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利用受体放射配基分析方法观察不同年龄大鼠血小板聚集性、血浆脂质水平及血小板膜LDL受体活性的改变。结果表明,老年大鼠血小板对ADP诱导的聚集反应性明显增强;血浆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增高;血小板膜LDL受体活性增强,解离常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本文作者认为血小板膜受体活性的增强及血浆LDL水平的增高可促进LDL与血小板的结合,提高了LDL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与老年大鼠血小板高反应性改变可能有关。  相似文献   

2.
3.
4.
高脂肪餐后血脂及血小板活性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边忠龙  李珊 《中原医刊》2004,31(20):2-3
目的 :探讨餐后血脂代谢情况以及对血小板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 68名健康自愿者随机分成两组 ,禁食 12小时后 ,分别接受高脂肪餐饮食 (高脂餐组 ,n =3 8)及低脂餐饮食 (低脂餐组 n =3 0 ) ,于空腹及餐后 4小时测定血清甘油三酯 (TG)、总胆固醇 (TC)、高密度脂蛋白 (HDL -c)、低密度脂蛋白 (LDL -c)水平 ,并同时于空腹状态及餐后 4小时采用生物活性法测定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用酶联免疫标测法 (ELISA)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 (vWF)浓度。结果 :高脂餐组餐后 4小时TG(P <0 0 1)、TC(P <0 0 5 )、LDL -c(P <0 0 1)、PDGF(P <0 0 1)、vWF(P <0 0 1)水平显著升高 ,上升幅度与低脂餐组相比存在显著性差异。结论 :餐后血脂代谢异常对血小板活化起促进作用 ,血小板反复活化可能参与了冠状动脉硬化早期病变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天然及氧化修饰脂蛋白对培养的内皮细胞MIP-1α及VDM-1mRNA表达的作用,取正常人新鲜血液,用超速梯度离心法分离出LDL和VLDL后,加Cu^2+使之氧化,成为OX-LDL和OX-VLDL。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待其汇合后分别加放LDL、OX-LDL、VLDL、OX-VLDL,使其终浓度为25ug/ml,对照组不加脂蛋白。培养24h后,收集EC,用异硫氰酸胍法提取其总RNA,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转铁蛋白 (transferrin ,Tf)对Cu2 + 、Fe2 + 介导的体外人血浆低密度脂蛋白 (LDL)氧化修饰的影响。方法 :采用一次性密度梯度超离心法分离正常人血浆LDL并与CuSO4 及FeSO4 在 37℃温育不同时间 ,使LDL在体外氧化修饰。抗氧化组在温育前加入不同浓度的Tf。检测各组LDL中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 (MDA) ,维生素E(VitE)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结果 :①LDL与Cu2 + 或Fe2 + 温育后 ,MDA含量显著升高 (P <0 .0 0 1) ,并呈明显的时间效应。②在Cu2 + 或Fe2 + 修饰前加入不同浓度 (10 0、2 0 0、4 0 0 μg ml)的Tf能使LDL中MDA生成明显减少 ,VitE含量下降明显减缓 ,并显著提高SOD活性 ,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当Tf浓度为 4 0 0 μg ml时 ,MDA生成抑制率分别为 71.6 5 % ,79.86 % ;SOD活性提高率分别为 14 1.5 5 % ,14 6 .6 9% ;VitE降低减缓率分别为 6 9.5 2 % ,85 .10 %。结论 :Tf对Cu2 + 或Fe2 + 介导的LDL氧化修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因而可能参与机体对AS的防治。其作用途径可能与阻断Cu2 + 或Fe2 + 诱导的自由基生成 ,保护内源性抗氧化物质SOD、VitE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7.
电泳纯的LDL的快速摄取及Cu^++对其氧化修饰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相似文献   

