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本试验结果表明,桔梗种子经多功能种子处理剂处理后,其发芽率和出苗率显著提高,对植株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产量也明显增加,其中以10:1的比例增产,效果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2.
重金属对膜荚黄芪种子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重金属对中药黄芪种子生长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方法:对3种常见重金属的5个浓度对中药材黄芪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幼苗的根长,苗鲜重,可溶性蛋白,抗氧化酶系统,电导率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和分析。结果:不同种类及浓度的重金属溶液对黄芪种子的发芽率有抑制作用,部分浓度与对照出现显著差异;对黄芪种子的发芽势抑制作用不明显,除Pb5外,其余均未与CK形成显著差异;对黄芪种子的发芽指数存在明显的抑制,重金属处理下种子的发芽指数均与CK呈显著差异;对黄芪的根尖伸长存在明显的抑制作用,且抑制效果与浓度成负相关;对黄芪的幼苗重量的影响与重金属浓度相关,高浓度重金属与中低浓度及CK组呈显著差异;不同种类和浓度的重金属处理下,样品POD,CAT活性增强,可溶性蛋白浓度均有所增加;重金属处理下植物电导率均增加,高浓度处理与低浓度及对照间呈显著差异。结论:重金属对黄芪种子生长及抗氧化系统存在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3.
紫苏与白苏药理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33,自引:0,他引:33  
紫苏水提浸膏和挥发油有显著的解热和止呕作用。种子脂肪油有明显的镇咳与平喘作用,这些作用与白苏相同。水提浸膏或种子脂肪油的急性毒性亦无显著差异,表明白苏可代替紫苏作药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板蓝根种子在发芽和幼苗阶段对Na Cl和混合盐胁迫的反应。方法用不同浓度的Na Cl溶液和混合盐溶液进行试验,采用发芽率、相对生长速率等指标,对它们的耐盐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最终得到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板蓝根的最大耐盐量。结论盐浓度低于40 mmol/L时,板蓝根种子的发芽率、相对发芽率、相对盐害率和相对生长率不受影响;发芽率随着盐浓度增高而逐渐下降,同时盐胁迫显著影响了种子的萌发进程,使种子发芽明显滞后。盐浓度高于80 mmol/L时,板蓝根幼苗相对生长率降幅明显,处理间差异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内生真菌破除刺五加种子休眠的方法及其内源激素和酶的变化规律。方法用内生真菌侵染刺五加种子后对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种子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的含量,并且检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活力变化。结果 5株刺五加内生真菌对种子萌发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变温层积过程中,GA3、IAA、IBA、SA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ABA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POD活力和MDA水平显著下降,CAT和SOD的酶活力显著上升。结论内生真菌可调控刺五加种子激素和酶的含量,促进种子萌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索甘草种子萌发和出苗最适宜的处理方式,为甘草育苗和大田播种提供技术依据。方法:通过对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ch.)种子进行不同处理,比较其发芽率和出苗率变化情况。结果:不同处理方法对甘草种子发芽率有显著性影响,其中机械研磨处理的甘草种子发芽率最高,其次为浓硫酸处理3 h的甘草种子;浓硫酸处理、机械研磨与高温浸种处理的出苗率显著高于对照的出苗率,其中随着浓硫酸处理时间的延长,甘草种子的出苗率呈明显增高而后又下降的趋势。结论:和其他处理相比,机械研磨和硫酸浸种3 h的处理发芽率和出苗率有明显提高,适宜于大面积种植甘草时进行种子处理。  相似文献   

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对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成分差异进行分析,比较其对链脲佐霉素(STZ)诱导的C57BL/6糖尿病模型小鼠的作用,为车前子的品质评价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成分进行定性鉴别比较;采用HPLC法,对主要指标活性成分京尼平苷酸和麦角甾苷进行含量测定和比较。同时通过小鼠腹腔注射STZ制备糖尿病模型,药物干预后,测定小鼠空腹血糖,收集血液、胰腺组织,测定血清生化指标,比较两种不同基原车前子对模型小鼠的作用。结果化学成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平车前种子与车前种子除共同含有苯乙醇苷类麦角甾苷、环烯醚萜类京尼平苷酸、胍类车前素A外,还含有其他专属性成分;指标成分HPLC含量测定结果表明,车前种子中京尼平苷酸、麦角甾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平车前种子。在对实验性糖尿病小鼠的作用观察中,车前种子组和平车前种子组小鼠的体质量显著增加,血糖明显降低,血清总抗氧化能力增强,血清中过表达的TNF-α和IL-1β含量降低(P0.01);其中车前种子降低小鼠血糖的效果要显著优于平车前种子,并且能提升血清中胰岛素的含量和修复胰岛β细胞的损伤(P0.05),而平车前种子没有明显作用。结论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的化学成分存在差异,车前种子京尼平苷酸、麦角甾苷的含量明显高于平车前种子;车前种子和平车前种子对STZ诱导的糖尿病小鼠模型,均具有良好的降血糖效果,但车前种子作用更佳。  相似文献   

8.
