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魏玮教授临证近三十载,在治疗脾胃病的用药上学验俱丰,治疗用药注重调理肝气,调肝擅用花类药;讲究有是证用是药,随证用药轻灵灵活又不拘泥于常量;重视"能量、动态、平衡"的中医生命观;重视运用多维度心身诊疗模式治疗脾胃病。用药、诊治看似平淡,其中却别有深意。  相似文献   

2.
角药是三味具有一定联系的中药组合。本文通过整理分析《小儿药证直诀》中治疗脾虚泻的条文和方剂,挖掘提取出7组治疗脾虚泻的角药:“人参、白术、茯苓”角药健脾祛湿;“茯苓、白术、陈皮”、“陈皮、木香、诃子”健脾行气;“人参、白术、干姜”健脾温阳;“人参、白术、甘草”补脾和中;“使君子、厚朴、甘草”健脾消积;“天麻、全蝎、僵蚕”健脾祛风。通过分析以上角药的药味配伍、功效组合等方面可得:这7组角药或同类相须,或异类相使,或独立成方,或作为方剂的主要组成部分存在。钱乙认知的脾虚泻,是包含了脾虚气滞、夹积、夹风,脾阳虚衰等兼证和变证的广义上的“脾虚泻”,故治疗时是健脾祛湿与行气、温中、消积、祛风等治法的结合。笔者基于钱乙的脏腑辨证学说,在小儿疾病的诊治中重视“五脏相关,以脾为本”,用“人参、白术、茯苓”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茯苓、白术、陈皮”治患儿胆道闭锁术后;“陈皮、木香、诃子”治疗小儿慢性咳嗽;“人参、白术、甘草”治未病;“使君子、厚朴、甘草”治疗疳证;“天麻、僵蚕、全蝎”治疗儿童抽动症,均取得较好的疗效。可见《小儿药证直诀》脾虚泻角药不仅在小儿泄泻,亦能在小儿肺系、心肝系疾病及治未病中发挥...  相似文献   

3.
王伟  张建伟 《吉林中医药》2013,(11):1148-1150
角药是三种中药的有机组合,体现了药物间相须、相使或相恶、相杀的配伍特点.《妇人规》中角药配伍,体现了其在妇科疾病治疗中以血为本、重视脾肾等的用药特点.《妇人规》中常见角药熟地黄、山药、山茱萸,当归、川芎、芍药,人参、熟地黄、白术,当归、牛膝、肉桂,人参、白术、茯苓等体现了药物间的相互作用、配伍关系及在治疗中起到提高疗效的作用.角药的配伍应用,符合中药配伍相须相使,相恶相杀,可提高药物疗效或减轻毒性.《妇人规》的方法借助经典方中出现的角药,引各家之论述,在辨证论治的基础上,结合病因病机,随证化裁.  相似文献   

4.
病有虚实,治有补泻。补为治疗虚证之大法,但据五行生克关系,《金匮要略》对五脏虚证补法,又有一定的特点,即除注意五味归五脏,脏药结合补本脏外,又有助子脏,益所制之脏助其自愈的治法。《金匮要略》为疗内伤杂病之书,脏腑经络又为其辨证的纲领,且五脏虚证又为临证常见疾患,故笔者认为,对此实有结合五脏虚证评析的必要,以便于临床证治的实际应用。“夫肝之病,补用酸,助用焦苦,益用甘味之药调之。”仲景疗肝虚之证,不仅补用酸味药,以酸生肝,补肝之体,同时,又以五行相生关系,助用焦苦药,入心使心旺气盛于肝,子令母实。并还利用五行相克关系,益以甘味药,入脾、补脾调中益肝。总之,治有肝、脾、肾,法有补、助、益,药有酸、苦、甘,但究其目的,均为治肝虚而设。  相似文献   

