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多伴有焦虑、烦躁、抑郁、精神紧张等心理精神问题,段素社主任医师认为便秘型肠易激多属于中医"便秘""腹痛""郁证"范畴,肝木郁结、脾土郁滞是其核心病机。中医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应重视精神、情志调节,疏肝解郁,散肝实而泄肝木,通运胃腑,安降肠胃之气。调肝理脾随症加减,顾护患者忧思恼怒之情志则病必好转。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孙志广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方法]从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分型施治、随证加减等方面论述孙志广教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叠肠易激综合征的学术观点和临床经验,并举案例佐证。[结果]孙师认为本病病因无外乎外感、内伤,最终可导致脾虚不能运化,肝郁无法疏泄,"肝脾不调,气机失常"为本病主要病机。治疗强调整体观,治以调肝理脾为主,理气复运贯穿始终,胃肠同治,上下兼顾,多脏同调,分两型诊治,便秘者重降气,泄泻者重平调寒热,并灵活化裁,处方简约,用药平和,使肠用得复,胃用有源。[结论]孙师治疗胃食管反流病重叠肠易激综合征有独到的临床经验,值得学习推广。  相似文献   

3.
王垂杰教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经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指慢性、反复发作,以肠道运动功能障碍为主,难以用解剖病理及生化检查解释的症候群,即排除器质性病变的肠功能紊乱性疾患。临床常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王垂杰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脾胃病的研究20余年,学验俱丰。学生有幸亲聆教诲,获益匪浅,试将导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经验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通过跟师侍诊,整理资料,查阅相关文献,结合典型病案探讨周晓波教授运用中医药辨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用药特色。该病病位虽在肠,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治以调肝健中,运脾益肾,注重审证求因,肝脾同调,擅用风药,均衡饮食,身心并调,利于康复。周晓波教授运用中医药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基于1994—2013年期刊文献的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用药规律。方法:将收集到的486篇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文献录入到Microsoft Access 2010数据库中,运用Microsoft Excel数据透视表对其进行统计分析。将肠易激综合征中药治疗分为辨证治疗与专方治疗两大类,每类又分为肠易激综合征综合型、腹泻型与便秘型3个亚型,分别统计分析其处方用药规律,并与最新中医诊疗标准进行比较。结果: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发病以脾虚为核心病机,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发病则以大肠津亏为核心病机,肠易激综合征综合型兼顾腹泻型与便秘型,但辨证处方用药的针对性不及前两者。肠易激综合征专方治疗文献的辨证分型不全,用药方面可以补充辨证治疗的不足。如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患者罹病日久,健脾渗湿法多有不应,止泻常用固涩、温阳之品;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患者用药常酌加种子或果仁类药物,取其润肠通便之效。结论:通过与目前肠易激综合征中医诊疗标准比较,辨证分型、处方、用药3个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疏肝健脾调神针刺法在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进行探讨。方法研究参与对象为80例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均为我院2016年7月份到2017年7月份收治。采用抽签法分成两组,对照组40例,实施常规治疗;实验组40例,同时实施疏肝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情况,记录患者的临床疗效、症状体征分值,并予以分析、比较。结果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比较相对更高,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的症状分值改善情况与对照组比较更为理想,差异显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老年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实施疏肝健脾调神针刺法治疗,可改善患者病情症状,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7.
总结韩为主任针药结合治疗中风后痉挛性偏瘫证属阴虚风动型的临床经验.韩为主任认为中风后痉挛性偏瘫总体病机复杂,但其病之本源离不开阴阳失调、气血逆乱.治疗上提倡阴阳气血并重,针药结合,针灸治疗主穴运用"通督调神"针法,四肢配穴采用经筋刺法,重在通调阳气、舒筋解痉;药饮善用增液柔筋汤滋阴补血、祛风通络.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疗法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方法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疗法(治疗组)和西药聚乙二醇4000治疗(对照组)各50例,就治疗前后的结肠症状进行调查问卷,评价2组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治疗组的症状疗效优于对照组(94.0%vs 78.0%),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经SF-36量表评定,生活质量明显改善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中医认为,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病位在肠,与肝、脾密切相关,病久及肾,脾肾阳虚,脏腑失于温养,常致病情迁延难愈。采用专方治疗、中成药治疗、针灸及针药结合等方法治疗,抓住关键治则"温补脾肾",方用四神汤、理中汤等,穴选神厥、中脘、天枢、足三里、肾俞等,能取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张卫华主任医师寒热并调辨治便秘腹泻交替型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经验。[方法]通过分析便秘腹泻交替型肠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治法治则和临床典型案例,阐述张卫华主任治疗便秘腹泻交替型肠功能紊乱的临床经验。[结果]便秘腹泻交替型肠功能紊乱的病因病机为本虚标实、寒热错杂、大肠传导失司,宜以寒热并调、健脾益肾、理气化浊之法治疗。[结论]张卫华主任以寒热并调,健脾益肾,理气化浊之法治疗便秘腹泻交替型肠功能紊乱疗效显著,对临床治疗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疗效评定。方法:随机设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组(50例)和聚乙二醇4000治疗组(50例),对治疗前后生活质量作对比观察。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生活质量评分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病机治则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是临床上较常见的一种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较多见。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中医学认为其基本病机为肝郁脾虚,治疗以健脾调肝为基本治则。结合个人体会文章对其病机、治则进一步分析,以期对本病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3.
《素问·宝命全形论》中指出:“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强调了治神在针刺临床中的重要意义。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是消化系统典型的心身疾病,不良情绪在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预后方面起着关键作用。因此,文章试从医者之修身、针前宁神、施术调神、针后养神4个方面阐释治神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针刺临床上重要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4.
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探微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特点入手 ,结合现代医学对肠易激综合征的认识 ,认为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应按 4个证型从肝脾两脏加以论治 ,痛泻要方并非是从肝脾论治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惟一方剂。  相似文献   

