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低温可调钠透析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选择行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经常出现低血压反应的患者1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例,观察组接受低温可调钠透析,对照组接受常规标准透析。观察4周,分别测量患者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以及血压等指标。结果2组透析后超滤量、血肌酐、尿素氮、血清钠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但观察组透析中最低收缩压、舒张压和平均动脉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1),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低温可调钠血液透析可有效地预防血液透析低血压的发生,不增加钠负荷,不影响透析效果。  相似文献   

2.
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低血压防治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钠梯度血液透析加低温透析及盐酸米多君对透析中低血压的预防作用。方法:维持性透析患者分为对照组(A组),钠梯度血液透析加低温透析组(B组),盐酸米多君干预组(C组),随机排序进行相应的透析治疗方案,观察低血压发生的例次。结果:共计记录有效透析126例次,低血压发生率51例次。其中A组低血压发生30例次(71%);B组低血压发生12例次(29%),C组低血压发生9例次(20%),B、C组低血压发生率与A纽比较亦有显著性差异P〈0.05。B、C组所需的护理干预明显低于A组P〈0.05。结论:对于慢性肾衰竭行血液透析而有低血压倾向的患者,可以选择钠梯度血液透析加低温透析或口服盐酸米多君,能够有效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并使护理干预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对血液透析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36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采用可调钠结合超滤曲线血液透析为治疗组,常规透析为对照组,观察两种透析模式透析前后血压、超滤量和低血压、肌痉挛的发生率。结果:可调钠和超滤曲线透析超滤量高于常规透析,而透析前收缩压、舒张压低于常规透析,低血压减少。结论:可调钠及超滤曲线透析血压相对平稳,减少血液透析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预防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探讨使用可调钠透析对透析中低血压的影响。方法:按常规血液透析钠浓度(140mmol/1)、可调钠浓度(起始钠145mmol/l,结束钠135mmol/1)分为两组,记录透析中的血压及患者症状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低血压的发生率,测定透析前后血钠浓度。结果:可调透析组低血压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血液透析组,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过程中采用可调钠透析能有效预防低血压发生。  相似文献   

5.
摘 要目的:探究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预防中可调钠超滤曲线的作用及有效性。 方法:选取 2018 年 1 月至 2020 年 3 月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 120 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 60 例。对照组进行常规的血液透 析,观察组进行可调钠超滤曲线透析。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透析血压水平变化情况,临床上血液透析效果以及透析脱水量。 结果:观察组患者透析中 2 h、透析结束时的收缩压、舒张压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同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观察组患者的透析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的透析实际脱水量大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将可调钠超滤曲线模式应用于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预防中,能够有效调节患者 的血压水平,从而扩充血容量,脱水情况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在血液透析患者中,不同透析模式的效果以及低血压发生情况。方法:选取德宏州瑞丽市人民医院2010年7月-2014年6月收治的血液透析患者120例进行分析,按照透析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透析)和观察组(超滤透析、钠梯度透析、低温透析),观察患者的透析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低血压发生率、护理干预率均低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观察组3发生率和对照组相比差异明显,且患者血压指标更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血液透析患者而言,应用不同的血液透析模式具有不同的效果。其中钠梯度透析和低温透析能够预防低血压的发生,减少护理干预,改善血压指标,值得优先选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参麦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8例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按低血压发作的顺序随机分成2组,观察组(62例次)采用参麦注射液治疗,对照组(62例次)用传统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压的变化及低血压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低血压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具有显著性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麦注射液能明显改善透析中的低血压,升压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可调钠透析(PHD)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防治。方法选择30例规律血液透析患者,按常规模式(CHD)和可调钠透析模式(PHD)分为Ⅰ、Ⅱ2组,观察2组透析前后体质量、SCr、BUN、超滤量、平均动脉压,比较2组的差异。结果Ⅰ组平均体质量、BUN、SCr值略高于Ⅱ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2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的比较,Ⅱ组明显低于Ⅰ组,在平均超滤量方面,Ⅱ组明显高于Ⅰ组(P<0.01),而平均动脉压Ⅱ组高于Ⅰ组(P<0.01),有非常显著性差异。结论长期可调钠透析可稳定血液透析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防治低血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低温透析对血液透析过程中发生低血压的干预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9月-2013年11月在我院进行血液透析患者19例,随机进行分组。观察组采取低温透析治疗,对照组采取常温透析治疗,观察两组患者出现低血压的几率。结果:观察组透析治疗前后的血压变化不明显,低血压的发生率为9.09%,对照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呈下降趋势,低血压的发生率为37.50%。观察组的总体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进行血液透析治疗时,采用低温透析可降低低血压的发生率,对整体透析效果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联合可调钠对透析相关性低血压(IntraDialyticHypotension,IDH)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治疗合并在透析过程中容易出现低血压的患者4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2例、治疗组23例。对照组行常规血液透析治疗,透析液温度恒定为35.5℃,透析液钠离子浓度在透析开始时为147mmol/L,结束前1h调至135mmol/L。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在透析开始时给予参附注射液30mL加入生理盐水100mL持续滴注至透析结束。观察透析前血压、透析中最低血压、透析后血压。记录透析后患者的体重、超滤量和IDH发作次数。结果治疗组平均动脉压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的体质量、超滤量比较无明显差异性(P0.05);治疗组透析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联合可调钠对预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治疗优势明显,可有效改善血压水平,减少IDH发作次数,是一种理想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中医药治疗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低温可调钠透析致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透析中多次出现低血压的尿毒症伴慢性心功能不全患者5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6例。对照组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给予低温钠曲线透析,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持续静脉滴注,并服用中药汤剂。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化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收缩压分别为(98.5±7.1)mmHg和(93.7±6.2)mmHg,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的左室射血分数分别为(55.87±2.76)%和(53.92±3.62)%,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治疗组治疗后左室射血分数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黄芪注射液及中药汤剂能明显降低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反复发生透析过程中低血压发生率,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左卡尼汀对存在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微炎症和血压的干预作用。