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刘虹  王菁  李桥 《国际眼科杂志》2012,12(4):657-659
调查南京市江宁百家湖社区学龄前儿童的双眼屈光状态及同时视,分析学龄前儿童屈光状态的分布、屈光不正的患病情况及同时视情况。 方法:采用带状光检影镜,TSJ-IV型同视机在半暗室光线非散瞳下对南京市江宁百家湖社区7所幼儿园3~5岁儿童1352例的双眼屈光状态及同时视进行检查,其中男孩728例,女孩624例,对检查结果按屈光状态检查及同时视检查分类,并分别统计不同年龄组的结果。 结果:屈光状态检查中,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率为13.35%,5岁~组屈光不正率最高,但各年龄组无统计学差异(P=0.408)。屈光不正眼中,3岁~、4岁~、5岁~年龄组远视、散光构成比有统计学差异(P=0.003),4岁~年龄组散光占比高于其他组。同时视检查发现视轴异常162例,占总人数12.01%。其中视轴向内偏斜角>+5°占96.30%,向外偏斜角>-5°占3.70%。3岁~、4岁~、5岁~年龄组视轴偏斜异常率比较有统计学差异,3岁~组异常率最高,视轴向内偏斜为主(P=0.001)。视轴偏斜异常162例,屈光状态以正视为主,占81.48%(132/162),视轴偏斜异常的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的患病率与视轴正常的儿童屈光不正的患病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125)。 结论:南京市江宁百家湖社区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主要类型为散光和远视,双眼同时视检查异常以视轴向内偏斜为主。在半暗室光线下行非散瞳检影并同时行双眼同时视检查可作为幼儿园屈光状态及初级视功能检查的有效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眼水快速散曈验光在儿童屈光测量中的应用范围。方法用复方托吡卡胺眼水和1%阿托品眼用凝胶先后分别对202例(382只眼)眼位正常屈光不正儿童散瞳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对两种药物散瞳检影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4~7岁组远视、近视和8~11岁组远视两种药物散瞳检影验光所得结果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8~11岁组近视、12~15岁组远视、近视两种药物散瞳检影验光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托吡卡胺快速散瞳验光方法适用于眼位正常的8岁及以上近视儿童和12岁及以上远视儿童。  相似文献   

3.
共同性斜视多发生在儿童时期,特别是学龄前儿童,为了探讨共同性斜视与屈光不正的关系,现将我院127例儿童共同性斜视的屈光状态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文127例共同性斜视儿童,内斜视103例,外斜视24例,均用1%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晚涂眼一次,共3~5天由专人负责检影验光。远视散光和近视散光,分别按球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1%阿托品眼膏和复方托品酰胺眼液在远视儿童散瞳检影的结果,探索复方托品酰胺在远视儿童散瞳检影的应用范围.方法 用1%阿托品眼膏和复方托品酰胺眼液对166例(300只眼)远视儿童分别散瞳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对两种药物散瞳检影所得结果采用自身配对t检验,用SPSS 1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 12~15岁轻度远视组两种药物散瞳检影所得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岁~和8岁~各组及12~15岁中度、高度组两种药物检影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15岁轻度远视患儿可用复方托品酰胺进行散瞳检影.12岁以下学龄儿童及12~15岁中度、高度远视患儿应以阿托品散瞳检影;在不能使用阿托品检影的特殊情况可用复方托品酰胺散瞳检影.学龄前和伴内斜的远视儿童应用阿托品散瞳检影.  相似文献   

5.
