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十一味参芪片联合紫杉醇加卡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与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相同的PC方案化疗,21天为1个周期,2个周期评价疗效;治疗组同时加用十一味参芪片治疗。观察近期疗效、中医证候变化、生活质量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近期总有效率分别为50.0%、43.3%(P〉0.05);临床证候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0.0%、46.7%(P〈0.05);生活质量改善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46.7%、33.3%(P〈0.05);不良反应治疗组发生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十一味参芪片能减轻化疗造成的骨髓抑制,改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化疗对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及40例体检健康者外周静脉血CD3^+、CD4^+、CU8^+、CD4^+/CD8^+、CD4^+CD25^+、NK细胞及CD8^+CD28^+的表达率。比较化疗前后、有效组和无效组以及不同病理学分型的淋巴细胞亚群水平。结果7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与4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CD4^+、CD4^+/CD8^+、CD8^+CD28^+及NK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而CD4^+CD25^+、CD8^+显著升高(P〈0.05)。70例肺癌患者化疗前后CD3^+、CD8^+、CD4^+/CD8^+及CD8^+cD28^+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CD4^+及NK细胞比例较化疗前有显著升高(P〈0.05),而CD4^+cD25^+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化疗有效组41例CD4^+、CD8^+CD28^+、NK细胞及CD4^+/CD8^+比值在化疗后增加(P〈0.05)。CD8^+和CD4^+CD25^+化疗后明显下降(P〈0.05)。化疗无效组29例,CD3^+、CD4^+、NK细胞、CD8^+CD28^+及CD4^+/CD8^+比值在化疗后显著下降(P〈0.05),而CD8^+,CD4^+CD25^+显著升高(P〈0.05)。鳞癌组(30例)腺癌组(27例)化疗后CD4^+、CD4^+/CD8^+及NK细胞比例均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而CD4^+CD25^+显著低于化疗前(P〈0.05)。鳞癌组患者化疗后CD8^+CD28^+显著高于化疗前(P〈0.05),而CD3^+及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腺癌组患者化疗前后CD3^+、CD8^+、CD8^+CD2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细胞癌组13例各指标化疗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肺癌患者化疗前机体细胞免疫功能处于紊乱状态;肺癌化疗有效组细胞免疫功能在化疗后得到改善,而化疗无效组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加剧;鳞癌组和腺癌组化疗后细胞免疫功能得到改善,而小细胞癌组改善不明显。检测肺癌化疗患者的淋巴细胞亚群可作为判断预后及疗效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健脾活血中药配合肝癌肝动脉栓塞化疗术(TACE)后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将入院后36例中晚期肝癌志者随机分为治疗组(T组)和对照组(TT组),治疗组在TACE前、后均服用健脾活血中药,TACE后随证加减应用,两组在行TACE术后均以西药常规护肝及对症处理。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症状改善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治疗组Kamorfsy评分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CD3^+细胞比例及CD4^+/CD8^+比值有明显上升(P〈0.05),NK细胞、及CD4^+/CD8^+比值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健脾活血中药可提高患者TACE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4年1月在潮州市潮安区庵埠华侨医院住院治疗的80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窄谱中波紫外线照射,观察组联合阿维A胶囊口服,比较两组治疗8周后的疗效以及两组患者治疗前后PASI评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8周后,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达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P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治疗后的PASI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观察组患者的CD4+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显著变化,观察组患者的CD8+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CD8+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CD4+/CD8+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提高,且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窄谱中波紫外线联合阿维A可以提高寻常型银屑病的疗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通过改变T淋巴细胞免疫功能的失衡状态而发挥作用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湿疹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除湿饮冲剂口服治疗,对照组给予苦参片口服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T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EASI积分、瘙痒程度、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CD4^+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CD8^+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除湿饮治疗湿热型湿疹疗效确切,且无明显副作用,可调节T细胞亚群紊乱,是治疗湿热型湿疹的有效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腹腔内灌注治疗恶性腹腔积液患者的疗效。方法48例恶性腹腔积液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27例,采用复方苦参注射液加顺铂灌注化疗;对照组21例,采用顺铂灌注化疗。每周1次,连用4次后,观察临床疗效、患者生存质量及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①治疗组有效率为62.96%,对照组有效率为38.10%,治疗组腹腔积液控制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8+水平及CD4+/CD8+均明显升高(P〈0.05),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③治疗组患者P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用于恶性腹腔积液治疗时,可以控制腹腔积液,减轻毒副作用,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帕罗西汀对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降压疗效和血压昼夜节律的影响。