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比较等渗造影剂碘克沙醇与低渗性造影剂肾毒性的不同,从而确定造影剂相关肾病(CIN)的预测因素,意大利学者McCullough等对16个双盲、随机、对照的试验进行了荟萃分析。试验中的患者分别接受动脉内注入等渗造影剂(1382例)或低渗造影剂(1345例),共计2727例。患者按照有无慢性肾病(CKD)、糖尿病(DM)或两者均有(CKD DM)进行分层。观察指标为造影剂应用后血清肌酐升高的最大值及CIN的发生率。研究结果发现,在造影剂应用后3d内,碘克沙醇组患者血清肌酐升高的最大值明显低于低渗造影剂组(0.06mg/dL比0.10mg/dL,P<0.001),尤其在CKD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经皮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后,围手术期前后早期肾损伤标记物水平的变化,探讨他汀类药物在预防造影剂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1 2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1例和他汀类药物治疗组(他汀组)65例,检测2组患者围手术期前后血肌酐、早期肾损伤标记物血清胱抑素C及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变化,并进行比较。结果他汀组和对照组术后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较术前明显升高[(4.0±0.5)mg/L vs(2.2±0.6)mg/L,(5.2±0.9)mg/L vs(2.1±0.4)mg/L,P<0.01]。他汀组术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1.3±0.2)mg/Lvs(1.7±0.4)mg/L,P<0.01]。结论造影剂肾病可能与造影剂介导的炎性反应相关,他汀类药物可能通过拮抗炎性反应及氧化应激机制等预防该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关于选用何种最佳方法以确定那类高危老人适合接受他汀药治疗目前尚未清楚。本文意就血浆脂蛋白在预测高危老人罹发心血管疾病危险高低,以及接受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裨益作用大小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他汀类药物在预防老年人心血管疾病中起重要作用。然而关于选用何种最佳方法以确定那类高危老人适合接受他汀药治疗目前尚未清楚。本文意就血浆脂蛋白在预测高危老人罹发心血管疾病危险高低,以及接受他汀类药物调脂治疗的裨益作用大小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北京地区2型糖尿病(T2DM)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情况。方法:对2015年8月至2016年3月北京共6家医院住院和门诊T2DM患者进行非干预性观察性研究。采用调查问卷,根据他汀类药物使用情况,患者被分为他汀类药物现使用组、既往他汀类药物使用组以及他汀类药物未使用组。采用方差分析或 t检验对各组糖尿...  相似文献   

6.
<正>慢性肾脏病(CKD)是心血管疾病(CVD)的独立危险因素。血脂异常是CKD的常见并发症,且与肾脏疾病的进展密切相关。改善全球肾脏病预后组织(KDIGO)推荐,所有新发CKD成年患者均应进行血脂谱基线评估,包括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三酰甘油。这不仅有助于指导50岁以下的CKD患者他汀类药物的使用,还可确定血脂异常的继发性原因(如肾病综合征),并可发现高三酰甘油血症。高三  相似文献   

7.
Background There were few studie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emoglobin A1c (HbA1c)and contrast-induced acute renal injury (CI-AKI)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 Methods Two hundred seventy-nine patients with T2DM undergonging electiv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from Dongguan Kanghua Hospital were recruited. Patients were classified into quartiles based on HbA1c ( < 6.30%, 6.30- 6.70%, 6.71-7.70, and > 7.70%). Baseline data, CI-AKI incidence and in-hospital outcome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groups. Logistic regression was used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HbA1c and CI-AKI. Results CI-AKI occurred in 26 (9.3%)patients. CI-AKI incidences of HbA1c quartiles were 4.6 % (3 / 65), 2.8%(2 / 71), 12.3%(9 / 73) and 17.1%(12 / 70) (P = 0.003), respectively.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in-hospital death or required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 among the four groups. Univariate logistic analysis showed that HbA1c was related with CI-AKI (OR = 1.319, 95%CI:1.078-1.615, P = 0.007). Multivariate analysis found that after adjusting eGFR < 60 ml / min / 1.73 m 2 , age > 70 years and anemia, HbA1c ≥7% was still a significant independent risk factor for CI-AKI in patients with T2DM. Conclusions HbA1c is significantly associated with CI-AKI. HbA1c ≥7%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CI-AKI in patients with T2DM undergoing elective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相似文献   

8.
