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痰热证冠心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进行分析,探讨此证型患者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改变特点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经冠状动脉造影或明确心肌梗死病史等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79例,辨证为痰热证组30例,血瘀证组30例,2组均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分析HRV时域参数.结果 痰热证组HRV时域参数明显低于血瘀证组(P<0.01).痰热证组HRV参数SDNN在不同降低程度(SDNN≤50 ms、100 ms>SDNN>50 ms)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血瘀证组(P<0.01).结论 冠心病痰热证患者HRV时域指标降低明显,提示自主神经损害严重,预示心血管事件中猝死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老年高血压病(EH)患者血压昼夜节律(BPCR)对心率变异性(HRV)的影响。方法应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82例年龄≥80岁的EH患者血压水平,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将患者分非杓型组和杓型组,测定两组患者的HRV指标。结果非杓型组的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24 h SDNN)、全程全部窦性R-R间期的平方根(rMSSD)分别为100.30 ms±22.32 ms与116.32 ms±20.21 ms低于杓型组(P〈0.05);非杓型组的两个相邻R-R间期相差≥50 s的心跳数所占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为(4.3±2.8)%小于杓型组的(5.4±5.0)%(P〈0.05)。结论夜间血压下降减少促进老年EH患者的心血管自主神经病变(CAN)进展。BPCR异常是老老年EH患者CAN的一个重要的独立预测指标,在老老年EH的防治中应重视夜间血压的控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心率变异性(HRV)与左室舒张功能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心内科住院患者69例,用多普勒心脏超声仪测定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及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根据E/A比值,将患者分为左室舒张功能正常组(26例)和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43例),同时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测心率变异性时域指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左室舒张功能不全组HRV时域指标24 h,全部窦性心动周期的标准差(SDNN)、24 h每5 min窦性心动周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连续窦性心动周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及24 h窦性心动周期标准差>50 ms的数量占总心搏数的百分比(pNN50)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室舒张功能降低与心率变异性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及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HRV)的差异。方法应用24h动态心电图监测57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HRV时域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比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心绞痛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明显减低(P〈0.05)。结论2型糖尿病合并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更应该引起临床的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心率变异性变化特点.方法 应用动态心电图监测技术测定87例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的心率变异性.采用12导联24h动态心电图仪连续记录24h.采用动态心电图HRV分析软件分析SDNN、RMSSD、PNN50、低频功率(LF),高频功率(HF),LF/HF比值的结果.结果 1级组SDNN、RMSSD、PNN50、HF与对照组比较差别不大(P>0.05),而LF、LF/HF比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均P<0.05).2级、3级组SDNN、RMSSD、PNN50、HF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LF及LF/HF比值较对照组增高(P<0.05).与1级组比较,2级和3级组HRV值中SDNN,RMSSD、PNN50、HF均低于1级组(均P<0.05),而LF及LF/HF比值均较1级组增高(均P< 0.05).与2级组比较,3级组HRV值中SDNN、HF均低于2级组(均P< 0.05),而LF较2级组增高(P<0.05).RMSSD、PNN50、LF/HF比值较2级组差别不大(P>0.05).结论 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升高程度与肝阳上亢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相关,心率变异性的动态变化可作为判断高血压病肝阳上亢证患者病情参考指标,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及其干预治疗在冠心病(CHD)合并高血压(HBP)患者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合并OsAHs的38例cHD合并HB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治疗组,另有20例单纯CHD合并HBP患者也进行常规治疗并作为对照组,CPAP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进行为期2个月的规律CPAP治疗。三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BPM)及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记录24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h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I)BP)、夜间血压下降百分率、血压晨峰(EMBPS)及总体标准差(SDNN)、差值均方根(rMsSD)、差值大于50ms百分比(PNN50)、低频段功率(LF)、高频段功率(HF)等相关指标。