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膨肺吸痰法(MHI)在呼吸衰竭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我院RICU和综合ICU因呼吸衰竭行人工机械通气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MHI组和对照组,MHI组行膨肺吸痰,对照组行常规吸痰。比较两组肺不张的发生率,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和机械通气时间。结果①MHI组肺不张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②与吸痰前比较,吸痰后MHI组PaO2和SaO2无明显降低(P〉0.05),而对照组PaO2和SaO2明显降低(P〈0.05);吸谈后MHI组与对照组比较,MHI组PaO2和SaO2明显增高(P〈0.05);③MHI组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P〈0.01)。结论 MHI能有效避免吸痰后动脉血PaO2和SaO2下降,可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吸痰后应用肺复张治疗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 将32例需建立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常规组和肺复张组各16例,两组病例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无差异(p>0.05),两组病人均使用密闭式吸痰管进行吸痰护理,肺复张组在吸痰后配合压力控制法进行肺复张.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肺复张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肺顺应性明显提高,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人吸痰前后心率、血压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肺复张过程病人中心静脉压(CVP)出现一过性升高,未出现严重致命性并发症.结论 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使用密闭式吸痰后配合肺复张治疗,能更好改善病人氧合,避免出现低氧过程,对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
王霞  ;林笑女 《农垦医学》2013,(6):502-505
目的:探讨吸痰联合肺复张后调整不同的呼气束正压(PEEP)水平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DS)机械通气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0方法:采取自身对照研究方法,30例ARDS机械通气患者,吸痰后给予肺复张,在原有PEEP水平(P0)基础上调整0所有患者在调整PEEP后10min、15min和30min通过心电监护仪记录心率(HR)、中心静脉压(CVP)、心输出量(CO)及肺动脉楔压(PAWP),同时记录患者性别、年龄、治疗前APACHE-Ⅱ结果:吸痰后给予不同PEEP水平的肺复张干预,ARDS患者HR、CVP、CO及PAWP在不同时间点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吸痰后15min时,P0+0与P0+4、P0+0与P0+6之间的CVP、CO及PAWP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吸痰后30min时,P04-0与P0+4、P0+0与P0+6之间的CVP、CO及PAWP恢复至吸痰前水平,无明显统计学意义0结论:吸痰后联合较高PEEP水平的肺复张对ARDS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轻微,持续时间短,是一种安全的护理措施0  相似文献   

4.
邝雪仪 《中外医疗》2013,32(17):144-14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病人应用密闭式吸痰的效果和护理要点。方法将42例接受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密闭式吸痰组各21例,分析比较两组病人吸痰前后气道峰压(PIP)、平台压(Pplate)、肺顺应性(Crs)及床边动脉血气分析指标(PaO2、PaCO2、PH、PaO2/FiO2)以及机械通气时间。结果密闭式吸痰组病人吸痰后血氧饱和度、动脉氧分压、呼吸力学参数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密闭式吸痰组病人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缩短,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接受机械通气的ARDS病人使用密闭式吸痰,能更好维持病人氧合,避免出现低氧过程,同时能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应用肺复张法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2年6月间深圳恒生医院ICU收治的实施基本治疗及常规机械通气治疗后病情改善不明显的36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对其应用肺复张法治疗,观察并记录患者肺复张前和肺复张后4h的呼吸力学指标与血流动力学变化等多种指标.结果36例ARDS肺复张法治疗患者均存活,无一例死亡;氧合指数(PaO2/FiO2)较复张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张后肺顺应性也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皮血氧饱和度(SaO2)明显增高,较复张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心静脉压(CVP)、二氧化碳分压(PaCO2)、胃黏膜pHi值指标较复张前改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本治疗及常规机械通气治疗疗效欠佳的ARDS患者应用肺复张法可改善氧合和肺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和胃黏膜pHi影响小,是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的重要补充,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密闭式吸痰在急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效果。方法对43例急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观察吸痰前后动脉血气中pH、PaO2、PaCO2、SaO2的变化,以及患者心率、呼吸频率、血压和临床征象的变化。结果采用密闭式吸痰法后,pH、PaO2、PaCO2、SaO2等参数较前改善。结论急性肺水肿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密闭式吸痰不间断机械通气和氧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换气功能的影响,总结行密闭式吸痰对ARDS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随机抽取45名需要吸痰的ARDS患者,分别对其采用开放式气管内吸痰及密闭式气管内吸痰,观察吸痰前后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PaO:)、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的变化情况,并分别记录两项操作所耗费的时间。结果开放式吸痰后患者PaO2、SaO2、SpO2与吸痰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A—a)O2较吸痰前增高(P〈0.05);密闭式吸痰前后比较上述指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开放式吸痰平均耗费时间(162±15)s;密闭式吸痰平均耗费时间(93±12)s,两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密闭式吸痰对ARDS患者肺换气功能影响较小,临床廊用比较安全.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8.