15.
清代名医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中记载肠痹一病共8则医案,其中指出肠痹最主要症状就是大便不通,与当今现代医学中肠易激综合征便秘型主要症状相同。本文根据叶天士医案中治疗肠痹的经验,总结肠痹一病的主要的病机以及常用的基础方剂,为临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一病提供思路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而无器质性病变的常见功能性肠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和生化学异常。IBS按罗马Ⅲ诊断标准分为腹泻型、便秘型和混合型。我国以腹泻型为主。目前尚无一种药物能完全有效地治疗各种类型的IBS。本实验旨在观察马来酸曲美布汀联合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  相似文献   

17.
依据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基本病机"气机失调、脾胃虚弱、肠道功能失司",辨证选穴,取火针温通之效,调整气机,调理脾胃、肠道之间的关系,温中散寒、通调腑气,达到改善患者临床症状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是一种有特殊病理生理基础、独立的肠功能紊乱性疾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病因病机尚未明了,中医通过审证求因,采用辨证分型、专方专法、针灸疗法、针药联合、中西医结合等方法治疗,取得了明显的治疗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中医药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对改善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研究。方法:随机设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饮食疗法治疗组(50例)和聚乙二醇4000对照组(50例),两组均配合护理干预,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对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积分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在症状疗效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方面有良好的作用,且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中医调肝理脾通腑法结合护理干预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确切,使用方便,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林咸明教授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诊治思路及临床经验,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通过临床跟诊,收集、分析林师针药结合治失眠的验案,从“针刺调神为先”“谴方调体为本”两个方面介绍其针药结合治疗失眠的临床思路及经验,并举验案一则加以佐证。[结果] 林师认为,失眠的病因病机主要为邪气扰神,神乱不寐;五脏虚损,神失所养。临床治疗中,林师倡导“针刺调神为先,遣方调体为本”,常使用其独创的调神针法调脑神、安五脏之神,使神安则寐;并重视使用经方“方-病-人”的诊疗思维选方用药,调整患者体质,使神无邪扰、神有所养,临床疗效突出。病案中患者因邪气扰神,神乱不寐,辨其体质为大柴胡汤体质,针刺以调神针法随证配穴安神祛邪;选用大柴胡汤加减,调体固本,针药同施,诸症悉除。[结论] 林师临床治疗失眠重视“神、体”同调,运用调神针法调神安眠,中医经方调体固本,临床疗效突出,其经验可供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