变温层积过程中华重楼种胚后熟生理生化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观察和测定变温层积处理过程中华重楼种子胚形态发育进程和体内SOD,POD,CAT,MDH,G-6-PDH 5种酶活性的变化,探究华重楼种子从休眠状态到解除休眠状态过程的酶调控机制。结果显示,华重楼种胚在经过40 d左右的暖温层积(18±1)℃之后,进入快速发育阶段,同期种子内在代谢活动显著加强,开始进入生理后熟阶段。在层积第60~80天种子基本完成形态后熟,尔后转入低温层积(4±1)℃后进一步促进了种子生理后熟。MDH和G-6-PDH活性在种子层积第40天后分别发生显著的下降和上升,通过调控种子呼吸代谢途径由三羧酸途径为主转为磷酸戊糖途径为主,促进种子解除休眠。SOD,CAT活性在整个层积过程中没有明显波动,但始终维持一定水平,以保证种子活力。POD活性在进入低温层积阶段后显著上升,可能参与调控了种子休眠解除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特性及破眠方法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探索巫山淫羊藿种子休眠特性并筛选有效的打破休眠方法。方法:浸种称重法测定其种皮透水性;生物测定法检测种内发芽抑制物;层积结束后,解剖观察种胚发育情况,计算发芽率及发芽势。结果:浸种5 h后,种子吸水率达41.86%;不同种子浸提液可显著抑制白菜幼根生长;5℃低温层积效果最为显著,90 d后种子胚率由处理前15.39%增至86.21%;低温层积后种子的发芽率与发芽势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结论:巫山淫羊藿种皮无明显吸水障碍,种子休眠的主要原因为胚形态后熟及发芽抑制物;低温层积较其他方法可显著促进种胚形态发育,提高发芽率,是最佳的破眠方法。  相似文献   

10.
