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刘娜娜    冯伟  李鑫    王皓洁    詹江华 《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21,(2):142-146
目的:探讨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并发肠穿孔的临床特点以对其预后情况进行评估。方法:回顾性收集93例经手术治疗的NEC并发肠穿孔患儿的临床资料。根据患儿预后将其分为良好组(69例)及不良组(24例),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93例患儿多数为早产儿(83.9%)及低出生体重儿(80.6%),合并症以低蛋白血症(45.2%)、低钾血症(39.8%)为主,术中发现以小肠穿孔(52.7%)、单处穿孔多见(79.6%)。患儿合并低蛋白血症(OR=2.077,95%CI:1.931 ~ 31.889)、凝血功能障碍(OR=22.829,95%CI:7.063 ~ 532.608)及穿孔数目≥2处(OR=3.209,95%CI:1.623 ~ 126.806)为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上述独立危险因素联合对预后不良预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62(95%CI:0.764~0.961,P<0.001),特异性和敏感度分别为83.3%、77.1%。结论: NEC并发肠穿孔病情复杂、不良预后发生率较高,患儿合并低蛋白血症、凝血功能障碍及肠穿孔数目≥2处可为预后不良提供评估依据。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因,分析影响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山西省 儿童医院新生儿外科2015年1月—2021 年5月诊治的89 例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3 个月时结局分为生存 组和预后不良组。比较两组术前、术中及术后与早产儿消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相关的因素,采用Logistic 回归分析筛选早产儿消 化道穿孔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果: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病死率为25.84%,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和胃壁肌层缺损是早产 儿消化道穿孔常见的病因。单因素分析显示生存组患儿从发现气腹至手术时间在8 h 之内的比例显著高于预后不良组 (χ2=15.22,P<0.01)。预后不良组合并脓毒性休克的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33.19,P<0.01)。预后不良组术后合并需非计划二次 手术的并发症比例显著高于生存组(χ2=7.24,P<0.01)。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脓毒性休克(OR=0.06,95%CI:0.02~0.21,P<0.01)和 气腹至手术时间大于8 h(OR=0.23,95%CI:0.07~0.81,P<0.05)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结论:NEC 和胃 壁肌层缺损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的主要病因,脓毒性休克和从气腹发生至手术时间大于8 h 是早产儿消化道穿孔短期预后 不良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章建静  沈文均  张宁霞  邹彩萍  杨博 《浙江医学》2017,39(24):2228-2231
目的研究心脏彩超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内径(LVD)联合胱抑素C(CysC)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年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收集心内科收治的149例CHF患者,根据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113例,死亡组36例,记录患者一般情况及心脏彩超数据,抽取静脉血,检测血清中CysC的含量。随访3年,终点事件为心源性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CHF患者3年病死率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LVEF、LAD、LVD和CysC对预测CHF患者3年病死率的价值,并进一步评价心脏彩超指标与CysC联合检测对评估CHF患者3年预后的价值。结果死亡组患者的年龄、BMI、SBP、LAD、LVD、BNP、CysC、Cr均高于存活组患者(均P<0.05),LVEF低于存活组患者(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LVEF(OR=0.79,95%CI:0.72~0.95,P=0.002)是影响CHF预后的保护因素,LAD(OR=1.32,95%CI:1.17~1.45,P=0.003),LVD(OR=1.31,95%CI:1.11~1.53,P=0.001),CysC(OR=2.04,95%CI=1.03~5.07,P=0.023),Cr(OR=1.27,95%CI:1.12~1.24,P=0.018)均是影响CH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ROC曲线分析显示LVEF、LAD、LVD和CysCAUC分别为0.742(95%CI:0.664~0.810)、0.766(95%CI:0.689~0.831)、0.740(95%CI:0.662~0.809)以及0.768(95%CI:0.692~0.833)。LVEF、LAD、LVD和CysC4者联合检测的AUC为0.864(95%CI:0.798~0.914),优于单一检测LVEF、LAD、LVD或者CysC(P<0.01)。结论LVEF是影响CHF患者预后的保护因素,而LAD、LVD和CysC是影响CH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心脏彩超联合CysC可以更准确地判断CH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张汪平  孙建光  吕伟光  孙勤丰 《浙江医学》2022,44(10):1110-1111
