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观察腺苷蛋氨酸(S-adenosylmethionine,SAM)对酒精性肝损伤大鼠的防治作用及机制。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每组12只):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腺苷蛋氨酸低及高剂量组。除对照组外,其余三组给予酒精、鱼油灌胃配合高脂饮食构建酒精性肝损伤大鼠模型,造模4周后腹腔注射SAM,第8周处死全部大鼠。测定血浆总同型半胱氨酸(total plasma homocysteine,tHcy)、血清丙氨酸转移酶(AL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转化生长因子(TGF-β)水平、肝匀浆丙二醛(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肝组织病理学检测。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Hcy、ALT、TC、TG、TNF-α、TGF—β、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0.01);GSH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SAM治疗组ALT、TC、TG、MDA(P〈0.01)和TNF-α、TGF—β明显降低(P〈0.05),GSH含量升高(P〈0.01),但血浆tHcy水平无显著变化(P〉0.05)。SAM低、高剂量组各项指标间比较无明显差别(P〉0.05)。SAM可明显改善大鼠酒精性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其降低肝组织脂质过氧化、并与抗免疫炎性因子和抗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人胎盘提取液对高脂饮食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及其机理.方法 42只Wistar大鼠,雄性,分为正常对照组(n=8,予普通标准饲料)和模型组(n=34,予高脂饮食,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喂饲12周后,将模型组随机分为造模组(n=8)、人胎盘提取液高剂量组(n=9)、人胎盘提取液低剂量组(n=9)、易善复对照组(n=8).4周后取血和肝组织.肝组织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用放免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浆及肝组织中Leptin、TNF-α、IL-6的含量.结果 人胎盘提取液低剂量组和易善复组较造模组有好转,但无明显差异(P>0.05),人胎盘提取液高剂量组脂肪浸润状态较造模组有明显好转,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组大鼠血浆中Leptin、TNF-α、IL-6的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人胎盘提取液高、低剂量组、易善复对照组较造模组明显降低(P<0.05);血浆及肝组织溶浆中IL-6,TNF-α及Leptin的含量之间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人胎盘提取液对Leptin、TNF-α、IL-6等细胞因子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高脂饮食脂肪性肝病动物模型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降脂复肝汤对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病理学、肝功能、血脂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建立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造模结束后,将造模组随机分为模型组、血脂康组和降脂复肝汤组,治疗12 w后,通过HE染色、血清生化以及免疫组化检测,观察降脂复肝汤对肝组织病理学、血清酶学、血脂以及TNF-α的影响.结果 血脂康组和降脂复肝汤组体重、肝重、肝指数、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均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P<0.05).免疫组化法结果显示,降脂复肝汤组TNF-α的表达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1),而且,降脂复肝汤组比血脂康组作用明显(P<0.05).结论 降脂复肝汤能明显改善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大鼠肝脏的病理变化、减轻肝组织脂肪变性,同时,也能降低脂肪肝变性肝组织TNF-α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高脂饮食诱导的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肝康Ⅳ号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和白酒诱导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模型,以不同剂量肝康Ⅳ号煎液灌胃治疗(治疗组),于8周末处死鼠,采血检测血清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及肝脏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水平,肉眼和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及脂肪变程度计分,并与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东宝肝泰组比较。