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7篇
妇产科学   8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24篇
药学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卵巢慢反应(suboptimal ovarian response,SOR)患者促排卵治疗中添加低剂量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hCG)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3月至2015年12月于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采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长方案出现SOR的3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将38个SOR周期与22个自身对照周期进行比较。结果 SOR周期的促性腺激素(gonadotropin,Gn)启动剂量、Gn使用天数、Gn总量和自身对照周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OR周期启动日卵泡刺激素和hCG日黄体生成素水平均显著低于自身对照周期(P0.05)。两组周期取消率、获卵数、2PN受精率、卵裂率、移植胚胎数、冷冻胚胎数、可利用胚胎数、种植率和临床妊娠率等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R者添加低剂量hCG可以改善卵巢反应性,并获得和卵巢正常反应周期相似的妊娠结局。  相似文献   
2.
辅助生殖技术中,卵巢储备评估可以有助于预测超促排卵中的卵巢反应性.有学者认为卵泡刺激素/黄体生成素(FSH/LH)比值可以作为评估卵巢储备的指标,并与体外受精(IVF)前月经周期的长度和卵巢对FSH刺激的敏感性有关[1].来源于垂体的FSH和LH的分泌在正常的生殖周期中有不同的模式,它们调控卵巢生理功能的作用明显不同,其各自的分泌调控不同,因此它们的比值在不同的生理时期会发生不同的变化.了解FSH/LH的变化特点及其意义可以指导对该比值评估的临床应用和思考.在生殖内分泌领域中,FSH/LH对卵巢储备评估与卵巢反应性的预测意义吸引了同行的关注及研究探讨.本文就FSH/LH比值与卵巢反应性的关系作初步论述.  相似文献   
3.
不同年龄段不孕患者控制性超排卵中卵巢低反应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年龄段不孕患者超排卵过程中卵巢低反应的发生情况,探讨不同年龄段患者卵巢低反应的相关因素及比较各预测指标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山大学附属孙逸仙医院生殖医学中心2424个体外受精/卵细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VF/ICSI)周期。按年龄分为4组,比较各组卵巢低反应的发生率及妊娠率;logistic回归分析基础FSH、基础LH、基础E2、窦卵泡数(AFC)、卵巢容积和BMI等与卵巢低反应的相关性,并根据回归结果计算联合指标的ROC曲线。结果 18~30岁组不孕患者卵巢低反应率为9.0%(77/852),基础FSH与AFC联合预测卵巢低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6;31~35岁组卵巢低反应率为19.7%(172/871),基础FSH、基础LH、AFC联合预测卵巢低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89;36~40岁组卵巢低反应率34.9%(190/545),基础FSH、卵巢体积、AFC和年龄联合预测卵巢低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31;≥41岁组卵巢低反应率为69.2%(108/156),AFC预测卵巢低反应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9。结论随着年龄增大,卵巢低反应发生率增加、妊娠率下降;不同年龄段预测卵巢低反应的指标不同,综合多指标的预测价值较单一指标预测价值高,建议综合多个有效指标评估卵巢的反应性。  相似文献   
4.
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实践中,预测卵巢的反应性是重要内容之一。目前,常用的预测指标有患者的年龄、基础卵泡刺激素(follicle stimulating hormone,FSH)水平、窦卵泡数、卵巢容积、抗苗勒管激素(anti-Mullerian hormone,AMH)及抑制素B(inhibin B)水平等。FSH及年龄作为预测卵巢储备功能的指标已广泛用于临床[1]。但是,基础FSH水平在年轻患者中预测价值较低,只有在基础FSH已经明显升高时,其预测价值较高[2]。而被国内外公认为预测价值较高的AMH水平检测因为费用昂贵,暂时无法在临床上常规应用。因此,尚没有一项独立的指标能够全面、准确地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以预测卵巢反应性及助孕结局。对于年轻的、基础FSH正常的不孕患者,如何更好地评估卵巢储备功能,以制定合适的、个体化的超促排卵方案是临床医师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性早熟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安宫黄体酮、丹那唑及抑那通治疗女性真生早熟的疗效。方法采用宫黄体酮8-20mg/d、丹那唑0.2-0.4mg/d及抑制通30-50μg/(kg.月)治疗女性真性性早熟106例,观察治疗前后患儿第二性征、骨龄及血清性激素的变化。结果三种药物均可抑制第二性征发育。安宫黄体酮且中46例第二性征减退,,10例无明显改善,12例有月经者9例又经停止,E2下降;丹那唑组有所患儿第地性特征减退,8例有有经者  相似文献   
6.
7.
目的 分析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在常规预处理后对体外受精(IVF)治疗及结局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于本院生殖中心行IVF治疗且符合入选标准的PCOS组117个周期与输卵管因素不孕组507个周期。比较两组基础情况、IVF治疗的临床与实验室参数及妊娠结局。 结果 PCOS组与输卵管因素组相比,基础BMI、腰围、臀围及腰臀比及原发不孕的比例增加,基础血FSH更低,基础LH、LH/FSH及T更高,卵巢容积更大及窦卵泡的总数更多,差异显著(P<0.05); PCOS组因卵巢多度刺激综合征(OHSS)风险取消周期增加,促排卵Gn及HCG的用量更少,血清E2的峰值更高,冷冻胚胎数略多,差异显著(P<0.05);两组临床妊娠率、种植率及多胎妊娠率无显著差异(P>0.05),PCOS组的中度OHSS的发生率和早期妊娠丢失率增加,差异显著(P<0.05)。 结论 在常规预处理后PCOS患者影响IVF治疗促排卵的反应,中度OHSS的发生率及早期妊娠丢失率增高。  相似文献   
8.
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黏膜解脲支原体DNA的表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脲支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是泌尿生殖道感染的重要致病因子。有研究表明,炎症所致的输卵管性不孕与生殖道(通常指宫颈)UU感染有关^[1]。然而从正常健康妇女甚至女婴生殖道中均可以分离出高比例的UU^[2,3];另有研究表明,下生殖道炎症患者与健康对照者生殖道UU的检出率是相等的^[4];更有人认为,不孕症患者宫颈、阴道UU阳性率与输卵管损伤不相关^[5]。因此,UU的致病性及其致病机制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通过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输卵管性不孕症患者输卵管黏膜UU-DNA的表达,同时检测沙眼衣原体(CT)DNA作为参照,以探讨UU在输卵管性不孕症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单次及双次宫腔内人工授精的临床结局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官腔内人工授精(intrauterine insemination,IUI)是治疗不孕症的有效手段,适用于一侧或双侧输卵管通畅、有自发或促排卵后排卵的不孕妇女。IUI的受精过程较接近自然受孕过程,操作简单,如何提高IUI的妊娠率是人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本研究旨在分析行单次IUI和行双次IUI的妊娠率及授精时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0.
解脲支原体对离体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对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力。方法 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选择因孕母严重疾患不宜继续妊娠而要求终止妊娠,行引产术的6个月孕龄的死婴输卵管粘膜组织及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体外粘附模型,进行UU对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体外粘附试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UU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作用后的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均有L兀J粘附,除散在的UU粘附外,还可见集结的UU粘附在输卵管的粘膜上;UU的形态典型,以呈杆形为多,也可见少量小球形和哑铃形等多种形态,另外,UU的大小也差异较大。结论 UU可以粘附于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上,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组织可能存在UU的粘附素受体,因此UU存在通过这一途径直接导致粘膜上皮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