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肝病患者预后预测的准确性。方法肝硬化患者228例,重型肝炎患者156例,分别计算Child-Pugh及MELD评分,分析两种评分系统对肝病预后评估的优缺点。结果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相关系数为0.74,MELD评分的预测准确率显著优于Child-Pugh评分(Z=1.96,P<0.05)。结论MELD评分较好地预测肝病患者死亡发生的危险度,其评估效率优于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2.
于建武  赵勇华  孙丽杰  李树臣 《肝脏》2006,11(5):312-315
目的 应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并探讨年龄、性别、病因、低钠血症、顽固性腹水对MELD评分系统的影响.方法 对30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MELD评分,计算3个月病死率,应用c-统计值评估MELD预测的准确性并分析该评分系统的影响因素.结果 MELD在20~29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病死率为56.0%,30~39分者为76.5%,≥40分者为98.2%.评估MELD模型c-统计值为0.782.在单因素分析中,MELD在20~29分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死率与年龄(P=0.047)、病因(P=0.039)、血清钠(P=0.029)和腹水(P=0.031)密切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MELD在20~29分时年龄(P=0.012)、病因(P=0.024),血清钠(P=0.005)和腹水(P=0.017)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当MELD大于30分时,只有MELD积分(P=0.015)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 MELD评分系统能准确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3个月的预后.MELD在20~29分时,年龄、病因、低钠血症、顽固性腹水对MELD评分系统有一定影响.当MELD大于30分时,只有MELD积分是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3.
MELD评分体系在慢性重型肝炎预后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清  姚宏昌 《山东医药》2006,46(11):49-50
对11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别观察1个月和3个月,比较存活者与死亡者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对不同MELD评分患者的病死率进行比较。结果存活者与死亡者的MELD评分有显著差异,P〈0.05;随MELD分值升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病死率随之升高,呈显著正相关。认为动态进行MELD评分可用以评价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病情,从而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4.
陈吐芬  龚作炯 《肝脏》2008,13(1):7-10
目的 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和Child-Turcotte-Pugh(CTP)分级对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预后的评估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11例重型肝炎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人工肝治疗分为人工肝组56例与对照组55例,分别计算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ELD评分和CTP分级,进行对比分析,观察3个月内的临床转归。结果MELD分值与实际病死率呈正相关,MELD评分越高,病死率越高,在CTP分级中,CTPC级治疗效果最差,人工肝治疗的效果也差。MELD分值在〈20、20~30和30~40三个范围内,人工肝组病死率分别为12.5%、48.0%和72.2%,对照组分别为13.3%、62.5%和85.7%,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MELD≥40分患者人工肝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评分与CTP分级在人工肝治疗重型肝炎中具有预测作用。MELD评分和CTP分级各有特点,将两种评分方式有机结合互补不足,是符合临床实际的判断严重肝病预后较科学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5.
《肝脏》2015,(9)
目的探索不同临床类型肝脏病变的PBI模型分值状态。方法应用PBI模型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24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3例、代偿期肝硬化患者44例、慢性肝炎患者52例、急性肝炎(自限性)患者51例、非肝脏病患者52例进行回顾性测算。显示各临床类型肝脏病变的PBI评分均值情况,用Student-Newman-Keuls法比较各组之间的PBI评分均值;用U检验比较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不同临床转归的PBI分值变化情况;比较住院期内死亡患者在住院初期和临死前的PBI与MELD评分情况。结果重型肝炎肝衰竭组的PBI评分均值最低(13.34±14.03),与其他任何一个类型比较差异都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初期,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好转存活组与恶化死亡组的PBI评分均值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在住院期内死亡的患者中,住院初期的PBI值在1~27分范围,其中62.50%患者的PBI≤7分,用MELD评分则在9~51分范围,其中56.25%患者的MELD≥34分,在患者临死前,PBI值在0~15分范围,其中90.63%患者的PBI≤7分,用MELD评分则在7~60分范围,其中81.25%患者的MELD≥34分,临死前的PBI分值相对集中。结论 PBI简易预测模型显示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呈低分值特征,对重型肝炎肝衰竭患者恶化死亡的预测具有良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重型肝炎     
《传染病网络动态》2007,(11):97-101
各型重型肝炎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分析,慢性重型肝炎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48例临床分析,重型肝炎和肝癌肝硬化患者肝移植围手术期肾功能的变化,CTP和MELD评分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临床价值,慢性重型乙型肝炎的终末期肝病模型短期预后分析.[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四种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预后的价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Child-Turcotte-Pugh(CTP)评分、MESO指数和MELD-Na评分系统预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CTP、MESO和MELD-Na评分。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应用正态Z检验对四者曲线下面积进行比较。结果 156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访1年后有62例患者死亡,死亡组患者MELD、CTP、MESO和MELD-Na评分分别为31.2±6.51、2.4±1.3、2.4±0.6和39.4±9.8,均高于生存组患者(20.2±7.4、10.1±1.5、1.5±0.6和22.5±8.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6.71t,=7.20t,=8.14t,=9.65,均P〈0.01)。各评分系统的AUC分别为0.824、0.6750、.826和0.898;MELD-Na评分系统对慢性重型肝炎预后评估价值显著优于MELD、CTP和MESO(均P〈0.01)。结论 MELD-Na是判断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一个较好的指标,其准确性优于MELD、CTP评分和MESO指数。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及Child—Pugh评分对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ELD评分公式及Child—Pugh分级对136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评分及分级,比较两种系统对肝硬化预后的评估。结果分别有19.85%和33.82%患者3个月和6个月内死亡,死亡组MELD和Child—Pugh评分均高于生存组(P〈0.001);MELD评分在3个月预后评估的ROC曲线AUC高于Child—Pugh评分(P〈0.05);生存分析表明MELD与Child—Pugh评分均可有效地分辨6个月内可能生存及死亡的患者(P〈0.005);MELD评分与Child评分显著相关(r=0.67,P〈0.001)。结论MELD评分及Child—Pugh评分均可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MELD评分短期评估优于Child—Pugh分级。  相似文献   

