蛋白、BNP水平变化随着HIE疾病严重程度升高,NGF水平变化随着HIE疾病严重程度降低,且与HIE患儿神经系统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C-反应蛋白与前白蛋白对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预后的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血清中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及前白蛋白(pre-albumin,PA)的变化趋势,探讨其与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关系。方法监测50例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入我科后第1、3、5、7天CRP和PA水平,根据患者的预后将患者分成死亡组与非死亡组,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死亡组及非死亡组第1天CRP和P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3、5、7天死亡组患者CRP明显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PA明显低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诊创伤性休克患者病情越重,预后越差,CRP水平明显升高,PA水平呈持续下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