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ENPP1基因在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y syndrome,PCOS)基本的病理生理改变为慢性持续的无排卵和高雄激素血症,其发生发展机制至今尚不清楚。据统计,育龄妇女发病率高达5%~10%。大量的研究证实胰岛素抵抗与PCOS间存在密切关系,且近50%~60%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而在普通人群中仅为10%~25%。在PCOS患者中,无论肥胖与否均有不同程度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胰岛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PCOS发病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  相似文献   

2.
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是原发性卵泡病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糖代谢异常与生殖功能障碍并存的一种特殊疾病。PCOS患者的生殖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卵巢排卵异常和雄激素过多,其发生率占育龄妇女的5%~10%PCOS患者的糖代谢异常,主要表现为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其糖耐量受损的发生率占生育年龄妇女的10%。PCOS患者的特征为:(1)卵巢功能异常是患者临床表现的核心内容。(2)卵泡数量增多和功能亢进是卵巢的固有特征。[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最常见的一类生殖内分泌异常,生育期女性发病率约为4%~12%。主要临床表现包括:月经不规律、闭经、高雄激素血症、稀发排卵或不排卵,不孕,其中75%病例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50%病例黄体生成激素(LH)升高。临床上PCOS患者需要妇科医生解决的主要问题是月经不调、不孕,远期的主要不良后果是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癌等。PCOS患者不排卵、稀发排卵往往持续存在。因此,在整个生育期、[第一段]  相似文献   

4.
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2006年5月我院收治的青春期PCOS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青春期PCOS患者中,超重者占39.7%,肥胖者占31.0%,月经异常、痤疮、多毛和黑棘皮症发生率分别为87.9%、65.5%、56.9%和6.9%,痤疮和多毛评分明显增高(分别为1.60±1.36和2.16±1.98),胰岛素抵抗发生率为12.7%。青春中期组与晚期组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肥胖、高雄激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是青春期PCOS患者的主要临床特征,应作为青春期PCOS的高危因素在临床上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5.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的诊断方法及治疗策略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为妇科临床常见的内分泌疾病,可能起病于青春期。PCOS内分泌紊乱的基本特征为长期不排卵及雄激素过多。自Reaven于1989年首次提出PCOS患者存在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以来,愈来愈多的研究认为,胰岛素抵抗可能是病情的始动因素和中心环节。近年许多证据提示PCOS普遍存在胰岛素抵抗,表明PCOS功能紊乱远超过生殖轴。由于胰岛素抵抗是代谢综合征的中心环节,使得PCOS患者成为2型糖尿病、[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1(IGFBP-1)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明确二甲双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2002年1—11月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4例PCOS患者给予二甲双胍500mg,一日3次,8~24周治疗,比较治疗前后血清IGF-1、IGFBP-1、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并对月经恢复、排卵、妊娠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二甲双胍可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能显著升高IGFBP-1水平,治疗前后血清IGF—1水平差异无显著性。单纯二甲双胍治疗后月经恢复率为41.67%(10/24);自然排卵率为25.00%(6/24),自然妊娠率为12.50%(3/24)。二甲双胍加促排卵治疗共18个周期,排卵周期率66.67%(12/18),妊娠周期率为11.11%(2/18)。结论二甲双胍可以降低血清空腹胰岛素及睾酮水平,增高IGFBP-1水平,可以改善卵泡微环境,有助于月经恢复,提高促排卵和妊娠率.是治疗PCOS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7.
多囊卵巢综合征妊娠期糖尿病与胰岛素抵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e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常见的女性内分泌系统疾病,由于其广泛存在的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占40%-50%),是各种糖代谢紊乱疾病的高发人群。近年来发现,PCOS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PCOS患者妊娠期间GDM的发生率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1(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及5G的多态基因型分布,及其与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发病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101例PCOS患者(PCOS组)与42例因男性或单纯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基因型及5G多态基因型分布,测定并计算两组患者的体重指数、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及自然流产数等临床指标。根据体重指数将PCOS患者分为肥胖者(48例)与非肥胖者(53例)。结果PCOS组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基因型频率为57%(58/101),对照组为38%(16/42);PCOS组5G基因型频率为43%(43/101),对照组为62%(26/42)。两组4G及5G基因型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肥胖者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敏感指数与非肥胖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肥胖者4G基因型频率为48%(23/48),非肥胖者为68%(36/53);肥胖者5G基因型频率为52%(25/48),非肥胖者为32%(17/53)。两者4G及5C基因型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7例有妊娠史的PCOS患者中,自然流产14例,4G基因型频率为79%(11/14),5G基因型频率为21%(3/14);无自然流产13例,4G基因型频率为38%(5/13),5G基因型频率为62%(8/13),两者4G与5G基因型频率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AI-1基因启动子区4G基因型频率高,可能与PCOS的发病,尤其是与非肥胖者发生PCOS有关,并与PCOS患者的自然流产率高有关。  相似文献   

