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学生中低特质焦虑个体在有无诱发恐惧情绪下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方法根据特质焦虑问卷得分,在大学一年级学生中选择得分最低的59名随机分为低焦虑试验1、2组完成注意试验。采用点探测任务,以情绪面孔图片为刺激材料,要求被试尽快对探测目标作出判断。比较有无诱发恐惧情绪下低特质焦虑个体对情绪面孔的注意偏向差异。结果当无诱发情绪时,被试对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值与0比较差异显著[D=(-11.09±25.40),t=-2.391,P=0.024),其指向指数值与0比较差异显著[OI=(-20.28±22.90),t=-4.850,P<0.01];当诱发恐惧情绪时,被试的对负性面孔的注意偏向值与0比较差异不显著[D=(3.73±25.28),t=0.794,P>0.05]。结论低特质焦虑大学生对负性面孔存在回避现象是由指向引起的,而在诱发恐惧情绪时回避现象消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抑郁情绪对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以贝克抑郁量表(BDI)和抑郁自评量表(SDS)为工具筛选出了34名抑郁个体和35名正常被试进行真人情绪面孔的负启动任务的行为学实验.结果 发现2组被试对负性面孔的负启动效应差异有显著性(t =3.491,P =0.001),抑郁情绪组[(-66.992±198.051)ms]低于正常对照组[(121.386±154.270)ms];对负性面孔的正启动效应差异有显著性(t =4.546,P =0.000),抑郁情绪组[(-317.787±131.839)ms]高于正常对照组[(-128.083±116.260)ms],但对正性面孔正负启动条件下的启动效应均差异无显著性(P >0.05)[分别为正启动条件下正常对照组(-229.618±135.978)ms,抑郁情绪组(-201.534±95.436)ms;负启动条件下正常对照组(20.658±143.446)ms,抑郁情绪组(32.033±120.625)ms].结论 提示2组被试都对正性面孔的易化效应和抑制效应无显著区别;但两者对负性面孔存在差别,正常对照组能成功抑制负性刺激,而抑郁个体对负性刺激则有过度易化效应和抑制不足的倾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不同试验情景下不同社交焦虑水平的大学生对威胁性面容表情图片的注意偏向.方法 根据在社交回避及苦恼量表上的得分从500名大一学生中筛选出23名高分组被试和24名低分组被试,并将被试随机分入威胁性(预先被告知要发表演讲)和非威胁性试验情景,完成点探测试验,记录注意偏向得分(ABS).结果 在威胁性试验情景下,社交焦虑高、低分组被试的ABS分别为(-2.63±1.83)ms、(0.42±1.36)ms,差异有显著性(t=4.641,P=0.000);在非威胁性试验情景下,社交焦虑高、低分组被试的ABS分别为(-0.41±1.56)ms、(0.47±0.67)ms,差异无显著性(t=1.732,P=0.106).社交焦虑个体在威胁性、非威胁性试验情景下的ABS分别为(-2.63±1.83)ms、(-0.41±1.56)ms,差异有显著性(t=3.122,P=0.005);而低分组被试在威胁性、非威胁性试验情景下的ABS分别为(0.42±1.36)ms、(0.47±0.67)ms,差异无显著性(t=0.124,P=0.903).社交焦虑和试验情景的交互作用对注意偏向得分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6.881,P=0.012);社交焦虑和试验情景的主效应因素均差异有显著性(F=20.429,P=0.000)、(F=6.413,P=0.015).结论 社交焦虑大学生回避威胁性面容表情图片,而且在威胁性试验情景下,这种回避倾向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戒酒初期男性酒依赖患者( alcohol dependence,AD)注意偏向特点及与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30例戒酒初期的男性AD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37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实验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结果 AD组在中性词、负性词、线索词的反应时[分别为(1382.13±323.38)ms,( 1365.76±313.03) ms,(1433.20±342.23)ms],高于HC组[分别为(797.27±216.97)ms,(794.11±209.41 )ms,(799.40±215.82)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827,P<0.001;t=8.922,P<0.01;t =9.234,P<0.01);AD组对中性词、负性词的错误数[(3.70±2.56)次,(4.23±2.53)次],高于HC组[(2.11±1.87)次,(1.92±1.82)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39,P=0.005;t=4.355,P<0.01);在线索词错误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酒相关线索词的注意偏向与首次饮酒年龄存呈负相关(P<0.05),与持续饮酒时间及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呈正相关(P<0.05);成瘾年龄和焦虑自评量表总分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戒酒初期男性AD患者对酒相关线索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这可能与犒赏中枢的异常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首发型抑郁症患者注意偏向特点。