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目的】 调研分析我国学会办刊的特点和挑战,研究我国学会办刊的发展策略。【方法】 通过数据分析、文献调研、案例分析等方法研究学术社团办刊现状,总结我国学会办刊的优势和挑战,探讨未来发展的策略。【结果】 学会在科技期刊创办和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学会办刊存在起步早、数量多、学科广等特点,也存在管理松散、数字化进程缓慢等问题。【结论】 加强期刊发展与学会工作的结合,加强学会办刊规划,加大专项支持力度,充分利用学会的智力资源和平台资源,提升办刊能力,实现一流期刊和一流学会的建设目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在全面推进“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实施的背景下,探索科技期刊提升学术服务能力的有效方法。通过提升卓越期刊的学术服务能力,使其为科技创新及学术交流提供多元化的支撑。【方法】 以《中国电机工程学报》为例,采用方法创新与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对提升学术服务能力的方法进行深入挖掘并积极开展实践。【结果】 根据不同的期刊服务对象有针对性地实施新举措,使得期刊学术服务的深度及广度不断延伸,服务能力显著提升。【结论】 培养卓越的学术服务能力是“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刊建设的重要内容。采用有效的方法可以使期刊学术服务能力得到快速提升,所提出的方法及办刊实践可为同行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深入研究老一辈科学家的科技期刊办刊理念,推动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方法】 基于1978年钱伟长与唐立民、王仁联名向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会提出的《关于力学期刊的出版问题的建议》,以及他主持创办《应用数学和力学》(中、英文版)的实践,研究和总结钱伟长的科技期刊办刊理念。【结果】 基于多年的科技期刊工作实践,钱伟长形成了独特的科技期刊办刊理念:确立编委会组建原则,明晰编委职责权利;以期刊为平台,发现培养青年人才;改革审稿制度,确保选稿透明公正;专辟讨论栏目、举办学术讲座,推动开放办刊;首创期刊双语出版模式,提升期刊国际影响力。【结论】 钱伟长基于多年科技期刊工作实践所形成的独特的科技期刊办刊理念,使《应用数学和力学》(中、英文版)成绩斐然,同样对当今科技期刊的办刊人员也有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回顾和总结《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发展历史和办刊宗旨,为今后办刊提供借鉴与参考。【方法】 利用文献计量、文献调研、人物访谈、内容分析、个人实践等方法梳理期刊的编辑出版状况、办刊宗旨与办刊特色。【结果】 30年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坚守办刊宗旨,吸引最前沿的成果、最新颖的内容,栏目设计匠心独运,数字化建设与时俱进,编辑队伍不断壮大、成熟。【结论】 创刊30年,《中国科技期刊研究》不忘初心,牢记办刊宗旨,见证了我国科技期刊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丰硕成绩,为我国的科技期刊发展及科技期刊研究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未来《中国科技期刊研究》将继续开拓进取,更上层楼。  相似文献   

5.
