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是近年治疗重症尿毒症的一项新技术,除透析液灌注和引流时间外,病人腹腔内保持有一定量透析液进行持续性腹膜透析(PD)。CAPD具安全、有效、价廉简便的优点。尤其Tenckhoff腹膜透析管的应用,对透析管的固定,防止腹膜炎和保持管道通畅有了很大改进,是慢性肾功能衰竭(CRF)治疗上的新纪元。 Popovich等(1976)首先提出了CAPD的概念,1977年在美国肾脏学会上报告了9例经  相似文献   

2.
<正>自1976年创用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简称CAPD)用于临床以来,其优点已被医学界所公认。据第五届国际腹膜透析会议统计国外约有70%~85%的CAPD病人进入家庭透析,我国第一届腹膜透析会议统计,约有20%~30%病人家庭透析。我院自1982~1990年开展CAPD治疗慢性肾衰52例,8例进入家庭CAPD治疗,其中存活一年1例,一年以上2例。 1.基本措施 医院内治疗与培训 内科病区建立腹透病房或中心,由专人负责采用手术切开法安置国产腹膜透析管,术后立即透析。透析的开始同步进行教育、训练和实践操作。由专人对病员及其家属介绍有关CAPD的常识,  相似文献   

3.
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治疗小儿肾功能衰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 (CAPD)治疗小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确诊为急、慢性肾功能衰竭 ,符合透析指征的 18例患儿行 CAPD治疗。结果  18例肾功能衰竭的患儿进行 CAPD平均透析时间为 34 .5± 8.0天。住院期间存活 16例 ,死亡 2例。 2例慢性肾功能衰竭患儿出院后在家中继续透析 ,其中 1例因中断透析死亡 ;18例血钾于 2 4~ 48小时恢复正常 ,血浆 HCO- 3于 48~ 72小时内恢复正常。血尿素氮、肌酐值经腹膜透析 5~ 10天分别下降 5 2 .5 %和 40 .2 %。尿毒症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腹膜透析并发症有腹膜炎、透析管引流处腹透液外渗、透析管移位、低钾、高血糖。结论  CAPD在治疗小儿急、慢性肾功能衰竭中安全、有效。具备透析指征者尽早使用 CAPD可以控制体内代谢紊乱 ,减轻尿毒症症状  相似文献   

4.
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简称CAPD),是抢救急性肾衰,延缓慢性肾衰病人生命的新疗法。腹膜透析最常见的并发症为腹膜炎,一旦发生,透析液中蛋白成份增加,进而凝块堵塞透析管,若反复发生可加重病人痛苦,影响透析效果,严重者可造成透析失败。1985年以来,我室行CAPD治疗22例,其中有9例病人  相似文献   

