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生态因子与古今天麻产区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天麻分布与生态因子之间的关系。方法分析温度、湿度、海拔及植被等对天麻分布的影响。结果天麻的分布对生态因子敏感,天麻自然分布区基本位于年平均最低地面温度-4℃线与年平均地温20℃线之间,主产区多位于年平均水汽压的14~16 hPa线之间;历代天麻产区的变迁与气候变迁有密切关系。结论天麻的分布与主产区的形成是生态因子综合作用于天麻和蜜环菌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李光华 《中国中药杂志》1994,19(11):651-652
梵净山稀有濒危药用植物李光华(贵州省印江县民族中医院555200)梵净山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印江、江口、松桃三县交界处的自然保护区。系武陵山脉主峰、山体庞大,地理位置特殊,人迹罕到,地层古老。总面积567km ̄2,金顶海拔2493.4m。年降雨量1100~2900mm,平均温度5~17℃,相对湿度平均达80%。是典型的东亚热带季风山地气候,极适应中药材生长繁衍,药用植物种类丰富,为多种植物区系地理成分汇集地,第三纪孑遗古老成分多,植被类型多样?..  相似文献   

3.
甘肃产当归生态适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小琼  张小波  陈娟  赵文龙  晋玲 《中草药》2020,51(12):3304-3307
目的研究甘肃省当归Angelica sinensis的生态适宜性,指导甘肃产当归的合理栽培。方法通过走访和实地调查,从甘肃当归栽培县区采集不同分布地点的样品共计1 545份,使用GPS获取每个采样点的经度、纬度、海拔等相关地理信息,结合全国生态环境因子数据,利用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分析。结果当归分布适宜度较高的区域在甘肃省东南部。影响当归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高度、3月份降雨量、5月份降雨量、最湿月降雨量、12月份降雨量、土壤酸碱度。结论研究结果与当归多生长于海拔2 000~3 000 m的高寒山区及高原平坦牧场地带,喜气候凉爽,土壤水分适中,微酸性至中性肥沃疏松棕褐沙壤土基本一致,可为甘肃省当归栽培区域的合理分布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预测线叶蓟在全国范围内的潜在适宜分布区,为线叶蓟野生资源开发及人工栽培驯化等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48条线叶蓟样点分布数据,结合55个生态因子数据,应用最大熵模型和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分析影响线叶蓟适宜性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结果 影响线叶蓟适宜性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为11月降水量、3月降水量、5月平均气温、9月平均气温、最暖季平均温、植被类型和土壤类型。线叶蓟高度适生区主要集中于浙江、重庆、广西东北部、四川东部、湖北西北部和东部。结论 本研究结果可为线叶蓟野生资源开发利用及规范化种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云南重楼作为一种常用的名贵药材,具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对其适宜分布范围进行研究,可为云南重楼的合理开发、人工种植栽培以及可持续利用研究提供依据。以四川省云南重楼为研究对象,根据相关资料文献,确定云南重楼的生态环境因子,应用遥感和GIS技术分别提取云南重楼适宜生长的海拔、坡度、坡向、年均温、年降水、植被和土壤类型等因子,将生态因子进行空间叠加、结合野外实地验证数据,提取云南重楼适宜分布区域及面积。结论:云南重楼的适宜分布区域总面积约为7 338 km2,占整个研究区域总面积的3.02%;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省的凉山州、阿坝州、甘孜州的色达县、攀枝花市、雅安市、成都市、眉山市、乐山市、宜宾市、内江市、泸州市、达州市、巴中市、南充市、广元市等市县区域;分析结果与野外实地验证数据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表明利用遥感和GIS技术提取适宜分布范围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踏查与实地样方调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福建省建阳区野生草珊瑚资源进行全面调查,旨在揭示野生草珊瑚资源分布特性及蕴藏量。调查结果表明,建阳区草珊瑚的分布面积为526.0km2,总蕴藏量达2523.68kg,主要分布在回龙乡、黄坑镇、书坊乡、徐市镇等地。野生草珊瑚总体集中分布于海拔250~700m的山坡或沟谷林下阴湿处,植被类型主要为阔叶林,土壤类型为红壤,生长区域均为阴坡,坡度为0~60°,中下坡位。  相似文献   

7.
