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 (PRK )治疗高度近视术后回退再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 用波长193nm的ArF准分子激光对 8例 14眼PRK后屈光回退的患眼 ,再行屈光性角膜切削 ,其中 6眼在PRK后 10mo施行 ,8眼在PRK后 12~ 14mo施行。结果  14眼PRK后回退的屈光度为 4.75D± 1.75D ,经再次PRK后 ,随访 4~ 11mo ,屈光度为 1.0 0D± 0 .5 0D ,11眼达术前矫正视力 ,3眼好于术前矫正视力。结论 PRK后的屈光回退可再行PRK而得以矫正 ,再次手术时间最好在PRK后 10mo以上。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术治疗屈光不正术后5年的远期疗效。方法:选取于我院行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PRK)治疗的屈光不正患者90例,按术前等值球镜度分为A、B、C三组,三组均行PRK术治疗,术后随访5年,观察三组视力、屈光度、视觉质量的情况。结果:三组5年随访,A、B、C组裸眼视力≥0.5分别为100%、100%、93.3%;三组均未出现1级以上角膜上皮下雾状浑浊(Haze)、继发性圆锥角膜、角膜扩张和视网膜脱离。结论:PRK治疗屈光不正眼疗效确切,其预测性及稳定性与屈光不正度数呈负相关,且远期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3.
分析67例118只角膜中央厚度偏薄近视眼的临床资料,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年屈光度回退率为16.95%;术后Haze发生率为35.59%。对于角膜中央厚度偏薄的近视患者,PR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
分析67例118只角膜中央厚度偏薄近视眼的临床资料,评价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的治疗效果。结果表明:术后裸眼视力均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1年屈光度回退率为16.95%;术后Haze发生率为35.59%。对于角膜中央厚度偏薄的近视患者,PRK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5.
何永文 《大家健康》2016,(10):107-107
目的:观察Trans-PRK和PRK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6年5月医院诊治的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60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n=30)和观察组(n=30)。对照组采用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治疗,观察组采用经角膜上皮准分子激光角膜表层切除术(Trans-PRK)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等效球镜度、柱镜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球镜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与PRK手术治疗相比,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患者采用Trans-PRK术治疗效果理想,能促进术后角膜创面恢复,减轻患者术后痛苦,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前应用国产0.1%双氯芬酸钠眼液(佳贝眼液)控制屈光回退的作用。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的方法观察PRK36例(72眼)。患者左眼术前滴0.1%双氯芬酸钠眼液,右眼作为对照眼滴0.5%环丙沙星眼液作为安慰剂。观察术后1,3,6,12月屈光度及裸眼视力,角膜Haze。结果:术后第一天实验组疼痛程度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术后3天两组上皮愈合程度无差异。0.1%双氯芬酸钠眼液能减轻PRK术后的疼痛且无明显毒副作用。不同时期实验组(左眼)与对照组(右眼)屈光度、裸眼视力、角膜Haze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术前应用双氯芬酸钠眼液可以缓解PRK术后疼痛,但对PRK术后1年屈光稳定性无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7.
近视眼是最为常见的屈光不正。摘掉累赘的眼镜是广大近视眼患者的心愿。怎样矫正近视,一直是眼科医生追求的目标。准分子激光的应用,给屈光不正治疗带来了跨时代的进步。1988年率先将准分子激光用于临床治疗近视眼,称为屈光性角膜切除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由于存在术后疼痛、角膜Haze等并发症,很快被准分子激光原位角  相似文献   

8.
角膜伤口愈合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些年来,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手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治疗屈光不正的安全性、有效性已被广大的眼科医生和患者所认可。虽然随着科技的发展,准分子激光角膜表面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keratectomy,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等各种屈光性角膜手术的技术日趋提高,但仍不可避免地产生一些术后并发症,其中屈光度数回退和角膜雾状混浊(haze)是最常见的并发症,严重影响了手术的预测性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再次手术治疗角膜屈光手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在我院屈光手术中心行LASIK再治疗矫治残余近视度数的患者23例(41只眼),按首次手术方式分为放射状角膜切开术(RK)组4例(8只眼),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组8例(15只眼),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组11例(18只眼),观察各组LASIK再治疗后屈光度数、裸眼视力、最佳矫正视力及手术并发症情况。术后随访时间均〉1年。结果三组患者LASIK再治疗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稳定,各组之间术后不同时间平均屈光度数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在行LASIK再治疗的41只眼中,术后3、6、12个月裸眼视力1〉0.5者分别占总眼数的92.7%、92.7%和90.2%;术后3个月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者40只眼(97.6%)。各组患眼术后1年最佳矫正视力均无下降。结论对于RK、PRK或LASIK术后屈光度数欠矫或回退的患者LASIK再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在正确选择再次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的前提下,可以大大的避免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蒋林志  谭少健  黄崧健 《广西医学》2011,33(9):1185-1187
1988年Marshall报告了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hotorefractive surgery,PRK)的临床应用,1990年Pallikaris为了解决PRK出现的角膜上皮下混浊和屈光回退,提出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由于LASIK有角膜瓣并发症的缺点,人们又回归到表层切削,于1999年、2003年分别提出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r sub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和微型角膜刀法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epipolis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Epi-LASIK).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excimer 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 LASIK)矫治高度近视后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方法:采用LASI对216例406眼高度近视患者进行治疗,根据术中角膜床厚度分为三组,分析屈光回退与术中角膜床厚度的关系。结果:屈光回退程度与角膜床厚度呈负相关系,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P<0.01)。结论:高度近视患者行LASIK术中角膜床厚度是影响术后屈光稳定性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角膜上皮瓣异常的无瓣化处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行LASEK手术出现角膜上皮瓣异常的19例(22只眼)患者中,对其中观察组(11只眼)进行无瓣化处理即转成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与对照组(其余11只眼)对比,术后随访3个月,观察角膜上皮愈合时间、裸眼视力变化、屈光度变化以及角膜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的程度。结果观察组病例上皮愈合时间明显提前,平均3.27d,对照组平均6.09d,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的随访中,在两组视力、屈光度、Haze程度的对比中,观察组要好于对照组,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ASEK手术上皮瓣制作异常时,对于低中度近视而言,可以去除上皮瓣转成PRK治疗。  相似文献   

