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3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殷芳  郭致平 《安徽医药》2020,24(11):2267-2272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能否预防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导致的不良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 2009年 1月至 2016年 12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病人 157例及直接行胃癌根治术病人 139例。比较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组中有并发症和无并发症病人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复发生存率。结果在直接行胃癌根治术的病人中,并发症的发生率为 48.20%高于联合新辅助化疗病人的 35.03%(χ2=5.278,P=0.022)。 157例新辅助化疗联合胃癌根治术病人中有 55例(35%)出现 2级以上并发症。在有并发症的病人中, 3年总体生存率、 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64.61%和 43.55%,而对于无并发症病人, 3年总体生存率、 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 68.26%和 48.78%,有并发症病人与无并发症病人的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多因素分析中,肿瘤退缩分级与总体存活率和无复发生存率差独立相关(P=0.030)。结论新辅助化疗可减少胃癌根治术病人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可减少胃癌根治术后并发症所导致的不良预后;肿瘤新辅助治疗后的退缩反应对病人的预后有显著影响,能指导术后辅助治疗方案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硬膜外麻醉与局部麻醉在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78例腹股沟疝无张力修补术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硬膜外麻醉,观察组采用局部麻醉。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下床时间、进食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恶心、尿潴留例数显著少于对照组。结论局部麻醉可将对患者生理、心理影响降至最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消化内科老年患者入院时的营养状况,为存在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患者实施营养支持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体质量指数(BMI)、血清清蛋白(ALB)和前清蛋白(PA)水平等指标进行营养状态评估;采用营养风险筛查法(NRS 2002),选择入院48h内、符合NRS 2002标准、可获得BMI的患者264例,以BMI<18.5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对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不能获得BMI的96例患者,以ALB替代,ALB<30g/L者计3分,进行营养风险评分。NRS 2002≥3分判定为有营养风险,统计营养不良和有营养风险的发生率。结果符合NRS 2002标准的264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7.9%。不完全符合NRS 2002标准的96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41.7%。总计360例患者中营养风险发生率为38.9%。BMI<18.5、ALB<30g/L的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分别为9.0%、2.8%。在BMI≥18.5患者中,NRS评分≥3分者28.8%。农村和城市老年患者营养风险发生率分别为48.5%和32.5%(P<0.05)。结论消化内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率较高,应重视老年患者特别是农村老年患者营养风险的发生。NRS 2002方法能预测和及时发现营养不良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水飞蓟素胶囊联合多烯磷脂酰胆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NASH患者被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采用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易善复口服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易善复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观察患者症状、肝功能、血脂、血糖及肝脏彩超变化。结果观察组症状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1或P0.05);两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固醇降低,肝脏脂肪变性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明显;两组患者总胆固醇水平降低,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当飞利肝宁胶囊联合易善复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能够有效改善NASH患者的临床症状、肝功能、血脂、血糖及其肝脏影像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郑盛  殷芳  肖琼怡  郭致平 《肝脏》2014,(12):918-923
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急性肝功能衰竭大鼠的治疗作用,并优化移植治疗途径。方法采用组织块贴壁法收集 hUCMSC,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表面标志物。将 SD 大鼠随机分为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组,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模型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急性肝衰竭动物模型采用一次性腹腔注射2.5 mL/kg CCl4橄榄油(1∶1)混合溶液建立,24 h 后移植治疗组分别经尾静脉和肝叶注射 hUCMSC 细胞悬液;治疗后0 h、24 h、48 h、72 h、96 h和1周收集血清分析肝功能恢复情况;治疗后3 d、1周、2周留取肝脏标本,观察病理学恢复情况,用 Real-time PCR 检测鼠肝中人 CK8、CK18和 AFP 基因 mRNA 转录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人 CK18的表达。结果移植治疗组 TBil 和 ALT 含量较模型对照组有明显恢复(P <0.05),肝细胞再生程度提高,炎细胞减少,肝脏病理学修复作用增强。在造模后1周、2周时,经尾静脉移植治疗组和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的肝组织中,CK8、CK18和 AFP 基因 mRNA 的相对转录量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尾静脉注射移植治疗组和经肝叶移植治疗组中,移植后的 hUCMSC 在鼠肝中诱导分化后表达人肝细胞相关蛋白 CK18。经尾静脉和经肝叶注射移植治疗组的肝功能、移植细胞分化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采用 hUCMSC 移植治疗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后,能促进肝功能和肝脏病理学修复。移植后的 hUCMSC 自身能分化为具有肝细胞功能的类肝样细胞。经尾静脉与经肝叶注射移植疗效相似。  相似文献   
6.
