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发病前48h内的心绞痛发作对初次AMI临床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138例均为初次AMI患者,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n=54)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n=84),对比两组心肌酶峰值、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及院内死亡率。结果IP组临床及近期预后较好,表现为心肌梗死范围较小(P<0.05),心肌酶峰值较低(P<0.05),近期住院期间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明显心力衰竭、心源性病死率均低于NIP组(P<0.05)。结论初次AMI前48h内心绞痛的发作对心肌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心肌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AMI)溶栓治疗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70例ST段抬高AMI溶栓患者,根据发病前24h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非缺血预适应组(NIP组),观察两组心肌酶峰值、住院并发症和近期病死率.结果 ①IP组心肌酶峰值,恶性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衰发生率和近期病死率低于NIP组.②IP组溶栓再通率高于NIP组.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改善溶栓患者近期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缺血预适应(Ischemic Preconditioning , IP)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与预后的影响.方法:296例AMI住院患者,根据发病前24小时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IP)组和非缺血预适应(NIP)组,观察各组患者发病2~4周的临床状况.结果:IP组心电图ST段抬高的程度、心肌酶峰值、心电图积分以及室壁瘤、右束支阻滞、休克、心衰的发生机会均低于NIP组;左室射血分数(EF)高于NIP组(P<0.01).结论:梗死前24小时内发生心绞痛可产生缺血预适应现象,该组患者梗死面积小、心功能好,室壁瘤、右束支阻滞、休克的发生机会均较低.  相似文献   

4.
黄飞雄  邓兴臣 《河北医学》2005,11(5):416-418
目的:评价初次急性心肌梗死(AMI)前发生的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梗死面积和左室功能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4例AMI患者按发病前24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有心肌缺血预适应组(IP组,48例)及无心肌缺血预适应组(NIP组,46例),并对两组患者的梗死面积、左室功能指标、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及出院时6min步行距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IP组的心肌酶CK及CK—MB峰值、心电图估测的梗死面积、心源性休克例数、住院死亡例数均低于NIP组,IP组梗死后左室功能亦优于NIP组。结论: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后左室功能的损害及改善近期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急性心肌梗死中是否存在缺血预适应现象并评价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60例急性心肌梗死病历进行回顾性研究,依发病前24~48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发作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观察两组间ST段抬高程度、心肌酶峰值及休克、心力衰竭、死亡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P组ST段抬高的程度、心肌酶峰值、休克、心力衰竭及死亡的发生机会均低于NIP组(P<0.05).结论:IP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急性心肌梗死(AMI)的影响.方法 选取102例进行静脉溶栓治疗的首次ST抬高的AHI患者,按梗死前24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N IP组).结果 IP组心肌酶峰值、溶栓再通率、左室射血分数、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低于NIP组.结论 IP对AMI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50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发病前48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有缺血预适应组(IP24例)及非缺血预适应组(NIP 26例),并对各组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和心肌梗死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P组的心功酶、CK、CK-MB峰值、左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心电图估测的梗死面积均低于NIP组.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收缩功能的损害.  相似文献   

8.
张美兰 《中国病案》2009,10(8):48-48,F0003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梗患者临床指标的观察,评价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96例急性心梗患者依发病前24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观察两组间ST段抬高程度、心肌酶峰值、心电图积分、左室射血分数(EF)、室壁瘤、右束支阻滞、休克、心衰的差异。结果IP组ST段抬高的程度(P〈0.05)、心肌酶峰值(P〈0.05)、心电图积分(P=0.01)、室壁瘤(P(0.05)、右束支阻滞(P〈0.05)、休克(P(0.05)、心衰(P=0.01)的发生机会均低于NIP组。EF(P=0.02)则高于NIP组。结论IP现象可明显改善急性心梗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些临床指标的观察,评价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29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依发病前24h内有无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无缺血预适应组(NIP组)。观察两组间ST段抬高程度、心肌酶峰值、心电图积分、左室射血分数(EF)、室壁瘤、右束支阻滞、休克、心衰的差异。结果IP组ST段抬高的程度(P〈0.05)、心肌酶峰值(P〈0.05)、心电图积分(P=0.01)、室壁瘤(P〈0.05)、右束支阻滞(P〈0.05)、休克(P〈0.05)、心衰(P=0.01)的发生机会均低于NIP组。EF(P=0.02)则高于NIP组。结论IP现象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缺血-再灌注(I/R)豚鼠心肌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 开胸结扎豚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复制IP和I/R模型.将60只豚鼠分为IP组、非缺血预处理(NIP)组、对照组,每组20只.记录Ⅱ导联心电图,测定心腔血的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心肌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取心脏切片染色,计算心肌缺血范围和心肌坏死范围.结果 IP组和NIP组间心肌坏死范围分别为40.5%和65.8%(P<0.01).IP组再灌注期室性心律失常减少,尤其室颤较NIP组极显著减少(P<0.01).IP组CK-MB和TNF-α及MDA显著低于NIP组(P<0.05).结论 缺血预处理可通过减少TNF-α和抗氧化作用,减少心肌坏死范围和豚鼠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减轻豚鼠心肌I/R的严重损害.  相似文献   