目的探讨狭颅症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7年9月在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行手术治疗的27例狭颅症患儿为研究对象,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欠佳组患儿临床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儿手术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27例患儿均成功完成手术,术后随访时间12个月,预后良好18例,预后欠佳9例。预后欠佳组早产儿比例、颅内压增高比例均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均P<0.05);两组在性别、年龄、骨缝闭合类型、手术时间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产(OR=15.465,95%CI:1.109~215.673)、颅内压增高(OR=23.678,95%CI:1.531~366.109)是影响狭颅症患儿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早产、颅内压增高是狭颅症患儿手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老年颅内未破裂动脉瘤(unruptured intracranial aneurys,UIA)患者随访观察、介入栓塞及开颅夹闭3种治疗方式的远期预后,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2012年1月至2018年8月收治的177例老年(≥65岁)UIA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观察组74例,介入组65例,夹闭组38例。以改良Rankin评分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估患者远期(≥1年)预后,比较各组预后,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及动脉瘤破裂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观察组(12.16%)、介入组(6.15%)及夹闭组(5.26%)远期预后不良率无统计学差异(P=0.324),但观察组死亡率(9.46%)明显高于介入组(3.08%)及夹闭组(0.00%)(P=0.031);观察组患者动脉瘤年破裂率为3.3%,动脉瘤大小(P=0.022,OR=0.111,95%CI=0.017~0.731)及形态(P=0.021,OR=10.032,95%CI=1.417~71.035)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动脉瘤大小(P=0.047,OR=17.867,95%CI=1.041~306.749)及症状性脑梗死(P=0.022,OR=64.750,95%CI=1.834~2 286.561)是手术组(介入组+夹闭组)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风险的老年未破裂动脉瘤应积极手术治疗,介入栓塞及开颅夹闭术均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年龄不应作为手术禁忌。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 associated pneumonia,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其对早期结局的影响。 方法 通过西安卒中登记研究,纳入西安市4所三级甲等医院收治的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根据院内是否发生SAP分为非SAP组和SAP组,比较2组患者的基线临床特征差异。采用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危险因素以及SAP发生对患者早期结局事件[转归不良(mRS评分:3~6分)、卒中复发和死亡]的影响。 结果 共纳入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1039例,平均年龄(71.58±7.62)岁,男性577例(55.5%),发生SAP 64例(6.2%)。多变量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073,95%CI:1.025~1.123,P<0.001)、入院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OR=1.114,95%CI:1.047~1.186,P<0.001)、吞咽障碍(OR=3.042,95%CI:1.523~6.084,P=0.002)及白细胞计数(OR=1.153,95%CI:1.023~1.299,P=0.020)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P发生与更高的早期转归不良(OR=3.194,95%CI:1.516~6.730,P=0.002)、卒中复发(OR=3.368,95%CI:1.271~8.926,P=0.015)和死亡(OR=2.706,95%CI:1.111~6.588,P=0.028)事件风险相关。 结论 年龄、入院NIHSS评分、吞咽困难及白细胞计数是老年首发脑梗死患者SA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SAP发生显著增加该类患者早期不良预后风险。  相似文献   

7.
