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评价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PHP)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疗效。方法通过分析自2008—01—2012—10收治并随访的52例肱骨近端二部分以上骨折。采用有限切开、透视复位、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的方法治疗,骨缺损患者采用自体髂骨及人工骨植骨。结果本组获得随访8—25个月(平均15个月),肱骨近端骨折均得到了愈合,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25例,良18例,可6例,差3例,优良率82.7%。未发生断板、断钉,无肱骨头缺血坏死及肩峰撞击综合征。结论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骨缺损者取髂骨、人工骨植骨,根据骨折类型及稳定性等指导功能锻炼,骨折愈合良好、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2.
背景: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治疗采用接骨板还是人工肱骨头置换更适宜存在争议。目的:比较锁定接骨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58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男27例,女31例;年龄42~84岁,平均62.8岁。分别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n=28)和人工肱骨头置换(n=30),采用Neer评分,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在术后8个月和16个月的关节功能的差异。结果:全部58例患者获得8~16个月随访,术后第8个月两种治疗方法的Neer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但术后第16个月人工肱骨头置换患者的Neer评分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应用锁定接骨板的患者(P〈0.05)。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远期疗效优于锁定接骨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近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Neer三、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37例,行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20例,其中Neer三部分骨折14例,四部分骨折6例;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骨折17例,均为四部分骨折。采用Neer评分标准从疼痛、活动、功能等方面评定两组疗效。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20个月(12~30个月)。内固定组优良率为83.3%,置换组优良率为87.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锁定钢板与人工肱骨头置换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骨折均能达到满意的疗效,但对于骨折严重粉碎无法重建的肱骨近端骨折,尤其伴有严重骨质疏松的老年患者,人工肱骨头置换仍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4.
目的 总结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技巧及治疗效果.方法 2001年1月至2012年1月,采用开放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治疗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369例,其中NeerⅢ型258例、Ⅳ型111例,采用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固定216例,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固定153例.采用植骨充填骨缺损185例,其中Wright人工骨149例,自体骼骨36例.结果 术后随访12个月至4年,平均18.5个月.2例术后发生肱骨头坏死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其余367例骨折全部愈合,愈合时间为6~8周.按Neer疗效评价标准:优209例,良115例,可41例,差4例;优良率为85.1%.结论 NeerⅢ、Ⅳ型肱骨近端骨折都可通过手术开放复位内固定取得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的疗效。方法对14例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老年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并进行疗效评定。患者年龄65~78岁,平均年龄72岁,7例为三部分骨折,2例为肱骨头劈裂骨折,5例为四部分骨折,其中5例伴肩关节半脱位,手术全部采用骨水泥型人工肱骨头假体。结果本组14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5个月,按肩关节Neer评分系统进行评价,优2例,良10例,可2例,优良率85.7%。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肱骨近端粉碎骨折,能有效解除疼痛、重建关节功能,是一种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内同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 应用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17例.其中锁定接骨板(LCP)13例,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4例.自体髂骨植骨11例,人工骨植骨6例.结果 术后随访3~25个月,平均骨性愈合时间5个月.肩关节功能评分(按Neer标准)优良率达87.5%,元肱骨头坏死及骨不连接发生.结论 采用内固定的方法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效果良好.但治疗中应注意:保护肱骨头血运及解剖复位结合植骨后的可靠固定和正确的患肢主被动康复训练.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内固定方法,评价“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的治疗效果。方法:对37例老年人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分别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和“三叶草”型钛钢板内固定结合植骨术(自体骨)治疗。31例得到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a,采用Neer分型和评定标准分析疗效。结果:钢板内固定、植骨术组全部4个月内骨折愈合,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术组7例骨不连;32例(32/42)术后肩关节不同程度僵硬。Neer3、4部骨折(18例)应用克氏针螺钉内固定,优良率为38.4%和20%;“三叶草”型钛钢板+植骨(24例),优良率为77.7%和50%。结论: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其主要病理变化是骨质疏松和骨折部位骨缺损,宜早期手术治疗。与克氏针、螺钉内固定方法比较,“三叶草”型钛钢板独特的韧性和构型,其近端“筛孔”任意角度穿钉的锚固作用符合AO内固定原则,同时植骨促进愈合,是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应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locking proximal humerus plate,LPHP)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可行性和疗效.方法 对2004年9月至2007年9月收治并获得随访的18例肱骨近端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7例,女11例,年龄25~79岁,平均52.8岁.