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了解铜陵市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法,于2021年12月—2022年1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亲社会行为倾向量表和护生职业认同问卷对铜陵市高职院校1 57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铜陵市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亲社会行为得分为(83.23±13.25)分,职业认同得分为(64.37±9.77)分,高职护生亲社会行为得分与职业认同得分呈正相关(r=0.560,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职业认同中的留职获益和离职风险、社会比较与自我反思、职业选择的自主性、职业自我概念、社会说服,及一般资料中性别和独生子女均为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高职护理专业在校学生亲社会行为有待提升,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学生的职业认同教育,落实课程思政深度育人模式,促进“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相融合,塑造有情怀、有温度、有知识的护理专业人才。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本科护生实习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职业防护知信行情况,为本科护理院校、实习医院和相关部门完善本科护理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方法 2021年4月在医院完成为期10个月实习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7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实习后研究对象,2021年7月开始在医院进行为期10个月实习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2018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为实习前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实习前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职业防护知信行情况调查。结果 实习前共调查133人,实习后共调查127人;实习前知识问卷得分为(6.93±3.19)分,实习后为(9.23±1.31)分;实习前信念问卷得分为(41.66±5.47)分,实习后为(47.46±4.45)分;实习前行为问卷得分为(43.79±7.13)分,实习后为(48.74±4.19)分。分析结果显示,实习前护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职业防护知识、信念与行为的共同影响因素有见习医院等级类型,是否接受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职业防护操作考核也是知识的影响因素(均P<0.05)。实习后护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职业防护知识的影响因素有见习医院类型和安瓿割伤次数,同时,安瓿割伤次数也是信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在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阶段,本科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于2020年7月,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255名全日制本科护生,并向其发放护生专业认同问卷进行调查。结果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得分为(61.1±9.7)分,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职业满意度、职业选择标准护生新冠肺炎疫情居家隔离所在地(P <0.05)。结论 本科护生专业认同水平一般、波动大和受多种因素影响,护理教育者需从多方面稳定并提升护生的专业认同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护理高职生职业安全与健康行为现况及相关影响因素,为采取相应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职业安全与健康有关知识、态度、行为问卷,抽取杭州某护理院校已经实习4个月以上的"3+2"高职生共979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被调查护生职业安全与健康行为水平较低,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护理高职生职业安全与健康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次是护生态度、知晓情况、实习时间、ICU实习经历与学习意愿等.结论 护理教育者应加强对护生进行职业安全与健康教育,树立防护意识,增强正性态度,从而促使他们采用积极的防护行为.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广州市3所三级甲等医院护理实习生(实习护生)死亡焦虑现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改善实习护生死亡焦虑情绪,构建临床死亡教育课程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3—4月,以方便抽样法选取317名实习护生,采用死亡焦虑量表、调节聚焦量表、应对方式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广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死亡焦虑得分为(44.97±8.90)分,促进聚焦得分为(13.90±3.11)分,预防聚集得分为(10.27±2.48)分,积极应对得分为(33.6±7.60)分,消极应对得分为(19.16±4.77)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历照护患者死亡、参与患者临终尸体护理、调节聚焦水平和应对方式是死亡焦虑的主要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 广州市某3所三级甲等医院实习护生死亡焦虑处于较高水平,临床教学医院应重视对实习护生的死亡教育,积极探索影响死亡焦虑水平的相关因素,构建适合临床的死亡教育课程,缓解负面情绪,树立正确的生死观,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21年10月,选取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的303名实习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量表、临床学习环境评价量表、领悟社会支持量表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总分为(129.04±18.64)分,临床学习环境得分为(176.40±23.47)分,领悟社会支持得分为(66.50±10.67)分。不同性别、实习时间、是否发生护理差错、是否参加患者安全培训、对护理专业喜爱程度、临床实习满意度的实习护生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均P<0.05)。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与临床学习环境、领悟社会支持均呈显著正相关(r=0.547、0.402,均P<0.01),临床学习环境与领悟社会支持呈显著正相关(r=0.410,P<0.01)。临床学习环境、领悟社会支持、临床实习满意度均是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共解释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总变异量的34.5%。结论 实习护生的患者安全态度和职业素养处于较高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天津市某医学院校本科护生压力性损伤的预防知识及态度水平,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8年11—12月,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天津市某医学院校414名本科护生为调查对象,采用压力性损伤知识问卷(PUKAT)和压力性损伤态度量表(APuP)进行调查,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护生压力性损伤预防知识及态度的得分为14.41±2.97和39.29±6.89;年级和从事护理工作意愿是护生压力性损伤知识得分的影响因素(P0.01);性别、年级、养老院见习经历及从事护理工作意愿为护生压力性损伤态度得分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天津市某医学院校本科护生对压力性损伤预防的知识缺乏,但态度积极。学校应加强相关压力性损伤预防的培训,从而提供更多的临床实践机会,提高护生职业认同感,及其对压力性损伤的预防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查高职实习护生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以期提高高职护生的职业获益感水平。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法,2019年6月-8月对我院532名护理大专实习生进行职业获益感问卷的调查。结果:高职实习护生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20.61±29.45)分;高职实习护生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热爱护理专业、担任学生干部。结论:高职实习护生的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水平,高职院校应根据影响因素有针对性地引导护生感知护理职业获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实习前期护生职业获益感的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据此提出改善方案,为护理院校及实习医院提高护生职业获益感水平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18年6—9月,以便利抽样法选取肇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353名实习前期护生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职业获益感问卷和护理专业自我概念量表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职业获益感总分为138.65±16.96,护生职业获益感与专业自我概念呈正相关(r=0.627,P0.01),性别、是否独生子女、是否曾任学生干部、对护理专业的态度及护理专业自我概念是护生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肇庆市实习前期护生职业获益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实习医院和护理院校应根据护生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制定针对性干预措施来提高护生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10.
