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8 毫秒
1.
林浩辉  赵振富  蔡飒 《医学综述》2022,(6):1041-1045
组织内的间充质干细胞是人体重要的间充质干细胞来源,作为组织间充质干细胞的一种,肺常驻间充质干细胞(LR-MSC)主要位于肺泡微血管壁中,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特性,但在治疗肺部疾病时的效果较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更好.特发性肺纤维化(IPF)是一种以局部组织破坏和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的不可逆性慢性肺部疾病,在病理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高文婷  杨策  王海燕  严军  蒋建新 《重庆医学》2012,41(18):1788-1791
目的研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效应激素———糖皮质激素(GC)对不同动物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活性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并鉴定大鼠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不同方法观察两种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趋化活性的变化,评价GC对不同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活性的影响。结果尽管不同种属来源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形态上存在一定差异,但一定浓度的GC能够显著增强其趋化活性(P<0.05)。结论急性应激条件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活性增强对损伤组织修复具有潜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激光血管重建术(TMR)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下肢后血管密度变化以及侧支循环建立的情况。方法:健康新西兰兔12只,随机分为TMR组、TMR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间充质干细胞组,缺血组为对照组。结扎并切除股动脉及其属只,缺血30分钟后行激光打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孔隙内或直接注射到肌肉内。结果:TMR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后4周,缺血区血管密度显著高于TMR组。结论:TMR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缺血下肢后的血管密度和侧支循环显著增加。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在缺血性脑卒中、脑损伤等疾病中可替代神经细胞,并具有修复神经系统的功能。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病机制复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神经干细胞的来源,深入认识其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作用: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跨胚层分化潜能,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②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材方便、体外扩增迅速,且能以多种途径移植包括静脉移植、脑内移植,对脑缺血、脑外伤等疾病的神经功能的缺损有改善作用;③目前尚存在如何提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有功能的神经细胞转化,如何提高其在体内的成活率和向神经细胞定向分化的能力,移植时机、移植途径及移植安全性,寻找和鉴定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所特有的细胞表面标志分子,明确其移植后改善缺血性脑损伤功能的机制等问题。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内外分化为神经细胞,易获得、增殖快,能够进行自体移植,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开辟了一条新的技术平台,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领域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5.
目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存在于骨髓中区别于造血干细胞的一种多潜能干细胞,可作为多种疾病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近年研究发现其可在中枢神经系统内存活并能分化为神经样细胞,在体外也可通过定向诱导向神经细胞转化,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有可能取代神经干细胞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细胞治疗和损伤的修复。由于其取材容易,能在体外迅速培养扩增,通过自体移植可避开免疫排斥反应,且能以多种途径包括静脉注射、脑内不同部位进行细胞移植,所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损伤修复中的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6.
目的 摸索体外培养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方法 采用含5%胎牛血清的MEM(modified Eagle's medium)培养基培养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培养获得的细胞中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结果 培养获得的细胞中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含量达93%.结论 本研究方法培养获得的人胚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纯度高,细胞活性好.  相似文献   

7.
临床上大多数慢性肝病最终发展为肝硬化。肝硬化进入失代偿后将导致肝功能衰竭,目前最有效的方法是肝移植,但由于供体短缺以及移植后相关的一系列并发症,导致患者生存质量不尽如人意。在此背景下以干细胞为基础的移植疗法成为当前国内外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肝硬化具有一定的效果。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因移植治疗的原理、治疗方法和治疗现状及其发展前景作一综述,旨在为其进一步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杨关林  李峥  陈岩  张哲 《医学综述》2009,15(1):34-37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是一种多能干细胞,在一定条件下具有分化为各种组织的能力。心肌梗死是心血管病中最常见、最危重的病症之一,在全世界有很高的发病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为心血管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现就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心肌梗死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脐带血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培养条件,探讨脐带血间充质千细胞作为细胞治疗种子细胞的可行性.方法:采用不同的实验方法对36例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并与11份骨髓间充质进行对比,探索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最适培养条件.结果:采用甲基纤维素分离的间接法显著提高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的成功率;增加单个核细胞的接种最和适当的血清浓度促进了脐血间充质干细胞的成功培养.结论:脐血间充质干细胞能在体外分离纯化,但培养成功率明显低于骨髓,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0.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的特点以及在移植过程中取材方便、免疫排斥反应弱等优势,现已成为移植治疗疾病的首选种子细胞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已成为神经病学研究的热点之一。探索研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成为新型的治疗手段,本文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生物学特点及其在缺血性脑血管病中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黑质神经元发生损伤坏死的中枢神经退行性疾病。现在以药物治疗为主要手段,现有药物主要作用在关键信号靶点以缓解病情,但未能彻底修复变性神经元。近几年细胞治疗技术逐渐渗入到临床试验,已然成为社会焦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是一种成体多能干细胞,其自我增殖和多向分化能力已被公认。BMSCs 可以应用于PD 中以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策略。黄芪甲苷是中药黄芪的特征成分,具有抗炎,抗氧化以及抗凋亡等活性作用。另外黄芪甲苷对神经干细胞具有保护作用,研究亦发现黄芪甲苷在PD 模型中发挥保护神经作用。该文就BMSCs 治疗PD 现状和黄芪甲苷对PD 治疗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此为基础提出了黄芪甲苷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帕金森病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神经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采用流式细胞仪及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价疗效。结果: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治疗3周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自体BMSCs动员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P<0.05)。治疗3个月及6个月时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治疗组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显著优于自体BMSCs动员组和辛伐他汀治疗组(P<0.05)。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毒副反应。结论:自体BMSCs动员联合辛伐他汀治疗可有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提高生活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马莎 《医学综述》2012,18(16):2557-2559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自我复制的多向分化潜能,使其成为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研究热点,可通过促进心肌细胞、血管生成,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抑制缺血/再灌注对心肌的损伤而减轻心肌重构,改善心功能。而自体干细胞移植不涉及伦理学问题,不存在免疫排斥反应,细胞易获得,已在临床应用并获得了一定的疗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以其独特的优势必将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带来希望。  相似文献   