8.
动脉粥样硬化(AS)的形成大致有三个步骤:即血浆脂蛋白在动脉内膜发生聚集、修饰;结缔组织增生和坏死形成AS斑块。大量临床和病理研究表明,血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h)浓度异常升高是AS发生的前提条件,和AS、冠心病(CHD)的发病率成正比。血清高甘油三酯(TG)在AS中的作用、机理不清楚。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LDL亚组份不同组成和特性,尤其是LDL中TG的含量同CHD的发生、发展、程度呈高度相关性〔1~3〕,本文就此进行了叙述。1 LDL组成与LDL亚组份的形成1.1 LDL组成 血浆LDL是一个密度为1.019~1.063g/ml,由具不同的分子…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观察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冠心病患者低密度脂蛋白 (LDL)亚组份和血脂成分的变化 ,探讨这些变化与冠心病发病的相关性。方法 :用 2 %~ 16 %非变性聚丙烯酰胺梯度凝胶电泳法将LDL分为LDL1、LDL2 和LDL3 3个亚组分 ,染色后进行密度扫描测量主峰的泳动距离。用酶法测定血脂 ,用免疫比浊法测定载脂蛋白。结果 :男性冠心病患者LDL3 (小密LDL)较女性患者增多 ,随着年龄的增加 ,LDL3 颗粒也增多。冠心病患者与对照组比较TC、TG、LDL C、apoB10 0 明显增高 ,P <0 .0 1,HDL C和apoAⅠ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LDL3 亚组分的增高与冠心病发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12.
13.
冠心病患者血清OX—LDL和Lp(a)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定15例急性心肌梗塞,25例不稳定性心绞痛及24例非冠心病患者血清中的OX-LDL,Lp(a)并与25例正常人作比较,其结果显示,冠心病患者血清OX-LDL均值〉500μg.L^-1,Lp(a)均值〉500mg.L^-1,而非冠心病人及正常人的OX-LDL均值〈350μg.L^-1,Lp(a)〈250mg.L^-1。2组间差异非常显著(P〈0.01)。相关分析显示:OX-LDL,Lp(a)与血清  相似文献   

14.
培养的胎牛主动脉内皮细胞具有可饱和性、高亲和性和配体持异性的LDL受体。该受体最大结合容量(Bmax)为378ng/mg细胞蛋白,平衡亲和常数(kd)为13μg/ml据估计,每个细胞表面的受体数目为8~9万。我们初步发现亚融合和融合但失去“接触抑制”特点的FBAE的LDL受体活性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本文采用ELISA方法检测了48例糖尿病患者和40例对照组的血清OX—LDL,用酶法测定Ch和TG。结果表明,糖尿病组OX—LDL,TG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而Ch则无显著差异。实验结果显示,糖尿病人OX—LDL代谢异常与TG代谢异常有协同关系,它们对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可能有协同关系,提示临床对糖尿病患者且OX—LDL增高者进行抗氧化治疗,以延缓或阻断心脑血管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对23例心肌梗塞患者及25例正常对照组血浆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idativelyModifiedLowDensityLipoproteinox-LDL)水平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心肌梗塞患者血浆OX-LDL高于正常对照组,认为OX-LDL与心肌梗塞发生有关,故对心肌梗塞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氟伐他汀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和近期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影响。方法 :6 8例ACS患者随机分为氟伐他汀 2 0mg/QN +常规治疗 (氟伐他汀组 ,36例 )及常规治疗(常规治疗组 ,32例 ) ,比较 8周内LDL降低情况及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LDL降低情况 :氟伐他汀组治疗后LDL明显下降 ,同治疗前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3.4 2± 0 .81vetsus 4 .6 9± 0 .85mmol/L ,P <0 .0 1) ;而常规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无显著性 (4 .72± 0 .95versus 4 .4 2± 0 .81mmol/L ,P >0 .0 5 ) ;心血管事件发生率 :常规治疗组 8周内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 8例 ,氟伐他汀组为 2例 ,两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ACS患者应用氟伐他汀治疗后 ,可以显著减少急性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山莨菪碱对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再循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脑血管病 (CVD)患者血浆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 L DL)的含量与脑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文测定 71例脑血管病患者血浆 OX- L DL、L DL的含量并与 30例健康人对照。结果 :CVD患者血浆中 OX- L DL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P<0 .0 1)。L DL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 ,而 HDL - c的含量低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OX- L DL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且与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动态观察其变化对 CVD的辅助诊断具有一定价值 ,同时也为临床 CVD患者抗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