结果合并OSAHS患者nMSBP、nMDBP明显增高,EMBPS及非杓型血压发生率增高,联合应用降压药比例增加,心率变异性(HRV)减低。经过2个月治疗后CPAP治疗组24hMSBP、nMSBP、nMDBP明显回落,EMBPS发生率减低,部分患者恢复杓型血压、联合用药情况改善,SDNN、PNN50明显回升。其余两组患者未见明显改善。结论OSAHS加重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血压升高程度,破坏血压昼夜节律,减低HRV,有效的CPAP治疗可改善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增大HRV,减少降压药联合应用种类及剂量,有利于减少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与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方法 应用24h 全信息动态心电监测仪,分别测定单纯MI 组(39 例),MI 合并T2DM 组(20)例,正常对照组(24 例) HRV 的时域指标:总体标准差(SDNN),均值标准差(SDANN),差值均方的平方根(rMSSD)和爱丁堡指数(pNN50);频域指标:低频(LF)反应交感神经张力,高频(HF)反应迷走神经能力,低/高比率(LF/HF)反应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均衡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单纯MI 组SDNN、HF 显著降低(P<0.05),rMSSD、PNN50差异无显著意义.MI 伴DM 组与对照组比较,HRV 时域指标SDNN、SDANN、PNN50 显著降低,HF 降低、LF/H F 升高有显著意义.与单纯MI 组比较,SDNN、HF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指标比较无显著意义.结论 心肌梗死伴糖尿病患者HRV 降低可能与糖尿病性神经系统损害及心肌缺血程度较单纯心肌梗死严重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是否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气阴两虚证患者94例,其中冠心病45例,糖尿病49例,同年龄段健康对照组46例,对三组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N,PNN50,HRVindex,Dl)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DNN,HRVindex,DI,P〈0.05)均低于对照组,冠心病组、糖尿病组差异均十分显著。冠心病组、糖尿病组HRV时域指标无显著差异。结论: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HRV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IMT)与心率变异性(HRV)的关系。方法对82例冠心病患者进行24 h动态心电图检查并测定HRV时域分析各项指标(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同时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量颈动脉内一中膜厚度,与56例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冠心病组IMT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冠心病组SDNN、SDANNI、SDNNI、RMSSD、PNN50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组SDNN、SDANNI明显低于颈动脉内膜正常组(P〈0.05),而SDNNI、RMSSD、PNN50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冠心病患者IMT增大,HRV指标降低,其中反映交感神经功能的HRV指标尤其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气阴两虚证患者心率变异性(HRV)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是否有相似的自主神经功能状态。方法气阴两虚证患者124倒,其中冠心病组61例,糖尿痛组63例,另选同年龄段健康者66例为对照组。分析3组观察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PNN50,HRV index,DI)、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结果气阴两虚证患者HRV时域指标(SDNN,SDANN,rMSSD,HRVindex)、频域指标(总功率、极低频、低频、高频)均低于对照组(P〈0.05)。冠心病组与糖尿病组HRV时域、频域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气阴两虚证患者自主神经功能严重受损,不同疾病(冠心病、糖尿病)相同证候HRV变化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营养状况评价,为制订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和观察营养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对82例参加本院糖尿病病人俱乐部活动的患者进行人体测量和生化检查。结果:观察组病人体重、体质指数(BMI)及甘油三酯(TC)高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血红蛋白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老年糖尿病病人进行营养状况评价,是制订个体化营养治疗方案并指导病人合理饮食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120例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循证护理,3个月后,观察2组血糖、血压和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l c)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压控制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WHOQOL-BRI EF的心理领域、生理领域、环境领域和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循证护理能明显提高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资料和冠状动脉病变特点。