滇龙胆种子萌发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不同温度、不同光照、不同贮藏方式和贮藏时间以及不同赤霉素浓度处理对滇龙胆种子萌发的影响.方法:观测滇龙胆种子在不同处理条件下的发芽率.结果和结论:25℃为种子最适宜萌发温度,发芽率可达76.33%.光照对种子萌发影响显著,黑暗条件下种子发芽率极低.在自然条件下,干藏为种子最佳贮藏方式,可促进种子后熟作用,保持种子活力,但不能超过6个月.100~1000mg·L-1赤霉素处理可明显缩短滇龙胆种子萌发时间,其中500mg·L-1赤霉素处理可使种子发芽率提高至95.00%.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乌头属3个亚属5种药用植物种子的显微鉴别特征。方法 利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镜、生物显微镜观察种子的外观形态、解剖结构及显微结构。结果乌头种子腹翅宽大,背部横向膜质翅有5 ~ 8个;显柱乌头种子大,背翅多;铁棒锤种子无明显的横膜翅或横向鳞状翅;高乌头种子密生横向鳞状翅;露蕊乌头种子小,表面密生较窄横膜翅。它们的外种皮结构和内种皮支柱细胞等也略有不同。结论同一亚属种子的外观和结构更为接近,而露蕊乌头种子显著区别于其它亚属种子。5种乌头属种子的显微鉴别研究可为乌头属种子的鉴别、质量评价及乌头属系统分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
滇产17种石斛的种子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揭示滇产石斛的种子形态,为分类和鉴定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镜观察滇产石斛的种子形态.结果:滇产石斛种子在色泽和形状上比较相似,均为黄色和不规则的纺锤体形,但在种子和胚的大小上存在显著的差异,这些差异与属下分组无明显相关性.石斛种子由种皮和胚2部分组成,种皮细胞的细胞壁上有絮状物,絮状物的疏密和长短在组间有差异.结论:报道了17种滇产石斛的种子形态,其中有16种石斛的种子形态属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刺五加种子在层积过程中的内源激素含量、相关酶活力与胚率的相关性研究,为生产和科研中应用内源激素和相关生理指标来调控刺五加种子萌发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刺五加内生真菌,不同浓度的一氧化氮和过氧化氢溶液进行浸种处理后对刺五加种子进行变温层积处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刺五加种子中内源激素[赤霉素(GA3),脱落酸(ABA),吲哚乙酸(IAA),吲哚丁酸(IBA)及水杨酸(SA)]的含量,并且检测体内酶[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丙二醛(MDA)]活力变化。通过灰色关联度法探讨胚率和刺五加种子中激素和其酶活力的相关性。结果:胚率与IAA,GA3,CAT有显著正相关联,关联系数分别为1.086,0.935,1.067,IAA,GA3,CAT,IBA,SA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与ABA,MDA,POD之间具有明显的负相关性,SOD的活性与其他含量之间无显著的相关性。关联度大小比较为IAA>CAT>GA3>IBA>SA>SOD>ABA>POD>MDA。结论:IAA,GA3,CAT对胚率有明显促进作用,激素含量与酶活力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为探讨刺五加种子萌发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红花种子包衣的生物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红花种子包衣的生物效应。方法 :采用SCF1 ,SCF2种衣剂对YM-99和 27981-99红花种子进行 3种药种比的包衣 ,室内调查包衣红花种子的发芽势和发芽率 ,田间调查出苗率、苗期生长量及病虫害发生情况。结果 :红花种衣剂能显著提高红花的出苗率、苗期生长量 ,同时有效控制红花生长前期蚜虫、锈病和病毒病的发生。结论 :红花种子包衣生物效应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赤霉素浓度、赤霉素浸种时间对太子参种子解除休眠及其幼苗生长的影响.方法:考察10个赤霉素浓度、5个赤霉素浸种时间结合低温层积的方法破除太子参种子休眠,测定不同条件下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幼苗株高、主根长、鲜重和干重.结果:500~6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24 h后层积至45 d,发芽率均达80%,其他浓度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6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6h后层积至40 d,发芽率达84.17%,幼苗鲜重和干重显著高于其他浸种时间及对照组,其他浸种时间组之间差异不显著,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500~ 600 mg·L-1的赤霉素浸种6h结合-2~3℃砂藏层积可明显缩短太子参种子打破休眠的时间.  相似文献   

16.
草麻黄种子发芽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麻黄种子发芽特性,为麻黄栽培生产提供依据.方法:种子发芽抑制物用流水冲洗法研究,种子活力用TTC法和红墨水法测定,生长物质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用琼脂培养基法,不同沙埋深度对种子发芽的影响用沙基培养基法研究.结果:麻黄干种子发芽率为44%,用蒸馏水浸泡处理12 h种子萌发率为61%,用流水冲洗处理12 h种子萌发率可达79.9%,而带苞片种子发芽率为0%.用40 mg/L GA处理可明显促进麻黄种子发芽,2 d就能达到最高萌发率94%.而用40 mg/L IAA和40 mg/L 6-BA处理则明显延缓麻黄种子发芽,最高萌发率均延迟到第7 d才出现,其发芽指数与对照间差异均达到显著水平(P<0.05).在0~6 cm沙埋深度范围内,随着沙埋深度的增加麻黄种子萌发率逐渐提高.而超过6 cm,随沙埋深度的增大麻黄种子萌发率逐渐下降.随着沙埋深度增加,根长度呈抛物线形变化,而茎长度呈增加之势,根冠比递减.结论:麻黄苞片和种子均含种子萌发抑制物,充分的水洗、GA处理等能提高麻黄种子发芽率,加快种子发芽,同时适当深播可以提高麻黄种子发芽和出苗率.  相似文献   

17.