甘肃当归(亦称西当归或岷当归)产于岷山山脉的宕昌、岷县、漳县、渭源等地。该地区自然条件高寒阴湿,海拔约1800~2500米,无霜期约120~150天,全年降雨量一般为600~800毫米,五厘米土层最高地温约30℃左右,清明至霜降约5个月内平均气温7℃左右,土壤为中性或弱碱性黑土或黑红土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化橘红全球产地适宜性分析,为南药化橘红的合理种植和科学产地规划提供重要依据。方法:以化橘红主产区的95个样点为分析基点,结合气温、相对湿度、日照强度、年降水量、土壤类型等关键生态因子值,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对化橘红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域进行分析。结果:化橘红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主要分布于中国、巴西、美国和越南等国家的热带和亚热带区域,总面积约210万km2,其中中国占总面积的60%以上;中国适宜区主要分布于广西、湖南、江西、云南和广东等省。结论:本研究结果为合理规划化橘红种植生产布局,发展引种栽培工作提供了科学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朝鲜淫羊藿在吉林省分布的一般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建立朝鲜淫羊藿在吉林省的适生区划。方法:对朝鲜淫羊藿在吉林省的主要分布区进行实地踏查,记录朝鲜淫羊藿分布点经纬度信息。利用GIS技术,结合对多种生态类型空间数据的使用,获取朝鲜淫羊藿分布点的各项生态数据。利用数学统计的方法对朝鲜淫羊藿的各项生态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并明确对朝鲜淫羊藿分布具有显著影响的生态因子。结果:28项生态因子的分析结果,使朝鲜淫羊藿的主要生态特征如地形地貌、气候、土壤、植被等均得以细化。其中海拔、最湿月降水量、最干月降水量、季节降水量变异系数和土壤酸碱度5项生态因子对朝鲜淫羊藿在吉林省的分布具有显著性的影响。而利用以上数据所推导出的朝鲜淫羊藿的适生区域分布在吉林省南部的山区,总面积约为27 256 km~2。结论:利用GIS技术可以直接提取植物分布点的多项生态数据,并以此为基础进一步研究生态因子对植物分布的影响并制定植物的适生范围提供了可能。以上研究表明,利用GIS技术开展野生药用植物的生态研究是切实可行的,为深入开展药用植物生态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汉中宁强县天麻生态适宜性、产量和品质区划的研究,为宁强县天麻产业规划提供参考。方法:应用最大熵(MaxEnt)模型,结合产地调研、文献信息收集及样品采集和含量测定,解析影响天麻产量和品质的生态环境变量,构建天麻有效成分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模型,利用地理信息系统技术(ArcGIS)进行天麻品质区划和生产区划研究,总结小尺度(县域)范围内天麻生产区划的研究方法。结果:对采集到的89个生态因子进行筛选,最终选择13个生态因子做进一步分析,影响天麻的环境因子按贡献率大小依次为地形(43.2%)>气候(27.9%)>土壤(22.3%)>植被(6.5%);宁强天麻生态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中东部、南部和县北部的部分地区;产量高适宜区主要在县东部;品质高适宜区主要分布在县西部、北部和南部的部分地区,高海拔区天麻浸出物含量相对较低,而地势平坦区巴利森苷E的含量相对较高,巴利森苷B、C和天麻素含量的空间分布规律较一致。结论:在陕西宁强县地形、气候和土壤是影响天麻分布的主要环境因素。天麻品质区划与产量区划中适宜区的分布规律不相同,在进行天麻生产区划研究时应注重品质与产量区划研究相结合。  相似文献   

11.
应用ArcGIS和Maxent模型分析栀子在全国的生态适宜性。以85批栀子药材为分析基点,选取适合栀子生长的生态因子。研究结果表明4月均降水量、11月均降水量和8月均温度等是影响栀子的生长最关键的生态因子,栀子适宜生长区域相对集中,北至陕西南部、河南南部、安徽中部,南至海南省北部,西至四川省中部,东至浙江沿海地区、台湾东北部。  相似文献   

12.
