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尼群地平-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尼群地平-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提高其溶出速度和程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按不同此例用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测定其在水中的溶解度,并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随载体所占比例增加,药物在水中的溶解度增加,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速度明显快于原料药,且随载体比例增大而增加,药物与载体比例为1∶4最佳.结论:尼群地平-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药物的溶出速度和程度,有利于提高其剂型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2.
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和溶出速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提高硝苯地平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 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聚乙二醇4000,聚乙烯吡咯烷酮K30,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用熔融法、溶剂法、溶剂-熔融法制备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采用DTA法分析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速率试验.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结论 硝苯地平固体分散体比原料药的溶出速率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3.
崔志 《中外健康文摘》2007,4(10):215-216
目的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葛根素的体外溶出速率。方法分别以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聚乙二醇6000-聚氧乙烯(40)硬脂酸酯(又名S-40)的熔合物(1:3)为载体,熔融法制备葛根素的固体分散体。采用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并进行体外溶出度实验。结果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加快药物的溶出速率,载体比例愈大,药物溶出越快,葛根素在PEG6000的固体分散体中以微细结晶存在。结论葛根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增加葛根素溶出度的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4.
姜黄素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制备姜黄素固体分散体,改善姜黄素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为载体,用溶剂熔融法制备固体分散体,以差示扫描量热法、X射线粉末衍射进行物相鉴定,并对所得样品进行体外溶出度研究。结果姜黄素固体分散体中药物部分以分子状态分散,部分以微晶分散.药物的累积溶出速率随载体比例增加而增加,以1:9的比例效果最好。结论采用泊洛沙姆188制备的固体分散体能显著提高姜黄素的体外溶出度。  相似文献   

5.
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为了提高制剂中齐墩果酸(OIA)的溶出度。方法:选择聚乙烯吡咯烷酮(PVPk-30)、泊洛沙姆188两种载体,用溶剂法制备齐墩果酸固体分散体;建立HPLC法检测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度;并进行差热分析和红外光谱测定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和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使用HPLC法测定OLA的溶出量,结果准确可靠、稳定、无载体的干扰。制备成固体分散体能显著地提高OLA的体外溶出速度;PVPk-30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快于泊洛沙姆载体的固体分散体溶出速度。结论:可以选择PVPk-30作为载体制备OLA固体分散体有效地提高OLA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优选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工艺,提高多烯紫杉醇的体外溶出度和绝对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溶剂法制备不同载体,不同溶剂和不同药物载体比例的多烯紫杉醇固体分散体,并进行了体外溶出实验和大鼠体内生物利用度研究;同时采用XRD,DSC,ESEM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对多烯紫杉醇增溶的效果优于PVPk30和单硬脂酸甘油酯;且溶出实验2 h时,泊洛沙姆188固体分散体(10:90)的累计溶出百分率接近于原料药的4倍;XRD,DSC、ESEM显示多烯紫杉醇在固体分散体中以无定型态或分子状态存在;高、低剂量大鼠口服给药的绝对生物利用度分别为10.1%和35.1%.结论 固体分散体能明显提高多烯紫杉醇的体外溶出度和口服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比较3种不同载体对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作用.方法 分别以泊洛沙姆188(F68)、聚维酮k29/32(PVP)和聚乙二醇6000(PEG)为载体,采用熔融法或溶剂法,制备人参皂苷Rg3固体分散体,测定溶解度,进行溶出度试验,并采用差热量热分析(DSC)法鉴别药物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 各种固体分散体均能显著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加快其体外溶出.人参皂苷Rg3可充分分散在载体中并形成低共熔物.结论 F68作为载体制成固体分散体,对增加人参皂苷Rg3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的效果优于PEG和PVP.  相似文献   

8.
目的:制备大黄酸固体分散体,考察其分散状态及其释药性能。方法:以水溶性聚合物泊洛沙姆188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制备大黄酸固体分散体,以热重、红外分析法对其进行表征,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释药性能。结果:优选得到大黄酸:泊洛沙姆188的最佳比例为1:5。导数热重法分析表明所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不存在药物结晶;红外光谱法分析表明大黄酸与泊洛沙姆188未发生化学反应;溶出度试验结果表明其在30min内药物释放达90%左右。结论:大黄酸-泊洛沙姆188型固体分散体具有良好的释药性能及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目的制备头孢地尼固体分散体,以改善头孢地尼的溶出度。方法以泊洛沙姆188(F68)为载体,采用熔融法制备头孢地尼固体分散体,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溶出度测定,差热分析(DSC)、红外光谱(FTIR)和扫描电镜(SEM)分析固体分散体中头孢地尼的分散状态。结果利用熔融法成功制备头孢地尼F68固体分散体;与头孢地尼药物及物理混合物比较,头孢地尼F68固体分散体中头孢地尼的溶出度明显增大,且溶出度随着载体的质量比例增大而增大;DSC、FTIR与SEM结果表明,头孢地尼与载体F68以无定形存在于固体分散体中。结论以F68为载体,制备头孢地尼F68固体分散体可有效改善头孢地尼的溶出性能。  相似文献   