方法:63例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症状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常规降压+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和对照组(常规降压+安慰剂),并随访6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得分、坐位血压、动态血压及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并对2组结果加以比较。结果:(1)实验组治疗后SAS、SDS评分明显降低(P〈o.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实验组降压有效率(71.0%)明显高于对照组(56.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2组治疗后24h平均血压、白昼平均血压、夜间平均血压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但实验组较对照组更为明显,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尤以实验组夜间平均血压降低更为明显(P〈0.001);(4)实验组治疗后非勺型血压昼夜节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而对照组无明显变化(P〉0.05),2组治疗后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抗焦虑抑郁剂帕罗西汀有利于原发性高血压伴焦虑抑郁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血压的控制,即可提高降压疗效,又可改善血压昼夜节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免疫治疗对原因不明复发性流产(URSA)患者外周血CD56+CD16+NK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例URSA患者经主动免疫治疗前后外周血CD56+CD16+NK细胞及CD4+CD25+Treg细胞,并与正常育龄妇女作对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URSA组CD56+CD16+NK细胞比例上升而CD4+CD25+Treg的表达下降(P〈0.05)。经淋巴细胞主动免疫治疗的患者。治疗后CD56+CD16+NK细胞数量较治疗前降低(P〈0.05);CD4+CD25+Treg的表达较治疗前增高(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URSA的发生与CD4+CD254-Treg的表达下降及具有杀伤活性的CD564-CD16+NK细胞数量上升有关,主动免疫治疗可以降低CD56+CD16+NK细胞数量,上调CD4+CD25+Treg的表达,从而有利于胚胎发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化疗联合免疫治疗中晚期非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42例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被随机分为两组: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单纯化疗组.观察患者疗效、生存质量、毒性反应、TH1/TH2免疫指标的变化,另选2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和单纯化疗组的完全缓解率分别是40%和25%,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活质量: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与单纯手术组总提高率分别为82.0%,45.5%(P〈0.05).TH1/TH2两组治疗前无明显差异,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化疗联合免疫治疗组较单纯化疗组有明显回升(P〈0.05).两组治疗前T淋巴细胞亚群、B细胞、NK细胞含量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联合治疗组治疗后1月与治疗前比较。CD4^+和CD4^+/CD8^+比值、NK细胞改善(P〈0.05),且优于单纯化疗组(P〈0.05).结论化疗联合免疫治疗对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具有较好的疗效,使其完全缓解率和生活质量有了较大提高。免疫情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骨髓自然杀伤(naturalkiller,NK)细胞水平对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acutemyeloidleukemia,AML)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研究分成AML初治组40例,缓解组20例,正常对照组20例。均抽取骨髓液2ml,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对骨髓有核细胞进行单克隆抗体(CD16+/CD56+)标记,应用流式细胞仪进行NK细胞数量的检测。结果:初治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较缓解组显著降低(P〈0.01)。缓解组患者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间原始细胞数量和AML患者疗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和P〈0.05)。结论:骨髓NK细胞表达水平可以作为AML的预后指标,亦有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艾灸关元、气海穴对晚期肝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的临床观察。 方法 将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2013年9月—2015年8月确诊的60例晚期肝癌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艾灸关元、气海穴。对比2组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于治疗前后,对比2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NK细胞的变化。采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OL-LC)评估患者治疗前后生存质量的变化情况,包括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症状及副作用、社会功能及总体健康评分。 结果 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评分显著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中医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CD3+、CD4+、CD4+/CD8+、NK细胞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CD3+、CD4+、CD4+/CD8+、NK细胞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CD3+、CD4+、CD4+/CD8+、NK细胞无显著性改变(P>0.05);治疗组治疗后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总体健康评分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心理功能、总体健康评分显著升高(P<0.05)。 结论 艾灸关元、气海穴改善晚期肝癌患者免疫功能,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治疗2型糖尿病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两组均严格糖尿病饮食及适量运动.观察组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分散片0.2 mg,每日3次,同时服用参芪降糖颗粒;对照组餐前即刻口服伏格列波糖分散片0.2 mg,每日3次;两组均连续服药治疗8周,监测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消化道症状等.