背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会影响患儿远期神经发育情况,目前关于NEC并发不良神经结局的危险因素的研究较少。 目的 探讨新生儿NEC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 方法 选取2019年1月至2020年6月于郑州大学第三附属医院新生儿科就诊并确诊为Ⅱ~Ⅲ期NEC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记录患儿的新生儿一般情况、母亲孕期合并症、新生儿期并发症。所有患儿随访至纠正年龄1岁,并采用贝利婴幼儿发展量表Ⅲ(BSID-Ⅲ)进行神经发育评估,依据评估结果将患儿分为神经发育障碍组和神经发育正常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Ⅱ~Ⅲ期NEC患儿236例,其中死亡23例、失访13例,完成随访200例。200例患儿中神经发育障碍21例(10.5%,神经发育障碍组),神经发育正常179例(89.5%,神经发育正常组)。神经发育障碍组患儿出生体质量低于神经发育正常组,败血症、肠穿孔、短肠综合征发生率高于神经发育正常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出生体质量<1 000 g〔OR=4.603,95%CI(1.220,17.365),P=0.024〕、败血症〔OR=4.401,95%CI(1.191,16.262),P=0.026〕、肠穿孔〔OR=5.239,95%CI(1.522,18.029),P=0.009〕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出生体质量<1 000 g、败血症、肠穿孔是NEC患儿并发神经发育障碍的危险因素,新生儿科医生应高度重视,注意早期识别和预防,以降低NEC伤残率。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7):63-65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膜炎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7 年1 月~2018 年1 月我院收治的204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并发脑膜炎分为脑膜炎组30 例和无脑膜炎组174 例。收集两组患儿的临床指标,危险因素的单因素分析采用χ2 检验和t 检验进行,独立危险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脑膜炎组的频繁惊跳、呕吐、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循环功能障碍、呼吸异常、持续高热、外周血白细胞升高以及血糖升高发生率明显高于无脑膜炎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频繁惊跳(OR=2.703,95%CI 1.042~4.532,P=0.005)、呕吐(OR=2.387,95%CI 1.023~4.462,P=0.006)、循环障碍(OR=5.983,95%CI 2.835~8.732,P=0.001)、肢体抖动(OR=3.387,95%CI 1.653~5.872,P=0.004)、肢体无力(OR=4.213,95%CI 2.473~6.394,P=0.003)是手足口病患儿发生脑膜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频繁惊跳、呕吐、肢体抖动、肢体无力、循环功能障碍是手足口病患儿并发脑膜炎的高危因素,医护人员应加强对以上症状体征的观察,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减少其向危重症发展,降低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敏肌钙蛋白T(hs?cTnT)升高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行静脉溶栓患者的临床预后和病死率的影响,并探讨影响hs?cTnT升高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6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hs?cTnT升高组(70例)和hs?cTnT正常组(192例),预后不佳组(94例)和预后良好组(168例),死亡组(24例)和存活组(238例),分别进行组间比较、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龄(OR=1.062,95%CI:1.029~1.097,P < 0.001)、男性(OR=4.35,95%CI:1.982~9.545,P < 0.001)、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OR=1.062,95%CI:1.019~1.106,P=0.004)是hs?cTnT升高的危险因素。高龄(OR=1.031,95%CI:1.003~1.059,P=0.028)、入院时NIHSS评分(OR=1.086,95%CI:1.042~1.131,P < 0.001)是AIS患者术后90 d预后不佳的危险因素。hs?cTnT升高(OR=5.31,95% CI:1.025~27.517,P=0.047)、入院NIHSS评分(OR=1.126,95%CI:1.057~1.200,P < 0.001)、高血压(OR=4.254,95% CI:1.387~13.046,P=0.011)是AIS患者术后90 d死亡的危险因素。结论:高龄、男性、入院时NIHSS评分高的AIS患者hs?cTnT检测水平更高,因而hs?cTnT可作为潜在的标志物来预测AIS患者静脉溶栓后的90 d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庆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6日至3月30日于重庆市4所定点医院收治的225例COVID-19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柏林定义标准将患者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比较2组患者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征和预后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获得独立危险因素,并根据各因素优势比(odds ratios,OR)进行赋值,以建立风险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225例患者中,男性141例,女性84例;年龄中位数56岁。62例患者(27.6%)并发ARDS。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5.849,95%CI=2.716~12.593,P=0.000)、淋巴细胞计数≤1.0×109个/L(OR=4.318,95%CI=2.001~9.316,P=0.000)、D-二聚体≥0.5 mg/L(OR=3.049,95%CI=1.300~7.152,P=0.010)及合并糖尿病(OR=2.491,95%CI=1.102~5.632,P=0.000)为COVID-19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风险预测模型。模型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48(95%CI=0.794~0.892,P=0.000)。结论:年龄≥60岁、淋巴细胞计数≤1.0×109个/L、D-二聚体≥0.5 mg/L及合并糖尿病是预测COVID-19患者并发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对COVID-19并发ARDS具有较好的早期预警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年新生儿、婴儿、成人麻疹患者逐年增加,临床表现一般仍较典型,成年人麻疹患者全身中毒症状较重。麻疹抗体检测结果阳性是主要的诊断依据。麻疹发病的双相移位的机理可能是,免疫保护力不足,婴儿出生时麻疹抗体力低。孕期母传胎的麻疹抗体减弱,母经乳汁传给婴儿的抗体减弱,成人麻疹抗体水平逐年下降。预防措施是怀孕前给予育龄妇女麻疹疫苗接种,鼓励母乳喂养,麻疹疫苗计划免疫适当提前,在成人追加麻疹疫苗的免疫,加强病毒变异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2.