10.
氯诺昔康固体分散体的热焓变化及溶出度改善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非甾体抗炎药氯诺昔康的固体分散体以提高难溶性氯诺昔康体外溶出速率。研究载体类型及药物-载体混合比例对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速率的影响,并根据:DSC测定结果考察各种混合物中氯诺蕾康热焓变化的特性。方法:分别以Poloxamer188、PVPK30和Gelucire 44/14为载体,采用溶剂蒸发法制备氯诺昔康固体分散体。采用浆法进行体外溶出度试验。根据DSC实测数据考察热焓变化特征。结果: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速率的先后顺序为PXM,PVP,GLC,物体混合物顺序为PXM,GLC,PVP,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PVP和泊洛沙姆固体分散体溶出速率常数增加。DSC圈谱表明,随着载体比例的增加,氯诺昔康放热峰的起始温度和△H降低,当氯诺昔康的泊洛沙姆比例为1:10时,药物以无定形状态存在于结晶性的泊洛沙姆中,从而使其在体外具有最快的溶出速率。结论:载体类型及药物-载体比例影响氯谱诺昔康固体分散体的体外溶出特性及热焓变化。  相似文献   

11.
尼莫地平固体分散体的制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考察水溶性联合载体在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出速率上是否优于单一载体 ,并制备速释型固体分散体。方法 :分别用 PEG 60 0 0、泊洛沙姆 Poloxamer 1 88及二者不同比例联合做载体制备尼莫地平与载体比为 1∶ 4的固体分散体。 X射线衍射法观察尼莫地平在分散体中的分散状态 ,并通过体外溶出试验考察其溶出速率。结果 :X射线衍射固体分散体中尼莫地平一部分呈分子状态分散 ,另一部分呈微晶状态分散。体外溶出试验中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明显快于原料药及物理混合物。结论 :联合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比单一载体的固体分散体快  相似文献   

12.
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制备及体外溶出研究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目的:制备了水飞蓟宾的固体分散体,并检测其体外溶解度及溶出速度。方法:选择尿素、聚乙烯吡咯烷酮(PVP)、泊洛沙姆188等3种载体,用熔融法和共沉淀法制备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并进行差热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以鉴别药物在载体中的存在状态,最后进行了体外溶出研究。结果:水飞蓟宾在PVP中以无定型存在,在泊洛沙姆188中以微细结晶存在,在尿素中大部分仍以晶体形式存在,少量以分子状态存在。溶出研究结果表明泊洛沙姆188载体的水飞蓟宾固体分散体的溶解度最大,溶出速度最快。结论:泊洛沙姆是提高水飞蓟宾溶解度及溶出速度的理想载体。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制备坎地沙坦酯速释和缓释固体分散体,提高坎地沙坦酯生物利用度。方法用固体分散体技术制备坎地沙坦酯速释和缓释固体分散体,并将制备方法对体外释放度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聚乙二醇6000、泊洛沙姆188为混合载体的速释型固体分散体与物理混合物对比,药物的溶出速率和溶出量明显提高。乙基纤维素(EC)的黏度对缓释型固体分散体有较大影响;释放调节剂PEG的使用比例影响缓释效果;药物与载体用量的比例控制在1∶4~1∶6之间缓释效果较好。结论速释和缓释固体分散体均能提高药物的溶出量,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的固体分散体缓释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的方法提高埃索美拉唑锌的溶出度。方法以聚乙烯吡咯烷酮K30(PVPK30)和聚乙二醇6000(PEG 6000)为载体,采用溶剂法将埃索美拉唑锌制备成固体分散体,然后将所得固体分散体装填于肠溶胶囊,并考察其在人工肠液中的溶出特性;利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DSC)鉴别埃索美拉唑锌在固体分散体中的存在状态。结果随着载体比例增加,固体分散体体外溶出度先增大后减小;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溶出度优于以PVPK30制备的固体分散体;DSC分析表明,埃索美拉唑锌在以PEG 6000为载体制备的固体分散体中以非晶型存在。结论固体分散体提高了埃索美拉唑锌的体外溶出速度。  相似文献   

15.
Solid dispersions of silymarin were prepared by the fusion method with the intention of improving the dissolution properties of silymarin. Polyethylene glycol 6000 (PEG 6000) was used as the inert hydrophilic matrix. The dissolution studies of the solid dispersions were performed in vitro. And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ed that the dissolution rate of silymarin was considerably improved when formulated in solid dispersions with PEG 6000 as compared to original drug, and the increased dissolution rate might be favorable for further oral absorption.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采用固体分散技术提高硫氰酸红霉素的体外溶出度.方法 选用聚乙二醇6 000和聚维酮k30为载体材料,分别采用熔融法和溶剂法制备硫氰酸红霉素固体分散体(ET-SD).采用X-射线衍射法、差示扫描量热法对ET-SD进行鉴定,并对ET-SD进行体外溶出度的测定.结果 固体分散体的X-射线衍射及DSC图谱确定了硫氰酸红霉素以无定形态分散在载体中,体外溶出度实验表明其硫氰酸红霉素的溶出较原料药、物理混合物均有明显提高.结论 固体分散技术可以提高硫氰酸红霉素的体外溶出度,这为更有效地利用硫氰酸红霉素等生物利用度低药物提供一种新的制剂手段.  相似文献   

17.
水飞蓟素包合物和固体分散体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索水飞蓟素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制备工艺,以增加其体外溶出度和溶出速率,并对固体分散体的处方进行了筛选。方法分别制备水飞蓟素-PEG-6000固体分散体,水飞蓟素-β-环糊精包合物。按照中国药典2005年版二部附录XC溶出度测定法桨法对固体分散体和包合物中药物溶出度进行考察。结果水飞蓟素-β-环糊精包合物和PEG-6000固体分散体的溶出速率相比原料药都有明显增加。结论固体分散技术及包合技术能显著增加水飞蓟素的溶出度和溶出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