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FBG为(6.1±1.4)mmol/L,PBG为(8.1±l.9)mmol/L,HbA1c为(6.5±0.9)%;对照组治疗后FBG为(7.9±2.2)mmol/L,PBG为(9.4l.8)mmol/L,HbA1c为(7.0±0.9)%;两组治疗后FBG、PBG、HbA1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腹胀、肠鸣音亢进、稀便、排气次数增加等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伏格列波糖分散片联合参芪降糖颗粒能提高2型糖尿病的治疗效果,但不会增加两种药物的不良反应,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健脾和胃方颗粒结合常规西药治疗脾虚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chronic non-atrophic gastritis,CNAG)的疗效及对患者症状、心理及免疫状态的影响。 方法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4月于温州市中医院确诊并行治疗的脾虚气滞型慢性非萎缩性胃炎患者97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联合组(48例)及对照组(49例)。所有患者确诊后均行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患者予以雷贝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胶体果胶铋四联疗法,而阴性患者则予以雷贝拉唑+胶体果胶铋,治疗时间为2周。而联合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和胃方颗粒剂。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疗效,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心理功能评分、免疫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结果 治疗后,联合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联合组胃镜病理评分优于对照组(Z=4.370,P=0.038)。治疗后联合组患者HAMA及HAMD评分为(8.74±1.19)分、(8.03±1.14)分,低于对照组的(11.32±2.47)分、(11.04±2.98)分(t=-6.531、-6.544;均P<0.05)。治疗后联合组患者NK、CD3+、CD4+、CD8+及CD4+/CD8+比例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各类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健脾和胃颗粒剂辅助治疗脾虚气滞型CNAG患者,在提升疗效的同时,还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焦虑及抑郁情绪,提升免疫功能,安全性也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在消化道肿瘤化疗过程中的临床辅助作用及对化疗引起的不良反应的改善效果。方法?收集2014-2016年本院收治的消化道肿瘤患者156例,随机平均分为联合化疗组(78)和对照组(78)。对2组病人进行常规化疗方案,联合化疗组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250?mL/d静脉滴注。化疗结束后对化疗疗效进行评价,计算化疗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DCR)。分别于化疗前后检测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的活性和外周血细胞水平;记录和统计化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出现情况。结果?化疗后联合化疗组疗效分布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后2组血细胞水平均下降,对照组免疫细胞活性下降,而联合化疗组升高,组间比较联合化疗组CD3+、CD4+、CD4+/CD8+、NK及各血细胞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化疗过程中联合化疗组不良反应出现率为74.35%,低于对照组88.46%(P<0.05)。结论?注射参芪扶正注射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消化道肿瘤患者的化疗效果,并可以改善化疗后的免疫低下和化疗不良反应状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临床乳腺癌患者术后治疗提供有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乳腺放疗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128例术后放疗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诊治资料,其中术后放疗者64例为对照组,术后放疗联合复方苦参注射液静脉滴注者64例为观察组,共治疗6个月。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第二天检测两组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美容效果、生活质量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的CD3+、CD4+、NK细胞及CD4+/CD8+值较治疗前明显提高[(65.7±6.9) vs (58.3±8.1)、(38.7±4.9±6.9) vs (24.5±3.0)、(65.6±8.3)%vs (39.6±5.3)%、(1.18±0.21) vs (0.59±0.14)],而CD8+值较治疗前明显下降[(31.0±2.9) vs (42.7±4.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CD8+及NK细胞数较治疗前稍增加[(43.3±4.4) vs (42.1±4.9)、[(41.3±5.8)%vs (40.1±5.1)%],其他指标较治疗前略下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美容优良率为92.2%(59/64),略优于对照组89.1%(57/6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改善者52例(81.3%),明显高于对照组30例(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皮肤反应和骨髓抑制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术后应用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乳腺癌,其可减少不良反应,增强患者细胞免疫功能,且术后不会对乳房美容效果产生较大影响,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化疗联合清肺合剂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作用,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 选取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浙江省肿瘤医院肿瘤科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00例,运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去甲长春花碱+顺铂化疗,观察组采用在对照组化疗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清肺合剂治疗。对比分析2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治疗后生活质量改善状况及不良反应状况。 结果 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3+、CD3++CD4+、CD3++CD8+、CD3++CD4+/CD3++CD8+的比值、NK细胞的百分率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3++CD4+、NK细胞的百分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和稳定的患者比率(96.00%)显著显著优于对照组(60.00%)(P<0.05)。