13.
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为近年来开展的一种新的屈光手术,但术后角膜上皮下混浊(Haze)造成角膜透明度降低、表面不规则、近视回退,是屈光性角膜手术最主要的并发症。对于高度近视,特别是超高度近视患者这种情况更为严重,目前尚未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从而影响患者的视觉质量。我院2005年10月-2006年6月在LASEK术中应用0.02%丝裂霉素C(MMC),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表层切削手术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小军  高丰 《医学综述》2013,19(10):1808-1810
1983年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问世,开创了激光治疗屈光不正的历史,从此治疗进入准分子激光"单纯表层手术"阶段。1991年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出现,它很快取代PRK,成为一种主流手术在全球范围内被广泛应用,屈光手术进入"角膜基质手术"阶段。1999年诞生的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2003年的机械法准分子激光角膜上皮瓣下磨镶术(Epi-LASIK)以及2006年的前弹力层下角膜磨镶术(SBK)等,标志着"表层切削"的回归,表层切削成为激光屈光手术的热点和新宠。  相似文献   

15.
陈凤莲 《广西医学》2005,27(12):2059-2060
激光角膜上皮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介于准分子激光角膜切削术(PRK)和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UASIK)之间的一种矫正近视的新型手术方式,可使因角膜偏薄、近视度数而无法行LASIK手术的病人受益,又克服了PRK手术在治疗高度近视时的可预测性低、术后疼痛、角膜雾浊及近视回退等弱点。LASEK手术毋需负压吸引及微型角膜刀制瓣,与LASIK相比更为安全,但在治疗过程中如因护理不当,也会直接影响到手术效果。2001年以来我院近视激光治疗中心以该术式共作近视、近视散光手术142例281眼。取得了满意的手术效果,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准分子激光上皮下角膜磨镶术(Lasek)术后形成2级以上Haze眼行PTK+PRK合并局部使用0.02%丝裂霉素(MMC)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2例14眼出现2级以上Haze者,行PTK+PRK治疗,术毕覆盖0.02%MMC棉片30 s,术后1、3、6、12个月观察术后视力、屈光以及Haze情况.结果 术前及术后1、3、6、12个月裸眼及最佳矫正视力均值分别作配对t检验,分别提高0.58 及0.23(P<0.01).术后Haze明显减轻,仅1年后3眼有0.5级Haze,其余眼无Haze.结论 PTK+PRK合并局部0.02% MMC短时间使用治疗术后2级以上Haze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17.
LASEK治疗薄角膜近视的疗效及并发症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治疗薄角膜近视眼的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方法对75例(150眼)薄角膜近视患者行LASEK手术,其中高度近视患者术中加用丝裂霉素,时间根据屈光度大小而定。术后定期对眼部症状、视力、屈光度、角膜曲率及并发症进行随访观察。结果LASEK术后患者眼部刺激症/状较轻,有的患者术后几乎没有刺激症状,上皮愈合平均时间为(5.15±1.3)d,术后视力5~15d基本达到术前最佳矫正视力。术后所有患者角膜曲率较稳定。2例(3眼)出现屈光回退。Haze形成较轻微,多数患者为0—0.5级,2例(4眼)为1级,1例(1眼)为2级,3—6月Haze逐渐消失。3例(5眼)出现上皮延迟愈合。1例(2眼)出现丝状角膜炎。结论LASEK治疗角膜偏薄的近视是安全有效的,但对LASEK相关并发症要及时正确处理。  相似文献   

18.
杨岚 《实用医技杂志》2011,18(2):218-219
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r epithelial keratomileusis,LASEK)是一种介于激光光学角膜切削术(PRK)和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之间的屈光手术方式.1999年由意大利Massimo Camellin博士首先提出并命名。由于它以角膜上皮瓣代替角膜瓣,  相似文献   

19.
分析6例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角膜地形图曲率变化与屈光回退值的关系。结果显示角膜曲率变化与临床屈光度变化的关系:Y=1.4252X+1.2559,r=0.84,P〈0.001(Y为临床屈光变化值,X为角膜曲率变化值)。表明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性手术后屈光回退患者手术前后角膜曲率变化与屈光度变化有高度相关性,提示角膜地形图在准分子激光手术后的屈光变化判断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对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IK)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进行再次手术的时机及疗效.方法对18例(29眼)LASIK术后发生欠矫及屈光回退者施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术后随防6月~1年.两次手术间隔3~11月.对再手术后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及并发症以及再手术原因、手术时机的选择进行分析.结果术后23眼(79.31%)裸眼视力达到最佳矫正视力,6眼(20.69%)低于矫正视力一行,22眼(75.86%)剩余屈光度≤±1.00DS,5眼再次出现欠矫及屈光回退.再手术原因与高度近视屈光状态不稳定、个体对激光反应的差异性、激光机能量不稳定及术者的操作技术有关.结论对LASIK术后欠矫及屈光回退者行原角膜瓣下角膜基质内准分子激光切削术,方法简单,疗效稳定,再次手术时机选择术后3~12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