[结果]模型组肝组织明显脂肪变性,治疗组和东宝肝泰组可显著降低血清AST、ALT和肝组织TC、TG、MDA水平,提高肝组织SOD活性,肝康Ⅳ号治疗效果优于东宝肝泰;肝组织病理检查显示,肝康Ⅳ号可减轻肝组织脂肪变和点灶样坏死,镜下计分显示肝康Ⅳ号中、高剂量组对肝组织改善优于东宝肝泰组。[结论]肝康Ⅳ号可对抗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损害,对大鼠酒精性脂肪肝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华夏小葱制剂对脂肪肝大鼠脂质代谢和组织形态学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华夏小葱制剂对脂肪肝大鼠防治作用及其对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n= 10),模型对照组(n=10),华夏小葱制剂低剂量组(n=10),中剂量组(n=10),高剂量组(n =10)以及东宝肝泰片组(n=10)。空白对照组用普通饲料及普通水喂养;其他组用高脂饮食及酒精水喂养,并结合每周一次行后肢sc小剂量四氯化碳色拉油溶液的方法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用光镜及电镜观察肝脏的形态学改变情况,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f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AL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TP(总蛋白),ALB(清蛋白)、GLO(球蛋白)及A/G(清蛋白/球蛋白)的含量.结果:光镜和电镜观察均见模型对照组有严重脂肪变性,脂滴增多;华夏小葱低、中、高剂量组及东宝肝泰片组脂肪变性程度有所减轻,脂滴不同程度的有所减少.和空白对照组的TC,TG,HDL-C,LDL-C,ALT,AST,TP,ALB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血浆TC,TG,LDL-C,ALY,AST值均显著升高(P<0.01),HDL-C,TP,ALB值均显著降低(P<0.01);和模型对照组的TC,TG,HDL-C,LDL-C,ALT,AST TP,ALB相比,华夏小葱低,中,高剂量组及东宝肝泰片组TC,TG,LDL-C值均显著降低(TC:低,中,高剂量组P<0.05,东方肝泰片组P<0.01;TG:低,中剂量组和东方肝泰片平P<0.05,高剂量细P<0.01:LDL-C:均P<0.05),HDL-C值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均P<0.05),ALY,AST值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华夏小葱高剂量组与模型对照组相比ALB值显著升高(P<0.05).结论:华夏小葱制剂能改善脂肪肝大鼠体内的脂质代谢,对脂肪肝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华夏小葱制剂对大鼠脂肪肝的防治作用及其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华夏小葱制剂低、中、高剂量组,东宝肝泰片组共6个组。空白对照组大鼠用普通饮食及普通水喂养;其他组用高脂饮食及酒精水喂养,并且每周一次行后肢皮下注射四氯化碳色拉油溶液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华夏小葱制剂低、中、高剂量组及东宝肝泰片组大鼠分别给予相应剂量的华夏小葱制剂或东宝肝泰片混悬液。8周后处死各组大鼠。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浆中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含量,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RT-PCR法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mRNA的含量。结果:大鼠血浆TC、TG值,肝组织NO、NOS值及VEGF值各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华夏小葱制剂低、中、高剂量组及东宝肝泰片组均显著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华夏小葱制剂具有降低TG、TC,改善活性氮的作用,其治疗脂肪肝的机制可能与减少细胞因子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性脂肪性肝炎大鼠的作用。方法:40只SD大鼠持续10周高脂饮食后随机分为2组:模型组(n=20)和阿托伐他汀组(n=20)均恢复正常饮食。同时给予阿托伐他汀(4 mg/kg·d-1)。另设20只普通饮食大鼠作正常对照。4周后处死,分别测定血清肝功能、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血浆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血清及肝组织丙二醛(MDA)、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观察肝脏病理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脂、ALT、AST、血清及肝组织MDA、TNF-α明显升高,血浆LPL、HL明显下降,病理学检查示明显脂肪性肝炎;与模型组比较,阿托伐他汀组血脂紊乱明显改善,血清ALT、AST、血清及肝组织MDA明显降低,血浆LPI、HL明显升高,病理学检查接近正常,但TNF-α下降不明显。结论:阿托伐他汀可通过减轻脂质过氧化促进肥胖高脂血症性脂肪肝性肝炎的痊愈。  相似文献   

8.