方法选择透析中低血压患者2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2例和对照组10例,每次透析结束后,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左卡尼汀2 g,对照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治疗前后检测2组患者血清炎症标志物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比较血液透析中血压的变化和透析中低血压发生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组CRP、IL-6和TNF-α水平显著下降,透析中血压明显升高,透析中低血压发生率明显降低;上述指标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结论左卡尼汀可明显改善存在透析中低血压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微炎症和血压,可作为一种长期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灸法对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治疗作用。方法:将71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7例)和对照组(34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采用纸管贴穴灸疗器艾灸足三里、三阴交(两穴左右交替选用)及关元。比较两组透析相关低血压发生率、症状性低血压发生情况,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期第3个疗程,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该差异持续至随访期第2个月;治疗期和随访期治疗组症状性低血压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灸疗可以预防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起效缓慢,但作用持久,同时可以增强患者在血液透析过程中的耐受性,减少症状性低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可调钠透析联合米多君预防血液透析患者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尿毒症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且在透析中出现反复发作的低血压患者5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2组,每组25例。对照组予以可调钠透析,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米多君治疗。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收缩压、心功能以及低血压发生率和提前结束透析次数。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收缩压为(101. 89±8. 14) mm Hg(1 mm Hg=0. 133 k Pa),对照组收缩压为(94. 95±9. 36) mm Hg,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为(59. 06±3. 27)%,对照组LVEF为(53. 86±1. 44)%,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观察组低血压和提前结束透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结论对尿毒症合并心功能不全患者实施可调钠透析联合米多君治疗,能有效改善患者左心室功能,降低低血压发生率,值得临床应用与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预防透析中低血压的效果。方法选取血液透析治疗中低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68例给予常规透析治疗,观察组82例给予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治疗。对2组治疗前后血压、肌酐、尿素氮进行统计和比较。结果透析开始后1h,血压与透析前比较均无明显改变(P〉0.05)。透析开始后2h和3h,观察组血压与透析前比较无明显改变(P〉0.05),而对照组血压较透析前明显下降,且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透析结束时2组肌酐及尿素氮水平相差不大(P〉0.05)。蛄论血液透析联合血液灌流对于防止透析中低血压十分有效,且不会影响透析效果,可以作为临床透析的常规方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早期护理干预对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的效果.方法:观察78例血透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透析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透析护理方法基础上,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和早期护理干预,观察两组血液透析过程中低血压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早期护理干预,可减少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临床应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钟锦  熊维建  杨敬 《中国中医急症》2013,(11):1857-1858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对老年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的疗效。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附注射液静推,对照组予0.9%氯化钠注射液静推。观察10次透析中低血压发作情况。结果治疗后透析低血压多发生在透析2h后,治疗组低血压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应用参附注射液治疗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透析中相关性低血压方法简单,易于操作,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赵大奎  陈红艳 《新中医》2021,53(18):72-75
目的:观察参附注射液治疗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临床疗效及对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3 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血液透析相关性低血压患者分为观察组42 例和对照组41 例。对照组在规律血液透析的基础上给予透析时低血压预防措施、低血压紧急处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于每次透析结束后静脉注射参附注射液。2 组疗程均为3 个月,比较2 组透析前动脉压基础值与透析期间监测的平均动脉压最低值之间的差值,统计2 组治疗后透析时低血压平均发生例数;比较2 组治疗前后的未完成超滤量、尿素清除指数(Kt/V);比较2 组治疗前后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含量;比较2 组临床疗效。结果:经秩和检验,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动脉压最大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低血压发生例数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 组未完成超滤量和Kt/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未完成超滤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Kt/V 较治疗前升高(P<0.05);且观察组2 项指标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前,2 组ET-1、VEGF 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 组ET-1、VEGF 含量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ET-1、VEGF 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参附注射液可减少患者血液透析时发生低血压次数,维持透析时的血压稳定,提高血液透析的充分性,同时可改善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运用耳穴贴压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方法:选取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试验组患者在常规透析治疗基础上给予耳穴贴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透析疗法,利用透析前后、中、后收缩压变化进行疗效评定.结果:试验组患者透析低血压发生率、需紧急处理及提前结束透析者低于对照组(P〈0.01) 两组患者透析前,中、后收缩压两两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患者透析前、中、后三者收缩压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改善最明显的是透析中血压.结论:耳穴贴压可以有效的预防和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低血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参附注射液预冲管路在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预冲管路治疗在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持续发生血液透析性低血压的36例维持性血透患者,18例治疗组,18例对照组,分别给参附注射液、生理盐水预冲液。结果:治疗组透析中低血压发作次数25/216(11.6%)低于对照组,干体重未达标率27/216(12.5%)低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透析后血压明显低于治疗组透析后,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血液透析相关低血压的患者运用中成药"参附注射液"预冲管路,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高且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