目的:预测西红花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并分析其生态特征。方法:利用西红花124个样本分布点和30个环境因子数据,采用最大熵(MaxEnt)模型预测西红花在全球的生态适宜区,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进行模型评价并分析其生态特征。结果:西红花全球适生区主要分布于北半球地中海沿岸的欧洲国家,遍布于欧洲南部、北部及东部,部分分布于亚洲西部、南部及东南部。模型评估结果显示,训练集和测试集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85和0.967,表明该模型的预测效果良好。结论:最冷季度平均降水量、最冷季度平均温度、昼夜温差与年温差比值、温度变化方差、土壤阳离子交换能力、最暖季度平均降水量和最冷月份最低温是影响西红花地理分布的关键环境因素,研究结果可为西红花的引种选址和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分析全球范围内半夏生态适宜产区,对半夏合理生产布局开展科学规划。方法 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区划信息系统(GMPGIS),以半夏道地产区、野生分布区的标本采样点气候因子值和土壤类型为依据,通过生态相似性原理,分析得出半夏全球内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结果 半夏为广布种,在全球范围内适宜生长的面积占全球陆地面积的13.84%,适宜生长地区主要包含北美洲中部、亚洲东部及欧洲中南部。生态适宜区的国家主要包括美国、中国、加拿大、巴西等;中国适宜半夏生长的省份包括云南、四川、广西、陕西、湖南、湖北、河北、贵州等。研究结果基本包含了目前半夏栽培产区及道地产地。结论 研究结果可为半夏全球范围种质资源保护、引种栽培及高品质半夏药材生产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对新疆紫草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为优质新疆紫草生产基地选址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第四次全国中药普查新疆普查空间数据中129份新疆紫草的基本信息,利用最大熵(MaxEnt)模型和ArcGIS软件分析评价。结果 影响新疆紫草分布的主要生态因子为海拔、土壤类型、植被类型、6月降水量、12月降水量、10月平均气温、等温性;新疆紫草潜在分布区为和静县、尼勒克县、博乐市、温泉县、昭苏县、霍城县、精河县、伊宁市、伊宁县、裕民县、奎屯市、阿克陶县、巩留县、乌鲁木齐县、乌恰县等;MaxEnt模型预测结果经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曲线下面积(AUC)>0.9。结论 新疆紫草的生态适宜性分布区主要集中在天山山脉中段的和静县、尼勒克县、博乐市、温泉县、昭苏县,建议优先选择上述区域开展新疆紫草人工栽培。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野生藏药资源日益濒危问题,推动藏药野生资源保护与适宜区的发展和提供人工栽培种植新方法,该文采用HPLC对不同产地中国沙棘叶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进行含量测定,应用偏最小二乘回归法(PLSR),分析不同产地中国沙棘叶中黄酮类化学成分与生态因子间的相关性。该文基于Maxent模型结合运用ArcGIS软件,对中国沙棘进行适宜区区划研究。分析得出不同产地间中国沙棘叶中槲皮素、山柰素、异鼠李素含量差异明显,且影响槲皮素积累的主导因子为海拔高度、1月份均降水量和8月份均降水量,影响山柰素含量积累的主导因子为海拔高度、最冷季度降水量、12月份均降水量和3月份均气温,影响异鼠李素含量积累的主导因子为8月份均降水量、1月份均降水量、最冷季度降水量和海拔高度;实验结果表明中国沙棘在我国地区分布的适宜指数为0~0.708,适宜区面积59.0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6.13%,较适宜区面积达55.25万km~2,占全国总面积的5.73%。对中国沙棘叶黄酮类成分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及中国沙棘生态适宜性研究,该法操作简单可行、结果可靠,为藏药资源实现可持续开发利用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利用切片技术对台湾翅果菊Pterocypsela formosana胚胎发育过程进行了显微观察.研究结果表明,花药4室,药壁发育为双子叶型,由表皮、药室内壁、中层和绒毡层4层细胞组成,腺质绒毡层;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主要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为2-细胞型.