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建立小鼠脾虚便秘模型,研究脾虚便秘的机制.方法 应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限制饮水等复合因素造模法建立脾虚便秘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和大便的改变;用炭末推进实验检测肠道推进功能;采用比色分析法测定各组小鼠血清D-木糖含量.结果 模型组小鼠体重和大便数量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推进率明显降低,血清D-木糖含量显著降低.结论 采用番泻叶泄泻、饥饱失常以及限制饮水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方法稳定且可靠.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小鼠脾虚证模型,研究小鼠脾虚证的机制。方法:采用利血平单因素造模法建立脾虚证小鼠动物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一般情况、体重和饮食量的改变,采用比色分析法及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清D-木糖及胃泌素的含量。结果:模型组小鼠体重、饮食量、饮水量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血清D-木糖及胃泌素含量显著降低。结论:采用利血平单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模型方法成熟可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黄秋葵粗多糖对脾虚便秘模型小鼠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60 只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 组、模型组、麻仁丸组(0.8 g·kg-1)及黄秋葵粗多糖低、中、高剂量组(0.4、0.8、1.6 g·kg-1)。采用灌胃番泻叶 水煎液(每日0.8 mL)结合限制饮食饮水、饥饱失常的方法复制脾虚便秘模型小鼠。模型复制成功后,连续灌 胃给药(15 mL·kg-1)7 d,每日观察小鼠状态。进行小鼠排便功能实验;测定血清中D-木糖含量;计算小肠墨 汁推进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测定小鼠肠组织酪氨酸激酶受体(c-kit)及血管活性肠肽(VIP)表达水平。结果与 模型组比较,黄秋葵粗多糖中、高剂量组小鼠的首便时间显著缩短(P<0.01),6 h 内排便数量、粪便质量及含 水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墨汁推进长度、墨汁推进率及血清D-木糖浓度均明显升高(P<0.05, P<0.01);c-kit 阳性细胞像素面积比值和H-score 评分明显升高(P<0.01),VIP 阳性细胞像素面积比值和 H-score 评分明显降低(P<0.01)。结论黄秋葵粗多糖对脾虚便秘小鼠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上调肠道组织中 的c-kit 表达水平及下调VIP 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抗复感合剂时脾虚兼Ⅱ度茵群失调小鼠胃肠吸收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0只清洁级小鼠随机分为6组,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5组均予游泳力竭及饥饱失常,同时予氨苄青霉素造成Ⅱ度肠道菌群失调模型,然后分别灌胃无茵生理盐水、不同剂量抗复感舍剂和丽珠肠乐生理盐水稀释液,每日1次.分别观察各遣模组小鼠的一般体征、体重、体温和胃泌素分泌情况,测定反映胃肠吸收功能的D-木糖排泄率、血清淀粉酶活性等指标.结果:模型对照组小鼠的D-木糖排泄率、血清淀粉酶活性较正常健康小鼠明显偏低,血清胃泌素较正常健康小鼠明显偏高,说明各组造模成功.经治疗后,丽珠肠乐对照组和各中药治疗组小鼠的D-木糖排泄率、血清淀粉酶活性、血清胃泌素与正常对照组小鼠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抗复感合剂对脾虚兼Ⅱ度茵群失调小鼠有提高胃肠吸收功能和调节胃泌素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荷泽颗粒对苦寒泻下、劳倦过度及饮食失节等复合因素所致脾虚模型大鼠血清胃泌素(GAS)、D-木糖浓度、磷酸肌酸激酶(CK)的影响。方法将120只Wistar大鼠分成6组,即正常组,模型组,荷泽颗粒低、中、高剂量组,阳性组(四君子汤)。空白组每日予3 m L蒸馏水灌服,余各组予采用苦寒泻下加劳倦过度加饥饱失常建立大鼠脾虚证模型,造模21 d,造模成功后给以相应的药物治疗,分别于造模完成后0、7、14 d留取血标本,测定各组大鼠血清中GAS含量、D-木糖浓度、CK活性。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各项指标明显异常(P<0.05);用药后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血清中GAS含量,D-木糖浓度、CK活性不同程度上升(P<0.05或P<0.01),随用药时间的延长,各用药组上述指标逐步恢复正常,中剂量组与阳性组疗效相当(P>0.05)。结论苦寒泻下+劳倦过度+饥饱失常法建立大鼠脾虚模型,成功率高,达89%。荷泽颗粒可有效改善脾虚大鼠血清中GAS含量,D-木糖浓度、CK活性,具健脾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丝瓜水煎液对脾虚便秘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e Pe Ptide,VIP)和五羟色胺(selective serotonin reu Ptake inhibitors,5-HT)含量的影响。方法:将KM种雄性小鼠(18~22 g)120只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脾虚模型组、丝瓜水煎液Ⅰ组(2.5 g·kg~(-1))、丝瓜水煎液Ⅱ组(5.0 g·kg~(-1))、丝瓜水煎液Ⅲ组(10 g·kg~(-1))以及西沙必利组(0.005 g·kg~(-1)),每组10只。