9.
《肝脏》2018,(10)
目的分析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for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评估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预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至2008年12月5家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患者561例临床资料,分为生存组和死亡组,计算患者入院时的MELD评分,应用t’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评价MELD对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的MELD分值为(22.25±4.35),死亡组MELD分值为(28.94±8.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在其他影响因素均衡的条件下,MELD分值每增加1,死亡的可能性增加至1.182倍,MELD评分的Logistic回归方程预测预后总的正确率为68.4%,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MELD评分的AUC为0.759,95%置信区间为(0.720~0.798),MELD界值为27,其诊断的正确度为中等。结论 MELD评分系统预测我国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的预后有临床应用价值,但效能中等。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Child、终末期肝病模型(model of end-stage liver disease,MELD)动态评分在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风险评估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选取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142例,根据转归情况分为死亡组和非死亡组,其中死亡组41例。根据患者住院资料进行Child和MELD评分,由两次住院Child和MELD评分结果,计算Child和MELD动态变化率(△Child、△MELD),并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ROC曲线分析及COX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死亡组Child、△Child、MELD、△MELD中位数均显著高于非死亡组(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显示,Child C级、△Child≥1、MELD≥15分、△MELD≥1患者的生存率均明显降低(P0.01);ROC曲线分析显示,Child、△Child、MELD、△MELD对失代偿期肝硬化的死亡风险的预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Child与MELD、△Child与△MELD的AU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MELD、△MELD并不是死亡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Child、△Child是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的独立因素,其风险比分别为1.261和2.055。结论 MELD评分在肝硬化患者死亡风险的预后评估中并不优于Child评分,相反,在一定范围内,Child评分要优于MELD评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Child.Turcotte.Pugh评分(CTP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integratedMELD(iMELD)评分系统对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分别计算105例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CTP、MELD、MELD—Na和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4种评分系统判断酒精性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105例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49例,死亡组MELD-Na评分[(19.42±9.32)分]与生存组[(8.79±4.34)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CTP、MELD以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ROC曲线AUC比较,iMELD评分(0.854)〉MELD—Na评分(0.844)〉MELD评分(0.839)〉CTP评分(0.762)。结论CTP、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均可有效地预测酒精性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短期预后,且MELD、MELD—Na和iMELD评分对短期评估效率优于CTP评分,能更准确地反映病情的轻重,更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终末期肝病模型联合Na评分(MELD-Na)、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血钠比值(MESO指数)、Child-Pugh(CTP)分值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对14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比较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之间的MELD评分、MELD-Na评分、MESO指数及CTP分值,并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MELD、MELD—Na评分、MESO指数和CTP分值判断肝硬化患者预后的准确性并获取最佳临界值。结果在随访的3、6及12个月内死亡组和存活组MELD、MELD—Na、MESO及CTP评分比较有显著差异,在判断患者3、6及12个月生存率的ROC曲线Auc比较中,MELD—Na评分与MESO指数、MELD评分及CTP分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差异(P〈O.05)。而MELD评分与Child-Pugh分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ELD—Na评分、MESO、MELD及CTP均能较好预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预后,其中MELD—Na仍是以上预测失代偿期肝硬化预后中最具优势的评分模型。  相似文献   

13.
戴静毅  李云丽  庄林  段丽平 《肝脏》2012,17(9):630-632
目的比较CTP分级、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对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3个月死亡危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9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入院之日起3个月是否存活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其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及iMELD评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49例中有77例患者3个月内死亡,存活组(172例,69.1%)与死亡组(77例,30.9%)进行比较,CTP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在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iMELD评分的分辨力优于CTP评分、MELD评分、MELD-Na评分。结论 CTP分级、MELD评分、MELD-Na评分、iMELD评分对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3个月死亡危险均有判断价值,iMELD评分预测价值更佳。  相似文献   