方法选取34例未经治疗的首发型抑郁症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实验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结果患者组在负性词、中性词、正性词的反应时[分别为(1185.71±410.60)ms,(1127.92±344.89)ms,(1166.17±395.72)ms],高于HC组[分别为(754.68±215.36)ms,(755.37±213.49)ms,(761.70±194.6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775,P〈O.01;t=5.675,P〈0.01;t=5.708,P〈0.01);方差分析显示患者组在负性词、中性词、正性词的错误数[(3.41±2.11)次,(2.24±1.65)次,(2.97±1.17)次]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197,P=0.018),LSD(Leastsignificantdifference)进一步两两比较发现,负性词与中性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在治疗前对负性词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对负性相关刺激的注意偏向可能是抑郁症患者认知特质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具身情绪操控对抑郁倾向个体情绪面孔注意偏向的影响。方法 2018年6—12月共选取91名抑郁倾向大学生, 采用3(具身情绪启动类型:积极情绪、消极情绪、无启动)×2(情绪面孔:愉悦、悲伤)的混合试验设计, 基于情绪面孔点探测范式测量注意偏向。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在注意偏向方面, 具身情绪启动类型和情绪面孔的交互效应显著[F(2, 88)=5.97, P=0.004, ηp2=0.119]。进一步简单效应分析显示, 在愉悦面孔条件下, 启动具身积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高于启动具身消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14.30±18.23)ms, (-6.53±38.17)ms, P<0.05], 启动具身消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低于无具身情绪启动的被试注意偏向[(-6.53±38.17)ms, (9.16±30.62)ms, P<0.05];在悲伤面孔条件下, 启动具身消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28.22±35.33)ms]高于启动具身积极情绪的被试注意偏向[(11.71±29.24)ms, P<0.05]和无具身情绪启动的被试注意偏向[...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不同海拔的高原军人焦虑特点,探讨负性认知加工偏向与不同海拔高原军人的焦虑现状的关系.方法 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te-trait anxiety inventory,STAI)和负性认知加工偏向问卷对4 631名高原军人进行团体问卷调查,以驻地海拔高度为分组依据,对官兵焦虑现状进行组间比较,并依据海拔分组以年龄、职别、文化程度等进行分层组间比较.结果 ①不同海拔组官兵在状态焦虑、特质焦虑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不同海拔组军人状态焦虑和特质焦虑水平不存在性别、独生子女与否的差异(P>0.05),而在职别、文化程度方面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③负性认知加工偏向因子与状态焦虑、特质焦虑在不同海拔组内均存在显著正相关(r为0.15 ~0.47,P<0.01);④负性解释偏向因子在<1 500 m组对特质焦虑呈负向预测作用(β=-0.15,P<0.01),并且仅<1 500 m组的回归方程中纳入负性注意偏向因子;负性沉思偏向在各海拔组内均对特质焦虑起正向预测作用(β=0.19,β=0.36,β=0.37,p<0.01).结论 不同海拔高度官兵的焦虑状况存在差异,负性沉思偏向起到正向预测高原官兵特质焦虑水平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焦虑障碍患者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特点,并分析其与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方法:运用点探测范式和心理问卷分别对36例焦虑障碍患者和36例正常者进行评估,比较2组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差异;比较不同性别焦虑障碍患者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比较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的差异;分析注意偏向、认知风格和人格特质的相关性。