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 确定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构成.方法 基于军队中心医院职能和任务特点,针对影响军队医院护理质量的主要因素提出应对策略,运用三维质量结构理论、质性研究和Delphi法构建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 构建形成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含临床护理质量综合评价指标和军事行动卫勤保障任务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两部分,后者包含野战医疗队及维和二级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结论 军队中心医院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将质量控制延伸到多样化军事行动任务前沿,有利于军队医院护理质量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对丰富军事护理实践内涵、强化军事卫勤保障实力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通过文献复习,总结了美国、澳大利亚、爱尔兰及我国养老机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发现我国体系存在理论研究较为滞后,评价体系尚未统一,构建方法具有较强主观性,缺乏有效监管平台与机制等问题。建议遵循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开发步骤,加强学术研究,完善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内容,开发国家级养老机构护理质量指标数据平台。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适用于麻醉恢复室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监测麻醉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基于文献调研法初步构建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初步构建指标体系,通过两轮德尔菲专家咨询确定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两轮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90.9%、100%,权威系数为0.838,第一轮变异系数波动在0.044~0.209,第二轮变异系数波动在0~0.297。最终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8个二级指标和49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指标体系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和科学性,能够客观反映麻醉恢复室护理质量内涵,但仍需开展实证研究。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索我国护理质量评价研究现状,为进一步完善我国护理质量评价体系、提升临床护理质量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文献计量学方法,检索1995年-2015年收录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与护理质量评价有关的文献,对文献数量年度变化、文献类型、研究主题等进行分析。结果检索出符合标准的文献160篇,文献数量呈逐年递增趋势,文献类型以论著和综述为主,研究内容主要为综合性医院的护理质量评价。结论我国护理质量评价广泛开展,研究方法趋于规范,专科特色不断深化,建议构建一套规范、全面、统一的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以提升医疗机构整体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军队中心医院野战医疗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方法运用 Delphi 法对30名军队医院护理管理专家进行2轮问卷调查,构建军队中心医院野战医疗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结果确定的军队中心医院野战医疗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5个一级指标,28个二级指标,两轮咨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0.9667%和0.9655%,权威程度0.875,专家协调系数达到可接受程度。结论专家咨询法构建的军队中心医院野战医疗队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可为军队中心医院规范野战医疗队护理管理、提升野战救护水平提供科学依据,对增强军事任务卫勤保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需求量较大,但康复护理服务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章总结分析了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康复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模型、现状以及经验,认为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需要从宏观层面构建康复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根据不同级别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开展康复护理质量评价,并以质量评价为抓手加强社区康复护理人才队伍建设,还需要鼓励患者及其家庭共同参与康复护理,以此推进我国康复护理服务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为进一步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开展,建立可量化的指标。[方法]以三维质量结构理论为框架拟定指标体系初稿,编制问卷,采用德尔菲法对18名专家进行2轮函询,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级指标权重。[结果]2轮专家函询问卷的有效回收率分别为100%、94.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05,0.818。2轮函询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37,0.180(P<0.001)。最终形成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1个三级指标。[结论]本研究构建的“互联网+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可为安全推动“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质量评价依据。  相似文献   

8.
医疗质量评价与持续改进制度需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指标是一种以定量方式客观评估质量的元素,制定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可促进护理质量管理水平提升。阐述了护理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0年版)构建原则、筛选标准、构建过程、指标内容、指标体系意义与特点,指出了指标体系的局限性,并从指标研发与应用两方面提出了建议,从而不断完善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提升医疗与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采用循证科学的原理和方法,系统分析我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督评价的现状及其现有的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中医医院医疗质量监督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老年慢性病高发的情况下,延续护理能够有效规范老年慢性病患者出院后的医疗行为,促进患者康复,从而降低患者再住院率。文章将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延续护理的常见应用模式、开展方式、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述,并提出建议,以期为制定适应于我国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延续护理模式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我国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研究热点及发展趋势,为进一步推动专科护理质量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在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我国2000年1月1日-2022年9月13日发表于中文核心期刊的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相关研究。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对发文量、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情况、高频关键词、关键词共现和突现词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共纳入149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机构和作者分布均较分散,相互合作不紧密。研究热点有护理质量、质量指标、德尔菲法、护理管理等,研究前沿为敏感指标和满意度等。结论 我国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研究处于发展阶段。建议相关机构和研究者持续关注专科护理质量指标研究,拓宽研究视角,规范指标临床实证研究,丰富指标构建方法,关注患者结局指标,加强护理信息化建设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军人保健疗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科学评价军人保健疗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文献研究对疗养效果评价指标进行草案拟定,运用德尔菲法进行专家咨询,根据重要性程度采用模糊评估法筛选入围指标。结果与结论确立军人保健疗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为2级,共设6项一级指标和18项二级指标。军人保健疗养效果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为疗养效果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军队疗养院持续改进疗养质量,规范疗养服务行为,提升疗养保障水平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特点,为提高医疗质量提供依据。方法对2011年-2015年住院重点疾病监测指标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总例数在前6位的是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恶性肿瘤术后化疗、脑出血和脑梗死、糖尿病伴短期与长期并发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肾衰竭。15日内和31日内再住院率最高的分别是恶性肿瘤维持性化学治疗(10.94%)、恶性肿瘤术后化疗(43.58%)。平均住院日、平均费用和死亡例数最高的均为脑出血和脑梗死。结论医院应重点关注恶性肿瘤、脑出血和脑梗死的医疗质量指标监测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14.
本文论述了我国医院岗位评价的研究现状及应用,并以要素计点法为例,具体论述了医院岗位评价的操作过程及指标体系的构建,以及岗位评价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医疗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质量是医院的生命.随着人们对医院服务质量的重视,质量的内容也在不断赋予新的含义.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分析现实医院管理中的质量问题,完善评价体系.通过对山东省17个市(地)的96所二级以上医院的质量管理情况进行普查,结果发现在医院质量的各个管理环节和执行过程都存在较多问题,研究提出了进一步细化的医院质量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推动公立医院从粗放型管理转变为强调医疗质量和运营效率的精细化管理,引领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方法 以循证医学理念为核心,以病种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医疗大数据为基础,通过文献研究、专家咨询、层次分析、模型构建、标杆分析等方法对医疗质量管理的指标体系、评价方式、运行机制进行研究。结果 构建了一种基于“病种-专科-医院”的区域分层医疗质量评价方法,开发了一套基于实时数据的标杆分析法,用于区域医疗质量的评价和持续改进,并通过信息化平台向全市市级医院展示。结论 依托上海申康医院发展中心医联工程临床大数据平台,开展从病种、专科到医院的上海市级医院医疗质量评价及促进的实证研究,为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质量监测与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基于电子病历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的构建及面临的问题。方法通过文献回顾,结合多年从事医疗质量监测、管理工作经验,梳理电子病历、临床决策、质量监测之间的关系。结果构建了基于电子病历系统的医疗质量评估体系框架。该框架以临床医务人员工作为核心,以临床辅助决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为参考,在对患者实施诊疗的过程中,对各诊疗环节及指标进行实时监测。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评估指标体系,完成了医疗质量的动态评价。结论该评估体系结合临床决策信息,更加注重内在医疗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有助于提高医疗质量,减少医疗差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