14.
郑盛  杨晋辉  唐映梅  刘海  尤丽英 《肝脏》2012,17(6):385-388
目的比较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系统、MELD-Na评分系统、MESO指数评分系统以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3个月)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230例,分别计算每例患者入院时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分值,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生存率,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及曲线下面积(AUC)比较四种评分系统判断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的价值。结果 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随访3个月内死亡68例,生存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2.34±4.36、24.26±5.45、1.62±0.23和37.59±6.97,死亡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分别为27.76±5.28、30.11±6.19、2.05±0.1 8和46.65±7.01。死亡组与生存组的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05,0.000,0.003)。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在判断230例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3个月生存时间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52、0.856、0.857和0.847,95%可信区间分别为0.759~0.897、0.754~0.893、0.760~0.898、0.781~0.906,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ELD、MELD-Na、MESO及iMELD评分系统对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短期预后均有一定的预测价值,但四种评分系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较准确的预后判断仍需要结合临床实际。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估Blatchford,Rockall,MELD评分系统对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2009年2月~2013年2月我院收治的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46例,采用Blatchford,Rockall,MELD评分系统对患者进行评分和危险度分级,计算各个危险度患者的再出血率、病死率。采用ROC曲线下面积分析3种评分系统对患者6个月内死亡的预测价值。[结果]生存组和死亡组患者Blatchford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生存组患者Rockall和MELD评分均小于死亡组(P0.05)。随着Blatchford,Rockall,MELD评分的增加,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再出血率和病死率均逐渐增加。Blatchford评分低危组再出血比率高于其余2种评分系统,而Rockall评分高危组患者再出血比率显著高于其余2种评分组(P0.05)。在病死率方面,Rockall高危组患者病死率高达94.1%,显著高于其余2种评分系统(P0.05)。Blatchford,Rockall,MELD评分系统评价患者6个月内病死率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56、0.61、0.85(P0.05)。[结论]Blatchford,Rockall,MELD评分系统可作为肝硬化胃底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危险性和预后的评估指标,而MELD评分系统对患者死亡的预测价值优于其余2种评分系统。  相似文献   

16.
目的应用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评价国内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方法应用循证医学的系统评价方法,对2000年1月~2006年12月在国内生物医学期刊有关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进行质量评价。结果纳入8个RCT(n=578)研究拉米夫定100mg/d治疗乙肝肝硬化的疗效,纳入文献的总体方法学质量较高,4篇Jadad评分为3分以上,但在随机化方法、分配隐藏和盲法的使用方面重视不够。分析结果显示,使用拉米夫定可明显促使ALT复常,对Child—Pugh评分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短期内使用拉米夫定对HBVDNA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长期则无统计学意义(P〉0.05)。拉米夫定治疗组的HBeAg转阴率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米夫定治疗乙肝肝硬化是安全的,它可使ALT复常,降低Child—Pugh评分,但对HBVDNA和HBeAg转阴率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比较肝硬化患者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结合腹部CT测量肝脾体积以探讨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评价肝脏储备和代偿功能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139例肝硬化患者行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Child-Pugh分级及MELD评分,分析各组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的呼气参数值之间的相互关系,比较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脾脏体积变化以进一步评估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反映肝细胞储备和代偿功能的作用。结果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肝脏功能分级与肝硬化患者传统的Child-Pugh分级判定肝功能状况具有良好一致性(κ=0.55,P<0.05),与MELD评分比较具有一致性(κ=0.41,P<0.05);肝脏病变程度越重,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量化值越小,肝硬化患者呼气参数值显著下降(P<0.05),肝细胞储备和代偿功能越差;呼气试验参数与Child-Pugh分级计分、MELD评分、血清总胆红素、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呈明显负相关(P<0.01),与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凝血酶原活动度、胆碱酯酶呈正相关(P<0.01),与肝硬化患者脾脏体积呈负相关(P<0.05),与血肌酐、ALT、肝脏体积无显著相关性(P>0.05)。6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中Child-Pugh分级、MELD评分越高,肝脏体积越小;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量化值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肝脏体积呈正相关(P<0.05)。结论 IRIS13C(红外线同位素13C)-美沙西汀呼气试验可准确反应肝硬化患者肝脏储备及代偿功能。  相似文献   

18.
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预后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总结426例慢性重型肝炎病例的预后因素。方法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年龄、肝硬化Ch ild-Pugh分级、败血症、肝肾综合征、重型肝炎分期、消化道出血为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各自相关系数构建评估方程,将原始数据代入公式。结果两组患者分值差异显著(P<0.001),以0.5为判别界限,好转组临床符合率84.3%,无效组临床符合率95.5%。结论评估方程可较好地评估预后,对指导临床选择治疗方法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4年10月—2016年6月因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食管胃静脉曲张来我院进行治疗的患者165例,根据就诊当天是否发生破裂出血分为出血组和非出血组,分析该类患者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和WBC计数方面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HGB、PT明显高于非出血组,而PLT明显低于非出血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血组患者中肝功能Child-Pugh评分C级患者、重度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及中重度腹水患者明显多于未出血组,2组患者在肝功能Child-Pugh评分、食管胃静脉曲张和腹水严重程度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肝功能Child-Pugh评分、PLT、腹水、门静脉内径和感染是发生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其中腹水严重程度是最主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肝功能Child-Pugh分级较低、PLT较低、腹水较严重、门静脉内径较大和出现感染是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发生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须尽早进行对症治疗,预防破裂出血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