5.
隐球菌性脑膜脑炎复发因素的初步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相关因素.方法:调查CAPD患者的营养状况、透析管路装置类型、是否并存糖尿病及皮肤疾患、文化背景及家境,并分析这些因素与并发感染性腹膜炎的关系.结果:营养状况好、选用较先进的透析管路、家居环境较好、文化程度高的CAPD患者不易发生感染性腹膜炎;CAPD合并有糖尿病或伴有皮肤疾患等,则较易发生.结论:CAPD腹腔感染受多种因素影响,建议选择适宜的患者行腹透治疗并选用"Y"型管路.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在治疗尿毒症中的应用及患者选择、技术培训、优点及主要并发症。方法:对1994年12月~2006年6月于我院行CAPD 359例患者透析管选择、透析液和CAPD治疗步骤及置管术式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症状有不同程度的控制和改善。结论:应用CAPD治疗尿毒症患者简易可靠,费用低廉。患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新的腹膜透析管连接系统(双联系统)及责任制护理在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中的护理体会。方法通过运用双联系统进行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并加强对38例CAPD患者的责任制护理,了解临床疗效、腹膜炎及堵管发生率。结果双联系统行CAPD,腹膜炎发生率仅为28.95%(11/38)。结论加强责任制护理,运用双联系统行CAPD能显著减少腹膜透析患者腹膜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我院自1985年开展CAPD(连续不卧床腹膜透析)以来,共进行50余例,近期有一例SEP(硬化性腹膜炎)发生,现报告如下: 黄某,女性,30岁,因患“尿毒症”于1992年9月21日在我院行CAPD,分别用天津氨基酸公司和重庆第六制药厂生产的乳酸基缓冲透析液和醋酸盐缓冲透析液透析,共透析约10个月,其间几次并发腹腔感染。1993年7月12日因透析管不通再次入院,入院后二次行重新插管,发现腹膜广泛粘连,并包裹肠管,故无法再行CAPD,而转它院做血液透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治疗1个月后的血压、残余肾功能及尿量的变化.方法 研究对象为2007-2009年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肾内科初次行腹膜透析管安置术后进行CAPD治疗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129例,于CAPD治疗1个月末时评估患者的透析充分性,腹透前及CAPD 1个月末时观察患者的血压、尿量、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及相关生化指标.结果 患者CAPD 1个月末时透析充分性良好,尿素氮、肌酐水平较透析前降低(P<0.05),血红蛋白较透析前增高(P<0.05).收缩压、舒张压较透析前降低(P<0.05).eGFR较腹透前略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量较腹透前稍有减少,但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 CAPD在透析早期疗效显著,透析充分性良好,患者营养状况好转,高血压有所控制,残余肾功能下降不明显,患者尿量减少不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了方便腹膜透析 (CAPD)操作 ,减少腹腔感染率 ,更有利于家庭腹透析技术的开展 ,自行研究设计一种新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方法 :本装置是由三通管 ,双腔引流管 ,双腔引流三通管 ,腹膜透析管连接管穿刺针 ,腹膜透析液袋管 ,腹膜透析液袋 ,腹膜透析液共同构成 ;上述配件采用机加工制造模具 ,所用的材料是医用高分子生物材料加工而成。结果 :本项目是前一项目“多微孔腹膜透析管的研究”(已在临床应用 1 5年 )的配套产品。讨论 :双腔管袋腹膜透析液体外引流装置是一次性应用的腹膜透析消耗品 ,该装置操作比常规 CAPD装置更简…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非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CAPD)和CAPD联合间断性血液透析滤过(HDF)比较常规的血液透析(CHD)对血清β2微球蛋白(β2-MG)的清除情况。方法:40例患者分为三组进行观察,15例为单用CAPD患者,采用Tenckhoff透析管,每日交换8L,以2.5%或1.5%的浓度进行非卧床连续性腹膜透析,观察腹膜透析半年前后血清13,微球蛋白水平。5例为CAPD联合HDF患者,均为血液透析转为腹膜透析患者,且已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3年以上,观察CAPD联合HDF治疗半年前后的血清β2微球蛋白水平。其余20例每周透析2~3次,检查治疗半年前后的血清中β2微球蛋白的水平。结论:腹膜透析能避免透析膜的不兼容性引发的免疫反应,而且对血浆胶体渗透压的影响较小,具有一定的保护残余肾功能作用,因此相对血液透析对β2-MG的清除作用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12.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腹膜透析导管的通畅是CAPD成功的首要条件,导管漂移(又称漂管)将严重影响透析效果。我们对26例次漂管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以期降低退出率,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3.
持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的严重并发症霉菌性腹膜炎目前仍没有好的治疗办法,国内外对霉菌性腹膜炎的处理仍强调终止腹透,拔除透析管改血透,这对没有血透条件的病人就失去了治疗机会,5—FU 对霉菌有较强的杀灭作用,用于CAPD 并发霉菌性腹膜炎和CAPD 病人合并的口腔粘膜、呼吸道,泌尿系的霉菌感染,收到显著效果,能不拔除腹透管继续腹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1个月后血压及残余肾功能的变化情况分析。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8年6月期间收治的120例初次行腹膜透析管安置术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进行分析,术后患者均行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治疗;CAPD治疗1个月末对其透析充分性进行评估,并分析残余肾功能变化情况。结果:CAPD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透析充分性良好;与透析前比较,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肌酐水平、尿素氮水平均显著下降,血红蛋白则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1个月末时,患者收缩压与舒张压均明显下降(P<0.05);但与透析前比较,患者清蛋白水平、肾小球滤过率(eGFR)、24h尿量、24h超滤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连续性非卧床腹膜透析在终末期肾脏病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有利于控制患者血压,并不会明显降低患者的残余肾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1989年我们采用腹膜透析成功抢救四肢冻伤坏死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病人。现将腹膜透析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患者,王某.男,30岁,1989-12-05因头部外伤,在野外昏倒冻伤。翌日清晨急送我院.检查发现四肢冻伤外,伤后17h无尿,经用甘露醇、速尿等仍无效,于伤后68h行腹膜透析.经8天透析后患者尿量逐渐增多,顺利渡过无尿、少尿、支尿期。腹膜透析护理体会1.透析管的护理:透析液输入和排出通畅是保证腹膜透析效果的关键。在护理工作中应当做到:①用胶布固定透析管的体外部分,防止外渗。②当透析不畅时应查找原因,不要盲目推拉透析管…  相似文献   