方法时2005年1月--2008年1月中日友好医院285例急性心肌梗死并行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的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临床资料、冠状动脉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患者占38.9%,AMI并发糖尿病组(DM组)患者、高血压、周围动脉硬化症和心肌梗死后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比例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NDM组,P〈0.05);DM组三酰甘油(TG)明显高于NDM组,而高密度脂蛋白(HDL)明显低于NDM组(P〈0.05)。造影结果分析:DM组冠状动脉总病变数、左主干病变、三支病变、C型病变和弥漫性病变均高于NDM组(P〈0.05);而单支病变、A和B1型病变低于NDM组(P〈0.05)。DM组右冠状动脉病变明显高于NDM组,而前降支病变、回旋支病变和心肌梗死部位的比较,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并发2型糖尿病患者多并发肥胖、高血压、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病变受累范围广,病变严重、弥漫。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首次发生脑梗死与复发脑梗死的l临床特点。方法采用Logi5tic回归分析,回归模型以脑梗死为因变量,年龄、性别、高血压痛、糖尿病、三酰甘油(TG)、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尿酸、同型半胱氨酸、颈动脉斑块及吸烟为自变量,分析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回顾性分析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发生脑梗死10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与复发性脑梗死100例患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年龄、糖尿病、LDL-C、颈动脉斑块及吸烟是缺血性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合并糖尿病的缺血性脑卒中首次脑梗组年龄63.26岁±9.93岁,入院时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复发脑梗死组,收缩压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o.05);首次脑梗组胆固醇、TG、LDI。一C均高于复发组(P〈O.05);复发脑梗组年龄66.35岁±9.51岁,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高于首发组(P〈O.05)。颈动脉斑块性质分析,两组均以硬斑为主,结果无统计学意义。首发组入院及出院时NHISS评分均低于复发组(P〈0.05)。合并糖尿病的急性缺血性脑率中首发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PICA)比例最多,而复发组以腔隙性脑梗死(LACI)比例最多,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并2型糖尿病的缺血性卒中,首次脑梗死组收缩压高,血脂明显异常,而复发脑梗组血液黏度升高;首次脑梗组以部分前循环梗死为主,复发脑梗组以腔隙性脑梗死为主,呈多灶病变;复发脑梗组患者预后差,遗留神经功能缺损较明显,住院时间延长,卒中相关性痴呆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在糖尿病常规治疗基础上加自拟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对照组则在糖尿病常规治疗上加用口服Vit.B1治疗。均以2月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0%(95%CI=73.45%~97.90%),对照组为73.33%(95%CI=57.50%~89.16%),两组综合疗效比较(u=2.295 5,P=0.022 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治疗组并可较对照组改善患者的T、E2、FSH、LH、PRL性激素参数(P0.01),提高IIEF-5(P0.01)、QOL-BREF(P0.01、P0.05)评分参数。结论:在常规西药降糖治疗的基础上,加味补阳还五汤治疗糖尿病性勃起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Vit.B1的证据符合第二类临床随机对照研究证据条件,其收益为,OR=0.31(95%CI=0.07~1.29),NNT=6(95%CI=2.76~40.36)。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危险因素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揭示高血压病中西医病因病机,为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的前期研究提供新的思路及依据。方法:选取高血压病患者400例,运用OGTT进行评定,按其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2组。同时重点询问病史(家族史、冠心病史、糖尿病史和脑卒中史);测定身高(H)、体质量(W);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时血糖(2hPBG),血脂四项总胆固醇(CHOL)、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以及尿酸(UA),并进行血压测定。计算体重指数(BMI)=W(kg)/[H(m)]2。结果:1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中医证型以阴虚阳亢证多见,其次为痰湿壅盛、肝火亢盛、阴阳两虚。2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组(A组)各指标相比较,A组患者家族史、冠心病史及收缩压明显高于高血压病不合并2型糖尿病组(B组)(P〈0.05);B组患者BMI、TC、TG、FPG、2hPBG、HDL、LDL、UA与A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1A组患者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为主,以阴虚阳亢证多见;2甘油三酯、BMI增高以及高血压家族史、冠心病史、收缩压高是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中医体质调护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糖尿病护理,观察组根据体质分型结果进行个性化体质调护,观察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血糖改善情况。结果:血糖改善情况干预后2组均明显优于干预前(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2型糖尿病患者根据体质分型结果进行个性化体质调护,能有效改善患者血糖。  相似文献   

18.
三芪丹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益气养阴、活血化瘀法对2型糖尿病(T2DM)合并高血压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