目的在学龄前儿童弱视的普查中,寻求一种客观、快捷、简便、经济适用的有效筛查方法。方法用小瞳检影法进行屈光筛查,对在检影时有逆影动或顺影动〉+3.00DS及两个子午线影动不对称的儿童,视为屈光不正可疑,给l%阿托品眼膏散瞳,每日2次,连续3d后进行视网膜检影验光,分析屈光状态。结果中度以上的屈光不正(含散光)10只眼,该度数的屈光不正可导致弱视的发生,故弱视的发病率为5.10%。结论小瞳检影法适用于学龄前儿童的弱视普查,普查异常者再进一步散瞳检影验光,由于该方法客观、快捷、简便、经济适用,基层人员只要经过培训即可开展应用,具有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的静态屈光,分析视力与屈光关系。方法对象为幼儿园普查及视光门诊就诊视力低常的〉3~6岁学龄前儿童1000名(1934只眼),进行眼科常规检查,重点包括远近视力,并进行1%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结果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的静态屈光中屈光不正类型以复性远视散光为主,程度以轻度多见;在屈光不正性弱视中,远视性弱视占主要部分。结论学龄前儿童视力低常眼的静态屈光主要为远视类屈光不正,确定学龄前儿童的视力低常是生理性还是病理性不能仅据视力。静态屈光测定是定性视力、确定屈光是否异常的必不可少的选择。  相似文献   

7.
学龄前儿童的屈光异常与弱视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了解屈光检查在学龄前儿童弱视普查中的临床用途。方法应用日本尼康手提全自动检影仪对学龄前儿童进行小瞳孔验光,发现屈光有异常的儿童,再进一步进行散瞳检影验光。结果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主要以远视散光和混合散光为主,近视与近视散光较少。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的发病率是7.87%,弱视发病率为4.04%,接近全国其他同类报告(3.83%)。结论儿童弱视屈光普查优于视力普查,准确性高、效率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2~15岁视力低常的儿童屈光不正的分布规律。 方法:对我院2009-04/2010-04视光学门诊2~15岁的1638例3266眼(男725例1446眼,女913例1820眼)视力低常者进行散瞳验光并统计分析。 结果:在3131眼中,男生近视性屈光不正为1056眼,远视性屈光不正317眼,以近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其中以复性近视散光多见,占35.48%。女生近视性屈光不正为1455眼,远视性屈光不正303眼,也以近视性屈光不正为主,其中以复性近视散光多见,占40.71%。散光的分布中男女童均是以复性近视散光为主,复性远视散光次之。顺规散光、逆规散光和斜轴散光的弱视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 结论:随着学习压力的增大儿童长时间看书学习和电脑的使用大大增加了近视性屈光不正发生的概率。逆规散光是弱视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矫正逆规散光可能有利于儿童弱视的治疗。  相似文献   

9.
屈光不正性弱视儿童708例屈光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分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屈光状态,了解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流行病学资料。方法:回顾2012-01/2013-12在我院小儿眼科与斜弱视专科确诊为屈光不正性弱视,并进行集中综合训练的弱视儿童708例1416眼,对其屈光状态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弱视儿童708例1416眼中,远视190眼(13.42%),远视散光612眼(43.22%),近视18眼(1.27%),近视散光134眼(9.46%),混合散光462眼(32.63%)。不同年龄组的弱视儿童的屈光状态分布不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不正引起的弱视大多为轻到中度弱视(1276眼,90.11%),重度弱视以远视性散光为主(82眼,5.79%),散光以顺规性为多(1046眼,86.59%)。结论:远视性屈光不正及混合散光为造成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主要类型,弱视程度与屈光状态、散光轴向有关。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儿童屈光不正4 77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视力低常青少年儿童屈光状态的分布规律,力争在儿童青少年的视觉发育敏感期早发现,早治疗。方法:除外屈光不正以外的其他眼疾的情况下,在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后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9530眼中,近视眼4439只,远视眼4417只,其中近远视眼中均以复性近远视散光眼最多,各占56.50%,83.61%。年龄与屈光不正度数之间进行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1),随年龄增长,近视屈光度增加,远视屈光度减少。在7015只散光眼中,学龄前组散光发生率最高占89.05%,且以低度散光为主。随年龄增长,呈逐渐下降趋势。结论:在防治近视眼的工作中,必需在睫状肌麻痹下准确检影验光方可了解真实的屈光状态,再采取不同的防治措施,了解儿童散光眼的散光状态对于合理矫治儿童散光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上海市区学龄前儿童屈光异常852例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了解上海市区部分学龄前儿童屈光的异常状态及视力矫正情况。方法:视力异常学龄前儿童852例(1615眼)作散瞳验光检查,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结果:单纯近视443眼(27.43%),复性近视散光255眼(15.79%),单纯远视287眼(17.77%),复性远视散光347眼(21.49%),混合性散光283眼(17.52%)。随着年龄的增长,就诊的学龄前近视患者逐渐增多;父母近视对学龄前儿童近视发生率的增加有影响;屈光不正大都以轻中度为主(82.43%),视力大多(80.40%)是可以矫正的。结论:学龄前儿童近视和近视散光的发生率有明显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2.