16.
腹膜透析(PD)是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替代治疗主要方法之一。腹透管的通畅是PD成功治疗的首要条件,腹膜透析管漂移(又称漂管)是腹膜透析管路的并发症,严重影响透析效果。护士在监护管路通畅上,如能及时发现漂管及解决,在保证患者的腹透质量方面显得尤为重要。现将我院2007—2010年发生的10例腹膜透析漂管应用非手术方法复位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持续性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是治疗急性肾衰(ARF)的有效方法。有资料表明,在CAPD治疗ARF和用血透治疗,死亡率无差异。现将我院自92年以来采用CAPD治疗ARF15例报告如下:1资料本组患者15例,男12例,女3例,年龄在16~62岁。原发病有急性肾小球肾炎10例、败血症1例,过敏原因2例、感染性休克2例。病史在2~5天,均有不同程度少尿、无尿、水肿、高血钾、酸中毒、心衰症状。BUN在28~60mind/L,Cr在530~1300卜moVI。。经下腹正中切口置人透析管进行透析;每日透析次数为4~5次。成功的13例均经透析3天左右患者尿毒症状改善…  相似文献   

18.
腹膜透析(PD)广泛用于治疗终末期肾功能衰竭患者,以代替肾功能,维持生命。但由于PD期间并发症的增多,如营养不良[1],心血管病的发生增多[2]以及患者进行性肾残余功能的丢失和腹膜透析次数的自行减少,透析不充分及个体家庭经济困难的影响,病死率仍在较高水平。1995年6月~2005年8月,我们收治的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CAPD)治疗中的尿毒症患者30例,对其存活情况进行回顾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肾内科治疗尿毒症CAPD患者30例。其中男23例,女7例;年龄最大75岁,最小10岁,平均42.5岁。慢性肾炎17例,糖尿病肾病5例,红斑狼疮性肾炎2例,高血压肾病2例,肾盂肾炎2例,紫癜性肾炎1例,痛风性肾病1例。全部采用CAPD方式进行透析治疗,透析管为“O”型管(Oset)及“Y”型管(Yset),1999年后改用双联系统(Twin Bag),均已治疗3个月以上,最长的PD治疗已达10年以上。1.2治疗方法CAPD均采用美国百特医疗用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乳酸盐无钾葡萄糖1.5%~4.25%的腹透液2L×4次/d。根据个体病情较重的,适当增加透析次数,连接方式用“O”型管17例,双联管13例。同...  相似文献   

19.
中山医科大学肾脏研究所在国内率先研究和报告腹膜透析疗法,目前在全国仍处于领先地位,本研究在国内的创新点如下:①1962年在国内率先试作腹膜透析疗法,首先报告其治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良好疗效;②1979年,首创和报告有中国特色的不卧床持续性腹膜透析疗法(CAPD),已推广至全国普遍应用;③在国内率先提出和报告预防性透析治疗急性肾功能衰竭的新概念,并创立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使死亡率降低了40%,并被1983年全国急救会议接受为全国诊断和治疗标准;④在国内首先使用和报告Tenckhoff管,B型接头,以及改良透析液配方,并进行一系列具体操作上的革新,为我国慢性腹膜透析奠下基石;⑤在国内率先报告应用腹透辅助治疗可逆性尿毒症,挽救了不少垂危的生命;⑥在国内首先报告和提出CAPD病人的合理食谱;①首先报告和提出腹膜透析中的腹膜炎及其防治方案,在国际上首创用暂封透析管治疗顽固性腹膜炎、腹膜透析中真菌性腹膜炎、以及腹透中的胸积液问题;⑧在国内首先报告了中西医结合治疗腹透并发症的疗效;⑨曾主编及参加编写有关腹膜透析疗法的5本专著。  相似文献   

20.
女患,41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尿毒症进行腹膜透析(CAPD)治疗已1年。在一次透析中误将维生素 C 注射液5g 当成50%葡萄糖加腹膜透析液内灌入腹腔,当即剧烈腹痛,出液混浊,其后管路梗阻。为解决管路梗阻用金属探针疏通透析管(探针长度并未超过透析导管长度)时,发现从透析导管内流出少许血液。第2天开腹探查,见腹腔内有血液1L 以上,并继续出血不止,拉出透析导管见右侧输卵管伞包裹透析导管末端处出血,经切除右输卵管伞后出血停止。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