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5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主动脉夹层急性期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分析急性主动脉夹层(AD)住院死亡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40例我院近10年AD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40例AD患者中A型AD63例(45%),B型AD77例(55%),平均年龄(53.2±11.8)岁,男女性别比3.4:1,急性期院内病死率29.3%,A型AD并发胸腔积液、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返流是AD急性期住院死亡的主要原因,开展腔内隔绝术后B型AD病死率从25.9%下降到8%。结论:A型AD胸腔积液、急性心包积液、低血压(休克)、主动脉瓣返流是导致患者急性期院内死亡的4个独立危险因素,腔内隔绝术是治疗B型AD较为安全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心包积液住院患者的病因分析(附384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近20年间384例心包积液患者的病因,探究其变化规律。方法:对我院1988~2007年收治的384例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通过分析其病因构成,并按时间将其分组,了解病因构成是否发生改变。结果:肿瘤性、结核性、心力衰竭性和非特异性占心包积液病因的前4位,分别占24.5%、21.3%、14.6%、8.9%,其中结核性心包积液比例由10年前的26.8%降为18.2%(P<0.05),而肿瘤性心包积液则由10年前18.3%升为28.1%(P<0.05)。结论:不同时期病因构成不同,肿瘤已成为当前心包积液的首要病因。  相似文献   
3.
感染性心内膜炎特点分析(附119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感染性心内膜炎(IE)的基础病因、致病微生物、临床特征及治疗结果等因素,提高IE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19例IE患者的基础病因、临床特征、致病微生物、治疗效果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基础病因中先天性心脏病比例最高(48例,40.3%),其次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6例,30.3%),无基础心脏病变有所增加(22例,18.5%)。②发热仍是IE最常见的临床表现(106例,89.1%)和首发症状(95例,79.8%),28例(23.5%)患者以心功能不全为主要症状。③98例患者做血培养,阳性率为63.1%(62例),其中链球菌27例(43.5%),葡萄球菌26例(41.9%)。④28例经胸超声心动图检查未发现赘生物的患者中11例(39.3%),手术发现赘生物,术后行病理检查均符合IE的病理诊断标准。结论基础病因中无基础心脏病变比例明显增加;葡萄球菌感染呈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与咪达唑仑对心房颤动(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率的影响。方法将73例拟行房颤射频消融的患者按照术中镇痛和镇静方案分为对照组(n=36)和试验组(n=37),对照组术中采用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试验组术中采用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均为先予负荷量、继予维持量静脉泵入。消融方法2组相同,均为在双侧肺静脉隔离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肺静脉外的干预。记录手术时间、消融参数、芬太尼用量等,观察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并在术后出院前和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时对患者进行访视,统计房颤复发率。结果房颤类型和病程、合并症、左心室射血分数等组间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术中芬太尼用量、手术时间和消融参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且2组术中均无严重不良事件发生。试验组术后3个月内房颤复发率为3%(1/37),较对照组(17%,6/36)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6)。试验组和对照组术后6个月(4/37 vs.4/36)和1年(5/37 vs.7/36)的房颤复发例数比较也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与咪达唑仑联合芬太尼相比,右美托咪定联合芬太尼的镇痛、镇静策略有减少房颤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趋势,但对术后晚期复发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胱抑素C(CysC)水平对老年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造影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及其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前瞻性连续入选2015年3月至2017年12月间在我院心内科接受PCI治疗的老年患者848例,CI-AKI定义为应用碘造影剂48~72 h内血清肌酐升高≥44.2μmol/L,或较基础水平升高25%以上。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评价CysC预测PCI术后CI-AKI发生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最佳截断值(CysC=1.3 mg/L)分为高CysC组(CysC≥1.3 mg/L,178例)和对照组(CysC<1.3 mg/L,670例),比较两组患者PCI术后CI-AKI发生及随访1年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发生率的差异,并进一步采用Cox回归模型分析PCI术后远期预后的预测因素。结果848例患者PCI术后发生CI-AKI的比例为9.4%。根据CysC水平,发现高CysC组PCI术后1年MACE发生率高于对照组[15.7%比9.3%,χ2=6.524,(P=0.011)];Cox回归分析显示高CysC(≥1.3 mg/L)水平是PCI术后1年MACE发生的最强预测因素(HR=16.244,P<0.001)。结论基线高CysC水平(≥1.3 mg/L)是老年患者PCI术后CI-AKI的独立危险因素,也是老年患者PCI术后远期MACE发生的最重要预测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血清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2)水平对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后支架内再狭窄(ISR)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 连续入选2017年6月至2019年6月间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内科首次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治疗的冠心病患者361例。根据PCI术后6~12个月内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是否发生ISR分为ISR组(n=60)和对照组(n=301)。分析PAR-2与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发生的关系。结果 ISR组患者术前PAR-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898(547,1063)ng/L比441(351,613)ng/L,P<0.001)];ISR组冠脉病变更严重,表现为Gensin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94.9±39.1比60.6±35.2,P<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PAR-2是发生ISR的独立危险因素(OR 1.008,95%CI 1.005~1.010,P<0.001),其他因素包括分叉病变(OR 2.395,95%CI 1.024~5.603,P=0.044)及Gensini评分水平(OR 1.023,95%CI 1.008~1.038,P=0.002)。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显示,术前PAR-2预测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发生的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 0.798~0.897,P<0.001)。诊断临界值为799.5 ng/L,其灵敏度为62.5%,特异度为91.7%。结论 PAR-2对冠心病患者PCI术后ISR的发生有一定预测价值,可以作为临床预测ISR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深圳市南山区狂犬病暴露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加强狂犬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区2014年度狂犬病门诊暴露人群数据处置记录共11 277份,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描叙性研究方法对质料进行分析。结果 2014年南山区狂犬病暴露率为1 025/10万,其中男性5 651例(50.11%),女性5 626例(49.89%),性别构成上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分布方面,15~45岁年龄组最高,有6 856例(60.8%),45岁年龄组最少,为1 944例(17.2%);伤及部位中上肢最为突出,为6359例(56.4%);致伤动物中犬类最多,占66.4%。结论调查结果显示,普及狂犬病的防治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保护意识等尤其是对低龄儿童的教育与保护,加强对犬猫的动物管理,增加免疫覆盖率并妥善处理流浪野猫野犬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