14.
Many laboratories have been attempting to integrate Chinese medicine(CM) with the research of stem cells in order to explore this promising frontier.Studies on the combination of CM and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have found that some effective components from CM could activate endogenous stem cells and induce stem cells to differentiate into neural-like cells in vitro and promote angiogenesis.This review summarized the latest research findings of BMSCs and their application combined with CM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ischemia.  相似文献   

15.
采用干细胞移植促进缺血后受损的脑组织修复和功能重建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但单纯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Bone Marrow-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移植治疗效果不理想。近年来,科研人员就中药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缺血损伤的治疗作用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研究多集中在中医药对BMSCs体外增殖及诱导分化方面,中医药体内干预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损伤的报道较少。本文就不同中药体内干预BMSCs移植治疗脑缺血损伤的实验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红景天苷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联合应用对帕金森病(PD)大鼠的治疗作用,为PD治疗提供实验基础。方法:采用贴壁法培养BMSCs,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表面分子。利用MTT法分析10 mg·L-1红景天苷对BMSCs增殖分化的影响。将60只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红景天苷治疗组、BMSCs治疗组、红景天苷和BMSCs联合治疗组,每组12只。在相对应的时间点检测各组大鼠行为学变化,取各组大鼠脑组织测定酪氨酸羟化酶(TH) mRNA表达水平。结果:成功分离提取表达干细胞标志物CD29和CD44细胞。 红景天苷作用BMSCs后,BMSCs增殖较对照组更为旺盛且平台期较对照组延长。PD模型组大鼠旋转次数减少,与其他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大鼠行为改变明显,脑组织内TH mRNA表达水平降低。红景天苷和BMSCs联合治疗组大鼠行为学异常程度较轻,脑组织内TH mRNA表达水平高于其他组(P<0.05)。结论:红景天苷与BMSCs联合应用对PD大鼠的治疗作用优于单独应用红景天苷或BMSCs。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间接血运重建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烟雾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59例烟雾病患者,根据患者治疗选择分为:A组,间接血运重建治疗对照组27例;B组,间接血运重建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组32例。测定各组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并行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 index)、中国卒中量表(CSS)评定、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评分)等对比分析。结果治疗后各时间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均有提高,B组分别显著高于A组(P<0.05)。B组外周血CD133+CD34+细胞数显著高于A组(P<0.05)。整个研究过程中,所有患者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间接血运重建联合自体骨髓干细胞动员及辛伐他汀治疗烟雾病,可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能力和质量,是烟雾病治疗的安全有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结肠康泰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移植在结肠炎大鼠肠道定植分化的影响。方法雌性SD大鼠以5%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形成结肠炎模型,造模后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BMSCs移植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结肠康泰组,第2天将体外分离培养的雄性SD大鼠BMSCs经尾静脉注射到各组雌性大鼠体内。疗程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以Y染色体的性别决定区段sry作为标志,以确定供体BMSCs的植入情况;免疫组化法检测其肠道干细胞标记物Musashi-1的表达。结果经PCR扩增后,凝胶电泳可以检测到结肠组织雄性性别特异性基因区段sry,BMSCs移植组和SASP组阳性率均为20%,结肠康泰组阳性率为30%;免疫组化检测到BMSCs移植组及治疗组大鼠结肠组织Musashi-1均有阳性表达;结肠康泰组与BMSCs移植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肠康泰较明显地促进同种异体BMSCs在结肠炎大鼠肠道的定植分化。  相似文献   

19.
随着社会发展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高尿酸血症(HUA)与痛风的发病率显著上升,并有年轻化趋势。目前HUA已成为仅次于糖尿病的第二大代谢性疾病,其不仅是慢性肾脏病(CKD)的常见并发症,而且是导致CKD发生和发展的重要原因。基于新的研究证据,国内外有关HUA与痛风诊治指南不断更新,并提出较多新观点。本文主要从CKD角度对国内外有关HUA与痛风的指南更新要点进行解读,并结合相关研究证据从初始降尿酸治疗指征、降尿酸治疗药物的选择、痛风急性发作的管理、碱化尿液、维生素C的使用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旨在为临床综合性、个体化治疗提供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在继发性骨质疏松性的个体骨缺损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全骨髓贴壁分离法培养原代BMSCs细胞,并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及使用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鉴定培养的BMSCs;选取60只雌性SD大鼠,通过肌注地塞米松(DEX,1 mg·kg-1·d-1)8周,建立大鼠骨质疏松模型。所有大鼠经手术于胫骨平台下钻孔造骨缺损模型,将大鼠随机分成三组:对照组(NS组,骨折不处理)、DEX骨折+生理盐水(NS)组、DEX+BMSCs组,将BMSCs注射到大鼠骨缺损部位治疗(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对照),于术后4周和8周,采用Micro-CT检测各组大鼠的骨缺损愈合情况。结果经流式细胞表型鉴定及成骨成脂特异性染色实验均证实分离得到的细胞是BMSCs。Micro-CT结果表明,与DEX+NS组比较,BMSCs细胞治疗能促进DEX诱导的骨质疏松性骨折的愈合。结论 BMSCs对继发性骨质疏松性大鼠的骨缺损具有显著的促进愈合作用,这为临床治疗继发性骨质疏松个体的骨损伤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