重度妊高征表现为高血压、蛋白尿、浮肿等症状 ,严重可以导致母婴死亡。对妊娠足月的重度妊高征 ,可以根据其临产与否及宫颈条件 ,立即决定其为阴道分娩或是剖宫产术。对于妊娠晚期的重度妊高征 ,因其胎龄不足月 ,胎儿生长发育及胎肺成熟度情况需通过一定时间的治疗 ,根据其病情变化来决定其治疗方案或终止妊娠的时机[1,2 ] 。这就需要我们对这一阶段的治疗进行监测 ,防止母儿并发症的发生。现将 2 0 0 0年至今我院收治妊娠晚期重度妊高征 30例的监测结果回顾分析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 选择孕 31~ 36周重度妊高征 30例 ,其中 …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告80例局限于小腿或手或足的银屑病。均经皮肤组织病理检查确诊。因部位比较特殊。受多种理化因素影响,使皮疹形态发生轻重程度不同的变化,常看不到典型损害,因而误诊为神经性皮炎,湿疹,慢性皮炎及癣等。作者对误诊原因进行了分析后,提出了鉴别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解决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中神经压迫。方法对1980~1998年再手术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讨论分析再手术原因,再次手术前影像学检查,观察病理变化以确定再手术方法。结果对11例随访6个月~1年,优7例(68.4%),良3例(36.8%),差1例(2.8%)。结论初次手术前详细查体和分析X线片,术中用导尿管和神经剥离探查,尽量避免髓核遗留,手术范围不宜太大,尽量减少对软组织和脊柱结构的破坏,避免形成硬膜囊与神经根粘连而致单纯形疤痕。  相似文献   

15.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介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配合做法;方法:主要在手术配合的六个方面,解决防感染、防栓塞等问题。结果:30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均获成功,结论:手术配合是护士责任心和基本功的全面体现,对提高手术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17.
18.
19.
目的 探讨降钙素原变化率的测定对细菌性肺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肺炎患者72例,根据治疗效果分为治疗有效组(有效组)47例和治疗无效组(无效组)25例,对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中的降钙素酶原变化及影响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有效组治疗后3天及治疗后7天的降钙素酶原显著低于无效组的患者(P<0.05);年龄>65岁、心功能≥3级、COPD、糖尿病、肺部双侧受累(X线示)、菌血症、感染性休克和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感染性休克、肺部双侧受累、3天内降钙素酶原变化率<30%及心功能≥3级是影响细菌性肺炎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测定降钙素原变化率对细菌性肺炎的疗效评估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以^3氢-胸腺嘧啶核苷放射自显影法及HE染色,观察并分别测定了18例正常子宫内膜增殖中期,15例增殖晚期的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的标记指数、分裂指数。结果显示:子宫内膜增殖晚期腺上皮细胞或间质细胞之LI均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同时,增殖晚间质细胞之MI也明显高于增殖中期,即此两种细胞在增殖晚期中增生明显,其增生状态初步获得了定位定量测定的正常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