以广金钱草种子为材料,研究4℃贮藏条件下不同贮藏时间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抗氧化物酶活性及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淀粉含量的变化,以揭示种子劣变机制。结果表明:①随贮藏时间的延长广金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逐渐降低,种子颜色逐渐加深。②在种子发生劣变的过程中,SOD,POD活性变化趋势类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降低。SOD活性在贮藏1095~1185 d降低幅度最大,POD活性在贮藏365~395 d显著降低。③种子浸出液的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随贮藏时间增加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含量呈降低趋势。④对各项特征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发现,广金钱草种子发芽率、发芽势、千粒重与SOD,POD活性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关系,与种子浸出液电导率、可溶性糖含量、淀粉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关系。研究发现,在广金钱草种子贮藏过程中,种子抗氧化酶活性降低、浸出液电导率上升、可溶性糖和淀粉外渗及可溶性蛋白的降解等均是导致种子发生劣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8.
通关藤种子萌发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通关藤Marsdenia tenacissima的生长发育规律,为通关藤的人工栽培育种以及规范化种植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采自云南省马关县的当年成熟通关藤种子为材料,研究发芽床、浸种时间、温度、光照处理及p H值对种子萌发的发芽势、发芽率及根茎长的影响。结果砂床为通关藤种子适宜的发芽床;浸种时间对种子的发芽影响不显著;种子最适宜发芽的温度为25~30℃;适宜温度条件下,光照与否对通关藤种子发芽率的影响不明显,温度不适时,光照为影响种子发芽的主要因素;偏酸性的逆境对通关藤种子萌发的影响比碱性的逆境影响小。结论适合通关藤种子萌发的条件为发芽前浸种24 h、30℃、p H为7.0~7.5的砂床环境下光照培养。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6,(4)
目的:探究茅苍术种子醇溶性内源性抑制物的存在及活性。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茅苍术种子醇提液(0、0.1、0.2、0.4 g/m L)处理油菜种子,并测定油菜种子的发芽率、胚根长度和保护酶活性等。结果:茅苍术种子醇提液能显著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及胚根的生长,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作用更明显,各处理组发芽率依次为90%、64%、35%、9%。并能够直接抑制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间接影响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结论:茅苍术种子中含有内源性抑制物质,这可能是导致茅苍术出苗率不高,幼苗长势缓慢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种源对甘草种子生物学特性及播种苗生长的影响,揭示种源在中药材规范化生产实践应用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采用常规方法测定不同来源甘草种子的千粒质量、含水量、种皮透性、发芽率、发芽势,播种后测定幼苗和一年生苗的生长指标。结果上海庙种源种子的千粒质量大于巴音乌素种源,上海庙种源和巴音乌素种源种子的单粒质量分别为12.3和11.7mg。巴音乌素种源种子种皮的透水性较上海庙种源强,电导率测定值是上海庙种源的2倍。上海庙种源种子的硬实率较高,种子耐贮藏性和种子活力较强。巴音乌素种源未处理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高于上海庙种源,但处理后的种子发芽率和发芽势均低于上海庙种源。两种源未处理和处理过的种子均以小粒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最高。两种源幼苗生长指标之间的差异达到了显著和极显著水平。上海庙种源一年生播种苗的多数生长指标略高于巴音乌素种源,但两种源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结论种源对甘草种子的物理特性、种皮的透性、种子的发芽特性有一定的影响;种源和种子大小对甘草幼苗的生长有极显著的影响,但对一年生播种苗的生长量及生物量均未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