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萝岗区流动人口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的现状,尝试以健康教育方式进行干预,通过对健康教育进行评估,探索在流动人口中进行艾滋病防治知识的教育模式.方法 以萝岗区企业流动人口为目标人群,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1200人进行了基线调查并实施健康教育综合健康教育干预,对干预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干预措施实施前企业流动人口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总知晓率为66%,干预后上升到88%,干预前问卷得分(20.69±7.93)分,干预后问卷得分(25.53±9.17)分(P<0.01),干预效果明显.结论 萝岗区近20万流动人口,加强艾滋病相关知识的宣传是非常必要的,利用企业平台对流动人口开展艾滋病防治教育的模式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在大理地区大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为青年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编制的调查问卷,于2010年12月对大理学院入学新生进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普查,了解大学新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之后对大学生开展理论课学习、知识讲座等多种方式的健康教育。2012年12月,再次进行调查,并与基线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健康教育后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问题回答正确率显著提高(P<0.05);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问题得分通过变量重新赋值及加权评分后,以大于或等于60分为知晓;健康教育前,大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2619名,不知晓人数为872名,平均得分(64.50±10.22)分,总知晓率为75.67%;健康教育后,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人数为3323名,不知晓人数为138名,平均得分(84.94±12.68)分,总知晓率为96.01%。经过持续的健康教育,总分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高校开展多种形式的艾滋病健康教育能有效提高大学生对艾滋病知晓率,对大学生预防艾滋病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高等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的需求程度,以便针对性开展健康教育.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师范类、理工类和医学院三种类型院校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内容及方式的需求调查.结果:师范类及理工类院校大学生对艾滋病/安全性行为知识、态度、行为指导的需求程度较高,与医学院校大学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类院校大学生均对同伴教育接受程度较高,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理工类和师范类大学生及医学院校低年级学生进行艾滋病/安全性行为健康教育十分必要,并且同伴教育是大学生广为接受的健康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对同伴教育以及参与式教学法在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进行评价,探索艾滋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方式.方法 抽取我县10所学校的2 0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了解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现状和需求,开展相关教育干预措施,对比干预前后学生的有关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和观念(KABP)调查结果和知晓率,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开展同伴教育与参与式教学活动各17次,学生的KABP评分由干预前的(18.92±1.0)分提高至干预后的(25.98±2.6)分,学生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知晓率从干预前的72.80%提高至干预后的96.2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伴教育和参与式教学对提升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中应用效果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医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健康教育对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的影响,为高等医学院校开展艾滋病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某医学高校大一和大四学生,对其进行艾滋病专题讲座并发放宣传材料,在健康教育前后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方法对被调查医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态度调查,评价健康教育效果。结果:健康教育后,被调查医学生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P〈0.01),艾滋病相关态度有积极转变;在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方面,大一学生的健康教育效果优于大四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在低年级医学生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意义更大,效果更好。高等医学院校应该探索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加强对医学生艾滋病认知、态度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武警战士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效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了解武警部队基层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的掌握及健康教育需求情况,评价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为在武警部队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由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采用现场无记名答卷,对实施艾滋病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基层战士进行艾滋病知-信-行的调查。结果:基层战士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率较低,干预后总知识知晓率、信念持有率、行为形成率等均有改善。