白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贫血、胃肠道症状和肝损伤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清肺合剂可以通过调节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免疫抑制,增强机体的免疫防御机制,改善患者预后,值得在临床联合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术前放化疗、放疗及单纯手术对中低位直肠癌患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90例中低位直肠癌患者非随机同期分为术前放疗组、术前放化疗组、单纯手术组(对照组)3组,每组各有30例患者.术前放疗组采用常规分割放疗,三野照射总剂量30 Gy,照射次数10次,约2周.术前放化疗组的化疗采用口服卡培他滨的单药方案,每日1000 mg/m2,连用2周,休息1周,共2个疗程;放疗选择在口服化疗药两天后进行,方法同单纯放疗组.单纯手术组术前不接受放化疗.放化疗组和放疗组患者均于相关治疗结束3周后手术.分别于入院当天、手术前1 d、术后7 d及术后1个月抽取患者外周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百分率(CD3+、CD4+、CD8+、CD4+/CD8+)及NK细胞含量变化.结果 放疗前后,术前放疗组和术前放化疗组CD3+、CD4+、CD8+、CD4+/CD8+、NK细胞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手术后1周CD3+、CD4+、CD4+/CD8+、NK细胞水平均明显降低,CD8+升高(P<0.05),术后1个月CD3+、CD4+、CD4+/CD8+、NK细胞含量均明显升高,CD8+明显降低(P<0.05),但各组间在不同治疗时段内细胞免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术前放化疗作为一种中低位直肠癌新的有效治疗方法,对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镇痛及免疫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87 例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全身麻醉组(n =43)和复合组(n =44),全身麻醉组患者采用单纯静吸复合全身麻醉下胸腔镜肺癌根治术,复合组患者则在全身麻醉组基础上,于麻醉诱导前行胸椎旁神经阻滞,两组患者均于术毕行自控静脉镇痛(PCIA)。记录两组患者术中瑞芬太尼用量,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24 和48 h时VAS 评分情况,记录两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 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及输注量,分别于麻醉诱导前或复合组神经阻滞前(T0)、气管拔管即刻(T1)、术后24 h(T2)、48 h(T3)和72 h(T4)时,监测静脉血T 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和NK 细胞,并计算CD4+/CD8+值。结果复合组患者术后2 和24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复合组患者术后24 和48 h时PCIA自控按钮启动次数和地佐辛输注量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合组均低于全身麻醉组;与T0 时比较,两组患者T1~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组患者T2~4时CD3+、CD4+、CD4+/CD8+比值和NK 细胞水平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胸椎旁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可有效减轻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阿片类药物用量,有助于改善患者术后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对子宫切除术患者应激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旨在为临床麻醉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子宫肌瘤且需行择期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ASA Ⅰ-Ⅱ级,依据预输注药物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麻醉前给予负荷剂量右美托咪定静脉泵注,剂量1 μg·kg-1,浓度4 mg·L-1,泵注时间10 min,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泵注。2组均在泵注10 min后开始诱导,麻醉中2组患者均使用七氟醚和芬太尼维持;2组患者于入室前(T0)、手术2 h(T1)和术后拔管时(T2)采血,检测血清皮质醇(COR)和白细胞介素2(IL-2)浓度,并检测血浆T 淋巴细胞亚群和 NK 细胞水平。结果:2组患者T0时血清COR和IL-2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T2时COR浓度明显高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OR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随手术时间延长2组患者血清IL-2浓度呈下降趋势,观察组T2时血清IL-2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T0时CD3+、CD4+、CD8+、CD4+/ CD8+和NK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各时间点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T1和T2时CD3+、CD4+、CD4+/ CD8+及NK水平均明显低于T0时(P<0.05);观察组T2时CD3+、CD4+、CD4+/ CD8+和NK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辅助麻醉可减轻患者术后应激反应,降低麻醉及手术创伤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利于患者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20.
张正文  卢志娟  蔡晓君 《海南医学》2016,(22):3640-3642
目的:观察新辅助化疗治疗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5年4月在我院放疗科治疗的96例进展期食管癌患者,依据简单数字随机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8例,观察组患者实施基于铂类药物的综合性化疗联合放疗,而对照组患者予以单纯的放疗。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近期疗效、生存率、治疗后的不良反应,以及治疗前后的免疫功能指标(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及CD3+/CD8+)。结果随访1年,观察组患者的局部复发率为8.33%(4/48),远处转移率为14.58%(7/48),均低于对照组的22.92%(11/48)和33.33%(16/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6个月的生存率为83.33%(40/48),12个月的生存率为75.00%(36/48),均高于对照组的64.58%(31/48)和50.00%(24/4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0.83%(10/48),与对照组的18.75%(9/4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CD3+、CD4+、CD8+及CD3+/CD8+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CD3+、CD4+及CD3+/CD8+水平均明显低于治疗前,CD8+明显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辅助化疗联合放疗有利于提升进展期食管癌患者的临床近期疗效,同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安全性较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