结果:焦虑组和对照组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 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焦虑组和对照组自动思维得分、功能失调态度得分、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男性和女性焦虑障碍患者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社交焦虑症和广泛性焦虑症负性注意偏向分数、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警觉分数、注意解除分数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功能失调态度与负性注意偏向分数(r =0.383)、注意警觉(r =0.204)呈显著正相关(P <0.05);注意偏向分数、注意警觉分数与自动思维、艾森克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正确率差异分数、注意解除分数与自动思维、功能失调态度得分、与艾森克人格N维度得分无相关性(P >0.05)。结论:焦虑障碍患者存在对负性刺激的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警觉,该注意偏向存在性别差异,且与认知风格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注意偏向训练对特质焦虑军校大学新生的情绪体验和认知偏向的影响.方法 选取某军校2015级入学新生中有特质焦虑倾向的学员80名,分为趋向正性组、中性对照组、逃离负性组和空白对照组,训练采用情绪词点探测实验范式,其中趋向正性组的情绪词为正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正性词语;中性对照组的情绪词仅有中性词,探测点位置随机出现;逃避负性组的情绪词为负性词语和中性词语,探测点始终位于中性词语;而空白对照组不进行任何训练.训练前后分别采用正/负性认知偏向量表(APNIS)和正负性情绪量表(PANAS)进行调查.结果 (1)空白对照组训练前后的正负性情绪分数和正负性认知偏向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逃离负性组训练后的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正性自己的分数显著增加(P<0.05).(3)中性对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4)趋向正性组训练后负性情绪显著减少(P<0.05).结论 注意偏向训练对降低特质焦虑的军校大学新生的负性情绪,提升其正性情绪,增加其正性认知偏向均有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夏伦保  夏炎 《安徽医学》2014,(7):940-942
目的探讨进展期胃癌患者情绪及注意偏向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治疗初期的进展期胃癌患者以及与其人口学资料相匹配的40例健康对照组(HC)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文情绪词进行注意偏向的测试。所有被试者试验前分别予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对两组患者进行评定。结果胃癌患者组在SAS,SDS得分[(51.51±6.38)分,(55.23±5.51)分]高于对照组[(41.05±8.66)分,(42.18±10.0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710,P=0.000;t=8.018,P=0.000);患者组在情绪词Stroop任务中负性词的正确率[(78.57±16.70)%]低于对照组[(85.05±1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48,P=0.034)。SDS量表得分与负性词正确率呈负相关(r=-0.529,P=0.000)。结论进展期胃癌患者对负性相关信息具有显著的注意偏向,需加强胃癌患者注意偏向的训练。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和分析首发抑郁症(FED)与难治性抑郁症(TRD)患者的注意偏向特点。方法以26例FED患者(FED组)和27例TRD患者(TRD组)作为研究对象,以41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Heathy controls,HC)。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估临床严重程度,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任务进行注意偏向测试,并进行3组组间比较和分析。结果①TRD组与FED组在 HAMD、SDS 量表得分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注意偏向测试显示 FED 组[(1213.07±391.28)ms,(1128.73±318.39)ms,(1184.90±386.40)ms]与TRD组[(1403.28±345.34)ms,(1333.71±331.38)ms,(1325.92±300.16)ms]在负性词、中性词、正性词的反应时均高于HC组[(754.08±212.88)ms,(763.43±209.01)ms,(763.45±192.69)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79,P=0.000;F=36.065,P=0.000;F=35.440,P=0.000);③TRD组在负性词错误数方面高于H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96,P=0.021);④TRD组在负性词、中性词、正性词的反应时均高于FE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9.679,P=0.000;F=36.065,P=0.000;F=35.440,P=0.023)。结论 TRD与FED均存在明显的注意偏向方面和执行功能方面的损伤,与FED患者相比,TRD症患者的执行功能损害更为严重。SDS、HAMD量表评估并不能反映TRD的临床严重程度,对消极词汇的注意偏向可能是TRD的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汶川震后焦虑儿童与非震区正常儿童注意控制的特点.