Zhou Y  Yuan WJ 《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42-946
目的 探讨短期(2~7 d)大剂量(80 mg/d)他汀类药物对冠状动脉(冠脉)造影患者发生对比剂肾病(CIN)的预防作用.方法 以“statins/statin/HMG-CoA reductase inhibitor”、“contrast”和“nephropathy/nephrosis/nephrotoxicity/kidney failure”为关键词,查找1966年至2010年PubMed、Embase、ScienceDirect、Wiley InterScience、Scopus和Ovid数据库的RCT,无语言限制.2位评价者评价每一项研究的质量并提取数据.结果5项RCT共计1009例患者被纳入研究.按血肌酐(SCr)水平进行分层研究显示,慢性肾脏病(CKD)3 ~5期(GFR≤60 ml/min或SCr≥97.2 μmol/L)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后CIN的发生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6.5%比对照组7.2%,RR =0.89),且入选研究没有异质性(I2=0%,P=0.79);CKD 1 ~2期(GFR >60 ml/min)患者使用他汀类药物CIN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3.6%比对照组11.9%,RR =0.28),入选研究也无异质性(I2=0%,P =0.87).结论短期大剂量应用他汀类药物可预防CKD 1~2期冠脉造影患者CIN的发生,而对CKD 3~5期的患者无显著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介入诊疗患者造影剂相关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情况及其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3—9月在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AG)或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患者280例,记录所有患者性别、年龄、肾功能、造影剂剂量、左室射血分数、合并症情况、急诊PCI治疗情况等,分析CIAKI的危险因素。结果 280例患者中27例患者发生CI-AKI(观察组),253例患者未发生CI-AKI(对照组),CI-AKI发生率为9.6%。两组患者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年龄、CCR、糖尿病发生率、高血压发生率、心功能不全发生率、左室射血分数、造影剂剂量及急诊PCI治疗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肾功能不全〔OR=4.6,95%CI(3.1,5.5)〕、年龄60岁〔OR=2.6,95%CI(1.6,3.5)〕、造影剂剂量200 ml〔OR=3.1,95%CI(2.4,4.0)〕、心功能不全〔OR=2.3,95%CI(1.4,3.2)〕、糖尿病〔OR=2.7,95%CI(1.3,3.7)〕、高血压〔OR=1.9,95%CI(1.0,2.8)〕、急诊PCI〔OR=3.9,95%CI(2.5,5.3)〕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CI-AKI发生率为9.6%,肾功能不全、年龄60岁、造影剂剂量200 ml、心功能不全、糖尿病、高血压、急诊PCI是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既往证实,他汀药可降低具有心血管病高危人群的卒中罹发风险。然而关于其对新近患发卒中或短暂脑缺血发作(TIA)后患者再发卒中的影响尚未见报道,现就此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对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及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老年患者848例,CI-AKI定义为应用碘造影剂48~72 h内血清肌酐升高≥44.2 μmol/L,...  相似文献   

12.
<正>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ontrast-induced acute kidney injury,CI-AKI)是医院获得性肾功能衰竭的一个重要的可逆性和暂时性原因,根据患者的危险因素、使用造影剂类型和剂量以及放射性治疗的类型,其发生率在0~24%~([1])。目前,CIAKI已位列医源性急性肾损伤的第3位,仅次于肾毒性药物应用及肾脏灌注不足所致肾功能损伤。简言之,CI-AKI被定  相似文献   

13.