【目的】 在数字化出版背景下,探索如何提升地质学专业性科技期刊的学术质量和影响力。【方法】 以地质学科技期刊《岩矿测试》为例,结合近年来改革办刊举措,探讨专业学术期刊发展的可行性方案。【结果】 通过提高论文学术质量、推进数字化出版、利用大数据服务办刊、举办作者培训班等一系列期刊品牌建设举措,《岩矿测试》的行业认可度和学术影响力得到提升。【结论】 寻求特色的办刊之路是提高专业性科技期刊核心竞争力和整体影响力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和研究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办刊模式,为中文科技期刊做大做强提供参考。【方法】 以中国激光杂志社3种中文科技期刊的集群化发展为例,从机制体制改革、资源重组、细化分工、专业化发展的角度,详细介绍期刊集群化和差异化发展中的办刊理念、办刊策略和发展历程。【结果】 期刊集群化运作、专业化分工可有效提升办刊质量和工作效率。同时,集群化办刊模式可以实现统筹管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可显著提升期刊集群的品牌影响力,为中文科技期刊提供知识服务、服务学科发展奠定基础。【结论】 中文科技期刊集群化办刊模式可有效提升期刊的质量和影响力,转变“小、散、弱”现状,使各刊相互促进、融合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的】 全面梳理我国各类型企业主体办刊的情况,调研分析企业办刊的潜在需求及主要存在问题,提出我国企业办刊的发展策略。【方法】 根据2018年的年检数据及《中国科技期刊名录(2019)》对4958种科技期刊的主管或主要主办单位进行筛选,共筛选出1007种企业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并对所筛选期刊的基本情况、学术质量情况及办刊人力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相对于我国科技期刊,企业主管、主办的期刊学科分布主要集中在工业技术类,英文期刊数量较少,数据库收录比例不高,编辑部人力资源配置不甚合理,其根本原因在于企业办刊主体性质与高校、科研院所、学会有所不同。【结论】 企业主管、主办的科技期刊作为我国科技期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期刊管理者应加强期刊编辑队伍建设,推动期刊集群化发展,重点扶持行业代表性期刊,加大创办英文期刊的力度,以提高我国企业期刊的整体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在国家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背景下,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归纳梳理,把握其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特点,了解其发展脉络,在一定程度上为科技期刊发展提供建议。【方法】 从文献计量分析和主题分析视角对20余年来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相关研究与实践进行系统综述和述评。首先,根据期刊发展重要事件节点及其发展变化特征,将科技期刊发展策略相关研究分为3个时间阶段,分别是1998—2003年、2004—2015年、2016—2021年,并对各阶段研究主题进行归纳总结;其次,从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期刊办刊队伍建设、期刊质量控制、期刊出版模式发展、期刊国际化与影响力建设5个层面对我国科技期刊发展策略进行主题阐述。【结果】 1998—2003年,不同层次期刊主体在时代背景影响下较为关注发行量、编辑、质量、国际化、产业化等研究主题;2004—2015年,相关研究主题呈现出集中性、多样性的特点,可归纳总结为期刊出版体制改革、期刊办刊队伍建设、期刊质量控制、期刊出版模式发展、期刊国际化与影响力建设5个方面;2016—2021年,除延续先前研究主题外,还出现知识服务、增强出版、同行评议等新的研究方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建设也进入研究视野,相关研究内容多样性明显提高。【结论】 我国科技期刊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推进:顺应政策,推进科技期刊集群化建设;与时俱进,优化科技期刊办刊队伍;立体出版,促进科技期刊媒体融合;内容为王,稳步提升科技期刊影响力;满足需求,树立科技期刊品牌与声誉;技术参与,推进科技期刊出版传播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建设促进公共卫生学术交流与传播的国际化英文科技期刊的有效途径,为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提供借鉴和参考。【方法】 结合《生物安全与健康(英文)》(Biosafety and Health,B&H)的办刊实践,归纳新创办的英文科技期刊的办刊背景、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举措及获得的成效。【结果】 B&H创刊3 年以来,先后被国内外重要数据库,如DOAJ、RCCSE、CSCD、Scopus、CSTPCD等收录,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正在快速提升,期刊的开放获取政策、出版质量和规范性达到国际评估机构的认可标准。