所有骨折均按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4例,三部分骨折6例,四部分骨折8例,其中骨质疏松7例.手术经三角肌、胸大肌间隙入路,采用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对骨折进行固定,对其中6例存在严重骨缺损患者进行自体骨植骨.结果 随访8~24个月,平均12.5个月,骨折均愈合.采用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6例,良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72.2%.合并内翻畸形1例,肱骨头缺血性坏死2例(术后1年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肩关节创伤性关节炎2例,骨折延迟愈合1例.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接骨板内固定是一种有效的适宜于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的治疗方法 ,既能实现对骨折断端的稳固固定作用,又避免了对骨块附着软组织和骨膜的过多剥离,可有效地遏制肱骨头的缺血性坏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估锁定加压接骨板(10ckingcompressionplate,LCP)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5年4月至2009年10月采用LCP联合同种异体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l6例,其中男性5例,女性11例;年龄24~87岁,平均67岁。高能量损伤4例,摔伤12例。术后随访时间为13~54个月,平均28个月。随访中采用的评估措施包括术后颈干角、Neer评分、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analoguescale,VAS)以及Constant—Murley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无肱骨头塌陷、肱骨头坏死或螺钉穿人关节内等并发症,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临床及影像学愈合。末次随访患者平均Constant评分为(83.2±7.9)分;术后颈干角为(129.1±7.6)。(109°~146°),Neer评分为(92.2±8.4)分(81~100分),平均主动屈曲活动度为(149.5±8.9)。,伸直活动度为(47.3±3.7)。,内旋活动度为(40.7±2.9)°,外旋活动度为(65.8±5.3)°,外展活动度为(135.6±5.9)°;VAS疼痛评分为1分。结论LCP联合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当有骨质疏松或粉碎骨折合并很大骨缺损时单纯应用LCP并不能提供稳定的固定。在移位性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中,同种异体骨打压植骨是一种安全的技术方法,可维持肱骨近端骨折内侧柱的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与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4-01—2017-06诊治的35例肱骨近端骨折,15例Neer三部分骨折及7例Neer四部分骨折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锁定钢板组),13例Neer四部分骨折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头置换组)。结果 35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8.4(7~39)个月。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肱骨头置换组术后6个月Neer评分高于锁定钢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6个月疗效采用Neer评分标准评定:锁定钢板组优6例,良10例,可4例,差2例;肱骨头置换组优4例,良6例,可2例,差1例。内固定组2例出现肩关节僵硬,活动受限;1例出现肱骨头缺血性坏死及螺钉切出,二期行肱骨头置换术。肱骨头置换组1例出现关节半脱位。结论年龄70岁、基础条件尚可的Neer三部分及部分四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首选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而高龄、骨质疏松严重、不能耐受二次手术的Neer四部分骨折患者首选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6例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治疗,术后三角巾固定3~6(4.2±1.5)周。结果患者住院时间5~16(9.6±2.7)d。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27(15±3.6)个月。末次随访时优14例,良2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91.3%。随访期间无血管神经损伤、术后感染、脱位、松动等并发症。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 ,可以显著缩短康复的时间,减少患者痛苦,改善关节功能。成功与否取决于患者和假体的正确选择、大结节的重建、后倾角的大小、肩袖的修补、精细的手术操作和完善的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12.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自2007年10月至2009年2月,采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钢板治疗28例老年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其中男性10例,女性18例;年龄60-82岁,平均68.6岁。根据N eer分型,二部分骨折7例,三部分骨折16例,四部分骨折5例。结果 28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8-14个月,平均11.2个月。所有骨折均愈合,骨折平均愈合时间3.4个月。根据Constan t评分,优18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89.3%。结论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肱骨近端骨折具有操作简单、固定可靠、并发症少等优点。必要时植骨,可提高骨折愈合率,特别适用于骨质疏松的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  相似文献   

13.
Displaced three- and four-part proximal humerus fractures are among the most challenging shoulder conditions to manage. Because of the risk of symptomatic malunion, nonunion, and humeral head osteonecrosis, surgical management is preferred. Locking plate technology has provided an alternative to hemiarthroplasty for certain three- and four-part fracture patterns, even in the setting of osteopenic bone. Prosthetic humeral head replacement has been advocated for head-splitting fractures and fracture-dislocations as well as four-part fractures with significant initial varus displacement (>20°). Technical challenges, including obtaining proper humeral head height, retroversion, and optimal positioning and fixation of the tuberosities, have a substantial effect on patient outcomes.  相似文献   

14.