袁梦梦  李嘉欣  李恵萍 《中国校医》2022,36(11):860-864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下本科护生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职业认同量表、护生专业承诺量表对安徽某院校的588名本科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职业认同总分为(58.17±11.27);护生专业承诺总分为(86.55±20.01);职业认同与专业承诺呈显著正相关(r=0.790,P<0.05);专业承诺总分、“有无您崇拜的护理前辈或老师”、“如果有机会,您是否会调换专业”两条目得分对职业认同有影响。结论 新冠疫情下本科护生职业认同处于中等水平且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了解青少年健康素养现状,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青少年健康素养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吉林省延吉市的中小学生1368名学生,通过问卷进行健康素养现状调查。结果 青少年具备健康素养的比例为18.2%,基本知识和理念得分为(12.50±4.14)分,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得分为(21.02±6.82)分,基本技能得分为(12.99±4.34)分,健康素养总得分为(46.51±15.26)分。结论 延边地区中小学生健康素养整体水平较低,学校及家庭应当通过积极有效的方式对中小学生健康给予相应指导,从而提高其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学业复原力及自我控制的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性,为解决护理专业学生心理和行为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以提高护理学生的学业复原力与自制力水平。 方法 采用学业复原力量表和自我控制量表通过网络调查和现场派发形式对广州市4所高校的286名护理专业本科学生进行调查。 结果 护理专业学生学业复原力得分为(47.65±8.45)分,自我控制总分为(58.33±9.68)分,两者呈正相关,工作或学习表现及抵制诱惑是学业复原力的影响因素(F=40.735,R2=0.224)。 结论 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业复原力和自我控制水平均处于中等水平,应针对具体因素提高学业复原力和自我控制水平,改善护生的心理健康状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上海市大学生在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初期和2021年底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认知、态度、行为变化及其相关因素,为做好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  方法  采用回顾性横断面调查,采用自编问卷,在2021年11—12月面向上海市12所普通高等本专科学校,通过多阶段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上海市913名大学生进行线下调查,采用配对t检验及多因素二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研究。  结果  疫情发生初期大学生对于防控政策的了解度为(2.93±0.94)分,信息判断力为(3.10±0.89)分,对于疫情防控的满意度为(4.11±1.09)分,配合度为(4.31±0.96)分,传播意愿为(3.91±1.15)分;至2021年底,防控政策了解度为(2.95±0.98)分,信息判断力为(3.77±0.94)分,疫情防控满意度为(4.22±1.10)分,配合度为(4.36±0.99)分,传播意愿为(3.97±1.20)分,不同阶段大学生新冠肺炎疫情知信行变化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二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学科门类为社科类(OR=0.62)、理科类(OR=0.62),健康状况自评为较好(OR=0.62)、一般(OR=0.28)与大学生对新冠肺炎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均呈负相关(P值均<0.05),“根据合理的健康信息改变健康行为”中选择“比较符合”(OR=3.31)与大学生对新冠疫情的认知、态度改变呈正相关(P<0.05)。上海大学生疫情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测评“较高”(新冠肺炎疫情相关健康素养得分>80)者占79.4%,对新冠肺炎防护知识了解程度自评“非常了解”和“比较了解”的学生占82.6%。  结论  上海大学生群体从新冠肺炎疫情初期至常态化防控阶段对疫情防控的知信行改变较高,新冠肺炎防控相关健康素养普遍较高;需针对不同特点开展更加精准有效的健康教育和传播,筑牢大学生群体疫情防控屏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上海市大学生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现状及影响因素,为在校大学生进行健康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方法抽取上海市3所大学高血压患者,对抽中的高血压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基本情况和经过改良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II(HPLP-II)。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分析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健康促进方式总得分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对582例上海市在校大学生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其中A大学184例、B大学202例、C大学196例,调查对象平均年龄为(20.12 ± 1.63)岁。男女比例为3.41∶1。大学一年级232例、二年级147例、三年级165例、四年级38例。以汉族为主,550例,占94.5%。上海市大学生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得分为(129.01 ± 21.02)分,得分为一般者312例,占54.6%。各维度得分从低到高分别为运动锻炼行为(17.82 ± 4.84)分、健康责任行为(19.14 ± 5.30)分、压力管理行为(20.29 ± 4.30)分、饮食营养行为(21.72 ± 4.45)分、自我实现(24.74 ± 4.67)分和人际关系行为(25.31 ± 4.72)分。多元线性回归方程结果显示,接触健康促进类相关课程(标准回归系数=0.226)和母亲文化程度(标准回归系数=0.335),可共同解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总分19.7%的变异量。结论 上海市大学生高血压患者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处于一般水平,母亲文化程度、接触健康促进类相关课程为影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普及健康促进相关知识改善大学生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兰州市在校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及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整群抽样结合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兰州市7所高校1 705例大学生进行健康素养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构造综合函数评估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对大学生健康素养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结果 大学生健康素养的平均综合得分为0.221(-0.128~0.457)分;生源地、专业、年级在大学生健康素养得分的9个分位点上均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在健康素养得分中下水平有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生源地、专业、年级是影响大学生健康素养的主要影响因素,高校应针对性制定相应的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策略,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改善其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6.