Deng Y  Liao Y  Yang Y  Yu C  Peng X  Yin X 《眼科学报》2010,25(2):93-95
目的:观察和分析儿童眼科门诊就诊的屈光不正3~7岁患儿,有早产史和足月产史的患儿的屈光不正的特点和差异.方法:屈光不正179例(358眼),分为2组:早产史者51人,足月产者128人.1%阿托品眼膏散瞳进行视网膜带状光剪影验光.结果:足月儿的屈光不正患儿中,以远视多见,占157/256眼(61.3%),对比有早产儿屈光不正的远视发病25/102(2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早产儿屈光不正中,以散光发病为主,占81/102眼(79.4%),尤以高度散光、混合散光多见,相对与足月儿,其散光发病,高度散光发病和混合散光发病眼数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结论:散光,尤其是高度散光、复杂的混合散光是有早产儿童视力低下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散光与弱视的形成关系密切相关,因此不能忽略早产儿童视力发育.最早可提前到2岁即可进行屈光筛查.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数码折射系统在学龄前儿童弱视危险因素筛查中的可行性。方法:使用数码折射系统对469例10~70月龄的学龄前儿童进行屈光状态及弱视危险因素的筛查,再行眼科常规散瞳验光检查。结果:在检测弱视危险因素包括远视≥+2.75D,近视≥-1.50D,散光≥1.25D,屈光参差≥2.00D,眼位偏斜≥5°,屈光间质混浊≥1.5mm中,数码折射系统对斜视和屈光间质混浊的检出率为100%,对中高度远视的检出率为88.0%,对近视的检出率为93.4%,对散光的检出率为87.5%,对屈光参差的检出率为80.0%。结论:数码折射系统可用于学龄前儿童弱视危险因素的筛查,是一种安全、快速、有效的儿童眼病筛查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兰州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及其屈光状态进行调查,以发现超出生理范围的视力异常及屈光异常。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兰州市城关区10所幼儿园的2 841例3~6岁学龄前儿童进行裸眼远视力及Suresight屈光筛查仪检查,实际受检2 754例(5 508眼),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分类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或线性趋势检验。结果兰州市城关区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检出率为13.9%,不同年龄组间视力异常检出率存在差异(?字2=31.80,P<0.05),且随着年龄增长视力异常检出率呈下降趋势(?字2lineartrend=31.59,P<0.05)。屈光异常占检查总人数的13.13%,随着年龄增加,复性远视散光人数和单纯远视人数均逐渐减少(?字2lineartrend,复性远视散光=16.01,P<0.05;?字2lineartrend,单纯远视=9.11,P<0.05)。结论兰州市城关区3~6岁的学龄前儿童视力异常随着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提示视力随年龄增加逐步升高;屈光异常以单纯远视为主,远视屈光度向远视减小方向发展,符合儿童视力及眼屈光发育的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3~6岁学龄前儿童的散光值进行矢量分析,并研究睫状肌麻痹对散光的影响。方法横断面研究。2012年1—10月选取上海市杨浦区3-6岁儿童14116例.其中男孩7310例,女孩6806例。平均年龄(4.0±0.8)岁。采用CanonRK—F1型全自动电脑验光仪对所有儿童行睫状肌麻痹前后的电脑验光,记录全眼散光及轴向;ZeissIOLMaster测量眼轴长度。每例均取右眼进行统计分析。对完成所有检查的13080例有效样本的全眼散光进行Thibos矢量分析,将近视性散光转换为M、Jn和J45。睫状肌麻痹前后的各数据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睫状肌麻痹前后,3~6岁儿童主要表现为顺规性散光,特别是在柱镜值≥1.00D的高度散光组,其次为斜轴性散光.最后为逆规性散光。在睫状肌麻痹后,高度散光的比例略有下降,从19.96%降至18.41%;而O.25~0.75D的正常散光比例略有增加,从28.59%增加到33.72%。同时在睫状肌麻痹后,顺规性散光比例增高,逆规性散光和斜轴性散光比例都略有下降。而在高度顺规性散光组中,睫状肌麻痹后全眼散光值下降[(-1.612±0.763)D vs.(-1.457±0.645)D,t=-6.396,P〈0.01),其中主要表现为J0成分的降低,J45成分保持不变。结论睫状肌麻痹对散光也有着一定程度的影响,尤其是对高度顺规性散光。  相似文献   

16.
