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再手术治疗效果。方法:总结我科1998年1月至2003年6月对37例复发性脑膜瘤采用Simpson 0~Ⅱ级手术再治疗的效果,与第一次手术间隔期平均为230.5周。再手术前Karnoifsky perform score(KPS)为20~90(平均57)。结果:再次手术后平均存活期为185.2周。27例术后1月KPS较术前改善。结论:再手术治疗复发性脑膜瘤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复发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2年2月收治的17例复发性脑膜瘤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7例均再次手术治疗,SimpsonⅠ级手术2例,Ⅱ级9例,Ⅲ级3例,Ⅳ级3例,10例术后伽玛刀辅助治疗,术后1~3个月16例患者生活基本恢复正常,1例偏瘫患者较前好转;出院随访8个月~5年,1例偏瘫患者生活恢复自理,1例WHOⅢ级患者术后19个月死亡,15例患者生活正常。结论:复发性脑膜瘤应注重术后复发可能的评估,对复发危险性较高者在避免手术并发症同时尽可能切除肿瘤,术后辅以立体定位放疗,加强随访,对复发脑膜瘤的预防及早期诊治有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脑膜瘤为颅内常见的良性肿瘤,术后复发率为9%~20%[1].复发性脑膜瘤的治疗仍以手术切除为主要手段.我科于2000年1月至2005年6月共收治复发性脑膜瘤12例,现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4.
一例罕见的复发性脑膜瘤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潘旭明,吴幼章关键词脑膜瘤;外科手术本院曾遇见1例脑膜瘤,1年期间3次复发而行手术,临床上少见,现报告如下。患者女,53岁。因间歇性头痛4年,加重1个月于1993年6月24日第1次入院。体检除左侧颞侧可疑偏盲...  相似文献   

5.
复发性脑膜瘤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告了10例复发性脑膜瘤患者。对8例病人施行了二次手术,2例采用放射治疗。作者发现肿瘤复发与肿瘤生长部位、手术方式等因素有关。作者同时对复发性脑膜瘤的诊断、治疗、预防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脑膜瘤手术、病理及增殖细胞核抗原与术后复发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通过对20例复发性脑膜瘤的手术切除分级、病理分型和分级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研究,提示普通病理分型与脑膜瘤复发无明显相关,而WHO分级程度越高,其复发率也越高。Simpson手术分级Ⅲ~Ⅳ级切除者,其复发率明显高于Ⅰ~Ⅱ级切除者。复发组PCNA标记指数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1),并且与WHO分级密切相关,可以作为预测脑膜瘤术后复发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刘家永 《广西医学》2007,29(10):1626-1626
脑膜瘤病临床上一般采用手术治疗,部分病例病灶生长于特殊部位,如岩骨脊贴近视交叉神经时,手术难度更大,复发率更高,再次手术难度更大.近几年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在外科的应用,为复发性脑肿瘤治疗提供一个新的方法和手段.我院1998年9月至2004年9月采用立体定向适形放射治疗术后复发脑膜瘤13例,取得比较好的疗效,现将临床及CT观察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脑膜瘤端粒酶的活性在判断复发和恶变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端粒酶作为脑膜瘤标志物,在肿瘤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以及预后预测等方面的意义。方法:利用TRAP-ELISA定量检测61例(份)肿瘤标本端粒酶的活性(以ΔA=A450-A690表示),结合肿瘤的分类和患的临床资料。分析端粒酶活性作为肿瘤良恶性及判断预后的标记物的可行性。另取正常脑组织标本20例作为对照。结果:30例脑膜瘤中,29例脑膜瘤均未测到端粒酶活性,1例端粒酶阳性(阳性率3.3%),ΔA=0.237;全组ΔA平均值=0.049,15例恶性脑膜瘤中14例呈端粒酶阳性(93%),ΔA=1.237-2.516;1例端粒酶阴性,ΔA=0.076,全组ΔA平均值=1.630。16例复发性脑膜瘤端粒酶均阳性(100%),ΔA=1.034-1.478,平均1.255,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脑膜瘤和恶性脑膜瘤的端粒酶的阳性率和酶活性表达强度方面差异明显(P分别为<0.001,<0.01和<0.0005,<0.01),2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检测到端粒酶活性。结论:端粒酶活性的激活在恶性脑膜瘤和复发性脑膜瘤中是较常见的现象。端粒酶作为肿瘤标志物,在脑膜瘤的良恶性鉴别,恶性程度评估,预后预测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SLT接触式激光显微手术治疗脑深部肿瘤6例,即颅底脑膜瘤4例,丘脑肿瘤1例,枕部小脑幕切迹室管膜瘤1例。其中1例岩—斜坡复发性脑膜瘤次全切除,其余3例脑膜瘤中1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及2例嗅沟脑膜瘤全切。1例丘脑肿瘤大部切除,接触式激光直接接触肿瘤组织,局部温度可达400℃,可迅速汽化、切割肿瘤,避免了激光的散射及侧射,减少对周围组织的损害,术后脑水肿反应轻,止血效果好,又可控制穿透深度,对部位深在,或富于血管的颅底脑膜瘤切除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眶上翼点入路处理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 结近5年来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17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经验和体会。方法:采用眶上翼点入路和显微外科手术治疗大型鞍结节脑膜瘤9例和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8例。结果:大型鞍结节脑膜瘤手术全切除8例,次全切除1例。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全切除7例,次全切除1例。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前视力明显减退的11例患,术后4例明显好转,2例改善,4例无变化,1例较术前恶化。结论:眶上翼点入路在大型蝶骨嵴内侧脑膜瘤和鞍结节脑膜瘤的手术处理中是一种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1.
复发性大脑镰上矢状窦脑膜瘤全切除一例陈光烈,任浩君,刁宏涛患者,女,40岁。因脑膜瘤术后二年来院作随访复查,CT扫描示前纵裂有一类圆形高密度病灶,注入造影剂后显示有明显增强,提示脑膜瘤复发。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右额骨窗处凹陷,无神经系统局灶体征。作脑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颅内脑膜瘤的临床病理联系。方法:对640例颅内脑膜瘤病例重新观察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女性脑膜瘤病人明显高于男性(P<0.01),主要发病部位是幕上(89.2%),病理组织学类型主要为脑膜上皮型(50.3%)、纤维型(28.5%)和移行型(10.3%)。脑膜瘤的复发率为7.5%。结论:脑膜瘤是颅内第二常见肿瘤,容易复发,复发性脑膜瘤中,恶性脑膜瘤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初发性脑膜瘤。  相似文献   