水飞蓟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水飞蓟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作用及部分机制研究。方法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病理模型组、水飞蓟素组),利用高脂饮食联合氧四环素腹腔注射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水飞蓟素组给予水飞蓟素干预(100mg/kg),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检测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T)、甘油三酯(TC)、总胆固醇(TG)、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肝组织TG、TC、MDA、SOD水平及采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肝脏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ALT,TG,TC,MDA和肝组织的TG,TC、MDA明显升高,而血清及肝组织的SOD明显降低。肝组织PPARetmRNA表达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水飞蓟素组大鼠血清ALT,TG,TC,MDA和肝组织的TG,TC,MDA明显降低。而血清及肝组织的SOD明显升高,肝组织PPARαmRNA表达增加(P〈0.01)。结论水飞蓟素对实验性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之一是促进肝脏PPARα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杞蓟制剂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肝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复制大鼠NASH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杞蓟制剂组、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观察动物一般情况。计算肝指数、肝组织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测定血清丙氨酸转氨醇(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等指标。结果:与模型组相比,杞蓟制剂预防给药明显改善NASH大鼠肝指数、肝组织脂肪变程度、炎症活动程度及血清ALT、AST、TG、TCH等指标(P〈0.01或P〈0.05),同时明显降低肝组织TNF-α蛋白表达(P〈0.05),优于复方蛋氨酸胆碱片对照组(P〈0.05)。结论:杞蓟制剂抑制TNF-α蛋白在肝组织表迭是其防治NASH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姜黄素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大鼠肝组织TNF-α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姜黄素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制备大鼠NASH模型。大鼠分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姜黄素防治组、东宝肝泰防治组,观察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采用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蛋白表达变化。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防治组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炎症活动程度皆有明显改善(P〈20.05),TNF-α蛋白含量显著减少(P〈0.01),部分作用明显优于东宝肝泰防治组(P〈0.01或P〈0.05)。结论姜黄素有防治NASH作用,作用机制考虑与纠正致炎因子TNF-α蛋白高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罗格列酮(RSG)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合并脂肪肝的治疗作用。方法建立T2DM合并脂肪肝的大鼠模型,以RSG进行干预治疗。18周末留取肝组织及血清,检测比较各组血糖、血脂、胰岛素、谷丙转氨酶、TNF-α、瘦素等指标及肝脏病理变化和TNF-α在肝脏的表达。结果RSG治疗组大鼠肝脏结构较糖尿病对照组明显好转,TNF-α在肝脏的表达水平降低(P〈0.05),TG、TC、瘦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0.05,P〈0.01,P〈0.05)。结论RSG对实验性糖尿病大鼠合并脂肪肝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水飞蓟宾磷脂复合物(水林佳)对高脂饮食大鼠脂肪肝和动脉硬化造模形成的影响。方法2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n=6)普通饮食饲养,模型组(n=8)和干预组(n=8)以高脂饮食+维生素D+丙基硫氧嘧啶造模,干预组同时在饮水中加用水林佳(225mg·kg^-1·d^-1),各组大鼠均于实验第16周末处死,常规检测血液生化指标,并观察肝脏和主动脉壁病理改变。结果模型组出现明显的肝脏脂肪变、炎症和坏死,主动脉壁中膜轻度增厚,部分内皮下可见钙化斑,而水林佳干预组肝脏脂肪变和炎症程度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5),且伴血清转氨酶水平显著下降(P〈0.01)。然而,水林佳干预组血糖、血脂及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情况较模型组无明显改变。结论水林佳能减轻高脂饮食脂肪肝大鼠脂肪性肝炎程度,但无改善糖脂紊乱和动脉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TNF-α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大鼠急性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益赛普对照组、对乙酰氨基酚组、对乙酰氨基酚+益赛普组,每组10只。单次给药,24 h后采集血液测定生化指标,之后处死大鼠,取肝脏组织做病理检查以及应用ELISA试剂盒检测血清TNF-α。