【结论】 B&H可填补我国生物安全学科领域期刊的空白,通过坚持国际化办刊之路、吸引优质稿源、积极策划专刊出版、多渠道宣传推广等特色举措,使期刊国际影响力得到快速提升,从而助力公共卫生领域的学术交流与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我国英文科技期刊提升国际影响力的举措,为我国科技期刊特别是新创英文科技期刊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方法】 以新创期刊Green Chemical Engineering(《绿色化学工程(英文)》,以下简称GreenChE)为例,总结GreenChE在国际化发展过程中的实践和举措,重点从人才队伍、稿件质量、多维度传播等方面进行探索讨论。【结果】 从筹备至今,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发展,GreenChE已取得一定的建设成效,学术质量与国际影响力逐步提升,先后被DOAJ、Scopus、CSCD等数据库收录。【结论】 新创英文科技期刊在筹办与发展过程中会面临很多困难与挑战,在借鉴成功办刊经验的基础上,结合GreenChE的实际,进一步探索出设置编委分类名单、打造期刊品牌效应、细化邮件推送策略等特色举措,从而实现新创期刊国际影响力的快速提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在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和“双一流”高校建设背景下,对中国农业大学期刊发展进行全方位分析,借鉴先进办刊模式,以促进我国涉农高校期刊发展的对策建议。【方法】 首先,系统梳理中国农业大学19种学术期刊的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在分析我国高校期刊发展模式和经典经验的基础上,以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的学术期刊为例,提出我国涉农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结果】 与综合类高校多采取期刊社或期刊中心的办刊模式,且多数综合类高校和少数成立期刊社的涉农高校对期刊发展都在实施长远规划相比,中国农业大学的期刊发展存在期刊缺乏集中管理、期刊自身定位不足、专业化办刊人才数量少、经费极度紧张等问题。【结论】 借鉴优秀高校期刊发展经验,提出促进我国涉农高校期刊高质量发展的4项措施:我国涉农高校尽快成立期刊社或期刊中心,建立期刊群集成发展管理平台;根据自身特色优势学科找准定位,将期刊发展规划列入高校长期发展规划中,积极创办新刊或进行刊物转型;加强期刊编辑人才队伍建设和青年人才培养;积极争取学校的财政支持以大力推动学科和期刊的共同发展,实现涉农高校期刊的高质量特色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结合国家对学术期刊发展的指导政策,为中国英文学术期刊发展路径提供思路、数据支撑和理论指导。【方法】 以中国ESI高被引科学家和ESI期刊在ESI 22个学科的分布为研究对象,对两者分别在世界ESI高被引科学家和世界ESI高被引期刊中的发展脉络进行分析。【结果】 两类研究对象的发展现状不均衡,中国ESI期刊行业布局尚未对中国ESI高被引学者的跨学科发展趋势做出响应。【结论】 在中国基础学科的高被引科学家不断涌现的背景下,除了大力发展基础学科的高质量期刊以外,扶持交叉领域期刊、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及文科和应用型学科期刊的发展对促进中国ESI期刊学科分布均衡发展有重要意义;中国ESI期刊应将扶植国内科研工作者作为首要使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针对科研诚信问题频发现状,发挥学术期刊在科研诚信建设中的独特作用,加强学术期刊科研诚信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科研环境,助推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法,剖析学术诚信缺失的表现及成因,结合在编辑出版工作中的实践经验及思考,在分析学术期刊独特作用的基础上,提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具体路径。【结果】 从顶层设计、内控管理、文化培育层面,提出学术期刊在加强学术失信防范、学术不端惩戒、科研信用管理、科研诚信教育等方面的建议。【结果】 学术期刊作为研究成果的主要载体,是科研诚信建设的重要关口,应切实把好科研诚信关,打造良好学术生态,推进一流学术期刊建设。  相似文献   

14.
陈玲  孔燕  徐飞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5):621-17
【目的】 通过对比分析中外学术论文与期刊,更好地了解我国科学高质量发展道路上的优势和短板,并提出优化策略,助力建设现代化科技强国。【方法】 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分别对中美英德法日六个主要科技大国在不同学科方向的SCI、SSCI论文和期刊的数量与质量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一方面,我国在化学、数学、计算机科学、材料科学和工程学科的学术论文成果及国际影响力突出,但在医学和社会科学学科还有待提升;另一方面,我国各个学科的学术期刊发展水平明显落后于美国,相对于目前科研水平明显滞后。【结论】 我国应鼓励发表高水平论文;补齐短板、谋划未来;向美英学习,加快建设一流国际期刊。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高质量儿科学期刊COVID-19相关论文的发表情况,为引导我国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提供参考。 