5.
蒋健 《新中医》2009,(11):109-110
中药的方剂通常由君臣佐使组成。君药针对病因或主证发挥治疗作用;臣药协助君药以加强治疗作用;佐药治疗兼证、次要证候,或制约主药的药性,或起反佐作用;使药为引经或调和药性。在临床实际诊疗过程中,由于经常地、大量地面对复杂的复合证型,很少有机会单独使用一首方剂来进行治疗,经常需要联合运用数个方剂或数种治疗原则构成复方来进行治疗,复方的组合同样不可避免地需要运用方剂君臣佐使的配伍原理。兹以甘麦大枣汤治疗汗证作为一个截面加以说明。  相似文献   

6.
王自立主任医师治疗慢性胃炎经验拾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自立主任治疗慢性胃炎讲究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分清寒热虚实,既注重中医中药的辨证施治,强调肝、脾、胃同治,遵循脾以补为先,胃以通为用,肝以疏为宜的原则,同时又结合现代药理研究,常常善于运用石菖蒲、麦芽、枳壳、仙鹤草等药结合六君子汤、逍遥散、苓桂术甘汤等灵活化裁,使寒温适宜,升降相和,补散同用,随证加减,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正角药通常指3味药固定配伍的一种特殊配伍形式。临床角药应用得当,或能相互协同增强治疗效果,或相互制约而降低毒副反应,或相互作用而产生新的治疗效果。程益春教授是全国第二、三、四批名老中医师承导师,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临证经验丰富,对内科、皮肤科、妇科等疑难病证有独特的治疗经验,在药物的运用方面颇有心得,尤其擅长使用角药。现将程教授临床应用角药治疗痤疮的部分经验介绍如下。痤疮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皮肤疾病,属于中医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常用方剂及药对规律.方法 检索1994-2014年中医药治疗GERD的相关文献,提取辨证分型、用药等信息,建立Microsoft Excel 2003数据库,采用Crosstabs方法分析各证型、方剂、药对出现频次.结果 共纳入文献350篇,常见6种基本证型,依次为肝胃不和证、脾虚湿热证、肝胃郁热证、痰气交阻证、中虚气逆证、脾胃虚寒证;共使用方剂109个,中药143种.GERD肝胃不和证治疗以柴胡疏肝散为主;脾虚湿热证以半夏泻心汤居多;肝胃郁热证常用左金丸;痰气交阻证以半夏厚朴汤为主;中虚气逆证以旋覆代赭汤为主;脾胃虚寒证黄芪建中汤多见.文献中高频使用的药对组合是半夏-黄连、黄芩-黄连、芍药-甘草、柴胡-白芍等共19对.结论 中医药治疗GERD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  相似文献   

9.
中药的配伍不是随意相加和堆砌,而是有中医理论指导的。中医方剂的组成,一般分为君药、臣药、佐药、使药四个部分。君药是针对主病或主证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是辅助君药增强治疗主病或主证的药物,同时对兼病或兼证起主要治疗作用;佐药是既配合君药、臣药加强治疗作用,又能清  相似文献   