11.
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有益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沈钧乐  岳瑞华  张红  史若飞  徐幸 《重庆医学》2004,33(9):1358-1359
目的探讨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23例首次穿壁性AMI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回顾性分析,阐明梗死之前心绞痛引起的缺血预适应效应对AMI的面积、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和心肌保护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结果梗死前48h有心绞痛的94例AMI患者(A组)、血清肌酸磷酸激酶(CPK)峰值、心肌肌酸激酶同功酶(CK-MB)、心脏事件(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与梗死前无心绞痛的39例患者(B组)相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室射学分数(LVEF),梗死后4周两组无显著差别(P<0.05);24周后LVEF,A组有提高,B组则降低(P<0.05);住院病死率A组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 AMI前有心绞痛的患者,心梗后梗死面积缩小,左室功能和临床预后的改善,与心肌缺血预适应(IP)对心脏的保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的影响.方法 86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根据发病前48h有无梗死前心绞痛分为缺血预适应组(IP组)和非缺血预适应组(对照组),观察各组患者发病2~4周的临床状况.结果 IP组CK峰值、CK-MB峰值、超敏C反应蛋白、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IP组严重心律失常、休克、死亡的发生显著低于对照组;IP组左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 缺血预适应有减轻急性心梗患者心肌损害、改善预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郭龙枝  高寒梅 《中国民康医学》2004,16(9):543-543,548
目的 :  分析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塞 (AMI)患者病情和预后的影响。 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法 ,根据AMI前 72小时内有无心绞痛 ,将其分为缺血预适应组 (A组 ) 3 0例和对照组 (B组 ) 3 0例。 结果 :A组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 ,严重心律失常及死亡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B组 ,A组梗塞面积较小者的百分数明显高于B组 ,上述P值均 <0 0 5。 结论 :缺血预适应可缩小AMI梗塞面积 ,降低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和死亡的发生率 ,对AMI能起到一定程度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了解心肌缺血预适应对梗死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 对60例急性心梗病人依发病前48h内有否心绞痛,分成有缺血预适应组(IP)30例,非缺血预适应组(NIP)30例,并对两组病人的左室收缩功能与心肌梗死面积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IP组的梗死面积、心肌酶、CK、CK-MB峰值,左室收缩功能指标(LVEF)均低于NIP组.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具有保护心肌,减少梗死面积、减轻梗死后左室功能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常桂兰 《广西医学》2002,24(6):818-819
目的:探讨心肌梗死前24小时内的缺血预适应(IP)现象对急性心肌梗死(AMI)范围及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对94例急性Q波心肌梗死的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心肌梗死前有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分为两组,IP组32例,发病前24小时内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无IP组62例,发病前24小时内无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结果:IP组心肌梗死面积、心肌酶峰值、严重心衰及严重心律失常的发生率、住院病死率均显低于无IP组(P<0.05或P<0.01)。结论:AMI前24小时内的IP现象可以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改善心肌梗死的近期预后,降低住院病死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急性心肌梗死(AMI)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预后。方法: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AMI患者(A组,43例)及单纯冠心病AMI患者(B组,158例)在临床表现、心律失常、AMI类型、肌酸激酶-MB(CK-MB)及肌钙蛋白T峰值等方面的异同,显示前者的临床特点,并随访6个月,比较两组的预后(再AMI率、再住院率、病死率)。结果:A组胸痛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25.6%vs60.1%,P<0.01),A组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48.8%vs20.2%,P<0.01和20.9%vs8.8%,P<0.05);A组房性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和右束支传导阻滞发生率高于B组(65.1%vs18.9%,P<0.01和25.6%vs10.7%,P<0.05);与B组相比,A组非ST段抬高型AMI(NSTEMI)发生率相对较高(30.2%vs17.1%),但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CK-MB和肌钙蛋白T峰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再AMI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组再住院率及病死率高于B组(23.2%vs10.1%,P<0.05和16.2%vs6.3%,P<0.05)。结论:COPD合并AMI患者胸痛发生较少,较易出现肺水肿和心源性休克;再住院率和病死率较高,预后较差。追踪心电图及心肌酶谱动态变化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梗死前心绞痛对急性心肌梗死(AMI)临床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对149例AMI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根据梗死前有无心绞痛分为心绞痛和无心绞痛两组,观察其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严重心律失常、Ki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左室射血分数(LVEF)、梗死后心绞痛和病死率.结果:心绞痛组小面积心肌梗死发生率和LVEF高于无心绞痛组,而肌酸磷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CK-MB)峰值、KillipⅡ级以上泵衰竭、梗死后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均明显低于无心绞痛组,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梗死前心绞痛对AMI的缺血心肌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缺血预适应有关.  相似文献   

18.
我们对85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按梗死前48小时内有无心绞痛分为2组,进行分析研究。对比两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肌酶CK、CK-MB峰值及QT间期离散度(QTd),以探讨缺血预适应对AMI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阿托品联合缺血预适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再灌注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选取于2013年7月至2015年7月我院收治的76例AMI患者作为本次研究试验对象,根据患者发病48 h前有无心绞痛将患者分成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阿托品治疗,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心肌损伤指标含量、心律失常以及其他并发症发生情况,记录出院3个月内患者死亡率。结果观察组SB、SA、AVB等缓慢性心律失常患者例数较少(P0.05);但VP、PVT、AIR、VF等快速性心律失常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绞痛以及死亡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心机损伤指标cTnI、CK、CK-MB以及LDH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品联合缺血预适应能有效降低AMI患者再灌注缓治疗中慢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等并发症发生概率,减轻心肌细胞损伤,改善心功能,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20.
方瑞珍 《中外医疗》2011,30(11):74-74
目的 探讨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梗死临床和预后的影响.方法 对45例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按梗死前有无心肌缺血或心绞痛分为A、B2组.结果 A组心肌梗死范围、心肌酶峰值、心律失常、左心衰竭及病死率明显低于B组.结论 心肌缺血预适应对心肌有保护作用,能限制梗死面积扩大,维护梗死后心脏功能,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减少病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