王丹心  韩健美 《海南医学》2013,24(14):2152-2153
目的 观察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膨肺吸痰对痰液清除的效果.方法 将56例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8例,观察组采用膨肺吸痰,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患者吸痰前后血流动力学参数、氧代谢指标的变化.结果 两组间吸痰前氧代谢指标、血液动力学参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吸痰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脏直视术后机械通气患者采用膨肺吸痰法能较有效地促使肺部分泌物排出,防止肺不张,纠正低氧血症,具有很强的实用性,有很大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机械通气吸痰方法的安全性。方法:将40例建立人工气道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应用常规开放式吸痰法(即脱机吸痰),观察组使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对2组患者吸痰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心率(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的变化进行监测。结果:对照组吸痰后PaO2、SaO2较吸痰前均明显降低,HR、SBP均明显升高(P<0.01),DBP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吸痰后PaO2、SaO2、DBP较吸痰前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SBP均明显降低(P<0.01);2组吸痰前后PaO2、SaO2变化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三通管不脱机密闭式吸痰能降低ARDS机械通气患者由吸痰引起的低血氧水平,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CS)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方法选择30例诊断ARDS并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吸痰(OS)组和密闭式吸痰组,n=30例),分别采用开放式吸痰(OS)和密闭式吸痰(CS)两种吸痰方式,观察记录患者吸痰前1min及吸痰后3min和20min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血pH值变化情况。结果 OS组吸痰后3min、20min动脉血氧分压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P〈0.05);CS组吸痰前后上述参数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RDS患者选择CS方式吸痰能较好地维持机体氧合状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在拔除气管插管前膨肺吸痰对肺不张的影响.方法将86例重症人工气道通气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拔除气管插管前观察组采用膨肺吸痰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后潮气量、PaO2、SaO2、PaCO2及肺不张、肺部感染发生例数.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潮气量、PaO2、SaO2、PaCO2有显著差异(P<0.05).观察组肺部并发症发生例数低于对照组.结论膨肺吸痰能改善常规吸痰所导致的低氧状况,并能有效防治肺不张,降低肺部感染发生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护理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通气模式下吸痰后采用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对脓毒症休克患者循环和呼吸的影响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54例脓毒症休克患者,随机分为PCV组和VCV组各27例,分别采用PVC模式和VCV模式进行机械通气,吸痰后均采用高呼气末正压吸痰肺复张,观察两种模式下患者的呼吸指标。结果 PCV组和VCV组患者在吸痰后肺复张前HR、MAP均较吸痰前明显升高(P<0.05),且肺复张后1 min HR达高峰PCV组明显低于VCV组(P<0.05),两组MAP从肺复张后1 min均开始下降,PCV组肺复张1 min明显回落与吸痰前无显著差异,而VCV组仍显著高于吸痰前。PCV组吸痰过程均维持稳定Ppeak,VCV组Ppeak至肺复张后1 min达高峰(P<0.05);两组Cdyn均在肺复张前明显下降并达低谷(P<0.05),肺复张后1 min PVC组仍明显低于吸痰前(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VC模式和VCV模式机械通气吸痰后均可能出现一过性循环和肺顺应性波动,PVC模式下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血流动力学较VCV稳定,VCV模式下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更利于肺顺应性恢复,两种模式下行高呼气末正压肺复张安全性均较好。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临床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采取不同吸痰深度的应用效果,为ARDS的吸痰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接诊的138例以俯卧位机械通气治疗ARDS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吸痰深度的不同分为浅部吸痰组和深部吸痰组,每组6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吸痰效果、干预前后血气指标和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浅部吸痰组和深部吸痰组患者日平均吸痰次数[(8.38±1.35)次vs(8.26±1.49)次]和吸痰间隔时间[(1.46±0.52)h vs(1.51±0.68)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干预前相比,两组患者干预后的PaCO2、SaO2和MAP水平均明显改善,且浅部吸痰组PaCO2、SaO2改善水平比深部吸痰组更显著(P<0.05),浅部吸痰组气道峰压干预前后无显著变化(P>0.05),深部吸痰组气道峰压与MAP改善水平较浅部吸痰组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浅部吸痰组患者并发症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4.49%,1.45%,明显低于深部吸痰组的28.99%,8.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密闭式浅部吸痰技术应用于ARDS机械通气患者中取得较好疗效,其不仅具有良好的吸痰效果,还有利于患者血气指标PaCO2、SaO2和MAP的恢复,仅气道峰压单项指标低于深部吸痰组,但其大幅减少了并发症及死亡率的产生,临床应根据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相似文献   

14.