空白对照组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灌胃番泻叶颗粒,灌胃剂量为每只0.4 g,一天2次,自由摄食饮水。第8天起停用番泻叶颗粒,正常对照组小鼠继续灌胃生理盐水,其余各组小鼠控制饮食,釆用饥饱失常方法延续脾虚状态,隔天喂食生大米每只4 g,自由饮水,连续8 d。通过观察发现模型组小鼠造模后出现拱背、消痩,大便数量减少、变硬,即造模成功。实验第16天至第30天,正常对照组、模型组灌胃生理盐水(0.01 m L·g-1),西沙必利组给予西沙必利(0.005 g·kg~(-1)),丝瓜水煎液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丝瓜水煎液,灌胃剂量为0.01 m L·kg~(-1)。观察丝瓜水煎液对脾虚便秘小鼠肠蠕动的影响;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测定小鼠血清、结肠组织中VIP及5-HT含量。结果:脾虚便秘模型组小鼠肠推进率,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都显著降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1或P0.05)。丝瓜水煎液Ⅱ组、丝瓜水煎液Ⅲ组小鼠肠推进率、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或P0.05)。结论:丝瓜水煎液可以促进脾虚便秘小鼠肠运动,其机制可能与提高小鼠血清、结肠中5-HT、VIP含量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枳术丸对脾虚证慢传输型便秘(STC)小鼠肠道传导功能的干预作用,及对小鼠结肠组织磷脂酶C-γ_1(PLC-γ_1)/磷脂酶C-γ_2(PLC-γ_2)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方法:将无特定病原体(SPF)健康小鼠随机分为正常组与造模组。采用番泻叶灌胃造成脾虚状态,然后控制饮食饮水的方法造成脾虚便秘的小鼠模型,造模完成后将模型组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枳术丸组、莫沙必利组,枳术丸组按9. 0 g·kg~(-1)·d~(-1)给药,莫沙必利组按2. 5 mg·kg~(-1)·d~(-1)给药,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等剂量的蒸馏水,连续给药7 d,治疗完成后用印度墨水在结肠中推进的长度计算小鼠肠道推进率;用D-木糖试剂盒测定小鼠血清D-木糖含量;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结肠组织病理改变;采用免疫组化法及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小鼠结肠组织PLC-γ_1,PLC-γ_2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检测PLC-γ_1,PLC-γ_2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肠道推进率及血清D-木糖值均显著降低(P 0. 01),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明显充血、水肿,结肠组织PLC-γ_1,PLC-γ_2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减少(P 0. 01);与模型组比较,枳术丸组和莫沙必利组小鼠肠道推进率及血清D-木糖含量均显著增加(P 0. 01),HE染色观察结肠黏膜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改善,PLC-γ_1,PLC-γ_2蛋白与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 0. 01)。结论:枳术丸可有效促进脾虚便秘小鼠的肠道运动,改善便秘症状,其相关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提高脾虚便秘小鼠结肠组织中PLC-γ_1与PLC-γ_2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8.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结肠P物质和血管活性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脾虚便秘小鼠结肠中P物质(SP)和血管活性肽(VIP)的表达,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SP和VIP的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SP和VIP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结论: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靶向的调控机制可能与调节SP和VIP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观察脾虚便秘小鼠血浆中P物质(substance P,SP)、血管活性肽(vasoactive intestine peptide,VIP)表达的变化,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机制.方法: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放射免疫方法观察SP和VIP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SP和VIP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的调控可能与SP和VIP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观察脾虚便秘小鼠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us of cajal,ICC)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表达的变化,探讨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胃肠动力靶向调控的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脾虚泄泻、饥饱失常以及燥结便秘等复合因素造模方法制作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组分别予以枳术汤、便秘通口服液、蒸馏水干预:用免疫组化染色方法观察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llase,nNOS)和Cajal间质细胞c-kit抗体的表达情况.