郑盛  殷芳  刘海  王玉波  朱为梅  郭致平 《肝脏》2008,13(2):178-179
为探讨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电解质紊乱及其与Child-Pugh分级的关系,我们对96例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和56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Na^+、K^+、Cl^-、Ca^2+水平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云南省昆明地区上消化道出血(UGB)的病因构成、诊治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2005年10月至2009年10月云南省第三人民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1 280例UGB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治疗及病情变迁,使用SPSS 11.0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结果:(1)一般资料:男女比例为1.62:1(791:489),年龄15~92(57.5±15.8)岁.患病高峰年龄≥60岁,老年人UGB发病率明显高于青、中年组(56.2%比21.3%和56.2%比22.5%,P值均<0.05).(2)服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者急性胃黏膜病变发生率(16.8%)明显高于不服者(1.5%),P<0.01.(3)85.4%(1 093/1 280)的UGB患者伴随不同程度的贫血,以中度为主.(4)急诊胃镜确诊率(92.4%)明显高于非急诊胃镜确诊率(54.6%),P<0.01.(5)消化性渍疡出血的止血成功率(87.2%)明显高于其他病因引起的出血(52.0%),P<0.01.结论:云南省昆明地区UGB患者以高龄男性为多见.服用NSAIDs是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急诊胃镜检查有利于UGB的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恩替卡韦联合双环醇片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未应用其他抗病毒药物的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113例,并将其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57例,每日口服恩替卡韦0.5 mg,同时每日服用双环醇片75 mg;对照组56例,仅给予口服恩替卡韦每日0.5 mg,两组均连续用药104周,观察治疗前后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及病毒学指标的改变.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ALT均明显下降,试验组更为显著(P<0.01).治疗12周时,两组患者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治疗时间延长,在治疗24、52、104周各时间点,试验组HBeAg转阴率及血清学转换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BV DNA水平均出现明显下降,但各治疗时间点HBV DNA下降水平及检测不到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2周时,试验组和对照组各出现1例和2例耐药,耐药率分别为1.75%和3.57%,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04周时,试验组耐药1例,对照组耐药3例,耐药率分别为1.75%和5.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均未发生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恩替卡韦与双环醇片联合应用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在肝功能及病毒学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且安全.  相似文献   
9.
门静脉高压导致的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是肝硬化患者最危险的并发症之一,死亡率高达50%[1]。目前,门静脉高压症患者除了进行肝脏移植外,尚没有其他方法去除已经形成的机械性梗阻因素。肝硬化患者手术耐受性差且远期疗效不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建立由血清指标和腹部B超组成的无创性诊断模型来预测肝硬化患者门静脉血栓(PVT)的形成。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消化内科2007年1月~2010年1月确诊的肝硬化患者280例,随机抽取166例作为模型组,84例作为验证组,均行腹部螺旋CT增强扫描以了解有无门静脉血栓形成。记录患者肝硬化病因、年龄、性别以及入院后腹部B超和实验室常用指标,包括血常规、生化、凝血酶原时间、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等参数。在模型组,对指标依次行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相应的独立预测因子,在此基础上构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指数模型,最后在独立的验证组中检验模型的诊断效率。结果模型组建立了一个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MPV)、血小板(PLT)三项指标组成的综合指数模型(PVT index)。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显示PVT index值为7.2时,其预测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形成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4(0.753,0.946),诊断敏感性为82.1%,特异性为86.7%,阳性预测值为93.53%,阴性预测值为64.58%,诊断精确性为81.77%。将PVT index以同样标准应用于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6(0.785,0.962),诊断精确性为82.16%。结论由血浆D-二聚体、门静脉内径、血小板等指标构建的无创性预测模型有助于早期预防和发现PVT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