9.
多囊卵巢综合征的高雄激素血症及其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据统计,65%~85%的高雄激素血症患者为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高雄激素血症在PCOS的发病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一方面,卵巢内高雄激素浓度抑制卵泡成熟,不能发育成优势卵泡,从而导致多个闭锁卵泡,使卵巢呈多囊性改变(PCO);另一方面,由于雄激素增多造成的下丘脑-垂体-促性腺激素轴功能紊乱,以及增高的胰岛素的直接刺激,促使PCOS患者黄体生成激素(LH)增高,增高的LH又促进卵巢和肾上腺分泌雄激素,从而形成了一个雄激素过多,持续无排卵的恶性循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妇女最常见的内分泌紊乱性疾病,临床以高雄激素血症、持续无排卵和卵巢多囊样改变为特征,可伴有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被认为是导致PCOS患者糖代谢异常和生殖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许多研究已发现,在PCOS患者中,胰岛素抵抗在脂肪、肌肉、皮肤、肾上腺与卵巢等组织和靶器官中存在。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4作为存在胰岛素依赖的组织中的一种最重要的GLUT,逐渐受到研究者们的重视。Mioni等及Mozzanega等首次证实了GLUT4在PCOS患者子宫内膜的表达,提出子宫内膜局部存在胰岛素抵抗现象。本研究前瞻性地观察了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对PCOS患者子宫内膜GLUT4表达情况的影响,旨在探讨PCOS的发病机制,为寻找合理的药物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发病多因性、临床表现呈多态性的内分泌综合征。其发病原因至今尚未阐明,近年大量研究表明胰岛素抵抗(IR)与PCOS之间关系密切,胰岛素抵抗可能是PCOS发生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胰岛素作用的经典靶器官是肝脏、脂肪及肌肉。目前,对PCOS患者组织胰岛素抵抗的研究主要有脂肪、肌肉、卵巢及子宫内膜.对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盐酸吡咯列酮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睾酮、血脂、空腹胰岛素、血糖的影响,为其临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应用自身对照研究,对30例PCOS患者给予盐酸毗咯列酮每日30mg口服,3个月。进行服药前后的血清睾酮、血脂、空腹胰岛素、血糖及服糖后2h胰岛素和血糖的测定,同时于服药后记录月经周期、体重变化,服药后不适感及B超监测排卵。结果服药前后体重无明显变化(P〉0.05)。服药后空腹胰岛素、服糖后2h胰岛素和血糖、HOMA指数均有下降(P〈0.05)。服药后血清睾酮明显下降,特别是肥胖组下降明显(P〈0.05),而非肥胖组无变化(P〉0.05)。服药后高密度脂蛋白(HDL)升高,甘油三脂(TG)降低(P〈0.05)。23例无排卵患者服药后观察69个周期,21个周期有排卵,排卵率为30.43%。26例月经异常者中20例得到改善,改善率为76.92%。不良反应中,乳房胀痛1例,胃痛1例,疲劳感1例,其余患者无不适主诉,未发现肝、肾功能异常。结论吡咯列酮可以改善PCOS患者胰岛素抵抗,降低血清睾酮水平,调节脂代谢、诱发排卵,短期应用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肥胖与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临床表现为月经稀发、闭经、肥胖、多毛、不孕。其病理生理特征为长期慢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超声检查双侧卵巢为多囊卵巢。具有上述2项代谢紊乱的患者诊断为PCOS。PCOS在育龄妇女的发病率高达5%~10%。目前认为该病不是单一因素所致,而是遗传因素与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确切病因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PCOS的临床特征之一是肥胖。本文就肥胖与PCOS的相互关系作一阐述。  相似文献   