结果 模型组和蒸馏水组的nNOS和c-kit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减少(P<0.01),经治疗后,枳术汤大、中剂量组恢复接近至正常水平,与模型组和蒸馏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 枳术汤对脾虚便秘小鼠模型胃肠动力靶向调控机制可能与NO和ICC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益脾止泻汤治疗脾虚泄泻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大黄煎剂灌胃制作脾虚泄泻大鼠模型,观察益脾止泻汤对脾虚泄泻大鼠血清D-木糖含量及血浆胃动素的影响.结果 益脾止泻汤可提高脾虚泄泻大鼠D-木糖含量,调节脾虚泄泻大鼠胃动素水平.结论 益脾止泻汤可通过提高D-木糖含量从而调节胃肠吸收功能;可通过调节胃动素水平而使紊乱的胃肠功能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脾虚泄泻与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含量变化的规律,揭示脾虚泄泻对免疫功能的影响;通过中药制剂(健脾止泻散)治疗脾虚泄泻小鼠,观察疗效,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实验学依据。方法以幼龄ICR系小鼠为实验研究对象,用番泻叶水浸液灌胃建立脾虚型泄泻动物模型,用健脾止泻散治疗,对其进行大便性状、饮食量、体质量和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含量水平进行比较。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脾虚自然恢复组的小鼠大便稀薄,饮食量、体质量明显降低,同时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血清溶菌酶含量明显降低(P<0.01);与脾虚自然恢复组相比,健脾止泻散明显改善了脾虚泄泻小鼠的大便性状,饮食量和体重明显增加,同时提高了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含量水平(P<0.01)。结论脾虚泄泻小鼠存在免疫功能的低下,通过健脾止泻散治疗不仅改善了脾虚泄泻小鼠的整体状况,而且提高了其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血清溶菌酶含量,从而进一步证明健脾止泻散是治疗脾虚泄泻的有效方剂。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四磨汤口服液对脾虚便秘小鼠的疗效.方法:将18只脾虚便秘小鼠随机分成模型组、正常组和四磨汤口服液组,每组6只.对模型组和四磨汤口服液组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d的方法进行脾虚便秘模型制备.造模成功后,模型组和正常组均用无菌水灌胃,四磨汤口服液组予四磨汤口服液灌胃,共7d.观察各组小鼠毛发、活力等一般特征和粪便改善情况及体质量的变化情况.结果:四磨汤口服液组小鼠一般特征及粪便改善程度均优于模型组,接近正常组,体质量变化及体质量变化率四磨汤口服液组与模型组、正常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四磨汤口服液对脾虚便秘小鼠有明确疗效.  相似文献   

14.
四种脾虚证造模方法的差异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D-木糖吸收值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在四种脾虚模型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耗气破气法、耗气破气加饥饱失常法、劳倦加饥饱失常法及劳倦加饮食失节法塑造脾虚证动物模型.用间苯三酚法检测不同模型大鼠D-木糖吸收值的变化;用ANAE法检测不同模型大鼠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的变化.结果:四组模型在D-木糖吸收值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等项指标上存在着明显差异.结论:在脾虚证中,D-木糖吸收值存在升高的情况;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在耗气破气法中降低最明显.  相似文献   

15.
老年脾虚动物模型的建立及脾虚与衰老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老年脾虚动物模型的建立来探索脾虚与衰老的相关性。方法:将24只15月龄昆明种老年小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老年脾虚模型组,每组12只;另取2月龄昆明种青年小鼠12只,作为青年对照组。造模方法为:老年脾虚模型组小鼠单日游泳至耐力极限,喂饲甘蓝,双日100%精练猪脂0.5 ml/只灌胃,连续8 d。观测小鼠的一般状态,体重变化,血清中D-木糖含量、淀粉酶(AMS)活力,肝匀浆、脑匀浆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力,丙二醛(MDA)含量以及脑匀浆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力。结果:与老年对照组相比,老年脾虚模型组小鼠表现为逐日体重下降,懒动,大便时干时稀;后期进食量减少等“脾虚”症状;上述各项生化指标与老年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脾虚与衰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脾虚可导致或加速衰老的进程。  相似文献   

16.