13.
脑膜瘤术后观察与护理张银兰脑膜瘤手术复杂、难度大,病人术后病情多变,故严密的病情观察和科学的护理,对提高手术成功率、加快病人的康复非常重要。我科1992年~1995年手术治疗124例脑膜瘤,术后出现血压变化18例,精神症状12作者单位:安徽医科大学第...  相似文献   

14.
小脑幕脑膜瘤57例显微手术治疗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脑幕脑膜瘤的发病率占颅内脑膜瘤的2%~9%,多发于40~60岁,女性居多,治疗以手术治疗为主。1995年6月至2006年9月,作者收治小脑幕脑膜瘤57例,均行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侧脑室内脑膜瘤少见,约占颅内脑膜瘤的0.5%~5%,由于位置深、体积大、血运丰富,质地坚硬,手术切除有一定难度。我科自1996年5月~2005年6月采用显微手术方法切除20例侧脑室脑膜瘤,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王清林 《吉林医学》2008,29(17):1467-1467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的肿瘤,但囊性脑膜瘤较少见。我院2001年-2006年经CT诊断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0例脑膜瘤中囊性脑膜瘤占2%,为提高囊性脑膜瘤的CT诊断及鉴别诊断,现将我院遇到的3例病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172例脑膜瘤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护理马香玉张燕脑膜瘤患者术后常遗留偏瘫、失语、失明及精神症状等,因此患者手术前后的心理状态复杂。我科自1986年4月至1996年12月,共收治脑膜瘤患者172例。针对不同病情的脑膜瘤患者,我们采取了不同的心理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岑立勉 《广西医学》2004,26(4):577-578
脑膜瘤是神经外科常见病,占颅内肿瘤的13.4%~19.2%,大多数属良性肿瘤,手术切除是有效治疗方法。我院1995年7月~2003年8月手术治疗脑膜瘤38例,分析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脑膜瘤是颅内常见原发肿瘤,发病率仅次于胶质瘤,其生长缓慢,有明显的边界,出现症状时,肿瘤大都已生长较大,手术切除特别是显微手术治疗是首选的治疗手段。我科自2001年-2005年收治手术治疗脑膜瘤24例,2004年以后的8例显微手术治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WHO Ⅱ、Ⅲ级脑膜瘤又被称为恶性脑膜瘤,以高侵袭性、迅速复发性和非典型性为突出特点。目前有研究发现某些染色体异常(如1p缺失、17q23扩增等)、细胞信号转导通路的异常与其恶性程度有关,但具体分子生物学机制仍不明。恶性脑膜瘤预后因素包括手术切除程度、是否接受放疗、Ki-67/MIB-1指数、P53表达程度和端粒酶活性等。本文综述了近几年与恶性脑膜瘤预后相关的生物学标记及其分子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并简要探讨其机制,为今后更深入的探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