结果对乙酰氨基酚组肝损伤明显,阻断TNF-α后肝损伤减轻。对乙酰氨基酚组肝功生化值及TNF-α水平较空白对照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乙酰氨基酚+益赛普组肝功生化值及TNF-α水平较对乙酰氨基酚组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NF-α的表达在对乙酰氨基酚所致大鼠急性肝损伤肝组织中明显升高,阻断TNF-α后肝损伤减轻,TNF-α可能参与对乙酰氨基酚所致肝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姜黄素和吡格列酮对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4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各12只).正常组全程饲以普通饲料,另外三组均给予高脂饮食.6周末,每组各处死2只大鼠.验证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造模成功后,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每日分别给予姜黄素50 mg/kg和吡格列酮10 mg/kg灌胃,正常组、模型组给予相应体积的0.5%的羧甲基纤维素钠灌胃.6周治疗结束后,留取血样和肝组织.统计体/肝质量,计算肝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进行肝功能检测及病理组织学检查;并检测血清FFA、TNF-α和IL-6水平及肝组织FFA、TNF-α、IL-6、MDA、GSH含量和SOD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姜黄素组和吡格列酮组大鼠NAS评分及血清ALT、AST水平均降低(P均〈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血清HOMA-IR、FFA、TNF-α、IL-6水平及肝组织TNF-α、IL-6、MDA含量均明显升高(P均〈0.01),而姜黄素组、吡格列酮组与模型组大鼠相比,上述指标均降低(P均〈0.05),且以姜黄素组大鼠体质量、血清AST、NAS积分及肝组织FFA、MDA下降最为显著(P均〈0.01).结论 姜黄素与吡格列酮均可通过调脂、改善IR、抗炎及抗氧化作用防治NASH,但前者的作用更强,且不增加大鼠的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对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肝脏中TNF-α、细胞色素P4502E1 (CYP2E1)的影响. 方法 高糖高脂饮食8周+腹腔注射小剂量STZ(15 mg/kg)建立糖尿病NAFLD模型.造模成功后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NALFD组(NF,10只,高糖高脂饲料);二甲双胍干预组[DM,10只,高糖高脂饲料+二甲双胍500mg/(kg· d)];吡格列酮干预组[DP,10只,高糖高脂饲料+吡格列酮15 mg/(kg·d)];阿卡波糖干预组[DA,10只,高糖高脂饲料+阿卡波糖100mg/(kg·d)].干预4周后应用Real-time PCR和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肝组织中TNF-α、CYP2E1 mRNA及蛋白表达. 结果 与NF组比较,DM、DP及DA组的TNF-α及CYP2E1 mRNA表达均明显降低(P<0.05),DM、DP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A组降低程度小于DM、DP组(P<0.05).同时,TNF-α及CYP2E1蛋白表达呈现相同趋势TNF-α:NF(51.86±3.78)%,DM(20.78±2.51)%,DP(19.34±3.17)%,DA(41.37±2.98)%,P<0.05; CYP2E1:NF(33.87±4.15)%,DM(16.78±2.54)%,DP(15.69±1.79)%,DA(22.67±4.02)%,P<0.05]. 结论 二甲双胍、吡格列酮及阿卡波糖均可减少大鼠肝脏TNF-α、CYP2E1的表达,其中二甲双胍、吡格列酮作用相似,阿卡波糖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16.
刘菁  王燕斌 《山东医药》2011,51(20):10-12
目的探讨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肠黏膜屏障应激性损害发生的机制。方法 64只雄性W istar大鼠随机分为缺血模型组和假手术对照组,两组大鼠分别按术后6、12、24和48 h时相点分为4个亚组(每组8只)。测定门静脉血内毒素(E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及肠黏膜组织一氧化氮(NO)水平,检测肠系膜淋巴结等多器官组织匀浆中标记大肠杆菌的移位率。结果各时相点门静脉血ET、TNF-α以及肠黏膜组织NO水平模型组较对照组升高,P均〈0.05;多脏器荧光标记大肠杆菌检出率模型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急性脑缺血模型大鼠伤后早期即有肠道细菌移位,与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水平的升高密切相关,是肠黏膜屏障损害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肝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1只,随机分为正常组(n=8)和实验组(n=23)。正常组普通饮食,实验组高脂饮食,8周末从实验组中随机抽取7只证实造模成功。实验组再分为二甲双胍组(n=8)和模型对照组(n=8),6周后,胰岛素敏感性用正常血糖高胰岛素钳夹技术稳态时的葡萄糖输注率来评价;氨基转移酶、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等以生物化学方法测定;胰岛素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别用放射免疫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的炎症程度在光学显微镜下评估。结果与模型对照组相比,二甲双胍组大鼠胰岛素抵抗明显改善,肝指数、附睾脂肪比重、体重明显下降,氨基转移酶、TG、FFA、TNFα明显降低,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肝脏炎症情况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二甲双胍能够明显改善高脂饲养诱发脂肪肝大鼠的胰岛素抵抗和肝脏组织学,它可能成为治疗脂肪肝的新药物。  相似文献   

18.