王爱华 《中外医疗》2012,31(7):154-154
目的观察密闭式吸痰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动脉血气的影响,总结行密闭式吸痰对ARDS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 38例ARDS并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开放式气管内吸痰组(A组,n=18例)和密闭式气管内吸痰组(B组,n=20例),观察患者各血气指标变化情况,比较2组吸痰耗费时间。结果 A组吸痰后3、20min与吸痰前1min比较,PaO2、SaO2显著下降(P〈0.05);开放式吸痰平均耗费时间明显多于密闭式吸痰平均耗费时间(P〈0.05)。结论密闭式吸痰对ARDS患者动脉血气影响较小,临床应用比较安全,并且可以提高临床护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ICU机械通气患者疗效.方法 我院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患者90例,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的抗炎、化痰等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振动式排痰法和膨肺吸痰法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湿化吸痰法治疗.结果 吸痰治疗6h后,治疗组患者的EVWL、PVPI以及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患者无明显改善.吸痰治疗7d后,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EVWL、PVPI以及PaO2/FiO2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但治疗组患者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ICU机械通气患者采用多途径联合吸痰治疗,可以有效的减轻机械通气患者的痛苦并有效的提高治疗效率,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膨肺吸痰法在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疗效.方法 方便选取2016年1—4月该院呼吸ICU收住院的48例行机械通气治疗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n=24例)采用膨肺吸痰法,对照组(n=24例)采用常规吸痰法.观察两组吸痰前后血气分析(SPO2、PaO2、PaCO2)以及肺部感染发生率、肺不张发生率指标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吸痰后SPO2、PaO2指标均较吸痰前升高,而PaCO2较吸痰前下降(P<0.05),研究组较对照组升高或下降的更为明显(P<0.05),研究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不张发生率分别是16.67%和12.50%,对照组肺部感染发生率和肺不张发生率分别是45.83%和37.50%,研究组较对照组肺部感染、肺不张的发生率低(P<0.05).结论 膨肺吸痰能有效改善患者血气分析指标,改善通气和换气,预防低氧血症,降低肺不张和肺部感染的发生率,膨肺吸痰法较普通吸痰法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在急诊机械通气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47例患者接受纤支镜吸痰,观察术前、术后临床症状、经皮血氧饱和度、氧分压及二氧化碳分压.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后, 心率、呼吸、PaO2、PaCO2、SaO2,均有改善(P均<0.01),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痰有效地改善通气状况,降低通气阻力,用于急诊机械通气患者气道管理,针对性强,疗效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机械通气是临床上治疗ARDS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在机械通气基础上行个体化肺复张策略治疗ARDS患者,探讨研究个体化肺复张策略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ARDS患者54例,随机分为两组,两组均行机械通气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个体化肺复张策略,观察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两组PaO2/ FiO2、PaO2、Cst等指标均有所上升,实验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肺复张策略对患者血流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实验组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小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个体化肺复张策略治疗ARDS患者能更好的改善肺顺应性,改善氧合,减少肺部损伤发生率,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无创通气条件下肺复张在早期ARDS的应用。方法对45例早期ARDS患者应用大型多功能呼吸机Puritan-bennett840经面罩连接行无创机械通气。在无创通气基础上,采用CPAP法进行肺复张,动态观察复张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氧合指数(PO2/Fi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H值、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压(BP)等治疗效果。结果肺复张后1h PaO290.76±11.40mmHg,PaO2/FiO2203.25±30.77mmHg肺复张后30min及1h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明显升高,复张前后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早期ARDS患者,应用无创通气进行肺复张短时间内可提高动脉血氧分压和氧合指数;肺复张前后呼吸、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无创通气肺复张治疗早期ARDS安全有效。大型多功能呼吸机能够提供较高的压力,具有更完善监测功能,使肺复张更加充分完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密闭式吸痰方法对机械通气患者的效果。方法将71例患者按住院时间次序分为OS组和CS组,OS组患者按常规操作方法吸痰,CS组患者行密闭式吸痰。结果 CS组患者在吸痰后2min的PH、PaO2及PaCO2与吸痰前无显著差异,而OS组患者吸痰后2min的PaO2显著低于吸痰前,而PaCO2显著高于吸痰前;CS组患者吸痰后2min的Vt、Ppeak、Pplat均较吸痰前无显著变化,而OS组吸痰后2min的Vt、Ppeak均较吸痰前显著提高,而Pplat则显著降低。结论密闭式吸痰方法能有效减少肺容量的下降、维持较好的氧合,并有利于控制感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