10.
王萍  唐旭东 《中华中医药学刊》2008,26(11):2507-2509
目的:通过文献分析,初步总结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nritis,CAG)配伍用药规律。方法:检索1994-2006年中医辨证治疗CAG相关文献,提取证候类型、辨证用药等信息,建立数据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CAG脾胃虚弱证治疗以益气健脾药为主,常与温里药、理气药、活血药和养阴药组合配伍;肝胃不和证以疏肝理气药与活血药、养阴药组合配伍最多见;脾胃湿热证以化湿药与理气药、健脾益气药之间的配伍最多见;胃阴不足证中养阴药主要与理气药、活血药、和胃消导药组合配伍;胃络瘀血证组方以活血化瘀药为主,常配伍理气药、益气健脾药和养阴药。结论:辨证治疗CAG用药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多在主方、主药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本证型病机特点,适当配伍其他类药物,或使其兼顾病机更加广泛,提高主药治疗效果,或防止主药作用太过,佐制其潜在副作用,充分体现了中医治病从整体出发,重视辨证论治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隔药饼灸结合围刺疗法治疗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治疗组予局部隔药饼灸及围刺疗法,隔日1次,连续治疗7次;对照组予扶他林乳胶剂适量外用涂擦,每日3次,两组均治疗2周,随访3个月。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进行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Cooney腕关节量表评分。治疗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22例(88.0%),好转3例(12.0%),无效0例;对照组治愈15例(60.0%),好转3例(12.0%),无效7例(28.0%)。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组的VAS评分在治疗后和随访时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及随访时Cooney腕关节量表中的疼痛、功能、握力、活动范围、活动度评分及总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随访时治疗组各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隔药饼灸结合围刺疗法与单纯扶他林乳胶剂外用相比,可明显改善桡骨茎突狭窄性腱鞘炎的疼痛症状及腕关节活动度,临床疗效较理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经纬辨证"理论指导下针刀配合手法及蚌式开合功能锻炼治疗髌股关节外侧高压综合征(excessive lateral pressure syndrome,ELPS)的临床疗效。方法: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招募ELPS患者64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32例。观察组采用"经纬辨证"理论指导下针刀配合内推髌骨手法及蚌式开合功能锻炼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刀配合内推髌骨手法及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治疗。观察组根据"经纬辨证"理论,以下肢为整体、髌股关节为局部,整体与局部相结合选取进针点;对照组于髌股关节局部取点。针刀松解均为每周1次,连续松解3次为1个疗程;内推髌骨手法每日操作2次,连续6周为1个疗程;蚌式开合功能锻炼及直腿抬高功能锻炼均为每次5 min,每日2次,连续锻炼6周为1个疗程;均治疗1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及末次随访时,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价膝部疼痛程度,采用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和Kujala髌股关节评分评价膝关节及髌股关节功能。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5~8个月,中位数6个月。治疗前2组患者的膝部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6±0.92)分,(5.97±0.90)分,t=0.825,P=0.412];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膝部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t=36.704,P=0.000;t=17.647,P=0.000),且观察组的膝部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1.28±0.77)分,(2.91±0.78)分,t=8.393,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9.72±8.55)分,(60.97±8.00)分,t=0.604,P=0.548];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t=30.334,P=0.000;t=25.281,P=0.000),且观察组的Lysholm膝关节功能评分高于对照组[(90.38±4.56)分,(83.50±5.56)分,t=5.407,P=0.000]。治疗前2组患者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2.16±8.54)分,(52.41±9.37)分,t=0.112,P=0.912];末次随访时2组患者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均较治疗前增高(t=37.512,P=0.000;t=31.191,P=0.000),且观察组的Kujala髌股关节评分高于对照组[(86.38±5.99)分,(82.34±6.45)分,t=2.588,P=0.012]。结论:"经纬辨证"理论指导下针刀配合手法及蚌式开合功能锻炼治疗ELPS,可以减轻膝部疼痛症状、促进膝关节及髌股关节功能恢复,且疗效优于传统针刀配合手法及直腿抬高功能锻炼治疗。  相似文献   

13.
浙派中医代表医家在研究《黄帝内经》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选取浙派中医类分研究与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的代表医家滑寿、张介宾、沈又彭、马莳、张志聪、俞樾等,分别介绍其主要生平及类分、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的学术成就与学术特色。滑寿、张介宾、沈又彭在类分研究中开创了摘要研究《黄帝内经》的先河和系统整理《黄帝内经》的范例;马莳、张志聪、俞樾在注疏考订研究《黄帝内经》方面开创了篇名注释、集体创作的先例和文献考据方法研究的示例,并对《黄帝内经》全书注释和《灵枢》详注,以及《素问》考据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分析正交试验法、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和遗传算法两种方法对水蛭提取工艺的优化。方法:以水蛭中水蛭素的抗凝血酶活性为指标,采用正交试验设计进行提取考察,同时运用R语言结合BP神经网络及遗传算法对正交试验所得数据进行目标寻优,比较分析两种方法从而得到水蛭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结果:正交试验筛选后的最优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120 min、液料比10∶1、提取次数3次。R语言优化后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浸泡时间90 min、液料比12∶1、提取次数2次。网络预测值为328.37 U/g,验证试验平均值为327.19 U/g,相对误差为0.36%,表明网络预测性良好。结论:该实验同时应用正交设计和R语言数学建模对水蛭提取因素进行考察以及两种处理方法比较分析,R语言环境下数学建模在利用正交试验数据的同时,弥补了正交设计的不足,可用于水蛭素提取工艺的分析和预测,同时为实现中药有效成分的目标寻优提供新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该文探讨了经典名方中中药基原的考证方法。对于经典名方中药物基原的考证首先要获得研究所需文献,可以通过查阅文献、整理文献和选择文献3个关键步骤来完成。其次是对文献进行分析考证,通过文献中原植物的形态描述、药图、实物考古发现、实地调研、药物的产地分布等14种方法进行分析,然后再运用横向对比法,众向分析法进行综合考证以判断中药的基原。同时,与单纯的本草考证不同,经典名方的中药基原考证一点要注意方剂的时代性和校正医书局整理后所改写的方剂中的药物考证。  相似文献   