子房下位,2心皮,1室,单胚珠,基生胎座;单珠被,倒弯生胚珠,具发达的珠被绒毡层;大孢子孢原细胞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属薄珠心类型;大孢子细胞减数分裂形成直线形4分体,仅合点端1个发育为功能大孢子,功能大孢子经3次连续的有丝分裂形成7细胞8核的成熟雌配子体,雌配子体发育方式为蓼型.2个极核在受精前融合为次生核,合点端反足细胞短命,形成后不久即退化消失.珠孔受精,属有丝分裂前类型;初生胚乳核早于合子分裂,胚乳发育为核型,具胚乳吸器;胚胎发育为紫菀型菊苣变型,早期发达的胚柄对胚的发育具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黔产不同产区苦参根、茎、叶与经纬度、海拔、平均湿度、平均温度进行相关性分析,了解不同生态环境下苦参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累积。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苦参的根、茎、叶生物总碱的含量,利用相关性分析(CA)法研究其生物碱累积差异与生态因子的相关性。结果:苦参不同部位生物碱含量大小依次为根叶茎,其中最高的是毕节市大方县的苦参根、茎、叶生物碱质量分数之和为20.45μg·g~(-1);苦参不同部位受到生态因子的不同程度影响。结论:苦参根、茎、叶生物碱含量在不同的产区有显著差异,生态因子中相对湿度和年均温对叶生物碱含量影响最大,该结果可为中药苦参的规范化、标准化栽培管理和目标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寻找苦参优质产区及为非药用部位综合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黄柏是中国传统大宗中药材,"三木药材"之一,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是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工程和荒山造林的优良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和生态价值。根据物种和产地不同,黄柏分为"川黄柏"和"关黄柏",通过产地适宜性研究分析其潜在的适宜分布区,为正确选择物种及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球道地产区、主产区、野生分布区样点生态信息,其中川黄柏364个样点,关黄柏247个样点,采用《药用植物全球产地生态适宜性信息系统》(GMPGIS)分析其全球适宜生长区域。结果:川黄柏和关黄柏全球适宜分布区域有明显分界,川黄柏主要分布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均有一定面积的最大生态相似度区域,包括中国、美国、法国、巴西、日本、意大利、新西兰等65个国家和地区。关黄柏主要分布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在亚洲、欧洲、北美洲有一定的生态相似度区域,包括美国、中国、俄罗斯、加拿大等30个国家和地区。结论:GMPGIS分析结果能为黄柏引种时选择正确的基原物种和栽培区域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野生羌活的生态环境与驯化栽培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方子森  陈小莉  张恩和 《中草药》2004,35(9):1071-1073
在对天祝、肃南、民乐等祁连山区,榆中兴隆山区,甘南、临夏山区等地野生羌活产地多次野外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广泛查阅文献,较为系统全面地探讨了羌活的生态环境及其生长发育规律。结果表明:自然条件下野生羌活以有性繁殖为主,种子自然繁殖率极低,仅为0.52%。同时,通过在天祝、兰州等不同生态条件下进行人工驯化和栽培试验,初步提出了野生羌活的驯化栽培途径。并指出提高野生羌活的繁殖率应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为突破口。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和品质的差异,并分析差异的原因.方法:以川产泽泻4个地方种为材料,在四川7个生态气候区育苗移栽,成熟收获后,测定其直径、产量及药用成分含量.并进一步研究其直径与产量的相关性,及主要药用成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生态气候区泽泻产量存在显著差异,其中眉山的产量最高,达1 200.72 kg·hm~(-2),其次为都江堰的,达1 167.51 kg·hm~(-2),宜宾的产量最低,为417.54 kg·hm~(-2);都江堰的泽泻块茎中23-乙酰泽泻醇B和24-乙酰泽泻醇A含量均显著高于其他生态气候区,分别达4.222,2.727 g·kg~(-1).泽泻块茎的直径大小与其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23.乙酰泽泻醇B含量与24-乙酰泽泻醇A含量也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综合产量与品质来看,都江堰的质量最佳,眉山的次之,邛崃的最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