肖琼  徐亮 《现代预防医学》2018,(15):2733-2736
目的 探究护理本科学生职业成熟度、临床实习环境评价和职业认同之间关系,并验证临床实习环境评价在职业成熟度与职业认同之间起到中介作用。方法 使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使用一般资料调查表、职业成熟度量表、临床实习环境评价量表、职业认同量表对护理实习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结构方程模型验证实习环境评价在职业成熟度与职业认同之间中介作用。〖HTH〗结果 职业成熟度分为(80.55±14.77)分,临床实习环境评价得分为(95.34±15.54)分,职业认同得分为(80.59±16.62)分;临床实习环境与职业成熟度、职业认同之间均呈正向相关关系(r=0.273,P<0.001;r=0.424,P<0.001),职业成熟度与职业认同之间呈正向相关关系(r=0.332,P<0.001),临床实习环境评价、职业成熟度中介效应分别为0.147、0.122。结论 临床实习环境评价、职业成熟度中介作用成立,应该构建良好的学生实习环境,促进护生良好的职业认同。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大学生身体欣赏与社交网站体像比较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问卷、身体欣赏量表、社交网站体像比较量表对安徽省某5所高校573 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采用描述性统计、方差分析、t 检验、Pearson 相关性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分析大学生身体欣赏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大学生身体欣赏总均分为(35.76±6.57)分;体质量、人际关系状况和社交网站体像比较是大学生身体欣赏的影响因素(P<0.05,R2=0.25)。结论 大学生身体欣赏水平是动态变化的,应针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  相似文献   

18.
王琦    张红梅  张逍显  孔栋    张倩 《现代预防医学》2020,(9):1617-1620
目的 探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老年慢性病病人社区护理需求现状及其与社区护理服务水平之间的差距,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慢性病患者社区护理需求调查表对郑州市2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452名老年慢性病病人进行调查。结果 老年慢性病病人社区护理需求总分为(90.91±12.49)分,均分为(3.38±0.46)分,健康教育维度得分最高,为(3.83±0.42)分;疾病管理维度得分最低,为(3.05±0.70)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年龄(β=0.288)、文化程度(β=-0.089)、患慢性病疾病数量(β=0.114)、患病年限(β=0.209)均为影响老年慢性病病人社区护理需求的主要因素(R2=0.493,F=42.823,P<0.01)。结论 老年慢性病病人有较高的社区护理需求,应根据其需求提供针对性的社区护理服务,并采取相应的措施提升社区护理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疾病预防控制(疾控)工作者幸福感的现状及影响因素。方法用疾控工作者幸福感量表(总分160分),对厦门市疾控工作者11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疾控工作者职业幸福感总分为(106.8±15.4)分,属于中等水平;男女类似;不同年龄组的总分以及身心健康、工作环境和工作量等维度,都呈现20~29岁最高,45~60岁组其次,30~44岁组最低的"U"型评分结果;在工作喜欢程度上,中级职称人员的评分最低;对职业幸福感影响因素前3位依次为身心健康、价值体现和工作喜欢程度。结论应在现有体制下提高疾控系统工作者职业幸福感,进而提升疾病控制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了解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现状,探讨影响其主观生活质量的因素。方法 采用一般调查问卷、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及中学生感知学校气氛问卷,于2019年7月—9月间调查安徽省不同地区五所中学300名初中生,采用分层回归方法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为(152.96±22.70)分。300人中,男生148人(49.3%),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为(151.58±21.25)分;女生152人(50.7%),主观生活质量总分为(154.30±24.02)分。分层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家庭月总收入(P=0.027)、师生关系维度(P=0.000)、同学关系维度(P=0.037)和学业压力维度(P=0.005)。结论 初中生主观生活质量总分整体偏低,且与家庭月总收入,学校气氛中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学业压力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