结论:部队基层战士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等方面不乐观,在基层战士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南京地区大学生预防艾滋病同伴教育的近期效果,为今后高校大学生预防艾滋病的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4月随机抽取南京地区15所高校4 500名大学生进行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基线调查,然后从中随机分层整群抽取1 400名一年级至三年级在校学生进行同伴教育培训,作为同伴教育干预组,按同样的方法另选取2 000名学生作为同期对照组,半年后再进行相关认知调查,根据认知情况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在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安全性行为?艾滋病患者等问题持正向/积极态度或行为意向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校大学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态度行为及干预情况,为此类大学有针对性地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以匿名方式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南充市1所师范院校和1所医学院校1 364名新生进行调查。结果:对于艾滋病知晓率方面,8条艾滋病知识问题回答正确率有6条医学院校新生均高于师范院校新生(P<0.01),2条问题正确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师范院校新生对家人艾滋病感染者的歧视率(48.32%),高于医学院校新生的歧视率(31.42%)(P<0.01)。师范院校类新生性行为发生率为4.84%,与医学院校新生的4.5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中存在不安全性行为。46.85%的师范院校和40.09%的医学院校新生最近一年接受过预防艾滋病的宣传服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当根据师范院校和医学院新生的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及时在两类高校中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的、专业的艾滋病健康教育活动,以促进学生的自身健康发展和促进艾滋病防治工作的长远开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索针具交换对干预预防艾滋病过程中,工作人员和吸毒者的安全性.方法 在社区开展针具交换和健康教育活动;探讨工作模式及方法,并比较干预前后艾滋病知晓率、艾滋病传播危险行为学指标和H I V抗体阳性率,以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吸毒人群的艾滋病知识知晓率比干预前高.结论 加强艾滋病干预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并在吸毒人群中开展针具交换有助于改变吸毒人群共用针具的危险行为,控制艾滋病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安徽省五所医学院校大学生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为促进大学生口腔健康干预提供参考.方法: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安徽省5所医学院校1419名大学生进行口腔健康知识、态度、行为的问卷调查.结果: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安徽省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口腔知识的知晓率偏低,除对"氟可增加牙齿抗酸能力"知晓率为79.42%(11...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针对来往深圳香港之间的跨境货车司机度其异性伴侣AIDS/STD进行追踪式健康教育的干预效果。探讨建立有效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选择深圳口岸附近跨境货车男性司机89名和休闲娱乐场所高危女性97名。对两组人员进行为期18个月共9次AIDS/STD知识健康教育干预。干预前后分别进行现场、电话或邮件方式的AIDS/STD知识问卷调查。对两组长期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的评分值进行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AIDS/STD知识、安全性行为和STD患病状况。结果长期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前后。两组AIDS/STD知识差异有显著性(P〈0.10),且评分值随干预次数的增多而增加。干预前后的安全性行为情况仅有部分改善(P〈0.01或P〉0.05)。于预前一年和干预期末一年,两组STD罹患率明显低于干预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采用长斯追踪式健康教育干预。可明显提高其知识结构和安全性行为观,有利于降低目标人群STD罹患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台山市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认知情况和相关行为态度,探讨通过教育提高对艾滋病认知的效果。方法在教育前后采取相同的问卷,以不记名自填式答卷方式对教育前后艾滋病认知状况进行调查。结果经健康教育后,吸毒人员对艾滋病防治知识的认知显著提高(P〈0.01)。对婚前、婚外性行为持正确态度的比例有所增加,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选择安全行为的趋向显著提高(P〈0.01)。结论在戎毒人员中开展艾滋病健康教育是可行的,但扭转有关不正确的行为态度需要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某高校在校医学生AIDS相关KAB现况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吉林某高校在校医学生AIDS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B)情况,为学校和有关部门制订性教育、艾滋病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吉林某高校在校一、二年级的3443名医学生进行普查。结果被调查对象关于AIDS主要传播途径的正确回答率在95%以上,但对蚊子叮咬是否会传播AIDS判断正确的只有51.1%;61.1%的学生知道目前仍无有效预防AIDS的疫苗;超过92%的学生认为“对艾滋病病人应关心、同情”;有20.0%的学生认为“艾滋病离自己很遥远、与自己关系不大;”13.3%的学生赞同婚前性行为;8.4%的学生曾有过性交经历。结论被调查的大学生对AIDS主要传播途径的认知水平较高,但对AIDS的预防知识相对缺乏,对AIDS的流行形势和危害程度认识不足。因此,该高校应全面加强AIDS防制知识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学生的危机意识和防护技能,减少高危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水平及教育和服务需求情况。方法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自编KAP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某大学学生和部分教职管理人员。结果定量调查显示: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生理知识,联合国艾滋病高级会议(UNGASS)指标5个题目的正答率在37.4%~81.8%之间;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恋爱持开放宽容的态度;22.6%的人表示有过性行为;29.8%的学生认为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学习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定性调查所获信息与定量调查结果相似。