16.
朱秀芳  周道友 《天津中医药》2018,35(12):926-928
张锡纯被称为近代中西医汇通的巨擘,但后世对其在中医传统辨证方面的功力和成就认识有所不足。笔者通过研读和分析张锡纯治疗不寐的论述及医案,体会到张锡纯对于不寐的治疗是遵循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的,处处以五脏相关的理论为指导,圆机活法,而非执套方来治病。通过对张锡纯治疗不寐的理念特色进行分析总结,以期对临床有所启迪。  相似文献   

17.
通过开展实地调研,分析《中医药单用/联合抗生素治疗急性咽炎疾病临床实践指南》临床应用中的阻碍因素,为该《指南》的后续修订及推广提供借鉴。对全国27个地区181家医院临床医师进行在线问卷调查,对阻碍该《指南》应用的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分别回收501份适用性评价调查问卷及503份应用评价问卷,临床应用阻碍因素主要集中在《指南》内容局限性及获取不便、基层医疗结构应用特殊性及调研对象分布不均。在修改意见上,中医方面建议完善辨证分型、适应症、适用方剂以及增加其他中医特色疗法;西医方面建议明确联用抗生素的使用时机。此次调研,为下一步推广该指南的临床应用以及修订提供了切实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张世臣  董玲 《中国中药杂志》2018,(22):4365-4369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千百年来护佑着中华民族的健康。中药炮制是中药从天然产物去粗取精、水火历练、成就药性的重要过程,炮制后的中药饮片才能成为临床有效的重要物质基础。历代本草中关于炮制的内涵和规范不断完善,并从唐代起进入了法典体系,其立法演变的过程与中医药的命运发展息息相关。在中医药事业全面振兴发展的时代,在中药产业向4.0迈进的今天,以中药质量标准化建设为核心的标准和规范体系的完善,尤其是在药典体系下的健全和充实,才是提升整个产业的重要支撑和保障,也是中医药产业振兴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9.
笔者通过对张子和的著作《儒门事亲》的分析,展开对其情志病机与心理治疗方法的研究。张子和在医学心理学上有众多的创造,集中于“九气”、“七情”的病因、病机、诊断及其心理治疗验案上。所以张子和是中国医学心理学史上第一位显赫的学者,他也应当在世界医学心理学的文明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三叶木通总黄酮对四氯化碳(CCl_4)诱发的急性肝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各组小鼠灌胃给予药物或溶剂干预10 d后,腹腔注射0.1%CCl_4花生油溶液建立急性肝损伤模型。生化法检测小鼠血清中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6(IL-6)的含量,蛋白免疫印迹实验(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NF-κB)蛋白表达,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叶木通总黄酮能显著降低小鼠血清AST、ALT活性,提高血清SOD、GSH-Px活性,降低血清MDA及肝组织中TNF-α、IL-1β、IL-6含量,下调肝组织NF-κB蛋白表达,并改善肝组织病变。结论:三叶木通总黄酮对CCl_4诱导的急性肝损伤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保肝作用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和抑制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