三种脾虚证模型小鼠消化吸收功能改变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3种脾虚证模型小鼠在消化吸收方面的改变进行比较。方法 实验动物分为4组,即对照组、大黄组、力竭游泳组和劳倦过度组。观察各组小鼠一般体征、D-木糖排泄率、血清淀粉酶活性、胃排空、肠推进速度、血清胃泌素含量、脏器指数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3种方法塑造的脾虚小鼠模型均出现了D-木糖排泄率降低、胃排空、肠推进速度加快。与对照组比较,劳倦过度组的所有指标均有显著变化,而力竭游泳组的血清淀粉酶活性、脾脏指数降低不显著,大黄组的血清胃泌素含量变化、胸腺指数变化不显著。结论 劳倦过度法塑造脾虚证动物模型各指标的变化显著,大黄泻下法和力竭游泳法变化不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微铁皮石斛对脾虚便秘的疗效。方法:将42只实验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正常组和治疗组(铁皮石斛传统剂量组、超微全量组、超微50%量组、超微25%量组),每组7只。对模型组和治疗组大鼠采用灌胃番泻叶水煎液7d后控制饮食、饥饱失常8d的方法制备小鼠脾虚便秘模型。造模结束后,模型组和正常组灌胃无菌水,治疗组分别灌胃给药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超微50%量汤剂和超微25%量汤剂,共7d。观察小鼠的毛发、活力和粪便等一般特征的变化情况;分别于造模开始前、治疗开始前和治疗完成后称量小鼠体质量,比较各组小鼠经铁皮石斛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及体质量变化率。结果:模型组脾虚便秘症状无显著改善,体质量变化和体质量变化率较正常组低,各治疗组的脾虚便秘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铁皮石斛传统汤剂、超微全量汤剂和超微50%量汤剂对脾虚便秘均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石榴皮对脾虚泄泻小鼠的止泻作用并初步探讨脾虚泄泻与机体免疫功能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清洁级昆明小鼠40只,随机分组(正常组、模型组、治疗组、对照组),采用苦寒药物灌胃致小鼠脾虚泄泻模型,治疗组以石榴皮水煎液反佐验证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思密达),观察实验小鼠一般情况,以放射免疫法测定小鼠血清分泌性免疫球蛋白A(sIgA)含量等指标。结果:造模后小鼠出现活动减少、蜷卧、扎堆、摄食次数减少、大便稀溏等变化,符合脾虚泄泻证表现。治疗组小鼠症状明显改善,血清sIgA含量、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转化率、腹腔吞噬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胸腺/脾脏指数与模型组相比较(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结论:石榴皮能改善脾虚泄泻小鼠症状,并能降低造模后小鼠血清sIgA含量,提高T淋巴细胞百分率及转化率、腹腔吞噬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等指标,提示石榴皮的止泻作用可能与调节机体免疫机制有关。  相似文献   

19.
《中成药》2021,(7)
目的测定党参米炒前后醇溶性浸出物、党参炔苷的含量及其健脾止泻作用的比较。方法按照《中国药典》方法测定党参米炒前后醇溶性浸出物,采用HPLC法测定党参米炒前后党参炔苷含量。以番泻叶泻下、番泻叶加劳倦过度2种方法复制小鼠脾虚泄泻模型,考察党参米炒前后对脾虚泄泻小鼠体质量、血常规、血清淀粉酶(AMS)、乳酸脱氢酶(LDH)和脏器指数的影响。结果党参米炒后,醇溶性浸出物含量明显降低,党参炔苷含量基本无变化。党参米炒前后,均能明显升高番泻叶致脾虚泄泻小鼠和番泻叶加劳倦过度致脾虚泄泻小鼠的体质量、AMS、LDH、脾脏和胸腺指数水平,以米炒后作用更明显。与番泻叶致脾虚泄泻模型比较,番泻叶加劳倦过度模型更能体现中医脾虚证证候,效果更优。结论党参米炒后健脾止泻作用增强,建议临床应用该药材治疗脾虚泄泻时应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检测脾虚泄泻证模型小鼠血清中T淋巴细胞计数等指标,探讨石榴皮水煎浓缩液对脾虚泄泻证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苦寒药物灌胃致小鼠脾虚泄泻模型,以石榴皮水煎浓缩液治疗,同时设立对照组(思密达,即蒙脱石散剂灌胃),分别测定免疫脏器指数、腹腔吞噬细胞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木糖排泄率、淀粉酶活力单位、血红蛋白等指标。结果:造模小鼠体温、饮食量、饮水量、尿量、体重、二便、精神状态出现变化,符合脾虚泄泻证的特点,肠粘膜也出现相应病理变化,经石榴皮浓缩液治疗有效,客观指标变化明显。结论:石榴皮浓缩液具有明显健脾止泻、提高免疫力的药理作用,能有效治疗脾虚泄泻证所见相关表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