他汀类对2型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骨密度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骨质疏松(OP)患者骨密度的影响。方法86例T2DM合并OP患者随机分为两组,T2DM1组46例,男性30例,女性16例;T2DM2组4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均给予标准治疗控制血糖、血压等,T2DM2组另外加服他汀类药物,疗程12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在骨密度(BMD),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B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和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方面的变化。结果治疗后T2DM2组TC和LDL-C水平均有所下降,分别为(3.98±1.21/4.68±1.29)mmol/L,(2.29±0.42/2.58±0.52)mmol/L,BMD增加(-2.26±0.27/-2.69±0.17)g/cm2,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T2DM2组TC、LDL-C和BMD与T2DM1组比较分别为(3.98±1.21/5.02±1.19)mmol/L,(2.29±0.42/3.52±0.47)mmol/L,(-2.26±0.27/-3.53±0.43)g/cm2(P<0.05)。结论他汀类药物在发挥其积极有效调脂作用的同时,能够使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得到提高,可能为糖尿病合并骨质疏松的治疗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预治疗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首发或无明显遗留症状的再发急性脑梗死患者370例,依据发病前是否规律服用他汀类药物将患者分为他汀预治疗组(他汀组)132例和非他汀组238例,比较2组患者血管病危险因素、脑梗死严重程度、发病后2周的预后良好比例、死亡比例及并发症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可能与脑梗死早期预后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他汀组患者糖尿病、冠心病、高脂血症、外周血管疾病、颅内外血管狭窄、预后良好比例明显高于非他汀组(P<0.01)。2组患者高血压、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并发症及死亡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梗死早期预后与服用他汀类药物相关(P<0.01)。结论他汀类药物预治疗能够改善老年急性脑梗死的早期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两种对比剂诱发的急性肾损伤(CI-AKI)诊断标准在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术后不良事件相关性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12月于我院行PCI的患者共10394例。比较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CI-AKI诊断标准[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44.2μmol/L(0.5 mg/dl),或较基线值升高≥25%,简写为CI-AKI 25%标准]和改善全球肾病预后组织CI-AKI诊断标准[血清肌酐绝对值升高≥26.5μmol/L(0.3 mg/dl),或较基线值升高≥50%,简写为CI-AKI 50%标准]诊断的CI-AKI发生率及与PCI后2年内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死亡、心肌梗死、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脑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风险的差别。结果:10394例患者中,采用CI-AKI 25%标准诊断的CI-AKI为936例(9.0%),而采用CI-AKI 50%标准诊断的CI-AKI患者为206例(2.0%),P<0.001。与CI-AKI 50%标准诊断的CI-AKI患者相比,CI-AKI 25%标准诊断的CI-AKI患者,其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GFR)更高,而术前血清肌酐更低,慢性肾脏病(CKD)1期的患者比例较高(P均<0.05)。在随访期间,共有1240例(11.9%)患者发生MACCE。CI-AKI 25%标准和CI-AKI 50%标准诊断的患者的MACCE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9%vs.11.7%,P=0.463)。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两种CI-AKI诊断标准确定的CI-AKI均不是MACCE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为避免在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过度定义CI-AKI,CI-AKI 50%标准更适用于临床中筛选出肾功能损伤高危的患者;两种标准诊断的CI-AKI均与PCI后2年MACCE的发生无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白藜芦醇对造影剂急性肾损伤(CI-AKI)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清洁级健康SD大鼠32只,雌雄各半,体质量(230±15)g,随机分为对照组、单纯白藜芦醇组(RES组)、CI-AKI模型组(CI-AKI组)、白藜芦醇预处理+CI-AKI模型组(RES+CI-AKI组),每组8只。通过颈外静脉置管序贯注射吲哚美辛、左旋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碘普罗胺制作CI-AKI大鼠模型,RES+CI-AKI组在造模前30 min经腹腔注射给予白藜芦醇(25mg/kg)干预。造模后将大鼠放入代谢笼饲养,收集24h尿液,24h后处死大鼠,测定血清肌酐、血尿素氮、肌酐清除率,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改变并进行肾小管损伤半定量评分。测定肾组织中丙二醛水平、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TUNEL染色检测肾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肾组织cleaved caspase-3,total caspase-3,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白藜芦醇预处理能够显著改善CI-AKI大鼠肾功能,明显降低血清肌酐、血尿素氮水平,提高肌酐清除率[血清肌酐:RES+CI-AKI组(48.52±6.46)比CI-AKI组(96.66±8.41)μmol/L;血尿素氮:RES+CI-AKI组(16.21±3.34)比CI-AKI组(26.48±4.25)mmol/L;肌酐清除率:RES+CI-AKI组(1.20±0.18)比CI-AKI组(0.46±0.10)mL/min;均P0.05],减轻肾脏病理损伤,减少肾组织细胞凋亡和cleaved caspase-3表达[TUNEL阳性细胞数:RES+CI-AKI组(13.50±4.50)比CI-AKI组(38.33±5.78)个/400×视野;cleaved casepase-3/total casepase-3:RES+CI-AKI 1.12±0.04比CI-AKI组1.70±0.10;均P0.05],提高SOD活性、降低丙二醛含量[SOD:RES+CI-AKI组(6.26±0.20)比CI-AKI组(4.38±0.54)U/mg pro;丙二醛:RES+CI-AKI组(47.63±4.69)比CI-AKI组(72.40±16.08)nmol/mg pro;均P0.05],提高SIRT1蛋白表达(SIRT1/GAPDH:RES+CI-AKI组1.15±0.06比CI-AKI组0.61±0.08,P0.05)。结论白藜芦醇预处理能够通过上调肾脏SIRT1蛋白表达、减少肾小管细胞凋亡、抑制肾脏氧化应激作用保护CI-AKI。  相似文献   

17.