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健艳  沈星华  管怀进  沈磊 《眼科》2010,19(6):406-409
目的 探讨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的准确性及用其筛查屈光不正的可行性.设计诊断试验.研究对象2008年6月至9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屈光不正患者65例(130眼).方法 对所有病例分别行SHIN-NIPPON SRH-2000便携式电脑验光仪验光及视网膜检影.主要指标屈光值(球镜度数、柱镜度数及轴向)的差异性检验、相关分析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结果 以视网膜检影为金标准,电脑验光的球镜度数轻度偏正,其中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的差值为(+0.33±0.56)D,呈高度正相关(r=0.98,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87,P〈0.01) 电脑验光的柱镜度数轻度偏负,其中睫状肌麻痹后电脑验光与检影的差值为(-0.23±0.45)D,呈中度正相关(r=0.81,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5,P〈0.01).电脑验光在睫状肌麻痹前后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球镜度数t=1.31,P=0.26 柱镜度数t=-0.28,P=0.78).电脑验光对散光的检出率高,但主要是≤0.75D的低度散光,且与视网膜检影的轴向差值多数≤150.以视网膜检影的等效球镜为参考指标,电脑验光的ROC曲线下面积〉0.95(睫状肌麻痹后为0.984,睫状肌麻痹前为0.979).结论 便携式电脑验光仪筛查屈光不正的准确性与视网膜检影一致,可用在群体眼病流行病学调查中筛查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7.
孙强  张聪  李珊 《国际眼科杂志》2009,9(7):1396-1398
目的:测定我国学龄前儿童中引起屈光不正性弱视的临界值。方法:诊断性试验,符合纳入标准的5~7岁单纯散光147例294眼(附带球镜<1.00DS),单纯远视633眼(附带散光<0.50DC),远视伴轻度散光(0.50DC≤散光值<1.00DC)312眼,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找出临界值。结果:通过诊断效能和ROC曲线观察,5~7岁儿童单纯散光≥1.00DC诊断弱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9.7%和88.7%,≥1.50DC诊断弱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83.3%和95.2%;单纯远视≥2.25DS诊断弱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3.0%和82.0%,单纯远视≥2.75DS诊断弱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45.2%和91.3%;远视伴轻度散光≥2.25DS诊断弱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60.0%和54.3%,远视伴轻度散光≥2.75DS诊断弱视的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是24.9%和88.2%。结论:临界值提供小儿眼科医师诊断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性弱视病因证据;提供了学龄前儿童屈光不正验光配镜的起点依据。适合5~7岁儿童普查筛选要求是散光≥1.00DC;适合诊断危险值的是散光≥1.50DC,单纯远视引起弱视的筛查临界值是≥2.25DS,适合诊断危险值的是≥2.75DS,远视伴轻度散光的临界值同单纯远视。  相似文献   

18.
两种散瞳剂在弱视儿童验光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廖斌  卢炜 《国际眼科杂志》2007,7(3):868-869
目的:探讨复方托吡卡胺滴眼液(美多丽)对5~9岁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的可行性.方法:对30例(60眼)弱视儿童先后用两种散瞳剂(美多丽与阿托品眼膏)散瞳验光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近视组、散光组的差异无显著性;远视组美多丽与阿托品眼膏的验光结果之间有显著性差异,但两者存在相关性.结论:在特殊情况下,美多丽可以作阿托品的替代药对弱视儿童进行散瞳验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