14.
多囊卵巢综合征151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总结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肥胖与非肥胖患者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将151例PCOS患者分为二组,体重指数大于或等于25的PCOSI组;体重指数小于25的PCOSⅡ组。回顾分析两组的临床资料。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泌乳素、黄体生成素、卵泡刺激素、雌二醇、睾酮、雄烯二酮。结果:①PCOSI组的雄烯二酮、糖负荷后60、120min血糖、血糖曲线下面积、空腹胰岛素、糖负荷后60、120min胰岛素及胰岛素释放曲线下面积均显著高于PCOSⅡ组(P均<0.05);②PCOSI组中A、T与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呈正相关(P<0.05);PCOSⅡ组中LH与A呈正相关(P<0.01)。结论:①肥胖的PCOS患者的临床内分泌紊乱更严重;②肥胖PCOS的高雄激素血症的形成可能是胰岛素抵抗所致,而非肥胖PCOS患者的高雄激素血症主要受LH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胰岛素抵抗(IR)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病理生理改变。IR及高胰岛素血症是PCOS患者代谢异常的基本特征,也是PCOS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的主要特征之一。肥胖型PCOS患者高胰岛素血症发生率高达75%,非肥胖型PCOS患者约为30% 。流行病学调查显示PCOS患者发生2型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的风险明显增加,胰岛素抵抗可能在PCOS的发生 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活方式改变和胰岛素增敏剂是治疗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妇科常见的疾病之一,是以内分泌紊乱为主、多种代谢异常导致的异质性临床综合征,是引起女性不排卵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胰岛素抵抗和肥胖是PCOS的重要表现。内脂素(visfafin)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种脂肪细胞因子,主要发现在脂肪细胞的细胞核和细胞质中,能够调控腹部脂肪细胞的分化和成脂作用,并能与胰岛素受体结合,调节胰岛素敏感性。通过对PCOS患者血浆内脂素水平的研究以及内脂素基因水平的探索.寻找PCOS和内脂素的关联,并可能为进一步了解PCOS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PCOS提供一个新的方向和途径。  相似文献   

17.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排卵障碍性不孕的重要原因,与患者体内高雄激素、高胰岛素或胰岛素抵抗有关。其中部分患者经氯米芬治疗后能获得妊娠。但仍有相当数量的PCOS患者对氯米芬治疗无效。对此类患者使用氯米芬联合促性腺激素(CC—hMG/hCG)是目前治疗中常用的诱发排卵方法之一,但对PCOS患者使用促性腺激素治疗容易发生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严重者可威胁患者生命。我们采用胰岛素增敏剂-二甲双胍联合氯米芬-促性腺激素治疗PCOS,取得肯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ian syndrome,PCOS)是育龄期妇女常见的疾病,患者常常存在内分泌和代谢紊乱,如高黄体生成素、高雄激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和代谢综合征等。许多研究显示,这些内分泌紊乱与流产率升高有关。此外,PCOS妇女中约50%~60%肥胖,并且在临床PCOS症状出现前常表现有体重的快速增长,形成特征性的向心性脂肪分布(男性型肥胖或苹果型肥胖)。大量的资料显示肥胖与不孕症、流产率升高关系密切,同时,肥胖也可以引起妊娠期高血压、妊娠期糖尿病和巨大儿的发病率增加,并增加剖宫产率和住院率。  相似文献   

19.
生活方式干预疗法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引起育龄妇女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上以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痤疮、肥胖和卵巢多囊性变为主要特征。肥胖见于50%-75%的PCOS患者,最早可始于围青春期,是由胰岛素抵抗、糖耐量异常、雄激素过多和未结合睾酮比例增加引起,亦与瘦素异常、雌激素的长期刺激有关。不良生活方式及环境因素对PCOS的发生发展起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血清一氧化氮(NO)水平与其血管并发症的关系。方法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测定27例PCOS患者(PCOS组),21例因男方因素或输卵管因素不孕患者(对照组)血清NO水平,测定并计算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体脂含量、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素敏感指数(IAI)、血清性激素、空腹血糖(FPG)和胰岛素(FINS)水平。结果非肥胖PCOS组的HOMA-IR高于非肥胖对照组,IAI、血清NO水平低于非肥胖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非肥胖PCOS组IAI明显高于肥胖PCOS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清NO水平在PCOS组和其对照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PCOS组中,血清NO水平与HOMA-IR(r=-0.317,P〈0.05)、体脂含量(r=-0.346,P〈0.05)呈负相关。结论PCOS患者血清NO水平降低,提示PCOS患者可能存在血管内皮功能受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