他汀类药物预防脑卒中的高质量临床证据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中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1966—2006)、Cochrane图书馆(2006年第1期)、中国知识资源总库(1979—2006)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1989—2006),获取并评价有关他汀类药物预防脑卒中的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随机对照试验。结果关于他汀类药物用于脑卒中的一级预防共检索到4篇Meta分析、8篇随机对照试验;关于脑卒中的二级预防共检索到1篇Cochrane系统评价和一项正在进行的随机对照试验。结论他汀类药物有望降低脑卒中的发生率,尤其对合并有冠心病、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脑血管病高危人群作用更为明显,在脑卒中的一级预防中有较为肯定的效果,且不增加出血性卒中和肿瘤的发生率;关于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效果,目前高质量的临床证据尚不足,正在进行的卒中试验将为他汀类药物在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他汀类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0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T2DM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103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使用他汀类药物,患者被分为常规治疗组(50例,不使用他汀类药物)和他汀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他汀类药物),两组均治疗1年。测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以及治疗期间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他汀组治疗后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显著降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显著升高(P均0.01)。与常规治疗组比较,他汀组治疗后TG[(2.13±0.37)mmol/L比(1.74±0.41)mmol/L]、TC[(5.38±0.45)mmol/L比(4.34±0.73)mmol/L]和LDL-C[(3.63±0.72)mmol/L比(2.55±0.61)mmol/L]水平降低更显著,HDL-C水平[(0.95±0.31)mmol/L比(1.34±0.35)mmol/L]升高更显著,P均0.01。治疗1年期间,他汀组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18.18%比56.67%),P=0.002。结论:他汀类药物能够有效纠正2型糖尿病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脂质代谢异常,降低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高血压杂志》2004,12(5):466-467
高血压(EH)与糖尿病人(DM)都有较多的心脑血管并发症。大量证据证明任何年龄EH与DM病人不管LDL-C高不高,用他汀类药物都能明显的减少心脑血管并发症。他汀对冠心病与脑中风都起类似预防作用,而且发挥作用很快,大约用药1年后就开始见效。有高危因素的病人,在观察期间(一般为5年),非心血管病发生率和死亡率都没有增加,说明没有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早期(出院前)他汀类药物应用对长期服药率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入选1998~1999年从我院出院的AMI患者,根据出院前是否应用他汀类药物分为他汀组与非他汀组,随访两组主要终点即全因死亡、因心绞痛再住院、非致死性再梗、血管重建(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及脑卒中的发生率,同时观察两组目前他汀类药物的应用情况。结果(1)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260例,完成随访227例,其中在出院前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他汀组)107例,未应用他汀类药物的患者(非他汀组)120例,随访(52.5±16.1)月。(2)随访期间他汀组主要终点发生率明显降低(31.8%比50.8%;P=0.004)。(3)应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仅年龄和出院前应用他汀类药物和主要终点显著相关(P均为0.038)。(4)随访期间他汀组患者比非他汀组患者服药率明显提高(62%比19.4%;P<0.001)。结论AMI早期他汀类药物应用可以减少主要终点的发生率,提高长期服药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