【方法】 选择2019年9月国家权威机构发布的《首批临床医学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分级目录》中,儿科学领域T1级的10种期刊2020年1月1日至2020年10月5日发表的314篇COVID-19相关论文为研究对象。对第一作者为中国作者的论文所占比例及其在国内外SCI收录期刊、国内中文期刊的分布情况进行分析。 【结果】 在314篇COVID-19论文中,我国学者对COVID-19患儿进行研究的论文为50篇,78.0%(39/50)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儿科学期刊上。其中,13篇发表在《中华儿科杂志》,29篇发表在SCI收录期刊。18篇(62.1%,18/29)发表在国内SCI收录期刊。 【结论】 我国高质量儿科学期刊在疫情期间发挥了吸引高质量COVID-19研究成果的作用,而且这些研究论文发表较早,被引频次较高,这可能与疫情期间国内期刊及时采取应对措施有关。引导我国科研成果发表在国内高质量学术期刊的策略包括:提高国内科技期刊的国际核心竞争力;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加强选题策划;坚持高质量同行评议,保障论文质量;优化编辑出版流程,缩短发表周期;构建数字化、集群化、市场化期刊出版运营模式,提高期刊学术影响力;建立中国特色的学术评价体系,吸引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现有条件下我国建设化学专业刊群的有效方式和途径,为我国专业期刊集群建设和期刊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 以中国化学会期刊集群的建设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总结在我国期刊发展现有环境下化学专业刊群建设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案和启示。【结果】 中国化学会通过专业期刊集群建设、数据整合,为我国化学工作者提供丰富的学术资源,为国产优质化学期刊提供一个重要的展示、合作平台,但在规模、学术质量、运营方面仍有很大差距,还需进一步提高建设水平。【结论】 专业刊群建设应勇于突破固有观念屏障,以优质数据资源为基础,充分发挥集群优势,构建期刊协同发展格局,为我国相关专业学科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我国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提高我国农业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的策略,为一流农业科技期刊建设提供参考。 【方法】 利用中外期刊对比分析、文献查阅、专家访谈等方法,统计分析农业科技期刊的发展现状,提出科技期刊学术影响力提升策略。 【结果】 目前农业科技期刊存在稿源流失、编辑队伍专业化程度不高、本领域英文期刊数量较少等问题。 【结论】 通过切实做好约稿和审稿工作、刊发方法类论文,组织出版期刊专辑、创新论文表现形式、打造专业化编辑队伍、适时创办中国特色英文期刊等方法,可提高农业科技期刊的学术影响力。  相似文献   

18.
蒋恺  白翔  冯景  宋扉  杨海燕 《浙江预防医学》2021,32(11):1426-72
【目的】 针对计算机科学领域会强刊弱、期刊优质稿源不足的现状,探索本领域学术期刊借鉴会议成功经验的发展之道。【方法】 结合Science China Information Sciences的实践,梳理顶级会议专题的组织流程,包括特约编辑的甄选、投稿主题和征稿时间的选择、编辑在组织和出版过程中的重要工作,以及多渠道的宣传推广措施,并分析专题产生的影响。【结果】 通过合理的组织和宣传,顶级会议专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较高的被引频次,并激发了作者向期刊相关学科投稿的热情。【结论】 借鉴会议成功经验弥补期刊在评审、出版和交流方面的不足,从顶级会议争取优质稿源是计算机科学领域期刊提升学术水平和国际影响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中文综述的策划原则和约请方式,以期为中文科技期刊提供有益借鉴,促进中文科技期刊的质量提升和可持续发展。【方法】 结合经验总结法和案例研究法,梳理和分析《中国科学:数学》在2012—2021年10年间策划、组织和约请中文综述的具体实践。【结果】 通过编辑部与编委会的精心策划和组织,《中国科学:数学》吸引到海内外多位知名数学家的重要综述文章。【结论】 约请中文综述有助于中文科技期刊扩充稿源、提高学术质量、提升学术影响力,方便学者快速了解相关学科的发展脉络和现状,可进一步引导和推动学科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系统研究刊期变更的一般规律及其对学术期刊的影响机制,为学术期刊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平衡规模扩张和质量提升的决策提供参考。 【方法】 以经济类核心期刊为例,通过数据、文本和案例分析考察刊期变更的历史、原因和影响结果,通过机制分析研究刊期变更对学术期刊的影响。 【结果】 刊期变更通过出版时滞、载文量两个中介变量对学术期刊产生正、负两个方面的影响。 【结论】 在追求规模效应的同时,学术期刊也要充分考虑缩短刊期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以质量为先谨慎决策:在不具备变更条件时利用其他有效措施发挥其正向机制的作用,在过渡阶段做好准备工作,在变更后通过风险控制措施对冲其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