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选择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探讨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手术选择。方法肱骨近端复杂骨折61例,分为3组。A组23例,为肱骨近端二、三部分骨折,行闭合复位经皮穿针内固定。B组15例,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行切开复位锁定钢板内固定。C组23例,为肱骨近端三、四部分骨折,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结果3组随访6~36个月。A组和B组用Neer百分制评分表对患肩进行术后功能评估,C组用ASES评分对患肩进行术后功能评估。A组和B组骨折均愈合,无骨折再移位、肱骨头无菌性坏死病例。A组优良19例,疗效欠佳的病例均为三部分骨折。B组优良12例,疗效欠佳的病例均为四部分骨折伴骨质疏松。C组优良20例。结论每一种手术方法都有其优点和缺陷,骨折的类型、大小、移位程度、患者年龄、骨质量以及手术医师的操作技能等因素决定了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结合术后个体化康复手段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临床疗效,为基层医院开展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治疗提供临床经验。方法对9例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肱骨头置换,并于术后给予个体化康复治疗,采用Constant评分进行临床效果评估。结果术后随访5~24个月,平均15.4个月。手术前和末次随访时的Constant评分分别为(14.5±6.5)分和(80.5±5.6)分。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是治疗移位性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的有效方法,正确选择适应证、术中精细操作、术后进行个体化康复锻炼是减少并发症和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讨论肱骨近端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手术治疗有移位的肱骨近端骨折127例,其中内固定手术114例,肱骨头置换手术13例。男48例,女79例,年龄2l至75岁,平均54岁。采用Neer分类,二部分骨折69例,(其中解剖颈骨折4例,外科颈骨折65例),三部分骨折47例,四部分骨折11例。所有二部分和45例三部分骨折分别行三叶草钢板或肱骨近端解剖钢板及肱骨近端锁定钢板(locking proximal hunerus plate,LPHP)内固定,而2例三部分和所有四部分骨折均行人工肱骨头置换术(humeral head replacement,HHR)。结果 术后随访4~48个月,平均17.1个月。内固定术后所有骨折均愈合,无畸形愈合。愈合时间为6~9周,平均7周。肱骨头置换术后,假体未出现松动、脱位等现象。所有病例均无感染、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发生。根据美国Michael Reese医疗中心评分标准,内固定术或肱骨头置换术后肩关节功能评分,优良率分别为85%和70%。结论 对肱骨近端移位骨折采用手术治疗可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二部分骨折及多数三部分骨折可采用钢板内固定,而四部分骨折可一期行关节置换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PHILOS钢板有限切开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应用PHILOS肱骨近端解剖型钢板有限切开(肱骨近端前外侧入路)治疗肱骨近端骨折54例。其中男31例,女23例,年龄48~79岁,平均62岁。根据Neer分型二部分骨折19例(解剖颈骨折9例,外科颈骨折8例,大结节骨折2例);三部分骨折25例;四部分骨折10例(骨折伴肩关节脱位2例)。[结果]54例患者经18个月的随访,54例均愈合,影像学提示骨愈合发生在10周左右,有1例发生轻度肩峰撞击,1例四部分骨折的患者发生部分肱骨头坏死。根据术后肩关节Neer评分法,优27例,良23例,可4例,优良率达92.6%。[结论]肱骨近端骨折应用PHILOS钢板固定,重视内侧皮质复位内侧柱的重建,手术创伤小,复位简便,骨折愈合顺利,肩关节功能恢复好,未发现术后明显复位丢失、钉板松动和断裂病例,为目前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徐德利  林浩  李驰 《骨科》2012,3(1):24-26
目的 探讨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手术技巧.方法 采用肱骨近端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49例,根据Neer分型:三部分骨折32例,四部分骨折17例.结果 术后有47例获得12~36个月随访,平均20个月.术后骨折全部愈合,无严重并发症.按Neer肩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17例;满意26例,优良率达91.5%.结论 肱骨近端锁定加压接骨板是治疗肱骨近端复杂骨折有效方法,术中注意保护肱骨内侧软组织链完整和肱骨内侧柱有效支撑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利用AO肱骨近端内固定锁室系统(proximal humeral internal locking system,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术后疗效.方法 对11例平均年龄42岁的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术中注意保护小结节内侧的骨膜连续性,仅在结节间沟外侧进行显露,肱骨头复位后骨缺损处行自体骨或同种异体骨移植,PImDS接骨板板内固定.结果 经平均20个月的随访发现1例肱骨头坏死,坏死率为9.1%.肩关节平均前屈上举150°、外旋20°、内旋Th12,JOA评分平均91分.结论 利用PHILOS接骨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肱骨近端外翻嵌插四部分骨折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