目的动态观察内源性大麻素受体l(CB1)在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中的表达,初步探讨CB1在NAFLD发病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D大鼠48只,随机分3组:对照组(普通饲料)、模型组(高糖高脂饲料)、干预组(高糖高脂饲料+利莫那班),分别于实验第4、8周末每组各取8只处死,测体重、计算肝指数,检测血清ALT、AST、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ELISA法检测血清瘦素(Leptin)、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肝组织HE染色,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免疫组化染色法观察NAFLD不同阶段肝组织CB1表达。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各组间进行比较,组间两两比较采用SNK-q检验,组内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两指标间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分析法。结果 (1)模型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Leptin及TNFα水平均较对照组及利莫那班组高(P〈0.05);(2)肝组织学改变:模型组第4周呈单纯性脂肪肝改变,第8周呈弥漫性肝脂肪变伴炎细胞浸润,干预组较同期模型组肝病变减轻;(3)肝脏CB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对照组表达阴性;模型组和干预组表达呈阳性。通过积分光密度值比较,模型组高于同期干预组(P〈0.05)。结论 CB1在NAFLD患者中表达增强,并可能与TNFα和Leptin共同作用促进NAFLD进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甘丙肽在高脂饮食诱导脂肪性肝病大鼠循环中的变化,及其水平与脂肪因子相关性。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建立大鼠NAFLD模型,于第5、9和14周分别腹主动脉采血处死动物,留取血清与肝组织标本。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甘丙肽、瘦素、胰岛素、肿瘤坏死因子(TNF)-α、巨噬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白细胞介素(IL)-1β水平变化;RT-PCR法检测肝脏组织甘丙肽及其受体在发病过程中变化;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各节点甘丙肽与其他脂肪因子相关关系。结果病理显示,高脂饮食5周大鼠肝细胞脂肪变性明显,9周形成单纯性脂肪肝,14周出现明显脂肪性肝炎。与正常对照相比,血清甘丙肽在第5周和第14周均明显升高(P<0.05),而第9周时无差异。相关分析显示,第5周时,模型组甘丙肽与瘦素(r=-0.78)、胰岛素(r=-0.65)、IL-1β(r=-0.82)和TNF-α(r=-0.74)均呈显著负相关(P均<0.05),而与MCP-1呈正相关(r=0.70,P<0.05)。第14周,甘丙肽与瘦素(r=0.90)呈正相关,与胰岛素(r=-0.81)、TNF-α(r=-0.89)、MCP-1(r=-0.84)、IL-1β(r=-0.79)呈负相关。RT-PCR结果显示,GalR2 mRNA仅在14周大鼠肝组织中表达。结论大鼠血清甘丙肽在高脂饮食诱导肝脂肪变早期显著增高,在单纯脂肪肝形成时降至正常,而至脂肪性肝炎阶段再次升高并伴随GalR2重新表达。升高的甘丙肽水平与瘦素、MCP-1等炎性脂肪因子呈密切相关关系。甘丙肽可能通过调节脂肪因子水平与相关炎症反应等参与NAFLD发病。  相似文献   

20.
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必净注射液对脓毒症大鼠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盲肠结扎穿孔法(CLP)建立脓毒症模型,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成4组:正常对照组(N组,8只);假手术组(S组,8只);脓毒症组(CLP)(C组,32只)和血必净治疗组(X组,32只),C组和X组分别于CLP后经大鼠颈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血必净注射液2ml/kg,分别于CLP后3、6、12和24h各处死8只动物,取肺组织,比色法检测丙二醛(MDA)和髓过氧化物酶(MPO),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脓毒症时各时间点肺组织MDA、MPO和血清TNF-α浓度较对照组显著升高,而血必净治疗后则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血必净注射液可减轻脓毒症时的肺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少肺组织MDA、MPO和血清TNF-α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