结论在大学开展生殖健康与预防AIDS健康教育既紧迫又有有利的基础,对大学生的生殖健康与预防AIDS教育应成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同伴教育对农村留守中学生性健康的干预效果,探索适合西部农村留守中学生的健康教育模式。方法多阶段整群随机抽取四川达州3个农村中学,每个中学抽取6个初二班级,再随机分为同伴教育组、传统教育组和对照组。分析干预前后的问卷调查数据以检验短期效果(知识),对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干预后6个月再进行随访调查以检验中长期效果(态度和行为)。结果干预后,同伴教育组的性健康知识总知晓率从49.4%提高到75.3%,知识平均分从(6.77±3.14)分提高到(8.61±2.8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传统教育组的总知晓率从51.0%提高到67.5%,平均分从(6.89±2.91)分提高到(7.41±3.11)分,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24)。对照组干预前后平均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伴教育组干预后即时调查的知识平均分为(8.61±2.88)分,显著高于传统教育组的(7.41±3.11)分(P=0.000),平均分差异为1.19分(95%CI为0.58-1.81)。6个月后随访调查显示,与干预前比较,同伴教育组和传统教育组均正性态度率提高、负面行为率降低(P〈0.05);且同伴教育组效果优于传统教育组(P〈0.05)。结论针对农村留守中学生开展性健康干预取得了明显效果,同伴教育方法更适合留守农村中学生的性健康教育,健康态度和行为的长期变化需要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性服务工作者性病和艾滋病的干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真  田丽闪 《中国热带医学》2007,7(7):1098-1099,1126
目的 了解性工作者的性病/艾滋病知识、态度、信念、行为等现状,积极探索对该人群进行预防性病、艾滋病及行为干预的有效办法,为今后在更大范围的高危人群中进行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成立专职高危干预队伍,设计借鉴其他地区经验,深入目标人群进行系列外展服务,利用干预前后封闭式调查问卷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发放干预前后问卷各522份,收回前后有效问卷387份.通过外展服务,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对性病史滋病预防知识知晓率明显提高,对安全套及安全性行为预防性病艾滋病的传播的信念和态度有明显转变.结论 对娱乐场所从业人群开展系列专业外展服务可以提高该人群的防病意识,提升对性病史滋痛的知晓率,是高危人群干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黄芳  吕斯涵 《铁道医学》2014,(5):473-477
目的:评价健康教育对铁路建筑工人在改变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方面的效果。方法:整群抽取成都铁路局某3个工地的铁路建筑工人,在基线调查的基础上对研究对象进行为期半年多的健康教育宣传和同伴教育等综合干预,采取相同的调查内容和方法进行干预后调查。结果:对比干预前430名和干预后随访到的380名铁路建筑工人有关艾滋病、生殖健康的知识、态度和行为,干预后调查对象对艾滋病、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较干预前普遍提高(P〈0.01),最近3个月内有过非婚性行为者的比例由23.4%下降到4.2%(P〈0.01),最近一次非婚性行为使用安全套者由43.3%提高到72.9%(P〈0.01),但在最近3个月内非婚性行为安全套坚持使用频率干预前后未见显著差异。结论:健康教育对铁路建筑工人在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方面是有效的措施,但要长期改变农民工与艾滋病有关的高危性行为应建立长效的行为干预机制。  相似文献   

18.
1102名中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海南省中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评价以讲座、录像、宣传画册等手段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知识健康教育的效果。方法:抽取琼海中原镇华侨中学的1102名中学生对他们进行性健康与艾滋病健康教育课程讲授及观看影视录像等,比较干预前后各项预防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结果:干预后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较干预前有显著提高,特别是艾滋病传播途径知识和对艾滋病的态度方面有明显的改进。结论:对中学生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的效果良好,我们所采取的教育方式方法是可行的,并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了解健康教育干预对改变建筑工地农民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行为的效果.方法 采取整群随机抽样方法,对南宁市6个建筑工地627名农民工实施艾滋病防治的健康教育干预,评价健康教育干预的效果.结果 健康教育后农民工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上升(P<0.01),其中提高程度最高的是对“蚊虫叮咬不会传播艾滋病”、“一个看上去健康的人有可能携带艾滋病病毒”以及对艾滋病主要传播途径的了解,分别较健康教育前提高了22.61%、22.52%和22.28%.健康教育干预后,被调查者对婚前、婚外性行为的态度以及对待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态度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选择不赞成婚前、婚外性行为的人较健康教育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选择“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或病人不会害怕和躲避”、认为“应该允许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继续工作和学习”、选择“如果身边的同事、朋友或亲人患了艾滋病,愿意与他们继续共事、共同生活或交往”的,与健康教育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健康教育是提高农民工有关艾滋病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摘要]目的 了解云南省不同地区高校医科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水平、态度、行为的状况,为进一步开展好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随机分层整群抽取位于云南省不同地区(昆明市、大理市)的2所高校(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一至二年级的医学生各300名进行匿名问卷调查.结果 处于云南省艾滋病不同流行区的两所高校(昆明医科大学、大理大学)的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对待艾滋病患者或HIV感染者的态度、对防范艾滋病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方面昆明医科大学的医学生优于大理大学的医学生,差异有统计学义.结论 地处云南省艾滋病高度流行区的大理大学医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和防范艾滋病的保护性行为及其态度的认识相对薄弱,应针对性地加强艾滋病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