方法 采用<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筛选出震后焦虑儿童18人,并从非震区选取正常儿童18人作为对照组.两组被试分别完成视觉搜索任务.结果 (1)震后焦虑儿童的判断正确率显著低于非震区正常儿童[(0.95±0.01),(0.98±0.01),P<0.01].(2)震后焦虑儿童的反应时显著长于非震区正常儿童的反应时[(1664.5±78.5)ms,(1110.7±78.5)ms,P<0.01].(3)所有儿童在有效信息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1304.7±61.3)ms,(1475.8±71.5)ms,P<0.05]和中性信息条件[(1304.7±61.3)ms,(1382.3±47.4)ms,P<0.05];中性信息条件下的反应时显著短于无效信息条件[(1382.3±47.4)ms,(1475.8±71.5)ms,P<0.05].结论 震后焦虑儿童的注意控制能力显著低于非震区正常儿童,地震这一创伤性突发事件引起的焦虑情绪影响了震区儿童的注意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疼痛患者对痛觉相关信息是否存在注意偏向。方法采用E-prime 2.0程序编写情绪Stroop范式,记录并比较慢性疼痛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20例)对3类词汇(包括中性、痛觉、威胁)颜色命名的反应时及正确率,考察慢性疼痛患者的注意偏向。结果慢性疼痛患者对痛觉相关词汇的颜色命名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86.02±18.15)ms vs(774.73±17.34)ms,P〈0.05],威胁相关词汇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92.35±17.72)ms vs(774.73±17.34)ms,P〈0.05];健康对照组威胁相关词汇反应时长于中性词汇[(779.75±20.99)ms vs(764.74±20.53)ms,P〈0.05],对痛觉相关词汇的颜色命名反应时与中性词汇无统计学差异。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发现存在刺激类别的主效应(F=18.86,P〈0.01),以及组别和刺激类别的交互效应(F=4.48,P〈0.05)。慢性疼痛患者痛觉相关词汇注意偏向与疼痛持续时间无关,与患者焦虑水平显著相关(r=0.471,P〈0.05)。结论慢性疼痛患者存在对痛觉相关信息的注意偏向,并且与焦虑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汉语不同强度联想词汇在听觉刺激条件下失语症患者语义启动效应的特征.方法 采用联想词汇库中高、中、低及无联想强度的刺激-联想词汇对作为语义启动的材料,通过检测反应时间和错误率.观察失语症患者(n=11)和正常对照组(n=16)在听觉呈现条件下的语义启动效应.结果 2组人群反应时间在高、中、低联想强度词汇对较无联想强度词汇对明显缩短,依次为:失语症组[(1270.20±47.70)ms.(1340.50±266.25)ms,(1429.70±317.07)ms,(1549.00±325.87)ms,P<0.05];对照组[(1140.2±274.48)nls,(1196.50±284.06)ms,(1262.10±274.31)ms,(1391.20±315.68)ms,P<0.05].失语症患者与正常对照组的反应时间相比,在高、中、无联想强度词汇中无差异;但在低联想强度词汇中,失语症患者反应时间比正常对照组长[(1429.70±317.07)ms,(1262.10±274.31)ms,P<0.05].2组人群的高、中、低联想强度词汇的错误率比无联想强度词汇的错误率低,依次为失语症组[(7.73±6.07),(4.55±7.23),(6.82±8.15),(14.09±12.41),P<0.05]对照组[(3.44±4.37),(2.81±3.64),(5.31±5.91).(10.94±11.14),P<0,05];在高联想强度下,失语症患者错误率高于对照组[(7.73±6.07),(3.44±4.37),P<0.05],在中、低、无联想强度下失语症患者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失语症患者遵循正常受试者词汇联想强度梯度,并在高、中联想强度词汇中表现显著听觉语义启动效应.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不同类型高强迫症状(HOC)个体的注意偏好特点及与症状的相关性,初步探讨强迫障碍的神经机制.方法 选取帕多瓦量表-华盛顿州立大学修订版(PI-WSUR)中文版量表总分在前7%的高强迫症状个体(HOC组)22人与PI-WSUR量表总分在后7%的低强迫症状个体(LOC组)38人,采用中文情绪词Stroop任务比较2组注意偏好有无差异;采用PI-WSUR的子量表把强迫症状分为5种亚型,HOC组各子量表得分的前50%(11人)为子量表高分组,比较不同亚型子量表高分组的注意偏好有无区别.结果 HOC组和LOC组对中性词、负性词、厌恶词的反应时[(638.63±125.76)ms/(665.74±145.59)ms;(637.82±118.84)ms/(666.51±139.82)ms;(635.57±100.61)ms/(665.49±133.42)ms]差异无显著性(t=0.729,P=0.469;t=0.808,P=0.423;t=0.911,P=0.366);不同亚型子量表高分组的注意偏好分析表明,污染/清洗强迫子量表高分组对负性词和厌恶词的反应时[(680.83±172.62)ms;(668.48±138.24)ms]显著低于中性词(696.39±174.66ms)(t=2.224,P=0.025;t=1.834,P=0.049),并且厌恶词注意偏好与症状分数存在显著相关(r=-0.648,P=0.031).结论 污染/清洗强迫的注意偏好与其他类型强迫不同,可能具有与其他强迫类型不同的神经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